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历史浅议

2017-07-01 02:30季娟
关键词:历史课堂合作

季娟

摘 要:新课改要求教师将以往“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改变成“引导”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在课堂上,教师应灵活运用文字史料,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利用历史故事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设学习历史的情境,让学生学会质疑;加强交流合作,引入竞争机制,让历史课堂教学更好地促进学生未来的发展。

关键词:历史课堂;让学于生;史料结合;合作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12-040-2

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是知识的占有者、传授者,是课堂的主宰者。教师的“教”占据主导地位,学生只是紧跟老师的教学步骤机械的复制教学内容,被动应付、死记硬背、简单重复。这样的学习,教得累,学得也累,效果也差。

新课标要求我们教师改变传统的教与学的模式,根据学生学习的需求做到“让学于生”,充分发挥教师教与学中平等的首席的作用,在充分了解学情的情况下智慧的开展课堂教学,及时加以调控、引导、启发等,这样,让每个学生充分的发挥学习历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课堂中不断的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学生的自主学习才会收到理想的效果。下面是一些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的一些做法,

一、灵活运用文字史料,培养学生分析能力

“从史出发,史论结合”,一直是历史研究和历史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目前,国内外学者主要将文字史料分为三个方面:一、原始史料,主要包括笔记、史书、典籍、文件、报告、日记等等。二、撰述史料,主要是指是部分历史学家的相关著作;其三、文艺史料,这部分史料主要是以文艺体裁形式存在的,主要包括民谣、影视剧、小说、诗歌等等。与前两种史料不同的是同,这种史料的虚构成分较大,但它却能从另外一方面直接反映出底层民眾的生活状况、行为态度以及思想观念。因此历史老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应该灵活运用这几种史料,帮助学生不断分析、判断、质疑,最终得出结论。比方讲贞观之治唐太宗任用贤才,善于纳谏,可以找一些原始资料来佐证:魏征病死时,唐太宗很是哀痛,痛哭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酬报镜,可以明得掉。……今魏征殂(cu,死亡)逝,遂亡一镜矣!”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我们也可以加些文艺史料来加深学生印象。文字史料运用于教学,并不是简单的史料堆砌,而是要通过匠心独特的设计,在问题中引导学生分析、解读、理解史料背后蕴藏的内容,让学生学会独立阅读材料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武则天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后人对她的评价可谓有霄壤之别。从传统儒家立场攻击她,“杀子屠兄弑君鸩母”,滥杀无辜,大兴土木,苛虐人民。然而,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在武则天主持中国政局的几近半个世纪中,其影响所及,可谓深刻。因此,对于武则天的评价我们可以加入适当的史料,让学生自己进行评析。作为一名中学历史教师,我认为历史教学不应该仅是传授历史知识,而是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注意历史意识的培养,历史思维能力的提高以及历史学习方式、探究方式的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包含多方面,从历史史料中提取信息,透过现象看本质,概括历史史料发展规律就属于其中之一。

二、利用历史故事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历史学科的故事性很强,真实的历史就是由一个个生动活泼的故事连成,可是当历史作为一门考试科目,划划背背成为历史教学常态时,学生通常会失去对它本该有的兴趣。历史故事在历史教学中对于敦促学生从知道学习逐渐向爱好学习、把学习当作一种乐趣的转变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历史故事包括多种:传说神话故事、真实的历史事件、以真实的历史人物为主体的文学作品、根据历史事实改编的文学作品等多种形式。这就需要历史老师在教学中根据课程特点来选择历史故事内容,即要考虑这个历史故事的讲述是否对学生具有启发性,又要考虑历史故事运用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自主学习。在运用历史故事的时候,教师既要选取合适的素材穿插在教学中,又要区分哪些仅是故事,哪些是真实的历史。这样才可以既增长了学生的知识,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如,在讲述吴三桂为何投降清军放清军入关时,“冲冠一怒为红颜”的故事一定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如,讲到唐太宗李世民善于用人虚心纳谏时,我们也可以插入唐太宗鹞死怀中的故事:一天,唐太宗得到一只雄健俊逸的鹞子,他让鹞子在自己的手臂上跳来跳去,赏玩得高兴时,魏征进来了。太宗怕魏征提意见,回避不及,赶紧把鹞子藏到怀里。这一切早被魏征看到,他禀报公事时故意喋喋不休,拖延时间。太宗不敢拿出鹞子,结果鹞子被憋死在怀里。教学过程中运用的历史故事不仅要具有趣味性,而且能够给学生一些启示,加深对某个人、某件事的某些特点的认识,在他们的记忆中留下一定的印象,从而更好的辅助历史学习,方便他们对历史知识的记忆。将历史故事引入初中历史课堂,使其不仅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而且符合教学目标和增强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三、创设学习历史的情境,让学生学会质疑

学习方式的改变在于形成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质疑的重要性越来越突显。教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将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历史,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要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首先要求教师放下架子,营造和谐的、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良好的教学氛围是促进学生产生质疑、敢于质疑的基础。其次,在组织学生质疑的过程中,如果学生提不出问题或提出一些比较“幼稚”的问题时,历史老师除了积极主动的正确引导外,还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启发学生质疑,比如运用面部表情、使用肢体语言、创设历史情境等。再次,在学生质疑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有目的地让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内涵和外延进行探讨和辩论,同时鼓励学生提出相互矛盾或难以判断的问题,然后通过相互启发,达到共识。通过这一连串有目的的、全面性的问题链的解决,达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持续不断地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不能急于求成。比如再讲美国南北战争过程中颁布的《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作用——使北方获得了雄厚的兵源,扭转了战局的作用时,我们可以创设一系列的情境:假如你是南方的一个黑人奴隶,你会怎么办?学生对此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有的说立刻逃跑投奔北方,有的说假意留下到时里应外合。学生们个个跃跃欲试,这样一来,学生对这部文件的颁布也就理解得更透彻了。

四、加强交流合作,引入竞争机制

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也是当今社会生存的必备条件之一。在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全班同学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成员在学习中分工协作、取长补短、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互相启发,“众人拾柴火焰高”。这可以使同学们在完成活动目标任务的同时,更能体验与他人合作取得成功的喜悦。如果教师能在活动中引入竞争机制,更能充分调动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合作学习有利于克服传统授课过程中的弊端,由“一言堂”向“群言堂”的转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和创新能力。合作学习在课堂上并不是完全独立的,它还可以与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相互结合,共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新世纪、新时代、新教材、新课标都给当前的初中历史教育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舞台,我们历史教师应该与时俱进、不断改革创新,用自己的教育智慧让学于生,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历史的兴趣,增加学生学习历史的愉悦感,激发学生内在的主动意识,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历史学习品质,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而努力。

[参考文献]

[1]朱汉国.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分析与实践策略[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朱汉国,王斯德.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江苏出版社,2004.

[3]李剑鸣.历史学家的修养和技艺[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endprint

猜你喜欢
历史课堂合作
强化科目特色,创新教学设计
浅析中职历史课堂中情境教学的运用
初中历史情感教学探析
引多维思考创灵动历史课堂
例谈自主识字的有效方式
高职图书馆与系部合作共建文献资源新模式
初中体育多样化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重点的思考与再认识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