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中国画院志》编撰工作专家座谈会

2017-07-02 08:19
中国画画刊 2017年5期
关键词:画院院长工作

全体与会人员合影

9月26日,第二次《中国画院志》编撰工作会议在杭州浙江展览馆召开。来自全国主要省、市、自治区的近50家画院代表、志史专家和全国多家媒体应邀参加了此次会议。这是继2016年5月在杭州召开的首次会议后的再一次相聚。会议围绕着《中国画院志》编撰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困惑,和对这项工作的理解等问题展开了讨论。会议由浙江画院副院长池沙鸿主持,中国国家画院艺术信息中心主任、《中国美术报》执行主编王平任点评专家。

上半场 | 时间:2017年9月26日上午 | 地点:杭州·浙江展览馆

会议现场

会议主持:浙江画院副院长池沙鸿

池沙鸿:大家好!第二次《中国画院志》编撰工作专家座谈会现在开始。去年5月5日召开了第一次座谈会。当时对《中国画院志》编撰工作做了部署。杨晓阳院长作了非常重要的讲话,阐述了《中国画院志》的编撰目的、意义。这一年多时间,第一阶段的资料收集工作取得很大进展,第二阶段的具体编撰已经开始。今天的会议专门为了具体编撰工作进行座谈。

首先,我介绍今天到会的嘉宾和代表。

主席台上是这次会议的主办方:中国国家画院院长杨晓阳,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柳国平,浙江画院院长孙永,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规划办主任俞晓光,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社长胡小罕,中国国家画院艺术信息中心主任王平。

接下来的是我们特邀嘉宾:浙江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楼含松、浙江大学艺术学院院长黄厚明、浙江工商大学教授王志邦。

中直画院代表:中国国家画院办公室副主任董雷、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院展览部主任张剑、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院陈散吟。

省市自治区画院代表:江苏省国画院院长周京新、江苏省国画院美术理论研究所副所长刘毅、江苏省国画院傅抱石纪念馆副馆长黄戈、江苏省国画院王、江苏省书画院院长薛亮、江苏省书画院浦军、山西画院院长王学辉、山西画院张豫生、江西画院副院长帅安、湖北省美术院院长肖丰、福建省画院书记张永海、上海书画院执行院长丁一鸣、上海书画院学术研究部主任李国传、湖北国画院副院长刘成春、四川省诗书画院副院长管苠、四川省诗书画院创研部主任邓枫、四川省诗书画院教学编辑部主任张剑、贵州画院院长助理刘一意、广西书画院美术馆副馆长周松、山东画院宣传中心主任樊磊、安徽省书画院《新安艺舟》执行主编陈明哲、甘肃画院办公室主任张建中、上海中国画院办公室副主任陈薇、湖南省画院理论研究员李辉武、陕西国画院张立。

市级画院的代表:兰州画院院长巫卫东、太原画院院长董志敏、汕头画院院长王聪、青岛画院副院长郭强、呼和浩特市书画院副院长郭剑利、广州画院理论部主任张工、西安中国画院艺术交流中心主任范朋杰、石家庄市画院(石家庄市美术馆)学术与创作部主任孔朋举、桂林画院学术部主任秦晖、福州画院办公室主任林菁、大连画院办公室主任孙天娇、深圳画院研究部副主任郭延容、常州画院学术研究部张正珏、苏州国画院理论研究室华彬、扬州国画院理论与研究室曹国桥、成都画院理论研究部白晋菁、杭州画院院长张子翔、嘉兴画院刘萍、绍兴书画院单建华。

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艺术总监王雄伟、副总编屈笃仕、编辑傅笛扬。

浙江画院院长助理陈虹,理论与评论工作室主任、《中国画画刊》主编陈青洋,理论与评论工作室副主任王凯,山水画工作室主任茹峰,人物画工作室主任袁进华,花鸟画工作室主任赵跃鹏,办公室副主任卫英。

到场的媒体朋友:《人民日报》、人民网、凤凰新闻网、《中国文化报》《中国艺术报》《中国美术报》《中国书画报》《中国画画刊》杂志、《艺术市场》杂志、雅昌艺术网、《大河美术报》《浙江日报》、浙江在线、《美术报》《钱江晚报》《青年时报》《每日商报》《杭州日报》《都市快报》、宝藏网、《山海经》杂志。

谢谢大家的光临!

会议之前,今天上午的会议先请主办单位的负责人讲话。然后特邀专家对四个画院的资料模版谈谈审阅后的具体意见。最后请所有到会的画院代表对今后的资料搜集和补充、具体写作提出专业性意见。下面请浙江画院院长孙永介绍《中国画院志》的编撰工作情况。

浙江画院

浙江画院院长孙永

孙永: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代表、同行以及各媒体的朋友: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们齐聚一堂,大家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本次会议的召开也预示着《中国画院志》的编撰已步入了“深水区”,前几年我们都是在铺垫,现在和改革一样进入“深水区”。经过《中国画画刊》7年多时间的准备和铺垫,为什么说7年多?这里在座的很多画院,我们的《中国画画刊》从2010年开始,一个接一个画院在介绍,主要的画院早就已经完成了,现在已经是在做市一级画院的内容。很多资料已经发给大家了,大家也已经看到了,这个工作非常重要。为什么做这么多年的工作?为了公正、客观、全面、详实,为当下国办的画院来正本清源,也是为业界、后人留下一部足以垂名青史的典籍,也是今后很长一个时期内可谓是空前绝后,以后再编画院志可能性不大了,因为我们已经很全面的把这项工作完成了。

我们编画院志、编典志还是“大姑娘上轿头一次”。因为作为典籍编辑是很有讲究的,比如说是没有形容词,等等,要求非常客观。现在有50家画院把自己的材料如实拿过来了,我们把这些材料给专家看了,他们以后都是编委的主要成员,请各位专家给我们把把脉,开几剂良药方。

第一,我代表主办方之一感谢大家在百忙之中莅临本次会议。这种大型会议以后不会再开了,我们这次开好以后把目标明确了,把工作方向都明确了以后,以后会议都是小范围的。

第二,我们这个典志是非常独特的,不像地方志,省志、县志是有一位主要领导,例如市委书记、市长。我常常说这是“72家房客”,这幢楼里都是每一个业主自己独立的家,所以要聚集在一起很不容易,我们做了很多工作,有一些画院一开始还不了解,有一些还认为是骗子,现在哪有骗子这样无利起早的?我们把画院志比作一幢大厦,这幢大厦中每个画院都是其中一个业主。我们要在这一幢楼里安居乐业,每一个画院都是责无旁贷的,你们来了就代表一个家族。这个问题非常复杂,和地方志不一样。我们要把上千年的东西聚拢在一起是非常不容易的,每个省的省画院推荐本省地、市一级的画院,多少画院能入围这是你的功劳,也是你的责任。你作为省画院入编了,而疏忽了其他画院,以后下面的画院要怪你,因为入不了这个典籍以后就是山寨,这是查询的唯一依据。省一级画院必需责无旁贷。上次在南京和杨院长沟通了一下,其实很多省市画院还是有难度的,我们对他们一点不了解;还有一些画院是不理解这个事情;有一些画院领导更迭很快;所以我们要从觉悟上来理解这个事情。画院唱衰这么多年要拧成一股绳,大家都是一根丝线,我们拧成一股绳,人家唱衰我们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第三,画院志是全国画院共同完成的一项宏大事业,大家都是其中的一部分,尽量做到避免败笔和缺憾。现在初步估算全国大概150家入围,这将是非常大的体量。本次会议开好以后大家各司其职,把本地区、地市的画院都认真梳理一遍。比如,江苏省的市一级画院只有江苏省去甄别,这是你们的责任。

第四,自去年5月会议以后经过多方联络、积极沟通,有近百家画院在沟通联络中,50家材料已经汇总到我们这里了。这次发给大家4个画院其实是有针对性和代表性的,包括北京画院作为一个老牌画院;我们浙江画院自己也在做这个事情;苏州国画院,因为它是老牌的地级市画院;还有嘉兴画院,嘉兴画院是画院和美术馆一体,这个在中国的画院系统中非常多,大概有20%、30%的比例。所以我们也请典志专家看看怎样把这些内容编排进去。

实际材料比今天发给大家的起码要厚一倍,因为我们是美术方面的,还有非常多的藏品和很多获奖的优秀作品。我们计划估计再用半年的时间根据专家的意见扩容和调整,明年下半年进入实质性的编撰工作,争取在2019年上半年出版成书。

我们这个典志,12开、精装、10-12册、每册400-450个页码。2019年我们进行首发并召开一个国际论坛的研讨会,这个论坛将在北京召开,因为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庆典,在这个之前给祖国送上一份文化厚礼。

为了更好地统筹协调《中国画院志》全面工作,新成立了《中国画院志》编撰委员会办公室。陈青洋为《中国画院志》编撰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王凯为副主任。

关于组稿过程中的细节、取得的经验和问题,有请陈青洋介绍。我们现在有一个“《中国画院志》编撰微信群”,已经有130多人,一会儿陈青洋会作介绍。还有3位专家给我们把把脉、开开药方,提出宝贵意见,这里还有一些媒体的朋友,我一并致谢。尤其文化事业需要大家的支持,有这么多的媒体朋友也给我们捧场,有道是“众人拾柴火焰高”,相信通过大家的积极推进,在不久的将来将会有一部画院典籍巨作面世,谢谢大家!

池沙鸿:接下来请浙江画院理论与评论工作室主任、也是新上任的《中国画院志》编撰办公室主任陈青洋介绍具体的编撰工作情况。

浙江画院

《中国画院志》编撰办公室主任陈青洋

陈青洋:我从2010年开始在《中国画画刊》主持栏目《中国画院志·当代卷》。因为主持这个栏目对中国画院的整体状况有了逐步深入的了解。我们设置这个栏目,就是要把画院这么庞大系统的很多问题理清楚,也给《中国画院志》的编撰铺好路,也探讨些中国画院发展的方向与路径。这是最基本的思路。

我们以往做的工作可以分为这样几个阶段。首先是和中国国家画院合作,在《中国画画刊》栏目《中国画院志·当代卷》的基础上开始《中国画院志》的筹备。从去年第一次工作会议以来,这个半年多我们一直在做搜集整理资料的工作,和各个画院进行沟通。在这个过程中,按照浙江省委宣传部的指示,为《中国画院志》进入浙江省文化研究工程并入选社科类选题,进行了申报。

画院志编撰工作分五个阶段进行:

第一,搜集资料。目前已经取得联系的画院有100多家,资料到位的有50家。这个阶段时间稍微长一些,预想今年年底之前资料能够基本到位。

第二,根据已有资料进行调整,专家学者和画院同仁逐步完善编撰方案,并作出几部样本。

第三,根据既有的方案和对样本的审议意见,着手增补资料和具体编撰。

第四,通稿。所有编撰成型的文本返回各画院进行最终的确认和查遗补漏。

第五,审稿、定稿,进入出版程序。争取2019年成书。

我们在搜集资料过程中遇到一些问题,提出来与大家讨论:

第一,在“一般资料”中关于人员编制的问题。入编画院的规则肯定是全国体制内具有法人资格的事业单位。但是现在有个别画院在体制内,而没有编制的怎么办?

第二,隶属关系编制都有,但只有一两个人的小画院怎么处理?是否应该有删选。

第三,有的画院编外画师是画院的骨干队伍,在画院的建设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原来主要介绍编内人员,对编外人员只做存在记录的规则不一定公允。如何处理?

第四,关于画师简介。如美术师的职称,要按照国家正规文件的说法,没有“国家”二字。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也要按照文件和证书上的来。美协会员,直接写中国美协会员或省美协会员,如果是入会当时称“中国美协某某分会”的,是否还是按照原来的写,以还原时代特色?

专业社团的职务是不是只录入中国美协和省市自治区美协,其他的不作考虑?

在编的专职画师和人员进入画院之前的经历是否写进去?

第五,“画院宗旨”,必须简洁明了,一目了然。因为它是画院存在的意义和作为的方向,字数是否控制在100字之内,越简洁越好,大的空话、套话可以去掉。

第六,“工作任务”,是画院宗旨的具体执行、操作,可以和画院宗旨形成内容上的相互补充。最好能够做到相对统一,字数上要有一个限定,但是相对具体一些。

第七,大事记,省级以上全国有重大影响的院办学术成果为主。但一些县级画院所做的事情和省市级画院不一样,应该怎样界定?如果以省级以上的活动作为标准的话,市、县画院可能他们大事记就会变得没有什么好写了,所以不能完全一刀切,这个还是需要“因院制宜”,大画院有大画院的做法,小画院有小画院的做法,这样会显得更加丰富多彩一些,每个画院做的事情看上去都有自己的特色。

第八,一些画院的体量较大。比如上海中国画院刚好做了一本类似“上海中国画院志”这样的书,很全面,所有资料都到位,做得非常好,但非常厚。他们提供的大事记就是该书里面来的,有6万字。按照《中国画院志》的体量,需要调整。但怎么调整,还要细化。

第九,在编人员出版的个人专著和画册是不是放在大事记中?因为这里有个门槛的问题,即如何保证它的学术性。画师个展哪些放哪些不放,也有这个问题,就是怎样保证学术性,应该将大量的商业展与画册书刊拒之门外。

第十,馆院一体的问题,很多画院存在画院和美术馆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的状况。这里有两类:一种是有美术馆,但是以画院为主,美术馆为副的,这种体制的问题不大;另一种是以美术馆为主的画院,因为我们毕竟是《中国画院志》,这个应该怎样体现。比如嘉兴画院,还是一套班子三块牌子,一个画院加两个美术馆,里面牵扯到的问题更复杂一些。如果是以传统学术类型为主的画院,美术馆作为配合学术活动的场所,像北京画院这类大事记是没有问题的。作为展示类型的美术功能比较凸显的画院,如果完全是工作量相对平分的也还好处理。但是一些地方追求快速的社会效益,(画院培养人才需要很长时间,在精品力作上见效比较慢而且是长期的工作),所以很多工作重点向美术馆这里转移,甚至将画院功能基本隐退。这一类大事记应该用什么样的方式、什么样的度来权衡更合适?

