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风华,不忘初心——唐云笔下的新风貌

2021-10-04 23:46周玲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21年8期

周玲

摘 要:上海中国画院于1960年正式成立,画院的画师们献身于自己的事业,创作了大量歌颂祖国大好河山的作品,为祖国的大好河山留下浓重的一笔,以此反映人民的新生活与新向往。唐云便是其中的主力军。唐云的作品设色秀雅,构思独特,想象奇妙,清新活泼,生动传神且极富情趣。其山水画初取元人之法,后受石涛影响颇深,最终自成一格,唐云将石涛的“搜尽奇峰打草稿”作为一生的座右铭,并认为“画山必须画真山水”,非常注重山水写生;其花鸟画,形神兼备,创作了众多以药入画的新作品。唐云的绘画作品中融入了自身的社会主义情怀,从其笔下我们能够了解到中国的社会主义新风貌。

关键词:唐云;海上画派;新风貌;中国画院

1960年,上海中国画院正式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发展、上海的城市建设以及新时代人民的生活激活了上海中国画院画家的创作热情。他们真诚地拥抱着新时代、新社会,对未来充满想象和期待,对现实深怀欣赏和赞美之情。他们把这个时期中轰轰烈烈的建设成就转变成中国画的新表现主题,不仅符合了当时的文艺思想,也呼应了“建设新中国”的时代主题。这些创作不仅成为社会变化和建设成就的历史图像,也反映了中国画在改造和发展中的重要过程。画师们通过现实主题的表现,不仅把握了新主题与创作的关系,而且磨合了传统笔墨与新主题间的视觉符号关系,从而从观念到形式确立了一整套社会主义美术的新图式,并由此构成美术发展史中的一个独特的章节。唐云便是其中的主力军。

唐云(1910—1993年),浙江杭州人,字侠尘,号东原、药城、药尘、药翁、老药、大石、大石瓮。曾任上海中国画院副院长、名誉院长等职。唐云自幼临摹古代名画,绘画上全面多能,花鸟、山水、人物无不见长,诗书画皆至妙境,与江寒汀、陆抑非、张大壮并称为海派花鸟“四大名旦”。其画作阔笔写意,以清奇、秀丽见长,吸收百家之长用于自家的严谨缜密的布局中。

一、山水画:搜尽奇峰新潮流

唐云山水画初取元人之法,后受石涛影响颇深,最终自成一格,以独特的构思、奇妙的想象,创作了众多设色秀雅、清新活泼、极富情趣的山水新作品。

唐云将石涛的“搜尽奇峰打草稿”作为一生的座右铭,并认为“画山必须画真山水”,非常注重山水写生。20世纪60年代的唐云常借写生来探寻中国山水画的奥秘,歌颂祖国的大好山河,《浮安山色》《百步云梯》是唐云这一时期的典型代表。

(一)《浮安山色》

《浮安山色》描绘了浮安山一带的景色。画中山近处山林曦照,几处人家,树石虽多,却不杂乱;中景则是烟云缭绕;远处的重峦叠嶂,梯田连片。山体是用淡墨层层积染,另有红旗、红花点缀其间。这无不表现出唐云对石涛的学习。全幅以深远、高远来经营画面,采取了留白、黑白、干湿的技法,笔法清奇洒脱,中锋挺健,笔尖爽利,在这一片清爽隽永中展现出雄强的气息。唐云学石涛,有时运笔酣畅淋漓,有时又见方拙之笔。此时唐云的山水画,早已不见早期的干笔渴墨,而是在石涛的笔墨中追求自我,在平和中表现苍润,笔意生动,得山川真趣,故而更能展现出唐云的真性情。左上方落款的书法,以笔力雄厚代替了先前的清新隽秀,此后书风便一直延续。

(二)《百步云梯》

《百步云梯》为唐云51岁所作,由于此时石涛的创作风格已完全扎根于唐云心中,这幅作品的画面格局雄阔,构图的截取极具创新感,在传统中以“搜尽奇峰打草稿”创就大境界。笔墨酣畅淋漓,笔简意赅,情感奔放,章法奇特。其中,不乏石涛墨气淋漓、水墨氤氲的影响。画中云山铺满画面,一山凸起,云梯崎岖高耸,险峻曲折,松树巍峨挺拔,人物活跃于其间。在对石涛的笔法的掌控下,唐云融石涛笔意得自家笔墨,全图以浓、淡、焦以及大量留白,皴、擦、点、染一气呵成,大大增强了山脉、楼梯、云层之间的反衬与互动。此幅《百步云梯》虽看似力量外露,略显粗浅,但其实面貌新异,又自得神韵,笔墨精到,一气呵成,颇具石涛晚年的气韵雄厚,具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意境。唐云选用反映时代的题材,寄繁于简,通过对石涛的继承与推新创作出“笔墨当随时代”的出色作品。

