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泉 ,王小德 *,张小谷 ,钟兴华
(1.浙江农林大学风景园林与建筑学院,浙江 临安 311300;2.九江学院生命科学学院;3.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
传统村落传承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和民族地域特色,维系着中华文明的根,寄托了中华各族儿女的乡愁[1-2]。然而,近阶段大量的传统村落却遭受毁灭性的破坏,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工作迫在眉睫[3]。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文化事业的发展,并逐年加大对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工作的扶持力度。国家已公布了4批共4153个村落的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传统村落作为中国传统文化资源的一大亮点备受关注。目前国内多学科对传统村落已有一定的研究[4-10],但学术界现有的研究主要围绕已有较高知名度的村落展开,对于尚未发觉且具有一定地域特色的村落少有研究。笔者认为,随着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工作的顺利进行,对具有一定地域特征的传统村落实施考察和特色挖掘将是后期保护发展工作的关键一步。本研究从传统建筑、选址格局和非物质文化遗产3方面构建指标体系,通过指数标度AHP[11-12]求权重,模糊综合评价法计算资源价值。定量和定性有效结合,从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和地域特色挖掘的角度,探索传统村落资源价值评价方法。以江西省九江都昌县鹤舍为研究对象实证,分析评价结果以指导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工作顺利进行。
都昌县位于江西省北部 (E116°2′-116°36′、N28°50′-29°38′),地处“五水汇一湖”要冲,居南昌、九江 、景德镇“金三角”中心地带,南濒鄱阳湖,北通长江。鹤舍村系鄱阳湖东畔,与庐山隔水相望,坐都昌西北角,属九江市都昌县苏山乡辖。此处交通便利,南来北往,车水马龙,巷道犬牙;山水佳美,溪流萦绕,小桥流水,涓涓不息。该村始建于东汉末年,成村于明朝初期,发展于清代中叶,历经1800多年沧桑[13]。鹤舍“袁”氏聚居于此,耕读传家,农商并立;其建筑形式与徽派建筑一脉相承,整个建筑群反映了清代传统民居风格,具有典型的江南民居特色[14](图1)。
2.1.1 指标遴选原则
图1 鹤舍传统村落概况
1)可比性:能反映不同资源功能上的差异性;
2)科学性:能反映客观事实;
3)全面性:能全面反映出村落价值的本质特征,且互相之间具有不可替代性;
4)准确性:能代表相应特征;
5)可行性:其原始数据应易于获取和计算;
6)层次性:为了便于指标分析,将指标按若干层次进行逐层分解。
2.1.2 指标权重确定
用指数标度的AHP来求解指标权重。指数标度在层次分析法的标度系统中起着重要作用,一方面可避免相对权重的计算结果失真,另一方面可避免判断矩阵一致性与判断思维一致性的不等价[12,15]。
1)构建层次结构模型。根据所选取的指标,绘制传统村落资源价值评价模型。
2)构造判断矩阵。用德尔菲法,根据各指标的重要程度,建立各个指标间的两两判断矩阵;结合指数标度法,对各指标的重要程度进行标度(表1)。
表1 判断矩阵中元素的赋值标准
3)计算判断矩阵。进行层次单排序和层次总排序,运用Matlab数学软件计算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并检验其一致性(表2),即 Rc<0.1。 λmax 对应的归一化特征向量为层次单排序权重,因素层相对于目标层的组合权重作为评价的综合权值。
2.2.1 隶属度矩阵的构建
首先建立资源价值评价等级标准集和H和评价因素集和 V,H={h1,h2…,hn}=N{Ⅰ,Ⅱ…,N}(n 为评价标准所分的等级数目),V={v1,v2,…,vm}(m为评价指标的数量)。然后根据H和V存在的模糊关系,建立模糊评价矩阵R。2.2.2 资源价值模糊综合评价
模糊综合评价的基本模型为:Q=W×R=[w1,w2,…,wn]×(rij)mn=(Q1,Q2,…,Qn)。
将中的结果归一化处理得到,对传统村落资源价值模糊综合评价的结果进行分值测算。
基于传统村落资源价值评价的内涵、基本理论,在综合前人研究成果、结合鹤舍村实际情况的基础上,确定构建由1个一级指标(目标层)、3个二级指标(评价层)和20个三级指标(因子层)的传统村落资源价值评价模型(图2)。
表2 指数标度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
图2 传统村落资源价值评价模型
根据已确定的鹤舍村传统村落资源价值评价层次结构模型,用德尔菲法,邀请当地文化局、建设局、文物局、旅游局、国土资源局、农业局、志办、村委干部和高校历史、地理、风景园林、旅游等相关专家25名,将各指标的重要性程度分别进行两两比较,最终确定了4个判断矩阵(表3~表6),用数学工具Matlab计算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检验判断矩阵的一致性(表7)。根据各判断矩阵层次排序和权重系数赋值的结果,得到因子层C各指标相对于目标层A的权重系数和各指标重要性排序(表8)。
本研究将评价等级标准分为5个等级,即。结合鹤舍村的实际调研状况及专家讨论意见,最终确定指标评价标准(表9、表10)。
根据评分标准设计100份调查问卷,其中定量问卷1份,定性问卷99份。问卷发放的对象以驻村干部、当地居民、游客、部门工作者和相关专家为主,对收回的有效调查问卷进行统计,用模糊综合评价的基本模型进行运算。
QB1=WB1×RB1=(0.1334,0.1334,0.1289,0.1049,0.2085,0.1289,0.6720,0.0947)。
表3 A-B判断矩阵