第十一,展览排放的先后次序,北京画院和浙江画院是同时放,如果是艺术活动在前面,展览在后面,按照时间次序来放。但是类似嘉兴画院美术馆工作量太大了,需要单独排,这也是一个问题,我们要考虑怎样安排更好。

第十二,历年来在全国有影响的作品,分为两类:一是重要作品;二是画院经典作品。重要作品是指获得文化部或中国美协主导的奖项,如果按这个标准,其他大奖算不算?现在北京画院是把比较早期的一些非文化部或中国美协范畴的大奖也放上去的,这也是一个需要统一的问题。画院经典作品也是比较重点的,这是凸显画院自己学术标准的内容,由各个画院的艺委会决定,从画院发展最初的藏品到现在要选多少件作品?因为画院应该凸显自身的评判标准。上次开会也提出,不要最后把大事记做成都是中国美协所有活动和奖项,就变成《中国美术志》了,这个与凸显画院学术层面的准则有点背离。怎样把这方面完善,这也是一个问题。

第十三,画院编辑出版的书籍,应该有出版年份和书号,没有的要特别标注。

最后,所有画院的编写人员都要用一个统一的格式,以便规范编撰。

我们之所以集中国画院全体的力量来进行《中国画院志》编撰这样一个史无前例的浩大工程,它的当代意义就是为了要知道,画院从哪里来,画院是“谁”,画院要到哪里去。“以史为鉴”,那是要照亮走向未来的路。《中国画院志》要呈现中国画院在当下语境中的发展方向与路径在哪里?人在当中的运作因素,是最重要的。如何做出一本有“人气”的志书?“人气”就是 “时代气息”“时代精神”,就是有这个时代人所特有的气息。

我认为,中国画院未来的发展模式应该是“南北融合”,“北”以北京画院为代表——用传统的学术研究引领创作并进入城市文化的当代建构之中;“南”以深圳画院为代表——用现代创新的城市文化建构项目引领的研究与创作并行的跨地域联动机制。这应该是中国画院存在的当代文化理由与未来走向的路径。

池沙鸿:谢谢青洋做了非常细致的工作。她把审阅过程当中的很多问题提出来了,大家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见,因为还有一部分是由编委会来决定如何办理的。下面请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规划办主任俞晓光讲话。

浙江社科联

浙江社科联规划办主任俞晓光

俞晓光:尊敬的杨晓阳院长、孙永院长,各位画家、艺术家,各位专家,大家好!

今天非常荣幸有机会参加《中国画院志》编撰座谈会,这个座谈会的规模远远出乎我的意料,我原本想也就是二三十个人对《中国画院志》的编撰做一些探讨,事实上在今天这个座谈会上,我看到了来自全国各地著名的画院院长、艺术家,高朋满座,济济一堂,可见大家对这项工作的重视和支持。杨院长亲自出席,使得我对《中国画院志》成功编撰并作为国庆70周年献礼书能够在2019年如期出版充满了信心。

《中国画院志》是第二期浙江文化研究工程的重大项目。浙江文化研究工程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政浙江时推出的八大工程之一,是八大工程中唯一亲任组委会主任的。二期文化研究工程启动之时,习总书记同意继续使用他所作序言。序言内容博大精深,对中国文化、区域文化的创造性转换、创新性发展有许多深邃的思考及深刻的思想,为文化研究工程的开展提供遵循。习总书记对文化研究工程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也给予我们组织方和社科界下大力气启动二期系列研究项目,千方百计打造成精品文化工程的极大动能。

去年孙永院长和我们联系,希望把《中国画院志》纳入浙江文化研究工程。在这以前,浙江文化研究工程按习总书记提出的“今、古、人、文”四大板块研究序列,还没有一部部门性质的志书被纳入,《中国画院志》是第一部。把《中国画院志》纳入文化研究工程,是因为全国各地的画院作为艺术传承创新的重要平台,对于当代中国美术事业的发展、地域文化的传承,包括中国艺术和世界的对接等都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画院在美术创作、研究、传播普及、宣传教育等方面都发挥着令人瞩目的多重功能。

刚刚各位都讲到了当下对画院体制的一些诟病,有意思的是,最有影响的质疑声来自体制内,或者说来自体制的受益者。且不说质疑者如果不在体制内是否还有那么大的影响力,单就艺术繁盛的规律来说,艺术是需要集群,需要交流的,单个的艺术家很难影响一个时代,任何一位艺术巨匠都是他那个时代艺术家群体的代表。尤其是在当代的开放世界中,更需要形成艺术大集群,聚合大平台,画院为此应运而生并不断壮大。画院的存在,对于各级财政而言只是微不足道的支出,但对于一个地区的文化发展,对艺术创新、艺术发展及对画家本人的成长,其作用是无可估量的。画院与美院构成当代中国艺坛的双子星座,在没有美院的地区,画院就是这个区域的艺术标高。我们对画院的重要性必须有一个清晰的认识。画家、艺术家同时作为一个有精彩故事的群体,在座的每一位都可以被写成一本书。所以,我们对画院这个重要的独特的群体进行历时态的系统梳理,全面的回望整理,自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在其中。《中国画院志》的编撰是填补空白的,毫无疑问是空前的。

《中国画院志》的编撰作为文化研究工程项目,确实也意味着需要承载更多的学术的信息,孙院长牵头的浙江画院已经做了大量工作。《中国画院志》由浙江画院来承担,从一个角度表明了浙江画院本身的整体实力,浙江画院在艺术策划组织能力上具有非常高的效率。当然,下一步我们大家一起努力,共同把《中国画院志》编撰好,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入地进行探讨。比如,作为自具独特性的典志,我们对艺术家的艺术成就、艺术思想观点怎样才能够体现出来?如果艺术家介绍变成生平简介,这样简介式的写作可能蕴含的艺术信息大为减少,我们对艺术家、画家的介绍既要有基本的人物介绍,同时对画家的艺术观点、艺术风格、艺术定位也应该有所反映。 特别是一些重要画院的整体发展可以由画院的同事,也可以请国内著名的艺术评论家、专家学者进行一个全貌的、总括式的概括分析,把它作为一个学术事件来对待,这个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刚才青洋讲到学术大事记,我的理解就是画院的学术编年史,学术界编一个作家、学者的编年长卷可以有几十万字甚至数百万字,我们画院每一个画家都可以出一本书,那么我们在做大事记的时候是否可以详尽一些,可以长一点,把重要的展览、学术研讨、众多的文章,包括一些代表性的画册都通过编年按照年代次序反映出来,一个画院编年大事记6万字一点都不多,画院志首当其冲要具有文献史料价值,然后是艺术价值、学术价值,每个部分传递的价值都必须是多重的、综合的。

我们各家画院接下来的任务是非常艰巨的,浙江画院刚刚介绍已经把工作班子搭起来了,其他画院也应该有专人来做这项工作,既可以依凭画院自身的研究力量来做,也可以委托一些研究机构,比如说高校一起来做。《中国画院志》的编撰既是各家画院的共同责任,也是中国艺术研究一个重要的事件、重要的课题,编撰过程当中我们可以发现问题,也可以从中发现规律,把各种力量整合进来,进而一起来编撰《中国画院志》,尽量使原本已经非常厚重的各家画院更加厚重。我们不要把信息剥离掉了,现在是11分册,我甚至觉得可以再多一点,目的就是把《中国画院志》做成一部精品力作,既为当代人也为后来的学者进行研究,提供一个基本的、权威的学术支撑。我们的任务还是非常艰巨,时间非常紧,好在有各大画院的支持,浙江画院倾全力做这个事情,有全国各大画院的一致共识,在可以预见的不久将来,我们能够看到有分量的这么一部精品力作,艺术当中的精品力作,希望《中国画院志》能够如期问世。

社科联规划办尽量为《中国画院志》的编撰做好服务工作,孙院长有什么事情尽管吩咐,我们可以把更多的学术资源通过联络沟通一起参与到《中国画院志》的编撰当中,使《中国画院志》成为浙江文化研究工程当中重要部分,希望它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艺术类的精品力作。

我想说的就是这么多,谢谢各位。

池沙鸿:接下来有请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社长胡小罕讲话。

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社长胡小罕

胡小罕:作为一家美术专业出版社,能参与到《中国画院志》这样一部当代重要美术文献的编纂出版工程中来,我们深感荣幸、责任重大。工程启动一年来,主编方、参编方做了大量的工作,各方面得到有序推进,作为出版服务方,谈几点体会与建议:

第一,这是一部恢宏的艺术大典,实施工作已经有了良好的开端。我们在业务工作中经常与编撰单位打交道,而难得遇到像《中国画院志》这样时间跨度大、涉及单位多、收编内容情况复杂的编撰出版项目。经过大家一年来的努力,项目启动并顺利实施,说明中国画院界非常团结、非常有凝聚力和号召力;说明参编单位对这个项目都很关心、重视与支持,大家具有良好的协作精神。这些都是后续做好这个项目的重要基础。

第二,我们出版社已经积极跟进,倾力做好出版专业服务工作。这个项目已经列为我社和浙江出版集团的重点出版项目,各方面的配套服务已经展开。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是国家一级出版社,在全国美术专业出版领域有一定专长与影响,尤其在大型画册与美术文献出版方面,得到了全国美术界的鼓励和肯定。社里为《中国画院志》的实施,配置了优秀的专业团队和相关编校力量,今天来的副总编屈笃仕、艺术总监王雄伟、美术编辑傅笛扬,就是该项目团队的骨干,他们积累了许多重大出版项目的实施经验。我们一定会非常珍惜这个项目机会,也有信心把它打造成图书精品。届时,我们也会尽力把它作为图书出版成果推广好,作为传播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项目,参与到中国文化“走出去”“讲好中国故事”的工程中去,同时也把中国画院这个故事传播好。

第三,打造出版精品,需要体例上的规范统一,需要细节上的精心打磨。这个系统工程工作量非常大,计划2019年推出,其实时间上并不宽裕,必须步步抓紧。前期一定要重视体例的规范统一,基础工作做得扎实到位,后面就顺利;否则就会造成不必要的重复劳动,甚至出现返工。还要给后期打磨留下足够时间,只有把“三审三校”、设计、制作、印装等每一个环节做精到了,才能确保品质,尽量避免赶工留下后遗症。诚恳希望各参编单位仔细规范地做好前期撰稿工作,主编单位做好整合统稿工作,大家合力把功在当代、泽被千秋的《中国画院志》打造成精品工程。

谢谢大家!

池沙鸿:下面请中国国家画院院长杨晓阳讲话。

中国国家画院

中国国家画院院长杨晓阳

杨晓阳:大家上午好!今天相关负责人把《中国画院志》启动以来的各事项叙述了一遍,事情进行到这个阶段,正像孙永院长所说,要进入“深水区”了。《中国画院志》的启动,立意很高。我们从2016年在这里聚会的时候,填补空白的概念基本上已经确立,当时我也介绍了中国国家画院在做《中国画院史》,画院史和画院志互相补充,是一个姊妹篇,做画院志必将进入画院史。

目前,《中国画院史》进行得比较顺利,古代部分已经完成,正在审校,还有一些需要进一步考证的史实。因为这是一个国家重点工程,得到国家资金的保证,包括机构、人员、计划都很周密。原计划把古代部分和当代部分同时出版,现在看来先出版古代部分,当代部分有待于画院志的完成。《中国画院志》的完成将给画院史当代部分提供有力、准确、详实的资料。如果《中国画院史》《中国画院志》二者同时推出,填补中国画院史和志的空白,必将引发社会对画院的更多关注。

近两年几次全国画院聚会,包括2016年第一次在此商谈《中国画院志》的编撰,今年恢复全国画院系统两年一届的美术作品展,几件事情同时助力,使画院逐渐被社会更加认可。谈《中国画院志》的编撰问题,我作了相应的准备,认为有两句话是必须提出的:

第一,画院史、画院志互相支撑。

中国画院体制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中国画院史》不是从南唐开始,而是从汉代开始做的,它把中国院体画融合在其中。其实早年汉代没有出现“画院”这一叫法的时候,实际已有在宫廷画画的宫廷画家,宫廷画家不是一个人、两个人,是一个群体,一个组织。在此之前源远流长的院体画的体系在形成的过程中,留下了许多传世之作和不计姓名的优秀作品。现在我们做画院史很多史实是一个悬案,所以我们只能尽量把相关问题都提出来。

一部画院史就是由一部画院志集合起来的历史研究的总和,这个总和中除了有证据、有史料、有文献的延续编排之外,同时也包括一些问题的提出。画院志的编撰不存在这一问题。当下的组织、画家、作品、时间、生平等等都是准确无误的,只要相关体例出来后,大家认真地填写基本上就没有问题。

现在国家画院每年接受文化部的任务越来越多,需要我们抓紧时间把画院自身建设问题提到议事日程上。画院史、画院志与全国画院美术作品展继续完善,全国画院系统在业务上需要联系,希望有一个类似于全国画院联谊会的组织,随时沟通全国画院系统的各种信息,共同推动全国画院系统的健康发展。这个事情要聚合起来,画院系统自己首先要认同,才能够得到社会的认同、体制的认同。

第二,每个画院要办出自己的特色。

全国美术界,实际上就是四大块。美协全覆盖,包括对体制外画家的关心、老年书画的关心、儿童美术、农民画等等,但是美协有力的组织得靠其他实体来支持。

美术学院前50年是力量最大的群体,既有老师也有学生,既有地盘也有经费,但是美术学院的问题也很多。中国美术队伍非常大,目前的条件也都不错,为什么有高原没有高峰?首先就是因为美术学院存在很大问题,这个问题主要是来自于计划经济的时候全盘继承了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单一体系。改革开放以后,我们面对全世界,当下改革开放取得胜利,我们回顾历史,又强调文化自觉。那就是说我们以前不够自觉,对自己的文化传统、优秀文脉重视不够,原本在世界文化格局中领先的大国对自己的文化曾经一度迷失了。现在强调文化自信,情况就不一样了,我们既有前苏联比较完整的基础,又有改革开放30年来对全世界各家各派的学习。但要在面向古今中外历史的局面下,强调中华民族自己的传统,对于美术学院来讲,其实问题包袱很重。放眼全国的美术学院,条件非常好,但思路还有待于进一步梳理。