(三)《江山如此多娇》

《江山如此多娇》(图1)描绘祖国的名山大川、壮丽山河,以歌颂祖国新貌,抒发爱国情怀,意境深远,境界恢宏。画面大体分为两部分,左景以长江贯穿,云雾缭绕,流水疏朗,右景则奇山突起,直入云端。画家以大面积的留白表现长江空濛低回的深远意境,将减笔画法发挥至极,山峰笔墨果敢,墨色氤氳,可见其水墨苍劲有力,画面的清奇与豪迈扑面而来。通观整幅画面,无论是近景的人家以及江上的渔夫,还是远处高山上的柞木林,皆生动形象,尽显画家功力之深厚。

这幅《江山如此多娇》并不是只此一幅,而是1960年上海中国画院成立之初,上海中国画院全体画师为表示对画院成立的庆祝,由樊少云、孙雪泥、沈迈士、贺天健、朱屺瞻、吴湖帆、袁松年、李秋君、谢之光、陆小曼、黄幻吾、谢稚柳、唐云、应野平等19位画师通力完成。这套山水合作图册,将桂林山水、杭州西湖、珠穆朗玛峰等祖国的大好河山一一入画。画师们各怀绝技,不同而和。此山水图册均为实名实景,体现了画院画师们深入生活、表现生活,以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为主线,取其精华,塑造中国山水画的新风格,开创浪漫与现实相结合的新画风。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祖国的锦绣河山被赋予了新的定义,艺术家们开始为祖国河山树碑立传。唐云选择了石涛,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将其“搜尽奇峰打草稿”的艺术宗旨贯穿始终,独特的表现手法不落俗套,得石涛意趣,又不乏笔墨盎然。原因有三:一是作品创作年代特殊,那些岁月里唐云怀着满腔激情投入于艺术创作中,此类作品都是他的倾心之作,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二是作品题材特殊,革命圣地类山水画歌咏了伟大祖国的山川河流,抒发了作者的高尚情怀及寄托的崇高理想,它们不仅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而且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三是作品价值特殊,特殊的年代、特殊的题材造就了革命圣地类山水画的特殊价值,使得它们不仅具有欣赏价值、艺术价值,而且具有文献价值、历史价值和文物价值。

唐云所画山川皆从实践中得来,将自身的情感寄于真山水之中,以此塑造中国山水画的新风格。而新时期的山水画也不再是文人隐士的野逸思想,而需要积极向上、鼓舞大众的精神要求。

二、花鸟画:以药入画新风尚

唐云的山水画独树一帜,其花鸟画也别具风格。唐云花鸟画初取八大山人、冬心先生,设色秀雅,形神兼备。唐云常以“药翁”自居,以独特的构思、奇妙的想象,创作了众多以药入画的新作品,极具清新活泼、极富情趣。唐云曾言:“随意点笔,不知有我,而有我在,是画之无上境界,然不可多得,可遇而不可求,画之精微在此。”唐云追求的是意境深远,打动人心。

新花鸟画最典型的代表人物就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时出名的“四大名旦”,其中起到核心作用的就是唐云。京剧当中有四大名旦,即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海派花鸟画中则把唐云、江寒汀、陆抑非、张大壮称为“四大名旦”。唐云在1949年前已经画得很好,但他更大的成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其作品精神焕发,不断变革,面貌一新。他水墨的也能画,彩色的也能画。唐云是学习华新罗的,也学石涛、八大山人。他的绘画是把华新罗和石涛两派融合起来,变成了自己的东西。他有些画的格调,华新罗、任伯年都达不到。1949年后唐云的有些画画得很有幸福感,欣欣向荣,这是他内心幸福感的体现。他的花鸟画在1949年前后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这与新金陵画派的钱松喦相同。唐云的画是讲究灵气的,早年清逸,20世纪五六十年代英隽,七十年代雅健。

(一)《松鼠笋石图》

《松鼠笋石图》所绘调皮的松鼠跃于笋竹之上,作回首状,栩栩如生,造型尤其精妙,加之笋竹曳曳生姿,石头用笔率性,大意挥写,构图动静相宜,与活灵活现的松鼠相交呼应。如画松鼠的毛发,唐云一改前人的湿笔,大笔干墨擦染,然后略施淡彩,使之生龙活虎。画家的着眼点已不再是逼真的再现,而是以形写神,重视松鼠的神韵,使之跃然纸上,呼之欲出。唐云借助笋竹的寥寥数笔,绘其松鼠的一姿一态,透出无穷无尽之意。画中的精致与情趣清晰可见。风中摇曳的笋竹,是南方极佳的药材,性寒味甘,益气开胃,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松鼠择竹而栖,悠闲互动,整个画面传达出一种清新秀雅、静谧祥和的气息。唐云凭借扎实的写生能力、敏锐的观察能力,目识心记,这也成为了他日后绘画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

