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晓莉
一、引言
近年来,幼儿教师素质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从浙江温岭的虐童事件到西安幼儿园的喂药事件,无不折射出幼儿教师人文素养的严重缺失。作为培养幼儿师资的学校,幼师专业学生的质量关系到千万个幼儿的健康成长,幼师专业学生的人文素养更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的课题。
人文素养是指人们在长期的学习和实践中,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使之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相对稳定的内在品格。幼师生人文素养的内涵主要是人文知识内化而成的修养和精神情操,使幼师生能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对自身、他人、集体和国家的一种认知与责任感,能够在其之后的幼儿教师职业生涯中表现出的人文关怀情感、自觉发展意识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幼师生人文素养的核心就是以幼儿为本的精神,表现为在幼儿教师职业中对幼儿的尊重和对幼儿成长的关心,表现为教师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表现为以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科学的教育理念,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目前,幼儿师范学校在人才培养上一般采取3+2模式、三年制对口高职高考等,一些中专三年后直接就业的学生大多也通过成人高考成为高职高专的函授生,最终拿到大专文凭,各类毕业生在幼儿园就业率达到90%以上。但这些从初中毕业生中招收的中专幼师生,综合素养水平整体偏低,无论从进入高职专科学习的可持续发展来看,还是基于当今社会对幼儿教师素质的要求,都需要我们正视幼师生人文素养的提升问题。
2015年初,我们对某幼儿师范学校2015届处于实习阶段的187名三年级幼师生(仅就业班)进行了人文素养情况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154份。由于幼师生面对工作对象的独特性,幼师生的人文教育更需要体现人文关怀和以人为本的理念。本问卷以人文知识、人文精神、人文行为三个维度设计考察幼师生的人文素养,共有25道题目。同时,我们也对学生以随机访谈辅助调查。
二、中专幼师生人文素养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人文知识薄弱,对人文知识在专业学习和职业发展的价值是模糊的
人文素养主要依靠人文知识的积累,人文知识也是人文素养的首要基础。限于人文知识的广泛性,调查从不同角度考察幼师生对人文知识的认识程度,包括对人文知识的学习态度。
对人文知识的学习,95%的学生直觉上都认为很重要,但学生主动去阅读人文经典著作的很少,且兴趣点多停留在和影视媒体相关的文学作品上,一些零碎文学知识的积累主要源于中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另外,关于人文知识对专业学习和职业发展的价值,学生是模糊不清的。在课外阅读中,学生阅读的与职业发展相关的书籍倾向于儿童文学类,而且大部分学生承认,虽然有读但数量很少,也就是一两本而已。
3.职业信念不坚定,对未来幼儿教育工作缺乏专业理念支撑
人文精神是人文素养的核心,是人文知识内化而成的精华。幼师生的人文精神又有其特殊性,主要包括对教育理念的追求、对幼儿的关爱、以人为本等方面,调查根据幼师生工作对象的特殊性设置情景题和观点题考察其人文精神。
考察幼师生对未来职业的选择,60%的幼师生都明确表示毕业后去幼儿园从教,但对于今后的发展,却都是边走边看的心理。学的是幼师但不愿从教的也大有人在,由于学生个性差异的原因,有学生认为自己并不适合幼儿教师这一职业,至于最终选择要视幼儿园的待遇和社会环境而定。
考察幼师生对幼儿教师职业道德的理解,从观点上看基本是準确的,但访谈中问及对未来工作要遵循的教育理念,绝大部分学生都比较茫然。
三、中专幼师生人文素养缺失的原因分析
1.学校原有人才培养模式在目标定位上的偏差
过去在培养幼师专业学生的过程中,学校偏重于专业技能的培养,侧重于让学生掌握“说唱弹跳画”五项技能,而对学生的人文知识教育、人文精神培养重视不够,对学生的独立人格、健全心理,以及较强的创新精神和社会适应能力也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人文素养教育处于边缘状态。与此相应的,学校在进行课程设置时,一味向技能课倾斜,压缩基础文化课课时,甚至有些基础文化课被挤出计划之外,导致幼师专业学生的基础文化素质的下降。
2.学生缺乏学习人文素养的自觉态度和能力
目前,幼儿师范学校学生来源于一群“中考失利者”,由于幼师专业生源质量的下降,“学前教育的师资质量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特别近几年来,笔者发现学前教育专业的生源质量有所下降,主要表现为知识结构差、学习能力弱、心理隐患较多等。”这是处于第一线的学前教育管理者在曾经的两会留言板上的话,它较为真实地反映了幼师生的实际状况。