再看798、宋庄艺术区,当下经济处在调整期,艺术市场比较疲软,有一些画家纷纷离开。这些艺术区在体制外方向不明确,需要明确对自身的认同和对发展方向的认同。

所以,综合来看,现在是画院发展最好的时期。今年上半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的《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其中明确表明要启动画院专业提升计划,虽然不明确具体内容是什么,但是我们主动在做、主动在提升,争取各方面的条件,可喜的是我们已经有了政策依据。无论从政治上的认同,还是从经济上的保证、组织上的支持,从方方面面来看,画院遇到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全国画院都应该抓住发展的时机。

然而,我们画院自身的问题,我们也要有清晰的认识。画院共同面临的问题很多,比如,中国国家画院前七八年组建了新的格局后,有些省的画院全面模仿,这是错误的。中国国家画院大而全的专业设置,各地画院不要模仿。因为,中国国家画院的画家是各省来的,我们不断从各个画院吸收人才、选拔作品,画院研究员的构成是一个多元的状态,使它最后成为各个特色聚集起来的高地。此外,中国国家画院代表国家美术,有全面对外职能,也得到更多的有利资源,这样的情况下,可以适应大而全的架构。有人经常在网上说我把好的画家调到北京去,使各地的艺术生态受到破坏,我现在给大家公布数字,国家画院289位研究员,其中200多位研究员是从全国各地聘用的画家,国家画院自身在岗人员含研究员与行政后勤加起来共74人,院内研究员不到50位。从全国各地聘用的研究员,他们一旦被聘任,学术的权利和待遇同院内研究员一样,比如说在座的各位受聘研究员,在中国国家画院享受参加展览、参加宣传的经费和我是一模一样的,这一模式大家也可以参考。

我有一个观点,中国国家画院的创作强调“一人一品”,各省画院的发展要强调“一院一品”。各省画院应该根据自己的特质和优势,办出自己的特色,这是立院之本。

画院系统是目前中国美术四大系统中以创作为中心,担负着各种复杂的国家任务的系统,也受到社会不断质疑,但实际上画院做的很多工作不被社会所知道,画院靠自己的作为,利用很少的一部分精英给国家的文化繁荣发展做出了我们自己应有的推动。希望大家就这些共同的问题多出主意、多探索,每个省实验出自己的路子,将来国家关于画院的提升计划启动以后,也可能会对全国的画院作评估,那么,作为省级画院应该具备哪些基础,作为市级画院应该具备哪些基础?既然国家要对全国画院有一个提升,提升就会有标准、有底线,我想将来每一个画院的提升,就应该在满足底线规范之外有不可代替的特色,办出特色是必须的一个标准。

目前,画院志在编撰的过程中,还有几个省份好像不明白,但是错过了这个机会,不是这一届院长积极不积极的问题,对这个地区的现在和将来都将有重要的影响。历史已经发生了,我们不尊重历史、不作为,就可能使这个地区在信息时代丧失了一个平台,没有这个渠道把你的方方面面与大家共享,这是一个很大的损失。所以,如果有一些画院没有把画院志的编撰当回事,这是要注意的。后续还有一段时间,一些同志加加劲可能问题就解决了。

全国画院如果都能够在画院建设的本体问题上有清晰的认识,对国家整体的文化建设有更明确的认识,我觉得每一个画院都会有作为。希望大家共同努力把画院志的事情做好,在不断交往的过程中,互通有无、不断启发,共同推进画院的发展提升,为中国美术作出更大贡献,谢谢大家!

池沙鸿:谢谢杨院长,那么多画院能够聚在一起很不容易,杨院长趁着这次聚会,讲了一些高屋建瓴的话,对我们帮助很大,也引发了很多思考。

下面请浙江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楼含松教授谈一谈。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楼含松

楼含松:各位院长、各位画家、各位专家,今天受邀参加《中国画院志》的编撰工作座谈会,我很忐忑:一者我不是方志学方面的专家,我的专业是做中国文学研究的;二者我也不是画家,尤其对画院的情况知之甚少。正因为忐忑,我提前做了一点功课,对发来的会议资料进行了认真学习。刚才听了孙院长、杨院长、编辑部的同志关于《中国画院志》的介绍,这个项目本身的重要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志”是“史”的一部分,志书的价值主要是资料性、完整性、真实性,是为修史准备的,《中国画院志》的编撰为《当代画院史》的撰写打一个重要基础,提供一些基础材料,这个工作很有意义。

《中国画院志》据我了解以前没有编过,因为画院志和一般的志书不一样,面临一个如何发凡起例的问题,这个问题解决好了,后续的资料收集工作、编撰工作就有了一个方向和标准,就会顺利很多。

我今天主要围绕这个问题来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首先,《中国画院志》核心内容是什么?我个人认为是三个方面:画家、画作、画院。这三个内容是画院志的重要内容。“画家”是从人物角度来介绍;“画作”是从成果的角度介绍;“画院”作为一个机构,是《中国画院志》的主体,其发展历程、主要作为和贡献等等的记载,是《中国画院志》的核心内容。这是一个定位问题。

第二,编纂《中国画院志》的目的或者作用到底是什么?志书主要目的是保存史料,客观展现画院发展的历史和现状。这个书从资料性的角度来说应该做到“好用”。大家要了解中国画院的方方面面的内容,都可以来查这部书,它像是一个词典或者是工具书,真实性、完整性都是重要的要求。

第三,作为《中国画院志》应该还有一个定位,就是要“好看”。和一般的志书不一样,要更有可读性,有形象呈现,因为这里还有画作,画作的选择、编排也是画院志要重点把握的地方。

从具体的内容编排上,按照一般志书的编法通常有几个部分组成:

第一,是概述的部分,包括建院的历史、现状,办院宗旨等等,应该是对历史和现状的总结。站在当下,对以往历程的回顾,面向未来,对画院发展的思考,要体现在概述这个部分中。

第二,作为志书另外一个大的部分就是大事记。这是画院志非常重要的内容,哪些可以列入大事记有一个规格、标准问题。全国各个画院的情况并不一致,有国家级、有省市级,办院历史有长有短,这里涉及到不同规格的标准问题。这个问题需要仔细研究,总的来说,大事记要能够反映这个画院所经历了一些重要的事情,一些创新性的工作,或者就画院本身来说的一些大事。这是志书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

第三,人物,也就是画家介绍。从样稿来看,画家介绍过于简单,尤其对已故画家。我建议厚古薄今,已故画家内容更加充实一些,他们是已经有定论的,在画院当中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些应该稍微内容再充实一些。当代画家介绍文字可以简短一些,主要在创作风格、特色,这些方面略有点题。另外,除了创作之外还有理论研究、美术批评的工作,也应该有所体现。

第四,现在编撰中缺了一块,就是附录,通常志书中,重要的文件是作为附录收进去的。比如,浙江画院当时成立时,是哪一级发文的?这个文件在附录里应该收进去,或者重要的报道等等,是可以作为附录收在书里的。还有,在表现形式上,看到编排出来的样稿形式比较单一,还可以放一些图示,比如说历史沿革,可以用图、表这种形式来体现。

第五,作为样本的《中国画院志》,处理得比较凌乱的就是人物,因为对人物的分类太多,同一个人在不同的类别出现,也有作品在不同的地方出现,这种重复尽量避免。

第六,说一下标题,现在标题感觉是提供资料时候的要求,比如说“基本建构”,到了最后出书的时候不宜作为标题。“工作任务”也不宜作为志书里的正式标题。“团队构成”下面历届班子、人事情况、在编人物等等栏目,有点乱。最后成稿的篇章结构,各个栏目的标题还需要再斟酌。

第七,上百个画院收在一起,还涉及到怎样分卷、怎样编排的问题。为了用好这些材料,最后编成以后还应该再做一个索引,这个索引是为了便于读者检索,因为十几卷这么大的一部书,要用起来,索引很有必要。

池沙鸿:下面请浙江大学艺术学院院长黄厚明讲话。

黄厚明: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大家上午好!

刚才几位领导、几位专家都做了很精彩的发言。参加这个会议本是作为一般代表谈谈自己的想法,以专家的身份来发言感到诚惶诚恐。杨晓阳院长刚才介绍了《中国画院史》的编撰情况。浙江画院承办《中国画院志》撰写和出版工作都显示了国家画院、地方画院的一种文化担当,在当下传承和建设当中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浙江大学艺术学院

浙江大学艺术学院院长黄厚明

研究画院史还是编写画院志,都是我们建构现实的一种策略,通过反思过去可以更加明确地看到未来的前进方向。我想院志编撰也是基于目前这样一种语境:社会对于画院有不同的看法,这里有一些积极的看法,也有一些负面的意见。在这样一个情况下,我们怎样编撰出版《中国画院志》?这是不可回避的问题。从“志”的角度讲,需要讲究其真实性和史料价值。对此,楼院长刚才做了很好的解读。在我看来,除了延续固有的方志学传统外,还要借鉴民族志的书写方式,这个与《中国画院志》编写的目的和动机相关,因为我们不仅要回顾历史,如实地记录各种发生的历史事实,同时也要从事实的记录当中反思自身定位;不仅仅要记录事实,还要在事实当中呈现文化的形态以及观念成长的语境。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中国画院志的写作内容需要重新反思,这就像编写田野考古报告一样,尽管不同的写作者都强调真实性,但因为立场、视野、方法的不同,真实性可以有彼此不同的面向。《中国画院志》的写作也是这样,当我们转换一下视角,许多原先不被关注的“事实”就会陆续进入我们的视野。

楼院长讲到画院志的关键词,即“画院”“画家”“作品”,这是院志撰写的核心要素。我们需要注意的是,不能仅仅孤立地、静态化地将它们呈现出来,而是需要从研究的角度丰富和完善,尽可能地呈现史料和事实背后的观念形态和时代语境。如果说画院、画家、作品是院志写作的一条明线,对各种关联的事实、思潮、观念的发掘就是写作的一条暗线,两种需要互为表里。

画院志的写作现在有一个样本,这个样本考虑的基本面是好的,但是还要进一步的充实,比如从画院的角度来讲画院的沿革,不仅仅是画院的成立和发展,也包括画院内部的组织、基本的架构和功能、变迁,这里涉及到的面非常广,因为通过这样一个事实的呈现就可以了解这个画院所处的文化社会语境,在什么样的社会背景下呈现的,成立以后的社会诉求、发展之间的关系是怎么样的,是怎样的方式以及社会的反馈,这里的内容要充实。不仅仅要呈现重要的文件,还要呈现当时重大的文化文艺政策,包括重要画家重要的文章和观点,包括重要观点呈现在重要作品当中,也要进行深度的描述,这样有利于以后研究者能够把它成为一个有用的工具书。我们在写作中,作为大事记也好、作为重要人物、重要作品也好,我们要拓展它的维度,因为这些作品、人物,都是在不断变化的文化空间当中形成的,这个文化空间有看得见的,也有看不见的,这些观念需要我们梳理,那些东西通过相应的事实呈现的,也要力求把它作为一种事实在其中呈现,有助于研究者通过这些事实更好地复原社会的语境和思潮的背景,这一点非常重要。

画院的体制不是单一的,不同地方、不同级别的画院,其组织方式、历史沿革是不一样的,起的作用有大有小,应该把画院不同的组织方式纳入到《中国画院志》的写作内容中,以方便后来的研究者。在我看来,画院的组织方式是很重要的研究内容,不同级别的画院在整个艺术文化建构当中的作用这将是一个很重要的观察点。包括画院的展览方式,不同画院有不同的定位,也有不同的展览方式,话语权也不一样,《中国画院志》的写作,要把这类素材呈现出来。

无论画院史还是画院志,重要的定位是为了面向未来的,它是一项重要的文化建构,我们也要正视社会对画院的不同看法,不能有意无意回避这些内容,因为这也是“志”要写作的内容,我们怎样通过“志”的方式把社会批评的声音呈现出来,并且在自我反思的基础上确立一个明确的文化建构。这些年来在杨院长的领导下,全国画院积极参与到当下文化建设中,成就也是有目共睹的,但是还做得不够,画院应该在国家文化、地方文化的建构当中承载更大的角色。我之前注意到江苏画院组织书画展在高校巡展,这是发挥画院社会功用很重要的措施。应该说,画院和高校目前的联动还不够,画院作为传承中国传统书画艺术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应该积极发挥其作用,这方面的工作可谓大有可为。

池沙鸿:谢谢两位专家的意见。

下面我们请各地画院院长谈谈情况,首先请江苏省国画院院长周京新。

江苏省国画院

江苏省国画院院长周京新

周京新:刚才几位专家发言我很受启发,也非常同意。《中国画院志》应该说是一个宏大的工程,也是填补空白的一个工程,我个人认为非常有必要、非常及时,每一个画院都应该全力支持这个工作。我们江苏省国画院积极参与,在第一时间就响应,我在这里向各位汇报一下。

实际上若干年前我们就启动了江苏省国画院的院志,融合到我院名家系列研究的过程中。今年是我院创立发展整整60周年,我们是1957年开始筹建的。今年下半年还要召开我们画院60年发展的全国理论研讨会。去年我们已经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金陵风骨 其命惟新——江苏省国画院60年·中国画书法作品展”,展出了所有的在职画家、已故画家、曾经在画院工作过的画家共计112人、586件作品,全景式呈现了江苏省国画院60年艺术创作发展历程及主要成果。所以我院对于编撰院志有丰富的经验和基础,也有深入细致的工作总结。