(二)《迎春图》

在《迎春图》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只傲然挺立、昂扬大气的公鸡。公鸡肉温热活血,具有丰富的蛋白质与纤维素,是极好的入药滋补品。在公鸡的后面,蜡梅花开,芳香四溢;而挂在蜡梅树上的炮竹则暗示了新一年新希望的到来。唐云用小笔勾勒轮廓,用中笔描绘出公鸡酣畅淋漓的形态。整幅画构图严谨,近处昂扬大气的公鸡,中景悬挂在蜡梅枝头的炮竹,与开得正艳的蜡梅花对映,各见精神。相比于植物花卉,动物公鸡则是选取瞬间的姿态,描写于画面,不失其动感,动静结合,使画面充满生机。这幅画讲求用墨,是以勾勒与没骨相结合的小写意画,描写了各个角度的蜡梅,不同深浅的用墨让画面更加富有层次感,在视觉空间中,抓住了观者的眼球,更有生活情趣。

(三)《红柿》

《红柿》所绘为成熟的红柿挂满枝头,还有一只摇摇欲坠的红柿。在唐云的画中,这样的构思似乎很少见。画面以上下平分式构图,上方为郁郁葱葱的红柿果实,下方只有一只红柿悬挂于枝头,仿佛微风吹过枝头,这颗成熟的果实便要落地,此幅《红柿》动静结合可见一斑。干笔的枝头、浓墨的树叶与鲜红的红柿又被画家巧妙地安排在极富创造性的构图中。这种信笔书写、略加色彩的画法,营造出了一种和谐自然的景象。整个画面用笔流畅,枝干、红柿一气呵成,笔法率意,气韵相通。红柿含碘极高,虽干涩且寒,但通耳气,治吐血,健胃消脾。此幅经营构图、色彩的浓淡干湿、笔墨的严谨,在形式与内容上达到了高度统一。

(四)《樱桃·小鸡》

《樱桃·小鸡》(图2)所绘为数只小鸡抢食地上樱桃的场面。在画面的左上角,硕大的篮子半掩着樱桃;在画面的右下方,寥寥几笔,便将数只小鸡的形象描绘得惟妙惟肖。六只小鸡在抢食樱桃,另一只小鸡闻风而来。唐云画的正、侧、俯等各个角度的小雏鸡,各自自在安逸,体现了他的观察之细,描绘之精。画面左右平分式构图,并有大面积留白。果篮中几片樱桃叶和饱满的樱桃果实,与活泼好动的小鸡相映成趣。设色以花青、朱红加以淡墨,用水用墨富于变化,给人以厚实、稳重之感。樱桃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美容养颜,极具女性喜爱。唐云此作中,七只小鸡形态各异,栩栩如生,加之些许樱桃,呈现出生动活泼的趣味,让人顿觉一片生机,意趣盎然,给人新鲜愉悦之感。

三、人物画:传统与创新相结合

《前程万里》(图3)由程亚君、谢之光和唐云三人于1965年合力创作,左侧清晰可见“前程万里 一九六五年春节 君光云合作于中国画院”的字样。1959年,为加快新疆建设步伐,缩小城乡差距,出现了城市知识青年到农村与边疆垦荒的热潮。国内各地的知青响应国家号召,支援新疆建设,意在广阔天地中,大有作为。热忱的青年怀揣远大前程,以上海为出发地,奔赴新疆,奔赴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在这幅作品中,前景红花锦簇,笔墨大气,层次丰富,彰显着年轻人的热血青春;中景则是由上海开往新疆的列车,在这趟列车上,一群雄姿英发的知青们挥舞着鲜花,心潮起伏,满怀希望地踏上了从上海到新疆支援建设的旅程,给新疆这片土地带去了知识与繁荣。此幅作品运用当代绘画媒介,传统与创新相结合,紧扣时代脉搏,对支援新疆的知青致以崇高的敬意,彰显了极强的时代性。

唐云曾在《画人民喜闻乐见的花鸟画》中指出:“花鸟禽鱼,各有不同的神态,在不同的季节里,更是变化无穷,这就看画家如何去观察自然界,如何构思,如何运用技巧来取得良好的艺术效果,使它比自然的花鸟更生动有致,画得意境深远,打动人心。”在党的带领下,唐云的作品题材逐渐转向人民的美好生活,反映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美好。

当然,无论是从“搜尽奇峰打草稿”的山水意趣,还是从我用我法的新花鸟,唐云的绘画都是集诸家之长,汲取营养,丰富己意。唐云奔放自由的笔墨发挥,正如其晚年的一首诗中所说:“宋元那管与唐时,老眼昏花信手之。休顾旁人低首笑,自家笔墨自家诗。”这是一种从生活与笔墨淬炼中获得的从容与淡定,更是一种积累自跬步的练达与自信。

中国画院的画师们饱含创作激情,奋进新时代。而唐云的画作,正是人民的生活开启了欣欣向荣的新篇章的见证。

参考文献:

[1]沙伟.走向革命圣地:“海上画派”唐云笔下的红色之旅[J].收藏界,2014(6):109-114.

[2]徐建融.20世纪的海上花鸟画[J].书画艺术,2019(2):33-48.

[3]朱万章.唐云的葫芦画[J].群言,2020(6):57-58.

作者单位:

上海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