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珉迪
摘 要:文章通过分析互联网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产生的影响,探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新路径。研究认为高校应该充分利用好高校主页、移动互联网、论坛等网络平台加强宣传,高校中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教师要与时俱进,改进教学方式适应互联网时代要求,同时高校还应加强网络管理,提升大学生自觉抵御网络不良内容的能力。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网络平台
一、互联网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产生的影响
(一)互联网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积极影响
第一,互联网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在互联网普及之前,人们获取信息的知识的渠道非常狭窄,大学生只能通过图书馆和课堂获取必要的知识。互联网时代来临后,大学生几乎可以通过网络获取任何他们感兴趣的内容,同时网络上绝大多数信息都符合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可以给大学生提供有益的熏陶。
第二,互联网改变了传统的学习模式。由于网络信息的可下载性、可复制性特点,大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尤其移动互联网的出现,手机、平板电脑等便携终端被广泛使用,塑造了大学生碎片化的学习模式。大学生可以利用日常间隙时间浏览网络信息,进而构筑自己的知识体系。
第三,互联网提升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效率。网络信息最大的特点就是高效性。通过网络,高校和社会紧密联系在一起。高校教育结合网络热点问题,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这样的教育方式更具时效性和针对性。
(二)互联网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消极影响
第一,互联网上充斥的负面信息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难度。大学生思想尚未成熟,价值观还不稳定,易受外界信息影响。而网络信息异常繁杂,腐朽思想负面信息充斥其中,同时世界多元化的价值观和文化体系对大学生产生思想意识形态产生巨大的冲击。大学生很容易在这样的信息浪潮中动摇正确的价值观。这对高校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挑战。
第二,丰富多彩的网络资源给高校思想政治教学提出挑战。在互联网时代,优秀的学习资源随手可得,视频、幻灯片、论文等高质量教学资源可以非常便捷地进入每位大学生的电脑。大学生对高校教师的教学与网络学习资料进行对比。然而当前许多高校思想政治教师在教学方法、教材呈现方式、讲课模式等仍然采用传统说教式授课方法。学生听课兴趣不高,参与课堂讨论和思考的积极性也不高。
二、互联网时代如何开展大學思想政治工作
(一)搭建好思想政治工作的网络平台
一是充分利用学校主题网站。学校校园网是学校对外、对内宣传的窗口,也是学校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阵地。学校应在主页专门设置相应专题,定期宣传大学生积极向上的思想政治活动。可在网站主页设置思想政治专栏,将中国共产党的相关政策纲领和文件予以介绍,旗帜鲜明地宣传党的基本政策方针,宣传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案例和事迹,普及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和观点,使大学生可以随时接受党的教育和指导。
二是建设符合学校特色的移动互联网平台。当前几乎所有的高校都建立了微信公众号或订阅号。微信公众号、订阅号具有短期积攒大量人气,转发和传播速度极快等优点。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充分利用好这个平台,设置思想政治工作专题,随时将我们党和国家的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方针政策传递给大学生。此外,QQ群、微薄等网络宣传形式也应该被充分利用起来。高校通过这些移动互联网平台还需注意信息的编辑呈现形式,最好采用生动活泼的表现形式,以吸引大学生的关注和良性传播。
三是开辟思想政治工作专题论坛。论坛是大学生比较喜闻乐见的形式。由于论坛具有较强的互动性,大学生可以较为自由地论坛中发表自己的言论。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利用高校论坛这一平台,通过设置相应的板块,捕捉社会上、校园内的热点话题,引导广大学生积极、阳光地看待问题,理性客观地分析问题,从而保持思想、言论、观念上的先进性。
(二)提升思想政治工作教师综合素质
第一,教师应培养网络信息敏感度。在互联网时代,网络热点问题随时呈现,无论是大学生还是普通网民已经习惯了随时捕捉网络上最新热点。作为高校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教师,更应该具备良好的政治敏锐度和触觉,结合社会热点,挖掘网络现象背后的深层原因,积极通过网络平台引导大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例如针对社会上过分关注娱乐明星私生活,明星炒作、炫富等问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应积极宣传价值观,塑造艰苦奋斗、积极向上的典型。同时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还应对大学生关心的官员腐败、贫富差距等社会问题进行合理分析,对西方国家宣扬的个人主义、享乐主义价值观进行有礼有节的驳斥。
第二,结合互联网时代特点创新教育模式。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将“说教式”讲课模式,改变为“引导式”教育模式。首先,高校应该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课堂的作用。教师应结合当代大学生的特点,改变教学模式,多利用PPT、多媒体等教学方式,提升教学内容的表现力和丰富度。其次,在校园网BBS论坛发挥版主作用,针对大学生发表的不当言行,采取合理措施予以辩驳,以引导为主,将社会上积极向上的价值观,通过网络宣传出去。最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教师还要学会“网络语言”,这里的“网络语言”并不是指网络上流行语,而是指网络语言的特色。网络语言是简洁、明快、话题度高等主要特色,能够极短时间抓住读者眼球。思想政治工作者应该多阅读微信、QQ、微薄中的热点文章,分析其语言特色,学习其精髓,从而发表出有趣、有料的文章,以吸引大学生的关注。
(三)净化网络环境、抵制不良信息侵扰
一是加强网络管理、优化网络环境。互联网上信息良莠不齐,与社会主流价值观相悖的言论和内容非常多。高校需积极配合政府相关部门做好校园网的净化和管理工作。加强校园网网络资源管制,通过技术手段,屏蔽进入校园的负面资源。高校还应运用网络法规等强制手段,规范网络行为。对故意发表、传播违法信息的大学生给予必要的惩戒。控制大学生的外出上网行为,多数大学生进入网吧以娱乐为主要目的,高校应出台相关政策,严格控制大学生听课率,杜绝上网包夜等行为。
二是培养大学生辨别是非和去伪存真的能力。高校教育的重要目标是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辨别是非和去伪存真的能力。对此,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应注重对大学生鉴别信息能力的培养,培养大学生对网络信息的价值观和是非观。进而坚定大学生正确的思想信念,增强他们良好的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确保广大大学生能够在纷繁复杂的互联网时代中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坚持正确的立场和方向。
互联网时代已经来临,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应该认真分析时代特点,因地制宜地制定思想政治工作教育方针。发挥互联网应有的积极作用,同时精心筹划教学方案,精彩展现教学内容,努力将大学生培养为思想上进,思维活跃,行为规范,积极进取的当代进步青年。
参考文献:
[1]王冲.论互联网时代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3(1):118-119.
[2]王袁媛,潘迎丽.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研究[J].教育时空.2010(2):180-181.
[3]杨淑欣等.利用互联网全天候、全方位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2(3):9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