我们做画院大事记,有这么几个思路:

首先,画院发展历程当中必须要记录的重大事件,包括学术活动、行政建制方面的重要事件,还有画院班子更替情况、著名画家的引进以及老画家去世时间等等内容。其实,我院大事记中有几项内容我们一直在斟酌,后来做出决定,就是画家个人的展览,特别是现在还在世的画家都不记录,因为个人展览比较难划线,弄不好就有一些个展的举办性质和专业水准很难甄别,所以个人展览基本上不放在其中。我们画院自己参与主办,包括画院承办的第五届全国画院美术作品展览这些重大的展览,都有详细的记录。画院自己主办的展览,包括系列学术邀请展览,哪怕有一些在画院自己的小型展览馆、小型美术馆中举办的展览都有记录。因此我们做院志是记录画院整体的发展脉络,不把个别研究、个别事件全部纳入。我认为,属于个案研究范畴应该放在个案范畴,我们的个案研究成果基本是在《江苏省国画院名家系列》《江苏省国画院专业创作与研究系列》两个系列丛书中呈现出来。我们画院画库当中收藏的一些老画家一个人作品就有两三百件,可能一辈子的精品画作都在我们这儿了。如果他走了那么多年连一个粗略的年表、专辑都没有,真的对不起人家。所以我们现在克服再大困难也要做这个工作,而且每一位老画家画集出来以后我们都有专人和家人联系,把书直接寄往家中。5年前我们就启动了《江苏省国画院名家系列》的研究、编撰、出版工作,包括已故的老一辈画家统计在册共计52位。每一个人作为一个研究专题,其中要有详细的年表,要有学术性的研究文章、要有他们的一些史料,包括回忆录、书信往来,甚至遗物、参加主要活动的图片资料、文字资料、重要作品、常用印鉴等等,每人一册。现在已经出了45本了,本来想在60年学术研讨会上全部做完,但是没有来得及,有几位画家资料非常难找。我院在职书画家也在出丛书,名称是《江苏省国画院专业创作与研究系列》,现在刚出版第一批共22本,一些画家目前还没有把资料准备齐全,因为大家都要求精益求精。这个工作我们已经做了2年时间了,虽然很困难,但是还在继续做。我们除了出版理论文集还有以图像照片为主的文献集,还有大事记。对一个画院的发展历史作出完整记录很有必要,但是我也非常同意每个画院可以有不同的角度,像我们的大事记编撰方式可能对其他画院就不一定合适。

我还要求大家不仅仅是出画册,书里还要有大量文字,一些画家平时在文字方面积累相对少一些,这方面意识不够。通过实施画院志的工程对我们的文献意识也是一个加强。我们到处找资料,有的从个人手里拿,有的从外地收藏家手里拿。比如,有一个老画家原来是扬州的,后人搜集了他的很多东西,他自己居然没有时间去整理,堆在那儿,有多少他也不清楚,我们工作人员去了帮助他弄,花了很多时间。这项工作我们还是想咬牙做下去。最近我们把我院美术精品典藏全部清点一遍,8月底刚刚做完,接近4000件藏品,我院图书资料也非常丰富,好多是民国时期的老版本,还有一些国外的版本,图书汇编工作都是请专业团队做的。我院发展历程的历史资料我们也组织人员多方搜集补充,有一些当事人,我们找他们谈画院历史的时候他们自己也说不清楚了,因为很多年过去了。我们就耐心通过各种资料对比,把每一个时间、每一个年代都尽可能准确地记录下来。

我认为,画院志宁愿简单一些,线条粗一点,宁愿少放一条,也要尽可能干净。如果说有一些不确定的写进去了,成为一种误导,以后想再通过其他途径去消除影响就会很难。我们吃不准的尽量不向外界公布。我们很重视《中国画院志》的编撰,这次来参会的人员可能是最多的,来了四五位,都是干这个活的。我们还专门有一个美术理论研究所,有一些外围的人员也在帮助我们工作。

通过《中国画院志》这样一个大工程,我们应该有这种责任意识和历史担当,这不是一个人的事情。如果在前辈们走过的足迹面前我们很淡然,我们视而不见,甚至我们忘却,是我们没有尽到责任。江苏省国画院积极参与画院志的工作,我们东西都是现成的,可以根据编委会的要求进行调整,我们马上就可以把东西拿出来。我们来开这个会也是听听各方面的高见,再做必要的调整。

总之,画院志的设想非常好,有规范性,也有灵活性,我相信对于每一个画院来讲都是可以做的,并且可以做好。

就说这么多,谢谢各位!

池沙鸿:浙江省2004年有一个艺术档案工作规划下来,但是我们浙江画院始终没有将这方面做得很令人满意。江苏省国画院给我们做了一个非常好的榜样。画院志的后续工作到时候会请周院长支持一点力量,一起做这个事情。下面请中国国家画院艺术信息中心主任王平对上午的发言做一个小结,对下午座谈发言提出要求。

中国国家画院

中国国家画院艺术信息中心主任王平

王平:按照议程,我把上午的会议稍微总结一下,并就一些疑问谈谈我的看法,同时,对下午座谈安排提出一些建议。

听了几位领导的讲话和介绍,我们了解到,已经有50家单位提供了资料,这说明目前的进展是顺利的,工作推进是扎实的。但也看到了目前这项工作的推动也还有不少困难,比如说有一些画院对此项困难还不理解,在配合上不得力。这与画院系统一直以来比较重创作、轻理论研究和文字宣传工作有关,所以一些画院干了不少事儿,但没有。文字资料痕迹,所以今天重新回头去找是困难重重。通过编《中国画院志》可以让我们看到过往工作的不足,相信对今后画院工作也有一定的带动作用,这是此项工作的一个现实意义。

一、当务之急是尽快拿出一个范本出来。

从目前来看,一方面如何做到众志成城,确保相关人员得力,这个需要画院领导重视,也需要参与人员本身要有这种奉献精神,因为做这个工作肯定是很细致的,就像周京新院长介绍的那样,工作人员为了更好地与画家家人接触,甚至要请人家吃饭。

另一方面,我们必须看到,“史”“志”在编撰体例和叙事方式上有很大不同。目前在参与《中国画院志》的同志都不是这方面的专家,这是一个先天不足,需要我们浙江画院牵头先解剖一个“麻雀”,做一个范本出来。现在提供的四个样本比较单一,不能成为一个范本,需要浙江画院做的范本,在体例上有一个相对的统一,有一个相对标准化的范本,大家可以按本索骥,这有利于工作的推动。这项工作也可以让有经验的画院比如江苏省国画院协作一起做,还有,浙江美术界也有一些人物可以借用,比如说任道斌教授,他是做史志类的;还有余久一,他参与过地方志的编撰。画院系统这方面的专家很少,我们应该把这些外围力量利用起来。

二、注意“史”“志”编撰体例的不同。

关于编撰体例问题,“史”和“志”有很大的不一样,所谓“后世修史,当代修志”,又有云“史者,天下之志;志者,一方之史”“大史小志”,这样来看,我们《中国画院志》在类别上是“专志”。“史”是讲过去,“志”是记现状,这就是说《中国画院志》主要是记录当代中国画院的现状的。

具体来说,“史”“志”首先在分期、分类不同。“史”是先分期后分类,“志”是先分类后分期。

其次在体例、结构上不一样,“史”一般由导言、篇、章、节、目等内容组成,是以时系事;而“志”一般由述、志、记、传、图、表、录等部分组成,它横分事类,纵述史实。从这个角度来说,仅仅是把在座不在座的画院搜集在一起还不够,《中国画院志》还应该有概述性的东西,比如文化部组织的一些活动、展览、培训、会议,这些国家层面关于画院工作的制度、活动等内容,很难在具体的画院中准确反映,这就需要前面有个概述来记录这些。

还有,“史”“志”写作方式不同。“史”是史论结合,而“志”更多的是“寓观点于叙述当中”。

《中国画院志》的编撰是画院系统一项重要的理论研究项目,既是画院系统自身价值的证明,也是奉献社会的具体成果。我们要把今天邀请来的几位专家讲的东西好好消化,围绕画院、画家、画作这三个核心把《中国画院志》编好。修志是千秋大业,我们修《中国画院志》的人一定要补相关知识,不然写出来的东西不合规矩,那必然是行之不远。

三、关于编撰中的规范性与灵活性问题。

杨晓阳院长强调我们《中国画院志》编撰与我们办画院一样,不能同质化,要突出各个画院特色,这就需要我们一方面强化规范性,有序推进编撰工作。另一方面要把握灵活性原则,把各个画院的特色通过修志体现出来,不能写得都是一样,如果各个画院的特色没有体现出来,那只能说我们的工作做得还远远不够。如何协调好规范性、灵活性呢?我们知道,事物都有常态和特例,有些特例要关注到,比如画院大多有一些特聘画师和编外人员,但有些聘任人员对这个画院贡献很大,我们修《中国画院志》的时候,要不要让这些人进入?如何进入?这就涉及到灵活性问题。

还有资料选裁标准问题。这里有省市画院,如果标准上没有统一或有一些设定,按照地市画院标准选入的资料,如从国家级和省级来讲,就很难选用,但有些资料对于地市级画院又是非常重要的,这就需要我们立标准、分门类,不能一概论之。

再者,是关于编辑技巧的问题。比如说前面有同志说到美协,浙江美协以前叫中国美术家协会浙江分会,说法不一,但却是同一个单位,大家担心会用乱,其实在通例里做个说明,达成一个编撰约定就可以。还有,现在地市画院往往有美术馆,这是现代画院很重要的特色,也可以通过附录或者其他方式怎样纳入。

今天到会的不少同志是各个画院做理论研究工作的,希望大家能够加强联系,尤其和《中国美术报》《中国画画刊》建立联系,你们在修志工作中的一些体会、经验,以及值得宣传的事情可以通过报纸、杂志宣传出来,这可以成为编撰《中国画院志》的延伸产品。

最后,我对下午座谈有个建议,上午主要是领导对目前情况做了一些介绍,下午发言人数比较多,希望大家围绕《中国画院志》的编撰工作,比如说大家工作当中的一些困惑、一些建议或对这项工作的理解大家交流一下。下午的会不要开成介绍各个画院的发展情况或者画院互相认识一下,这个不是这个会的议题,我们需要的是工作层面交流,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尽量把工作围绕《中国画院志》编撰当中碰到的经验交流。

我讲这么多,谢谢大家!

池沙鸿:上午会议到此结束。散会。

下半场 | 时间:2017年9月26日下午 | 地点:杭州·浙江展览馆

会议现场

会议主持:浙江画院副院长池沙鸿

池沙鸿:各位下午好!下面开始开会。

首先,请山西画院院长王学辉发言。

山西画院

山西画院院长王学辉

王学辉:去年在杭州开会我也到场了,非常高兴。浙江画院为全国美术界、全国画院系统做这么大的事情,这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也是一个责任很重很严肃的事情。开完会议以后我们画院很重视。我们单位在前年正好整理了画院的文献集,所以对于我们来说任务不是特别重。

就像上午大家说的这里存在很多问题,事情很多,事情很细,在编辑过程当中也有很多的问题和困惑。这么大的画院志,什么东西应该放进去,什么不应该放进去,要有一个尺度。王平说最好做一个样本出来,这个很有必要,有一个样本大家就好把自己的东西整理一下发过来,不然发的太多,会给这边的编辑带来很重的工作任务。

全国各地的画院具体情况不是很一样,一个省内有很多画院,情况也不一样,怎样来把握,什么样的画院能够进画院志,什么样的画院不能进画院志,这也是一个比较严肃的事情。每一个省的省画院应该为本省的地市一级画院把把关,给《中国画院志》尽一些力量,尽一些责任。因为各个省画院鱼龙混杂,改革开放以后有一段时间画院很火,成立的是什么样的画院,恐怕中国国家画院也好,浙江画院也好,不一定能够把握住。一些画院是正儿八经的画院,但是院长不太重视,反而民间的或者假的、冒名的画院可能很积极。为了《中国画院志》的历史任务,作为我们画院来说应该起点作用,为我们省的画院把把关,应该上的不要落下,不应该上的应该提醒《中国画院志》编委会。

第一,我们省有六七个画院,这两年随着山西发展,个别地市成立了新的画院,目前还没出成绩,不知道应不应该推荐。

第二,院聘画家应该怎样把握,最好给我们一个比较明确的答复,或者送上来再甄别。因为各个省级画院和地市级画院逐渐有一些院聘画家和特约画家,这个画家作为《中国画院志》应不应该上,把握到什么程度。一些年轻画家为了培养弄成院聘画家,成绩很少,将来不一定能够进画院,这种是否要登记进去。比如说有的聘三年就不再聘了,有的已经调入画院了,这个应该不应该写到历史长卷中。再比如说省优秀画家,是特约的老画家,很有成就的,这个应该上。也有虽然编制不在画院,但是为画院做了很多工作的,我们想培养的是否应该上。《中国画院志》上不上大家应该再考虑一下,最后有一个比较准确的东西出来。

池沙鸿:下面请江西画院副院长帅安。

江西画院

江西画院副院长帅安

帅安:我们院长杨金星派我来参加会议。去年这个会我也过来了,回去以后向院长汇报了,院长觉得这是一件重要的事情,特别是浙江画院孙院长把修志这件事提到对中国美术事业的发展、对中国画院的发展这样一个很高的高度。我们画院在前几年就和浙江画院的《中国画画刊》一起做了些江西画院资料整理的相关工作,在杂志上刊出的一些东西相对完整。院志办的同志也经常和我联系补充资料。但是对整个系统、条条框框怎样划定,还没有一个明确界定。这次来了以后看到的这几本册子很好,我觉得可以参照这个做。上午王平主任说到,这根线还要相对明确一些。