表4 B1-C判断矩阵
表5 B2-C判断矩阵
表6 B3-C判断矩阵
表7 一致性检验
表8 指标体系及其权重
QB2=WB2×RB2=(0.2054,0.2855,0.1560,0.2054,0.1477)。QB3=WB3×RB3=(0.1346,0.1842,0.1064,0.1400,0.1106,0.1842,0.1400)。
表9 定量评分标准
表10 定性评分标准
QA=WA×RA=(0.4279,0.1470,0.3251) ×RA =[0.0563 0.3856 0.3629 0.0704 0.1247]。
对计算结果进行归一化处理得
QB1'=[0.0171 0.3318 0.3186 0.0549 0.2776];
QB2'=[0.0435 0.4979 0.4121 0.0465 0.0000];
QB3'=[0.1177 0.3715 0.3836 0.1090 0.0182];
QA'=[0.0563 0.3856 0.3629 0.0704 0.1248];
为了使研究结果更加直观,对传统村落资源价值模糊综合评价的结果进行分值测算(表11)。
表11 模糊综合评价结果分值转换表
将分值记作T=[100,80,60,40,20],则各指标的分值计算公式为:S=T×Q',
研究结果表明:鹤舍村传统建筑要素Ⅰ级占1.71%,Ⅱ级占33.18%,Ⅲ级占31.86%,Ⅳ级占5.49%,Ⅴ级占27.76%;模糊综合评价得分为55.1154,综合等级为“Ⅲ”。鹤舍村选址格局要素Ⅰ级占4.35%,Ⅱ级占49.79%,Ⅲ级占 41.21%,Ⅳ级占4.65%,Ⅴ级占0%;模糊综合评价得分为70.7657,综合等级为“Ⅱ”。鹤舍村非物质文化遗产要素Ⅰ级占11.77%,Ⅱ级占37.15%,Ⅲ级占38.36%,Ⅳ级占10.90%,Ⅴ级占1.82%;模糊综合评价得分为69.2341,综合等级为“Ⅱ”。鹤舍村资源价值要素Ⅰ级占5.63%,Ⅱ级占38.56%,Ⅲ级占36.29%,Ⅳ级占7.04%,Ⅴ级占12.48%;模糊综合评价得分为63.5678,综合等级为“Ⅱ”。
科学合理地评价传统村落资源价值是发觉传统村落资源特色的基础工作,也是深入挖掘地域文化的前提。本研究选择合理的指标构建了传统村落资源价值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指数标度AHP求权重,模糊综合评价法计算资源价值,定性与定量有效结合进行评价。运用该评价方法对鹤舍村进行了实证研究,从总体上把握鹤舍传统村落资源价值的丰富内涵,通过各指标的比较分析发现鹤舍村总体资源价值较好,选址格局价值相对略高,研究结果与实际情况一致。
1)传统村落资源价值评价结果能直观体现传统村落资源价值的优劣,为传统村落资源保护发展工作决策提供重要信息。但针对具有特殊价值的村落,应结合具体指标深入分析。
2)传统村落资源价值评价有利于地域特色的挖掘,可有针对性地指导相关保护措施。结合传统村落的资源价值特征和地域特色,将鹤舍村划分为“核心保护区”、“过渡保护区”、“修复保护区”和“边缘保护区”进行圈层保护。核心保护区:具有标志性特征的古建筑群落区,包括选址布局、公共空间、民居、巷道等。该区域严格控制人为因素对古建筑的破坏,妥善整改古建筑群落中的新民居建筑,保护村落原有生态布局、建筑结构和文化特色。过渡保护区:对保护工作有重要影响的区域,主要为新居民区。该区域严格控制建设规模,严禁占用古建筑区面积。修复保护区:村落的周边环境,包括周边山林、水系、农田等。该区域主要保护村落周边水系,对引起水源污染的污染源采取综合治理;保护村落周边植被,特别是古树名木,还原其自然生态的原真面貌。边缘保护区:村落临近地区,包括相邻村落及连接地段。该区域可结合保护与发展需求,适当建设相应的接待服务和管理设施,发展第三产业。
[1]胡燕,陈晟,曹玮,等.传统村落的概念和文化内涵[J].城市发展研究,2014,(01):10-13.
[2]汪芳,孙瑞敏.传统村落的集体记忆研究——对纪录片 《记住乡愁》进行内容分析为例 [J].地理研究,2015,(12):2368-2380.
[3]孙晓璐,吕俐.莫让传统村落消失殆尽——住房城乡建设部村镇建设司司长赵晖谈传统村落保护[J].中国勘察设计,2013,(11):14-16.
[4]杨立国,刘沛林,林琳.传统村落景观基因在地方认同建构中的作用效应——以侗族村寨为例[J].地理科学,2015,(05):593-598.
[5]曾丽群,单国彬,朱鹏飞.传统村落生态环境评价与保护发展研究——以广西钦州市大芦村为例[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5,(06):61-64.
[6]苍铭.古村镇研究 [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4.
[7]余亮,孟晓丽.基于地理格网分级法提取的中国传统村落空间分布 [J].地理科学进展,2016,(11):1388-1396.
[8]郐艳丽.我国传统村落保护制度的反思与创新[J].现代城市研究,2016,(01):2-9.
[9]焦胜,郑志明,徐峰,等.传统村落分布的“边缘化”特征——以湖南省为例[J].地理研究,2016,(08):1525-1534.
[10]李伯华,尹莎,刘沛林,等.湖南省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J].经济地理,2015,(02):189-194.
[11]吕跃进.指数标度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方法[J].统计与决策,2006,(18):31-32.
[12]吕跃进,张维.指数标度在AHP标度系统中的重要作用[J].系统工程学报,2003,(05):452-456.
[13]邵天柱,都昌县志编修委员会.都昌县志[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3.
[14]张小谷,高平.鄱湖经典名镇[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2.
[15]董帅,王永骥,刘磊.指数标度判断矩阵的一致性调整方法研究[J].计算技术与自动化,2011,(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