医疗再造,我们正站在开始的时刻

2017-07-04 16:42李斌
瞭望东方周刊 2017年24期
关键词:测序医疗

李斌

以低成本获得更好的健康结果是最终奋斗目标。

健康是1,其他是0,没有健康,一切无从谈起。全面小康,首先要健康。

以往和北京大学医学部主任詹启敏院士,华大基因联合创始人汪建老师,同济大学原副校长、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葛均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原副院长仝小林等业内专家聊起来,大家无不忧心忡忡——现在的中國,正面临一场严重的健康危机,各种慢性病人累加在一起,是一个天文数字。

当下,中国正将“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作为重大民心工程提上行动日程。完善健康治理,促进人民健康,仍需“他山之石”。

在捧读美国著名咨询顾问丽塔和迈克尔联手出版的《医疗再造——基于价值的医疗商业模式变革》样书后,我感觉,像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的其他许多好书一样,这也是一本既有强烈现实针对性,又富有前瞻性的好书。

“我们对现状不满,我们知道这个国家的医疗需要变革,我们正在试图改变现状。”《医疗再造》介绍了美国医疗保健现状,“医疗服务分散零落、令人困惑、行业价格不透明、消费昂贵,有时甚至非常危险,且从未以消费者为中心”,“创建了一个鼓励过度医疗而非鼓励提高医疗质量和控制成本的付费体系”,“美国的医疗成本、费用世界最高”,并指出了未来——“在未来的医疗市场,以可获得性高、全天候支持、广泛选择,以及满足特定消费者需求为特点的消费者定制化服务将成为王道”。

美国的医疗行业需要再造,中国的医疗行业何尝不是如此?某种程度上,这种再造需求甚至更为紧迫。

——需要革新再造的,是整个医疗体系,尤其是薄弱环节,比如健康教育。当我患有冠心病、极重型高血压、痛风等多种疾病的八旬老父亲每次花费数小时将10多种药物分别倒入几十个小瓶,以免吃错药时,作为儿子的我都不由深深内疚。像他这样的患者是否应该如此吃药?是否应该有人告诉我,是否能这样一吃一把?这样的医疗服务应该由谁来提供?尽管医药卫生体制在不断改革完善,但我们的医疗服务离这样的精细化要求还有相当差距。

2016年8月,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要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的观念,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建立健全健康教育体系,提升全民健康素养,推动全面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然而,现实生活中,无论是健康教育,还是公众健康素养,都亟待完善和提高。正因为教育不到位、健康素养不强,才有许多老人频频上所谓“保健品”甚至“药品”的当,才有许多看似啼笑皆非、不可思议的事情在我们身边屡屡发生。

——需要革新再造的,是人心。大医精诚,医者仁心,然而,现实生活中,过度诊断、过度治疗现象此消彼长,一些医院负责人、医生对于应该铭记在心的希波克拉底誓言——“我愿在我的判断力所及的范围内,尽我的能力,遵守为病人谋利益的道德原则,并杜绝一切堕落及害人的行为”——早已抛之脑后,忘到九霄云外,他们和医药代表内外勾结,将患者作为“提款机”。正如詹启敏院士所说,加强医学人文教育是医学教育的当务之急,要知道医生不是面对冷冰冰的工程,而是直接面对生命,更需要有敬畏之心,有“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的初心。

——需要革新再造的,是新技术的应用体系和政策体系。一位部委主要业务司局的负责人曾经告诉我,如果说中国人在信息技术领域几乎和发达国家同步,你是4G,我也是4G,那么在生物医学领域,中国人群和发达国家人群享受到的技术红利则相差了很多年。

医疗再造的驱动力是什么?是科学技术的快速迭代甚至颠覆。从基因测序到最近火爆的人工合成酵母染色体国际计划,一场崭新的生物医学革命正在悄然发生,这场革命基于对ATCG这4个字母组成的生命之树的认识,基于测序仪等一系列技术工具的进步。这场革命必然席卷每个人,走进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就像我偶然和一位同事也是一位年轻妈妈聊天时知道的,她在生宝宝时不仅做了无创产前检测,更保留了脐带血干细胞,这样做,既是为了健康的生命,也是为了生命的健康……

“一切皆有可能。”正如《医疗再造》书中最后一句话一样,伴随基因测序等技术超摩尔定律的迅猛发展,人工智能、互联网技术的深化,一切确实变得皆有可能。也正是因为如此,美国前副总统戈尔在《未来——改变全球的六大驱动力》一书中,敢于这样描述“再塑生与死”:“将人数字化创造了史上第一次改变人类存在形式的新能力。”而基因组学、合成生物学等的发展,不禁使人们畅想:今后能否合成人类组织甚至器官?汽车、单车可以分享,今后能否“分享医生”……

——需要革新再造的,还有消费者或者患者自己。一位在中国科学院工作的朋友,十多年来一直饱受便秘、痔疮、肥胖、高血脂、脂肪肝、皮肤过敏、前列腺炎等多种身心疾患的困扰,苦不堪言,经常出入医院,在年近40时即2010年春节开始深刻反思和探究如何看待病症、如何处理饮食与健康和环境关系等系列问题,通过对自己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的切实调整,3年内不仅减重30多公斤、腰围从二尺九寸恢复到二尺四寸,更收获到了身体各项指标好转、心灵回归的巨大喜悦,整个人神清气爽,焕然一新。作为科研人员,这位朋友根据自己的切身经历,“有板有眼”地写了一本书《会爱自己才健康》,现身说法,和公众分享重拾健康的12条“法则”。案例最有说服力,这个案例启示我们:中国之所以成为疾病大国,就是很多人的生活方式不健康。每个人都要尊重自己的生命,善待自己的身体,要尊重科学,增强健康素养,调整生活方式,调整饮食结构。

“医疗再造”,不仅是医疗机构、政府部门的事情,更是每一个人的事情。正如《医疗再造》一书中所说:“以低成本获得更好的健康结果是最终奋斗目标。要想实现目标,消费者就需要拥有选择的权利,并从选择中获得回报。21世纪医疗服务行业发展的关键,在于不同部门商业模式的创新和相互协作。最重要的是,医疗行业的新未来需要医疗行业参与者——制造商、付费者、医疗服务提供者与精明的消费者——相互合作。”

“我们正站在开始的时刻”——在畅销书《必然》中,凯文·凯利这样眺望未来。

美国医疗,站在这个开始的时刻;中国的卫生和健康事业,也同样如此。

猜你喜欢
测序医疗
新一代高通量二代测序技术诊断耐药结核病的临床意义
宏基因组测序辅助诊断原发性肺隐球菌
测测你的生物学年龄
生物测序走在前
中国互联网医疗生态全扫描
医疗垃圾包括哪些?医疗垃圾运到哪里,如何处置?
ГОРОДА-ПОБРАТИМЫ ПОМОГАЮТ ХАРБИНУ В БЕДЕ俄友好城市向哈尔滨捐赠医疗物资
基因测序技术研究进展
基因诊断中测序技术的应用及优缺点
遇到疾病,如何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