江西地市画院相对走在前列的是南昌画院和九江画院,文化底蕴都比较厚,其他地市都有。另外九江有几个县有画院,都有机构、有编制。关于这些问题如何处理,希望能够给一个确定的条条框框,搜集起来方向会更明确。

我们坚决支持这项工作,而且这项工作对于我们画院自身的建设来说也是很重要的部分。

池沙鸿:谢谢!下面请江苏省书画院院长薛亮。

江苏省书画院

江苏省书画院院长薛亮

薛亮:上午晓阳院长和孙永院长以及两位专家和出版社社长都对《中国画院志》的工作做了详细的阐述,我完全同意他们的意见。画院志的编撰工作在当下刻不容缓,通过画院志的编撰可以客观地反映全国院内画家为繁荣社会主义文艺创作所做的巨大贡献,通过这种文献式的梳理澄清少部分人对画院存在和发展的误解。衷心感谢中国国家画院和浙江画院在前期做了表率和贡献。在此我只有一点点建议,这本书叫《中国画院志》,中国画院不仅仅是我们这个时代才有的,自古就有了,如果叫《中国画院志》我觉得要从古代写起。或者应该叫做《新中国画院志》,就是解放之后或者当代的画院志。

我们画院材料少一点,但是我们回去之后一定积极配合详细撰稿,按照大家所讨论出来的画院志这样一个体例,比较专业地准备一些文稿,力争符合编撰工作的要求,为画院志的工作尽责尽力。你们在编撰的过程中间,如果需要我们画院出什么力的话我们会不遗余力,出人力都没有问题,可以出差过来帮忙。

池沙鸿:下面请上海书画院执行院长丁一鸣。

上海书画院

上海书画院执行院长丁一鸣

丁一鸣:大家好,在这里我正好借这个机会感谢孙院长。孙院长通知我们之前由于我们在这方面的信息渠道不是很畅通,对这项工作的内容还不是很清楚。时间很紧,实际上第二天我们就着手启动了这项工作。今天听了很多专家的建议后我对照了我们的工作觉得还有一定差距。我这次主要来学习,对于下一步如何完善这项工程我们也有一个比较明确的方向。

上午听了楼先生讲大事记这栏的内容应该有一定要求,我们在这方面纠结了很长时间,不断调整,不断筛选,总感觉有的部分内容放在大事记栏目里还不够分量。建议编委会在这方面做一些具体指导。

池沙鸿:请福建省画院张永海书记。

福建省画院

福建省画院书记张永海

张永海:我原来在高校工作,刚刚到画院不久。前一段时间福建省画院展开了《中国画院志》的工作,应该说大家对这项工作的认识是非常充分的。对我们来说工作的意义超乎想象,最后会得出一个非常大的数据,这个数据对未来画院的发展应该说将产生很多支撑,甚至会影响到国家八八战略层面,如果做得好的话很多数据会从中得出,意义非凡。

第一,我们在开展这个工作推进的同时,的确也感觉到有一些问题、困难。前面几位院长都讲到了,就是如何准确地把握标准的问题,我同意最好要有一些模版,但是这个模版又存在省、市、地不同画院的不同指标,可能要有一个不同级别的范本。比如说每次作品展览,哪一些级别的展览可以入编。原来在编撰的时候有中国美协、地市主办等一些基本框架套进去。我们这个院志是否应该具有这样一个基本的模拟框架,我们在具体操作的时候,东西安放进去的时候可以进行很清晰地表达,以免全部都往里面扔,这样编委会在编写、筛选的时候工作量可想而知是非常大的。因此,要设立一个基本的门槛,这样我们具体在操作过程当中会有更好的清晰的操作方法。

第二,我们回去将动员福建省地市级的画院介入到这个工作中,这项工作要想全面铺开的话,真的要花一定时间,我也担心各地市级别画院介入进来以后,对这个《中国画院志》的指标上我们是否会降低标准,这个我有一定的疑问,组委会能否给予更多的指导。

池沙鸿:浙江工商大学教授王志邦先生今天也来出席我们的会议,下面请他说两句。

浙江工商大学

浙江工商大学教授王志邦

王志邦:各位画院领导、画家:非常高兴参加《中国画院志》编撰工作座谈会。编写《中国画院志》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是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文化研究工程。下面,我从志书编撰的角度,就本志各个画院部分的编撰,谈几点感想。

第一,地方特色。地方画院的特色,要充分发掘和展示。如地方传统文化对画院的发展、对画家群体的形成、对画家作品的影响。像北京、上海、浙江、广东、苏州、嘉兴等,各自的地方特色要写出来。作为一个地方画院的特色应该怎样充分挖掘和展示?以上海为例,诚如2001年版《上海文化艺术志》所载:“晚清时期,帝国主义列强发动侵略战争,打开了中国闭关自守的大门,上海被辟为国际商港,这时,崛起了顺应市民需要,革新中国画很有声势的‘海上画派’,与当时广东的‘岭南画派’相呼应,为近现代整个中国画领域的革新奠定了基础”。上海中国画院对近代以来形成的上海绘画特色如何传承和发展,如何形成上海中国画院的特色?可能是本志上海中国画院部分需要记载的一个重要内容。再比如说苏州的画院,苏州的文化历史传统和画院的书画作品相关联的地方能不能展现出来?

第二,反映时代特点。要充分展示各个时期的作品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的特点。例如上海中国画院,其中之一是要充分反映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时代特点。

第三,画院体制与画院人才、作品,要充分展示画院在中国艺术史上、中华文化传承上的历史地位和现实意义。

第四,古与今的关系,以“详今明古”为原则。

第五,作品图照与文字的关系,要有一个基本要求。收录大量作品图照展示画院的历史发展以及画院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是本志的特色。因此,作品图照与记述作品的文字篇幅要处理好。其中作品,一是收录画院各个画家的重要作品,文字叙述部分,建议基本要素,各个画院要统一,例如作者、作品名称、宽幅、影响(获奖)、收藏地点等。二是除收录画家单幅作品外,建议依时为序对各个时期的作品特点及其代表作予以简要的记述。

第六,制订一个凡例(《中国画院志》行文规范),统一体例。凡例就文体、称谓、名词、标题、时间、图表、照片、引文、注释等作出具体的要求。

下面是几个具体问题:

第一,大事记,要有一个基本的标准。可以从展览、作品、出版物、人物等几个方面或以画院的社会职责,制订一个基本的要求。

第二,机构设置,要将沿革记载清晰。一是画院的历史沿革要记载清晰。以上海中国画院为例:前身为成立于1950年的上海新国画研究会。1956年上海中国画院筹备组成立,新国画研究会的职能和开展活动转入上海中国画院筹备组。1960年6月正式成立上海中国画院。据2001年版《上海文化艺术志》记载:“上海中国画院为从事中国画、书法、篆刻创作与理论研究,培养艺术人才的学术机构。”而当下的机构是“艺术创作和研究的国家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二是内设机构沿革要记述清晰。内设机构,可能并非一成不变,应当依时为序将内设机构的变化予以记载。具体某内设机构,其成立时间、人员、职能等要有记载。三是历届领导,格式要统一,如院长、副院长名录,可用表格,分姓名、职务、任职时间等几栏。画院党组织的记述,各个画院也要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第三,画院历史与发展,要把各画院的发展脉络和特色写出来,要有一个基本的要求。这部分,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本地画院情况乃至本区域在中国绘画史上的地位,适当予以记述。例如,解放后,周恩来总理提议在中国南北各成立一个画院,北方为北京画院,南方为上海中国画院。周总理提议选择北京、上海两地成立画院,显然与北京、上海的历史文化特色及其在全国的文化地位密不可分。这次看到的本志几个样本,这部分内容太简单,体例不一,没有特色,需要进一步加工。怎样充分展示画院在中国艺术史上、中国文化传承上的历史地位和现实意义,需要对各个时期的作品予以研究。按照志书体例,这部分不是画院的简介,应该把基本的脉络——发展历程能够写出来。

第四,各个画院办院宗旨,要重视其变化的记述。各个画院的办院宗旨,如果先后有变化的,尤其是像北京、上海等建立时间早的画院,应当记载其变化。例如上海中国画院,据2001年版《上海文化艺术志》记载:“宗旨是遵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和‘为社会主义、为人民服务’的方向,继承和发展中国画、书法、篆刻的优秀传统,尊重艺术规律,着意‘推陈出新’,创造具有上海特色的中国画、书法、篆刻”。而当下的办院宗旨是:“作为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画院一直致力于加强公共服务功能,增强公共服务能力。画院坚持传统文化的推陈出新,并着力于民族、民俗、民间文化的弘扬与发展,努力使传统中国画走出象牙塔,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在改革和发展中,画院坚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两手抓、两加强的原则,引领和带动上海地区中国书画艺术创作研究,同时积极向世界传播和介绍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为上海文化大都市建设,弘扬、繁荣、传播先进文化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等。

第五,历年出版物,要统一确定基本要素。例如:作者、书名、出版单位、出版时间、主要内容等。

第六,篇幅。每个画院的篇幅,要有一个基本的要求。比如省一级、市一级的画院,分别为几个页码,可能会便于操作。

我讲这么几点,谢谢!不当之处,请见谅。

池沙鸿:讲的很具体,因为王老师是具体操作层面经验比较丰富,今后具体事宜再向您请教。下面请湖北国画院副院长刘成春讲话。

湖北国画院

湖北国画院副院长刘成春

刘成春:刚才上午发言讲到了很多对《中国画院志》的及时性、必要性、规范性做了一些梳理,都做的非常好,对我们有很多警醒。我讲几个具体的想法:

第一,《中国画院志》的核心是画家,这方面应该比较全面,如果就在我们画院挂了名的年轻人,他可能以后不一定调进来,但是就是这样只要在画院里留下了印记的应该都得到反映。

第二,画院里的作品很可能和我们画家联系在一起的,这里可能有个人简介,因为最重要的还是画家本身的介绍,这个应该可以详尽一点。对于大事记我觉得可以稍微粗一点,文字上不可能那么细,这么细篇幅就太大了,需要一个规范性的说法。我建议各个院里可以先粗选一下,这个粗选是否应该有一个页码的控制,如果没有页码的控制会有问题的,十几卷就太多了。当然控制可能有一个区别,比如说上海中国画院、北京画院、江苏省国画院、浙江画院,大院篇幅可以多一些。省级画院是一个篇幅、市级画院是一个篇幅、地市又是一个篇幅,这样有区别,这是比较合适的。

第三,有一个小建议,第一次会议我也参加了,院长们来的多一些,这次因为院长们都忙,可能有具体工作交给某某人负责,某某人就来了,建议来的人最好和院里好好介绍一下,这是一个历史事件,我们做不好就是一个历史的罪人。说实在话,没有杨晓阳院长、孙永院长,这个事儿干不了,干不了的事儿现在已经能够干到这个程度了。我们去年聊的时候什么都没有,今年已经出了几大本,50家单位已经送过来了,已经取得了很多成绩,并且已经很具体了。历史的重要性我们来的人一定要跟院的领导报告,要说清楚这种责任性,这个事儿不是代表你个人,你是代表省里和地方,这个事儿一定要干好,干不好对不起自己。因为这确实是一个历史的机遇,既然已经做到这个程度了,一定要做好。

池沙鸿:下面请山东画院宣传中心主任樊磊。

山东画院

山东画院宣传中心主任樊磊

樊磊:我就编撰工作提几个具体问题。

去年开完会以后,山东画院很重视这个工作,资料提交的比较早也比较全,我看了一下4个样本,各有特点。但要做好这本书重要的是我们要有一个统一标准,要不然怎样去平衡我们很难把握。

山东今年6月份成立了山东省画院联盟,刚才讲各地市公立画院可以增加进来,这里我想提一个具体问题,现在山东省画院联盟是18家,17个地市加上省画院,下一步还计划吸纳县级画院,我们地市级是公立画院就可以进吗?希望给我们一个统一标准。

另外有两个具体事情:

第一,大事记。四个样本中时间节点不一样,2019年出书,大事记时间节点最终到哪里?我们提供的是到2016年12月份。

第二,刚才说到作品,专家也说了,有一些画院成立比较早的,有的可能没有参加过重要展览,但是有一些比较有影响。去年我们也牵扯到这个问题,有一些作品没有参加展览,但是非常有影响,这个怎样甄别,还是我们提供你们最终把关?

第三,我们有6个签约画家,除了不拿工资,其他业务待遇是一样的,应该也是入编的。

上午大家说到出一个样本,除此之外,我们建议同时在这个样本附一个要求和说明,最后我们提供资料要有据可依,需要有一个统一标准。

感谢浙江画院,我们一定把这个工作做好,谢谢大家!

池沙鸿:下面请四川省诗书画院副院长管苠 。

四川省诗书画院

四川省诗书画院副院长管苠棡

管苠 :第一次参加这个会议感触很深。浙江画院很有胸怀、有气魄,浙江画院是站在全国的高度上,做这个项目。我们知道有多难,我们知道有多艰苦,这是一个功德无量的事情,全国的画院都应该感谢浙江画院,感谢他们为我们做的这项功德无量的工作。

我没有参加第一次会议,后来画院做了一些安排,也提供了一些资料,好在30周年院庆也做了梳理。我们四川有很多画院,尤其这些年成立了很多,有一些画院是文化厅系统的,有一些是文联系统的,有一些是政协系统,这三大系统有没有一个界定,或者哪一个系统可以进入《中国画院志》,或者有一些有编制,有一些没有编制,我建议还是要做一个界定,因为我们去征集地市画院资料的时候问题很严重。我们曾经做过一次调查,都称自己是国家管的、政府管的画院,但是真正问文化厅不认,说什么挂靠的、说几个哥们弄的,这个就很难办。我建议浙江画院再辛苦一下,把今天我们这些会议代表也好、专家也好提出的这些问题有一个统一的界定以后给我们画院发一个文字性的要求,我们按照这个要求来。具体刚才讲的要求列上去以后就很好办了。

我代表我们画院再次向孙院长和浙江画院表示感谢,谢谢大家!

池沙鸿:去年开会我们发了一个资料的编撰方案,上面要求有法人单位的、政府设立的事业单位的法人证书复印件或图片电子文件。各画院最好能够落实一个具体的操办的人。像江苏国省国画院那样,一班人马确定好,事情很快就做实了。

管苠:回去以后我建议我们画院也成立一个班子做这个事情,因为这是一个大事情。

池沙鸿:下面请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院展览部主任张剑。

中国艺术研究院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院展览部主任张剑

张剑:《中国画院志》是一项功在当代的文化大工程。自新中国成立以来,50年代只有北京画院、上海中国画院、江苏省国画院、广东画院4家画院。改革开放以后,80年代到90年代一些省、直辖市陆续成立了自己的画院。随着新世纪伊始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各级画院、各类画院像雨后春笋一下迅速成长起来。这个过程中鱼龙俱下,鱼目混珠、滥竽充数在所难免。《中国画院志》的编撰就有正本清源、以正视听的作用。除此之外,我认为《中国画院志》应该还有三个价值:

第一,工具书的价值。经常有一些朋友打电话给我,说谁谁是你们那儿的吗?你们有某某画院的电话吗?有一些可以找到,有一些找不到,这个书恰恰能够提供很多便利。我有一个建议,作为大而全的工具书很沉重,能不能出一个精华版或者是浓缩版,这样有利于《中国画院志》更好地向民间或者说向群众普及。

第二,史料参考价值。《中国画院志》编撰的时候包括了画院的发展现状、发展脉络、发展定位以及发展未来,一定要详实准确,这样对后世的史料编写就有了很高的参考价值。

第三,学术价值。学术价值体现在不仅谈现状还要谈发展困惑,包括发展中的瓶颈和探索。如果是仅凭现在提供的这些东西来说,感觉有点平,加点对话或访谈内容会更生动,更具学术价值。因为有时候在随机性的谈话中更能显现火花和智慧,故建议通过访谈和对话的形式提高《中国画院志》的学术含金量。

我顺便提一句,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院也将编撰一本自己的画院史,将梳理出中国画院从黄宾虹开始的中国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术宗旨到“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创作态度。最后,我代表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院表态,会努力做好《中国画院志》的编撰工作,谢谢!

池沙鸿:请甘肃省的兰州画院院长巫卫东。

兰州画院

兰州画院院长巫卫东

巫卫东:很高兴有这个机会参会,这是我第一次来参加《中国画院志》的编撰工作会议。兰州画院20世纪80年代末成立,时间有限,画院规模也比较小,做的工作不能和省级画院的工作业绩来比。去年陈青洋老师去新疆采风途经兰州到画院做客,当时我们画院刚好出了一本资料相对比较详实的纪念画册,就是兰州画院自己的画院志,也符合陈老师提出的要求。当时浙江画院的《中国画画刊》杂志做了一期兰州画院的介绍,效果非常好。这次我们会根据提出来的新要求回去再充实一下,目前对兰州画院来说进一步整理资料没有太大的困难。

另外我有两点想法,第一,我看了一下名单,各省都有不少地市级画院参与,甘肃毕竟还是封闭一些,有一些地市级画院做的挺好可能没有联系到。比如天水画院、陇中画院、陇南书画院等,这几家都是体制内画院,在地方影响挺大,业务工作做得风生水起,方便的话可以和他们联系一下。甘肃出了一批相对优秀的画家,都是从地市级画院努力出来的,把他们纳入更好。

第二,有必要按照级别制定一个详实的入编制度,因为画院有大小,各司其职,大的画院有自己的标准,有一些工作对国家画院或出色的省级画院来讲微不足道,拿到地市级画院就是天大的事情,也可以限制一下资料篇幅。我们画院还有很多的工作是服务社会和扶贫,画家们不仅仅是关起门来画画,这些工作如何入编,画院可以自己斟酌。毕竟社会在发展、画院在发展。10年前、20年前或今后社会对画院的看法和要求都会发生很大变化。我觉得还是要办出自己的特色,针对地方画院来讲这个还是至关重要的。

感谢大家!

池沙鸿:下面请山西的太原画院院长董志敏。

太原画院

太原画院院长董志敏

董志敏:我也是第一次参会,有些事情不是很清楚,现在有一些基本的参照样本,现就这些样本提出一些认识或供参考性的意见。

第一,认识问题。我们这一志书从体例上也好、选择上也好,谁能进、谁能上,的确应有合理合法的社会资质或身份条件的界限。因为这里体现出的是中国画院尤其是当代画院作为一种准社会文化组织的社会功能、存在理由,和它自身在发展的过程中给地方政府地域文化发展或者国家文化战略实现的主要任务与责任的承担和贡献的史录。此一史志是特定的具有“院籍”画院组织的史录,不简单是大而全的多类型画家的业界名录。

同时搜集资料过程当中也要突出体现出它在从历史产生、发展过程到今后发展的思路、新型的功能性设置、组织建设的走向和发展路径,而体现画院组织社会功能的前后承续。之前从我们在史料梳理中是按照“机构、综述、事件、人物、典藏、其它记事”等这些分类来做,有些跑偏。现在真的需要一个相对准确的模版把一些史料梳理,既要符合模版的大的框架要求,也要从体例设置上体现一些各画院自己活动对地方政府、对地方文化事业发展所起到的一些作用的特点而有轻重差异。如果按照现在这样一个体例范本中单列一个大事记角度来看我们就傻了,我们建院34年,历经四任,但一直少有人从事这些方面工作,也真的拿不出来这样精准全面的记述成章,画院史料整理只是我从出版社到画院后才抓起来,而从综述沿革的角度和事件、人物等分类可能梳理的觉得比较方便一些。这个过程当中我们也请教一些领导专家,他们认为对史料整理有一些宜粗不宜细,否则容易引起一些争议或问题。但目前看还应尽可能全面些并跟上范本走,达到体例上的尽可能统一。

第二,信息交流。我因第一次来参会,中间一些问题我了解的很少,以为是浙江画院承担的国家文化工程,是为全国画院系统的各画院每院出一册院史汇编。刚刚说还有一个微信群,我也不太知道。因下一步的史料梳理、全书提供的东西要及时、准确。我希望明天走的时候能够把这个资料带上,这样我回去也有一个组织和交代,更可以方便及时的了解、沟通、协调和补充,不白费功夫。

第三,我记得前段时间发文要一个书面访谈稿,十余个问答,我七七八八写了7000多字,问答是画院在现实中具有共性和个性的实际问题,也是我自己在工作当中的思考,还是各画院自身发展在思路认识和实践的现状反映。现在不知道他们在体例中是什么样的位置,或者在此志书里是什么样的结构,但我希望编排中有这样一个东西,因为它体现着画院人对画院文化历史、现状和前瞻性的学术思考和研讨状态,是个特点。

谢谢大家。

池沙鸿:下面请广东省汕头画院院长王聪。

汕头画院

汕头画院院长王聪

王聪:各位院长、各位专家:第一次会议我也来参加了,我们汕头画院的资料也按照浙江画院的要求做了,今天这个会议听了几位专家提出了一些问题,我简单讲一下我们的情况。

汕头画院也认真地对照,而且也按照比较高的要求,大事记我们认为还是要组委会来界定,什么是大事还要界定好,要不然差距很大。

作品方面,我征求了老院长的意见,老院长要求比较严格,我们以文化部和中国美协主办的这样界定,其他的没有列入了。作为展览,我们是以主办单位为国家的或者大型的,包括出版都是以大型出版社来界定。我个人认为一定要有一个界定,质量一定要搞好,还是要以内容质量为界定,这是我个人的看法。

谢谢大家。

池沙鸿:下面请山东省青岛画院副院长郭强。

青岛画院

青岛画院副院长郭强

郭强:各位院长大家下午好!我是来自青岛画院的郭强,今天来参加这次会议感到非常高兴。看到浙江画院孙院长做了前期的大量工作,我认为这次《中国画院志》给我们每一个画院提供了很好的机遇。青岛画院1980年建院,后年40周年,2016年重新在原址进行改造,画院占地9000平米,还有2000平米的美术馆,编制20人。我们画院刚刚进行了人事调整,两个月之前老院长已经退休了。这个会议我第一次参加。前期和陈老师有一个沟通,因为班子成立完成以后,我们接到的历史资料不是特别多,但是我们正在抓紧联系各方面的事情,回去以后马上组成班子重视这个事情。

上午听了各位老师的发言,我简单对工作提出小小的建议:

第一,《中国画院志》应该是偏史材一些,给后人留下一个清楚明了的资料,并不是艺术性强的书籍,是不是要摸一下底,到底全国有多少家体制内画院,既然要编一部进入历史、空前绝后、名垂画史的大工程,尽量不要遗漏一些画院。

第二,这个画院的标准,到哪一级?到地市级还是县市级?都是体制内的,县级画院怎么办,有的小画院做的还是很不错的,这个问题怎样解决、怎样摸底。

既然要编就全面一些,可以不用太细,假如说太细可能提供不出资料。根据画院的情况,不能说这个画院没有大事记也是体制内不编到这本书里,应该根据每个画院的情况,针对画院各自的情况让编委会重新审核,确实不行的可以去掉,可以的就保留,哪怕保留画院的院址、编制、电话也是可以的。

谢谢大家!

池沙鸿:我们在编写过程当中,我们也在讨论,所有的国办画院什么时候建立的,领导单位是什么,有成绩突出的上,成绩太小的每个省可以列一个表,注明这些画院是什么时候成立的,主办单位是谁,事业单位法人代码证复印件,编制多少等基本资料。这也是一个办法,具体到最后编委会来讨论确定。

下面请内蒙古的呼和浩特市书画院副院长郭剑利。

呼和浩特市书画院

呼和浩特市书画院副院长郭剑利

郭剑利:各位老师,下午好!《中国画院志》的编撰工作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新的工作,我第一次参加这个会议,所以这次主要是来学习,听取意见和建议的。呼和浩特市书画院是少数民族地区画院,有自己的代表性,很多人对我们知之甚少。我们是1987年成立的,主要以书法和中国画为主,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成立最早的少数民族自治区,至今没有官办的书画院,所以呼和浩特市书画院作为自治区首府地区的书画院承载任务巨大,但是面临的挑战也是前所未有的。2015年底,在自治区行政事业单位空编收回政策下,仅有的5个编制被收回2个。但是我们书画院和其他人数较少的书画院不同的一点是,建院至今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在呼和浩特市乃至全自治区有很大的影响力。虽然我院人很少,但是在地区所起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而且在老院长的带领下凝聚了一批优秀的艺术创作人才,这批人基本上是呼和浩特地区艺术创作的核心力量。今年6月份,在新一任院长带领下,我们成立了内蒙古自治区首期艺术工作室,下设三个工作室,分别是国画、书法和篆刻,成立至今饱受好评。

虽然我们成绩做了很多,但是面临的问题却是非常大的,人员的缺乏,尤其是人才的缺乏,这是我们发展的软肋。上午听了各位老师的讲话以后,我深受启发。对于书画院来说不能依靠自身的人力资源,应该是走出去引进来,而且我们现在在努力朝着这个方向走,现在可以说是迈出了一步,但是后续的路非常艰难,还希望各级画院能够给予我们大力支持与帮扶,毕竟少数民族地区的画院本身不是很多,今天能来我非常荣幸,也感谢各位老师耐心地听我介绍了我们书画院,谢谢大家!

池沙鸿:请贵州画院院长助理刘一意。

贵州画院

贵州画院院长助理刘一意

刘一意:我们有一个困难、两个要求、三个落实。

“一个困难”:贵州画院成立时间比较早,1980年,因为历史上一些问题,对资料管理意识不够,这方面的资料搜集出现了一些困难。

“两个要求”:第一,样本化,这个很重要,样本有了我们就会根据样本、根据实际情况做出方案;第二,时间节点是2019年出书,这个时间节点能不能明确化,这个对我们而言非常重要,这样我们各方面的工作安排可以更好的进行。因为9月1日贵州省美术馆刚刚开馆,也是我们画院接手,两块牌子一帮人马,这个肯定是贵州画院的大事件。

“三个落实”:一是回去面对资料搜集困难的问题,我们还要努力把这个困难变成不是困难;二是根据编委会提供的样本,我们会根据实际情况把各方面工作做到位;三是根据组委会的时间节点,落实各方面工作,按照孙院长的要求,我们做好贵州板块的工作。

池沙鸿:下面请广西书画院美术馆副馆长周松。

广西书画院

广西书画院美术馆副馆长周松

周松:大家好,这次会议本来是林副院长要来参加,他临时因为参加文代会不能到场,他请我向孙永院长以及浙江画院致以敬意。《中国画院志》的编撰的确是既宏大又有意义的大工程,全国画院像一个大的拼图,我们就是这个拼图中的一个部分,大家都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就是做好整个事情的前提。

我们院这两年历经人事更迭、画院新楼建设、新楼装修等许多事情,工作很繁忙,在资料采集方面也遇到一些困难,以前的一些资料不甚翔实或说法不一,所以现在对于一些历史史实和细节还需要下一些功夫。

回去以后我会把会议精神传递给我们院长,尽快把画院的资料搜集好,包括通知地市级画院一块把这个事情做好,谢谢大家!

池沙鸿:请安徽省书画院《新安艺舟》执行主编陈明哲。

安徽省书画院

安徽省书画院《新安艺舟》执行主编陈明哲

陈明哲:我具体做事情,全力配合。请大家来讲吧。

池沙鸿:下面请甘肃画院办公室主任张建中。

甘肃画院

甘肃画院办公室主任张建中

张建中:首先,代表我们院领导对这次座谈会表示祝贺,我们甘肃刚举办了第二届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后续有一些接待任务,院领导都去承担接待任务,院长指示我把中国国家画院、浙江画院的意见带回去,严格按照编委会的要求去做。我院资料已经发过来了。刚才听到各位领导专家说的非常具体。希望下限截止时间尽快明确,断到什么时候?我们现在拿的四个样本截止到2016年,前面有同志提出截止时间可否断到2017年底,这个应该明确规定,对于下一步我们回去后整理补充校对前面的资料就比较容易规范。其他如编排体例、数字表述、术语字词等也急需明确规定,建议编委会尽快制定《中国画院志》凡例,并出一册范本,这样“有矩可循”,回去以后按规定把资料能够尽快搞定,不能永远在补充修改、不能永远在整理搜集,因为一般画院搞美术创作的人多,搞理论文字人员少,有史志功底的更少。像现在我们看到的四个范本在体例文字上是各有特点不好参考,我个人感觉应该有“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按照规定动作,比如说入编的画院必须是体制内有事业编制的,只要入编必须要有《事业单位法人证》《组织机构代码证》。前面一位老师讲到《中国画院志》的出版具有正本清源的作用,这很重要,因为社会各类画院和美术社团的出现繁荣是一个好事情,但是也有很多负面的东西,影响体制内的画院,影响到在画院工作的画家,因为没有很规范的、规定性的东西,社会上就有一些民间的声音不停地会攻击抹黑搅乱体制内的画院,因此我感觉很快地把规定动作明确,不管是政协管的、文联管的还是文化厅主管,只要是党领导的正规体制内的事业单位,提供真实规范的文件证书,入编就好把握,也就具有权威性。

第二,体例规定要严,用词要统一规范。前面有专家已经说到了,我也有同感。以前曾接触过地方志的专家,他们对于修志是很严格的,作为《中国画院志》从志书的角度,我不希望画院系统的志书《中国画院志》这样一个空前的东西出来以后受到搞史志的专家学者的批评,这是很可怕的。我们为了正本清源,为了权威,为了填补空白,结果规定的体例不严,用词前后不统一,这套书出版以后哪怕装帧印刷再精美,如果让地方志的专家一批评,两篇文章就把这个东西又批成江湖了。这一点作为“规定动作”应该尽快的请搞史志的专家规定好后,各画院都严格按规定整理编辑资料,这样对总编辑减少了劳动量,对于我们来说也减少了重复修改,也更容易把握一些。

第三,允许自选动作。每个画院都有各自的特色,有些画院注重地域性创作,有的重视全球化探索,还有的在民族风情继承传统中有特色,如果在严格“规定动作”的同时,在体例上给每个画院有你的“自选动作”,你可以尽情地把你的特色总结概括出来。这样既有很严格的、很权威的“规定动作”,同时又有每个画院根据自己的大小、规模、特点总结出的“自选动作”,这样可以让画院的志书既符合史志的规范,同时又能够体现各地各画院的特色。

我的建议就是这么多,谢谢!

池沙鸿:下面请上海中国画院办公室主任陈薇。

陈薇:作为这次画院编辑工作中的具体参与者,在前期资料搜集阶段和大家分享三点心得体会,我们期望编辑《中国画院志》既尊重之前浙江画院的个性,也能够体现上海画院的个性:

上海中国画院

上海中国画院办公室主任陈薇

第一,《中国画院志》加大已故画师比重,我们自己重新修订出版了上海中国画院新版大事记,我们在编辑的过程当中根据自身发展的情况扩充了对于已故画师的陈述,将原本要求在编现职人员、离退休人员、院外聘任人员改成在职画师、离退休画师、已故画师、荣誉画师几个部分,可以对老前辈尽可能予以展示。

第二,作为创作和理论研究单位,我们希望可以着重强调一下海派画作的影响力。对于上海而言,在中国画从传统到现代化的转型中,海派画是不可忽略的。如何进一步继承和发扬海派艺术是我们上海中国国画院的重要使命。我们希望在这次《中国画院志》里重点介绍。

第三,在做的几个有影响力的工程,例如:“开天辟地——中华创世神话文艺创作工程”、程十发美术馆筹建等,在大事记突出我们近些年的主要工作。我们其中做了几个大工程,都会在大事记当中有所体现。

谢谢大家!

池沙鸿:接下来是湖南省画院理论研究员李辉武。

湖南省画院

湖南省画院理论研究员李辉武

李辉武:各位老师,下午好!我们画院的刘云院长非常重视《中国画院志》编辑工作。去年就是我们魏怀亮副院长过来开会的,他回去马上把工作安排下来,一些具体工作我们已经在做了。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按照组委会给我们体例模本发来了两稿资料,今年3月发来了初稿,9月初又发来了第二次修订的稿件。接下来,我想也就是我们做一些配合工作。比如说,体例上统一的原则性问题和具体灵活性问题,包括很多老师提到的大事记截止什么时候,具体里面一些内容的删减和增补,还包括各位画家的资料详实到什么程度,这都是具体的体例的事情,接下来我们会做一个更加紧密的沟通。

第二个问题是关于我省地州市等官办画院的联络问题。第一次编撰会后,我们魏院长和画院领导都非常重视,马上就组织开了一个地州市画院负责人的动员会,把征稿函等资料发给了他们。但是我们有一个不明确的就是,省画院到底在其中承担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因为我们现在做的这样一个动员会,也拉了一个联络群,不过按照现在的情况,我们只能把这个征稿函给他们以后让他们自主联系,最后的具体落实的情况我们就不太了解了。如果说具体有一些什么样的需要我们配合的,组委会这里会不会有一个具体措施。比如说编辑委员会或者编辑组织有一个指定的联络员或者特约编辑具体负责这个事情,是不是更加有利于这样一个大好事的继续推进和进行。

谢谢大家!

池沙鸿:下面请陕西国画院张立。

陕西国画院

陕西国画院张立

张立:本来这次会议我们院长要亲自参加,但是陕西省委宣传部和画院组织沿黄河写生,画院具体承办,所以院长带领几十位画家现在还在陕北写生,无法抽身来开会,他感到非常抱歉。

我们画院接到这个材料以后,几位院领导非常重视,范院长亲自牵头,由画院业务办和办公室组织人员开展这项工作。这个事情在几个院领导的关心下,前前后后走访了画院已经退休的老领导、老画家,对画院30多年的大事记重新进行了梳理,基础材料已经基本上齐了,来之前的晚上我们几个人还在一块商议,认为现在缺少一个很规范的模版,因此材料量非常大,我们建议先做一个规范的模版,然后对现有的材料进一步进行梳理。这中间可能还有一些材料需要进一步走访、考证,尽量回避大事记在材料上的硬伤。昨天和院长沟通的时候,院长说他从陕北回来以后就《中国画院志》事情召开专门会议,我回去以后一定把会议的精神汇报给院长,力争把这次会议上诸位老师和专家提到的问题进一步落实,谢谢各位老师。

池沙鸿:请广州画院理论部主任张工。

广州画院

广州画院理论部主任张工

张工:各位老师,下午好!广州画院1982年成立,2012年的时候,我们举行了一个成立30周年的纪念活动,同时把画院成立30年来的历史进行了一次梳理。今年我们在进行画院成立35周年的相关资料整理,整理最近5年的资料。

广州画院关于《中国画院志》的相关事情都是我在负责、对接浙江画院的陈老师。听了大家的发言,我有两点意见:

第一,今天很多老师讲到的资料的标准问题,涉及到取舍标准和用词标准,这个东西肯定要尽快定下来。全国各地,各省、市画院之间的差距,包括创作实力差距和资料处理能力差距很大。我估计定下标准后,各地提交的资料还不一定都能按照这个规范来提交,估计浙江画院这边的编辑工作压力会非常大。但是如果不提出规范的标准,那会碰到更多的问题,拖的时间会更长。

第二,我昨天晚上看到你们给的四个样本,行政人员基本没有列入。我觉得画院行政人员的付出很大,既然这一套《中国画院志》要体现全面、公正、客观、详实,行政人员在其中是重要组成部分,这部分肯定要在里面体现出来。而且这些行政人员很多是从专业院校毕业的,很多人也在画画,他们很看中这一点。如果没有把他们的名字列进去,既体现不出画院全面的史料,也会很挫伤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池沙鸿:请陕西省西安中国画院艺术交流中心主任范朋杰发言。

西安中国画院

西安中国画院艺术交流中心主任范朋杰

范朋杰:感谢组委会把大家千里迢迢聚在一起,我提一点自己的浅显建议。

第一,体例问题,“史”和“志”是有非常明确的界限,“史”是叙史,是一个纵向剖析客观规律的体例。“志”是记而不述,这一点上我很同意王平老师说的一定要有这方面的专家把关,确保《中国画院志》体例的规范。

第二,关于时间节点我建议明确,因为它是要有始有终的,对于志的编写“时间体现”是非常重要的特征。中国画院志作为架上索引的工具书,要有明确的规范性范本,这一点很重要,大家根据组委会的范本补充,才能更好地体现出资料性的累述。

谢谢大家!

池沙鸿:下面请河北省石家庄市画院石家庄美术馆艺术与创作部主任孔朋举。

石家庄市画院

石家庄美术馆艺术与创作部主任孔朋举

孔朋举:第一,我们馆院一体是以馆为主的,现在我们的主要工作内容还是美术馆的工作为主,我们提供资料的时候也和领导商量称谓具体怎样写,美术馆也要体现,画院放在前面还是美术馆放在前面。随之带来了一些问题,也包括机构设置上。我们的机构设置也是以美术馆的实际功能来设置的,比如说设了公共教育部、展览策划部,偏美术馆的职能。但是提交资料的时候,因为我们这个是《中国画院志》的编撰,放在这里作为一个事实,但是我们总感觉有一些不太合适的感觉,需要编撰委员会就我们这个情况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第二,各位老师也提到,在提供历史资料的时候也遇到一些困难,在过去这些老的资料整理、搜集都有一定的困难性,最近阶段(2000年后)的一些资料比较详细、全面。20世纪80年代、90年代的资料基本上很少,我们搜集的途径不多,主要的还是向老画家请教,让他们帮助回忆或者提供一些老照片。因为科技水平、传播方式不同带来了历史资料的不平衡性,之前资料比较少,之后资料比较多,多与少之间怎样做到平衡和相对合理。

第三,希望《中国画院志》能够划一个范围,我们有省的、有市的、有县的,要不要都要囊括,这个涉及到编志的目的和方向,作为工具书,这个工具书做什么用的。我作为参与这个工作的具体人员来说,对这本书的功用、范围、体例还不是特别清楚,这个也是我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我们通过这项工作一直和浙江画院的老师们在及时地沟通和联络,也感到浙江画院的老师们非常敬业,我们非常感动,石家庄市画院有幸被编在《中国画院志》这本书里感到非常荣幸,感谢浙江画院为我们提供这次机会,谢谢大家!

池沙鸿:今天上午也有专家向我们建议做一本编撰手册,把今天和上一次讨论的问题界定出来,没有提供资料的画院拿着这个编撰资料以后准确的提供资料,已经提供的以后会再商议、再补充。

下面请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画院学术部主任秦晖。

桂林画院

桂林画院学术部主任秦晖

秦晖:首先,非常感谢浙江画院的责任心和担当,作为地级市画院我个人感觉这种责任心和担当还是非常奢侈的。我第一次参加这个会议,才知道去年已经开过一次了。《中国画院志》编撰工作在我们单位列为一个任务,我去年年底才知道,这个任务交给一个青年人在做,每次开会商讨工作任务的时候,当有其他的工作任务和《中国画院志》编撰工作有冲突时,首先被放下的就是《中国画院志》搜集资料的工作。

后来我找来征稿启事进一步了解之后,觉得它非常的重要,我便主动和副院长沟通说让我来承担这个事情。即使这样,也过了两个多月,大概过年后这个工作才交到我手上,交来时虽然已积累了一些材料,但内容仍然七零八落。我用了两个多月的业余时间外加催促、回忆、搜集、整理,一共积累了差不多6个G的电子文件的资料,按要求传给了浙江画院。我记得非常清楚我打了两个文件包才发出来,这么多的文件量、这么重要的工作具体落实到基层画院困难还是很多的,可想而知浙江画院的工作量何其巨大。很羡慕很多单位可以成立专门的班子有专人负责这个工作。不管再怎么难,希望在今天会议的基础上统一思想统一格式可以把工作再向前推进一步。我回去好好汇报会议精神,也将按会议要求把材料再行修改再报,按照工作进程要求不拖后腿,一定把这个事情做好。感谢浙江画院同仁们的辛劳付出。

池沙鸿:下面请福建省福州画院办公室主任林菁。

福州画院

福州画院办公室主任林菁

林菁:前期由于我们具体做编辑工作的人员进行了变动,中间过程也有了滞后,现在我们基本上完成了初稿。根据尉晓榕院长的指示,下一阶段在福州当地请一些评论家、史论家,让他们先帮助审稿,然后再提交。这次工作由于尉院长有出差任务,我们常务副院长郭辉因为福州最近也在举行迎十九大的一系列活动,暂时没有办法抽身,委托我过来,吸取各个画院的经验,我把这个工作任务带回去。我们郭副院长本身也是多年老编辑了,他对这个工作特别细致、认真,对于里面的论证都希望能够足够完善、准确,下一步我们会把这个工作继续做详实。

池沙鸿:接下来有请辽宁省大连画院办公室主任孙天娇。

大连画院

大连画院办公室主任孙天娇

孙天娇:首先非常感谢浙江画院的担当精神,这是一项有深远意义但却并不容易的工作。我认为在《中国画院志》的编辑工作中受益最多的其实是市级画院,因为只有纳入全国画院的范围内才能够让更多的人把视野关注到我们。我们院长一直非常重视对外的学术交流和展览活动,也非常重视资料的梳理与存档,目前我们正在做大连美术史的编撰,下一步也会做大连美术晋京展。这次院长有事不能来参加,我谨代表我们院长表达对《中国画院志》编辑工作的全力配合,并以此表达对浙江画院在此项工作中所有辛苦付出的感谢之情。

我认为还有两个事情需要清晰明确:

第一,我们画院在编人员比较少,但是也外聘了很多画家,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画院成立30多年,外聘画家在其中也取得过很多突出的成绩,而他们的成绩取得也离不开我们画院的组织支持,也是我们画院工作成绩的一部分展现,所以他们的贡献也不应该被磨灭,不知道他们的成绩是否应该列入《中国画院志》?

第二,30年间画院外聘画家的签约人员有一些更迭变化,那么曾经的签约画家人员是否需要录入,如果需要,是仅提供人员名单即可,还是需要同时提供他们以往取得的成绩?

第三,像画院专职画家的一些个人材料、艺术成绩,它最终是需要成段的分人的段落式集中展示,还是会打散在以年为分类的大事记中体现?

池沙鸿:下面请广东省深圳画院研究部副主任郭延容。

深圳画院

深圳画院研究部副主任郭延容

郭延容:非常感谢中国国家画院和浙江画院邀请我们参与这次重大的《中国画院志》的编撰工作中来。我是深圳画院所有大事记和文字工作的直接接手的人。我们领导派我来直接和各位领导对接。我们去年也做了一个深圳画院30年历史资料的梳理,梳理过程中我们怎样审定自己的大事记或者如何来界定艺术家的经验,和大家商讨一下,最后出来的规定格式如果有什么出入再进行修改。我们画院和其他画院不一样,因为它不是有非常深厚的底蕴画院,是在建立的一个过程中,整个学术方向不是按照常规的以国画和传统水墨的方式来走的,整个组成画家也不一样。比如说已故画家和上海、北京比起来分量远远不如他们,有的已故画家在我们画院呆了两年,一辈子就留下了两张画,这种我们没有办法进行单独介绍。最重要的是驻院画家,形成画家队伍还有两个画家:一是国外华人和外国人,是作为客座画家。深圳是对外交流的城市,所以国际画家是画家群体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二是本土画家,也就是签约画家。深圳比较著名的本地、本土的画家基本上都是深圳画院的签约画家。他们每年根据画院设定的主题创作的作品是属于我们画院的一个学术成果。如果《中国画院志》里不提到这些画家的名字或者把这些画家排除在外,对整个画院形象来说是不完整的。

第二,我们的藏品。50年以内新的创作,我们藏品筛选更多是根据学术课题来筛选,不是按照艺术家知名度来筛选,也是希望体现画院的特色。

第三,大事记。各位老师、各位领导都提到了展览问题,我们在进行个展筛选的时候,只要是我们院主办的或者根据我们院在国际交流的纳入大事记,除此之外,个人在外面和任何机构举办的展览不列入大事记。群展,挂名是主办、承办、协办列入大事记。参展,50%以上专业艺术家集体参加展览,比如说画院双年展,画院有10个艺术家,其中5个被选入了展览,参加群展列入大事记。个人参展,比如说全国美展之类的,特别获得奖项列入大事记。编制方面,人员入编或者离编以后要不要计入大事记?我们是计入,我们非常重视大事记专业入编、离编的问题。重要的交流活动,很多交流活动不仅是国内的,比如说国际访团,国际文化史团来这里访问我们也是列入大事记的。公益活动,文化部、文化厅、文化局倡导的必须为公益服务也列入大事记。我们获得省级以上的奖项或者国际奖项,因为国际分不出来级别的,有很多国际的奖项又是民间性质的,这种都列入大事记,当时我们筛选的时候按照这个条件筛选。

出版方式,主要是指有书号的书,我们一个重要活动叫做国际水墨画双年展,《国际水墨画双年展》这个书曾经两年非常流行不要书号的,那两年没有书号,但是隔两年举办一次,它是一次重大活动,所有书是成套的,这种还是列入出版书籍这一类。

池沙鸿:下面有请江苏省常州画院学术研究部张正珏。

常州画院

常州画院学术研究部张正珏

张正珏:我们这次《中国画院志》常州部分二审蒋老师是学历史出身的,而且参与《常州文化志》的编撰工作,在把控方面要求蛮细致的。2014年江苏省文化厅领导们来常州进行调研活动,领导当时说了两句话,他说你们画院的藏品量是多少,你们画院有没有画院志。当时院长是叶鹏飞先生,敏感地意识到这些问题的重要性。所以,我们从2014年开始把1980年开始的历史图文进行整理,虽然中间有几年不是很详实,但是最近几年的历史还是完善的,特别是从2015年开始,我们主持工作的吴鸣院长上任以后,每年都出了一本画院艺术年鉴。虽然接到做《中国画院志》任务是今年6月中旬,8月底就把资料提交。因为前期工作资料完善还是有好处的。我具体操作这个事情的时候有两个问题:

第一,行政工作人员有一部分是专业技术人员,他们的介绍和作品纳不纳入《中国画院志》,放在哪一个板块?

第二,2019年《中国画院志》出版了,出版成书会不会纳入云端平台,可供全球共享的。

池沙鸿:下面请江苏省苏州国画院理论研究室华彬。

苏州国画院

苏州国画院理论研究室华彬

华彬: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

我2014年参加了《国家画院史》编写,我负责明代部分,这次参加《中国画院志》我有一些小小的想法可以交流一下。

我在写史的过程当中,我的体会是史还是比较自由的,比如说我承担明代部分都是我的观点,杨院长会提出一些意见,但是基本上尊重史料的叙述、写作。但是既然这个叫《中国画院志》,志的特点是以客观性为基础,是完全理性的、中性的准确叙述这个事情的实际情况,有就有、没有就没有,这个东西一旦编著完成不可能再编,志是不能重写的,以后这个志作为很多研究历史、研究理论人的基础的工具书,想到这个画院会查这个东西,准确性非常重要。

模版肯定要有,格式要统一,但是同时也会带来另外一方面的问题,比如说国家级画院、省级画院、市级画院、县级画院情况千差万别,全部统一标准会带来各方面的问题,比如说有一些东西省画院非常充分,但是到市级画院可能就没有什么,给市级画院志的编写带来很大障碍。

是否可以分分类,对省级画院模版的提供和市级画院模版的提供有不同的侧重点,这样方便他们能够找到自己的专长,比如说有些更偏重于画家,有的更偏重于自己画院的历史,这一点其他各位老师说得很充分了,我没有什么补充的。

池沙鸿:下面请江苏省扬州市国画院理论与研究室曹国桥。

扬州市国画院

扬州市国画院理论与研究室曹国桥

曹国桥:各位专家老师大家好,扬州市国画院在上周接到《中国画院志》编撰工作的通知,马上安排我对接工作。画院非常重视这个工作,但是因为其他事情早有安排,安院长今天没能过来。本次专家座谈会我们主要是过来学习了解情况的,听到了很多专家、老师的意见,我对本次编撰工作有了一定的认识,也有信心做好。扬州市国画院是全国成立较早的画院之一,1958年筹建,1960年成立。我们资料组织工作可能会有一些困难,因为这确实是一个非常宏大的工作,时间跨度特别长。但是,我们一定会全力配合,全力以赴把各个工作做好,感谢浙江画院、中国国家画院辛劳的付出,谢谢各位专家老师!

池沙鸿:下面请四川省成都画院理论研究部白晋菁。

成都画院

成都画院理论研究部白晋菁

白晋菁:因为我们院长正在举办一个重大的活动,所以未能前来。我也是《中国画院志》的主要参与工作者,我们成都2015年自己在做一个成都画院的画院志,囊括内容1980年—2015年35年画院志的东西,大概会在今年10月出版,一共有80万字。

具体做这个工作的时候我有几个感想:

第一,画院志搜集资料过程当中有多个部门,包括创作部、办公室、理论研究各个部门提交这样一个资料打包。因为35年算不短的时间,文字资料相当大,包括画家个人要提供35年来的具体工作获奖情况,这个过程当中肯定要有一些内容要删减,有一些内容要保留。保留和删减的标准是什么?我们要基于考虑,对于所有画家画院志肯定要有一个规范标准才能够做成这样一个事情。对于《成都画院志》,我们想尽量多保留、多还原画院的真实情况,包括每一年的节点、每一位画家,包括特聘画师都想记录在案。

第二,资料搜集过程是很难的,这本书做完以后在后续的资料搜集过程当中能不能有一个系统或者比较规范的体系,帮助我们在以后的资料搜集过程当中做的更完善,这样可以避免造成一些信息遗漏和不完整。

第三,我是做理论研究的,我想这本书可能提供给我们的意义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可能对于我们做理论研究的基层人员来说给我们提供更长远的依据,就是我们从这本书能够发现更多的没有被发现的遗漏课题、专题研究,比如说我们成都画院这本书会发现画院本身的漏洞,就是馆藏研究做得不够仔细。对于这部分馆藏是每一个画院很重要的一个部分,记载了每一个画院时代性的东西,这部分是不可能被取代的,也是需要引起我们重视的。

池沙鸿:下面请浙江省嘉兴画院刘萍。

嘉兴画院

嘉兴画院刘萍

刘萍:我们单位由于三块牌子一套班子的特殊性参加本次会议,就此次编撰工作出现的一些特殊情况进行了总结,想法多有浅薄不足之处,还请大家多多指正:

第一,时间节点。希望每个编撰阶段都有一个具体的时间节点,这样工作起来思路清晰,有的放矢。关于编撰内容截止的时间节点,是否2016年年底,我想提一个特殊处理,例如青岛画院今年新院建成,人事方面都有变动,我们馆也会人事方面的改变,是否可以在统一截止时间的基础上采用各馆的特殊处理,进行备注。保证真实准确,对作为工具书或者参考书都是很有意义的。

第二,画院入编。物以稀为贵,能在编撰工作中入编的必定都是各地画院佼佼者。即便有意,我们也很难把所有画院都入编。待到《中国画院志》发行,没有入编的画院可能会有异议,比如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或者具有其他条件符合入编的画院。我们是否可以再做一个增编版,进行说明补充。尊重史实的同时,以编撰促进发展;以正统肃清异端;以少数带动多数;以优秀鼓励平庸。

第三,特色板块。对于编撰工作大家都会想有一个统一标准去实施、去参照。是不是可以在板块设计上增加一个特色板块,用来展示每个馆院的特色存在。当然,可以是特色集中展示,也可以追加在每个单位内容后面。总之,目的在于整体编排不会受到特色板块的影响,这样既保证了整体,也保证了特色。

第四,资料不全。显然资料不全是一个硬性问题。虽然我们单位成立时间不是很长,但是也有因为历史遗留问题造成资料不全,我现在只能说比较无奈,这些资料不可能凭空想象出来。我想过通过别的馆院帮助,比如从和我们有过合作和交流的画院那里得到一些弥补,但是比较有限。希望能够发挥大家共同的智慧可以想到更多更好的办法。

池沙鸿:下面有请浙江省绍兴书画院单建华。

绍兴书画院

绍兴书画院单建华

单建华:各位领导下午好!非常高兴参加今天这个会,我不是绍兴书画院的在职人员,我是绍兴日报社的记者,参与了绍兴书画院院志的总的编辑任务,由我组建这个队伍,写院志。今天听了各位专家、老师的想法,可以说是脑洞大开,同时也提升了我们做好工作的信心。我们采集资料过程当中有很多困惑。绍兴书画院成立时间比较早,1984年成立的,在这个过程当中因为某些原因,建院后近20年的资料几乎是没有的。我在媒体工作,这方面还要便利,我动用了很多人员关系把这个内容慢慢地做出来。在这个过程当中有一些内容我们当时也把握不到事无巨细,有一些东西不太能够把握好,包括每个画师入院时间等等。资料的详实、准确都是非常重要的,把我们能够了解到的信息尽可能地落实清楚,这是非常有意义的。有一些小画师不能排除他以后会成为非常有名的画师,非常小的信息都可能成为今后的研究素材,所以要把握全面性、系统性。我们如何把握重点全面性与局部的问题,影响绍兴地区的文化事业发展。其实前20年的有些老先生德高望重,在绍兴重要的活动当中都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对推动绍兴地区文化事业发展带来了深远影响,但都是特聘的画师。所以我们要适当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统一来做,但是内容方面各个画院可以根据自己本地实际情况来定,这样更有利于突出本土的特色,有利于把对本土影响深远的东西留下来。有的人觉得有一些工作信息不是很重要,但恰恰是一些信息对于以后画院的发展、对于整个地区的文化事业发展都是会产生深远作用的。

今天收获很大,谢谢各位!

池沙鸿:今天代表发言到这里结束。最后请中国国家画院艺术信息中心主任王平做小结。

中国国家画院

中国国家画院艺术信息中心主任王平

王平:下午大家的发言更具体,提出了不少具体的建议,也谈了不少切身的感受。大家对这项工作的意义也都发表了看法,显示出大家对这项工作很重视,这个很重要。大家对这项工作的支持,是我们工作接下来向前推动的很重要的保证,也是力量所在。

我有两个建议:

第一,这一次来开会的人和上一次不一样,我希望把新的人也拉到微信群里,把我们这个队伍再壮大一下。

第二,这次有一些做理论工作的,大家是否能够主动报名加入编撰队伍中来,大家一起做事,希望大家积极参与。修志者一定要有一定的文字能力,也要有奉献精神,还要有担当,我们需要有能有志者的参加。

谢谢大家!

池沙鸿:这次会议还是比较详实的,对整个编撰工作非常有作用,接下来主要工作是在编撰办公室这里。我们会请一些专家加入到编撰办公室,具体进入到编撰工作中。这次会议的纪要会尽快给大家,一些院长没有来的我们可以把发言纪要给院长看一看,争取把后续的工作做好,一些事情可以及时沟通。

再次感谢大家能够到这里来共同为这个大事情出力,谢谢大家!

会议现场

猜你喜欢
画院院长工作
重拾画院的写意精神
荣宝斋画院招生简章
浙江画院建院35周年系列海报
As Light as a Feather
Looking Forward
不工作,爽飞了?
院长究竟该拿多少钱
[记得住乡愁]首届福建省画院油画提名展作品选登
选工作
院长的葡萄(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