自身人文素养的提升依赖于习惯和自觉意识。学校教育的效果如何,学生成长的结果如何,最终要看学校教师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投入程度以及自我教育,而这恰恰又是很多幼师生的薄弱点。其实大多数幼师生都有提升自身人文素养的想法,但是在自觉执行力上稍差,主要是缺乏动力或没找到提升人文素养的途径。
3.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忽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者,其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许多教师在学科教学中尚未摆脱旧的教育观念,习惯沿用旧的教学模式,缺乏开放性的师生互动,这无疑会阻碍幼师生的思维扩展和实践能力提升。许多教师认为人文素质教育只是人文学科教师和专门机构的任务,与他们无关,因此并不注重针对学生的专业实际和未来的工作岗位渗透相应内容的人文教育,造成了学生职业意识和职业精神的缺失。一些教师在专业课教学中未能经常对学生进行诚信、 责任、 创业、 敬业等人文素质方面的教育,使得人文素养教育呈现单一化局面,无法形成全面育人的格局。
4.用人单位的考聘方式降低了幼师生对自身人文素养的要求
在一年一度的幼儿园教师招聘会上,幼儿园多看重毕业生的专业技能,比如唱歌、 绘画、 跳舞、弹钢琴、口才等,对于学生其他的内在素养很少考察。虽然幼儿园也知道内在素质很重要,但幼儿园不易在短时间内对应聘者的内在素质作出判断,导致幼儿园大多不把人文素养的高低列入考核标准。用人单位的选人标准直接影响学校的教学计划和培养目标,也影响着在校学生的学习观念和职业生涯规划。学生会认为只要学习专业技能,能弹会唱、 能跳会画就能找个好工作,其他的无所谓,从而降低对自己的要求,不认真学习全面的知识,也不注重内在素质的提高,使得自身综合素养越来越低。endprint
四、提升中专幼师生人文素养的途径
1.科学构建幼师专业课程体系,重视并突出人文课程
人文课程的设置和实施是学校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主要方式,也是学生接受人文知识的基本途径,可以说人文课程是学校人文教育的主要载体。
借着新教师资格证考试制度的出台,幼儿师范学校的课程设置首先要确立以提高幼师生综合素质为中心的课程体系,增加通识教育课,扩展相关学科的选修课,对艺术类课程相对进行压缩,体现幼师专业教育的人文性。比如在通识基础课中增加《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课程,利用选修课开设《幼儿教师心理健康》《幼儿教师礼仪》等课程,让学生每个学期根据自己的需要选修不同的课程。同时学校也要根据用人单位对人文素养要求调整课程设置,比如很多幼儿园反映幼师生阅读和写作能力严重滞后,与此相应可增开《阅读理解》和《写作》课,主要训练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分析概括能力以及写作能力。学校通过多种人文课程设置,来满足学生多方面的兴趣,增加人文知识,提升幼师生整体素质。
2.开展富有人文内涵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良好的人文氛围
首先,通过举办读书活动引导学生阅读人文社科类书籍。当前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学生纷纷加入“低头族”,但网络知识的碎片化远不及书本阅读给人带来的思考和意义。阅读是提升人文素养最基本的途径之一,是一种长期的、日积月累的、潜移默化的精神活动。由于中专幼师生自觉提升人文素养的意识较差,学校有必要建立“幼师生读书书目资料库”,规定每个学期每个学生的读书任务,班级可建立读书小组,可充分利用周记、班会让学生分享读书感悟,也可在图书角开辟“读书交流园地”等。总之,一定要让读书活动落到实处,一定要让学生真正在读书活动中受益。
其次,学校还可根据幼师生的特点,定期地举行一些人文讲座。聘请一些幼儿园园长、幼儿教育专家来做专题讲座,向幼师生传达人文思想,开阔视野,增长见识。还可以请优秀毕业生来讲创业奋斗的故事,激励幼师生树立高尚的人生目标,投身到学习和生活中去。
开展富有人文内涵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良好的人文氛围,这不但有益于培养和谐发展的人才,同样也推动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3.更新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教育
除了人文科学基础课要充分体现对学生的人文培养,专业课教师也有将人文因素渗透到专业课程中去的责任,为此,教师一定要更新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
几年前,曾在《教学与管理》杂志上看过李青山的一篇文章:《一节阅读课的启示》,文中谈到美国小学一节阅读课《灰姑娘》的课堂教学模式,令人深受启发。课堂上,教师并没有按中国课堂惯用的套路介绍故事出处、作者生平,然后给文章分段,总结中心思想等,而是在开放互动的课堂探讨中引导学生“做一个守时的人”“懂得需要众多的朋友帮助”“交朋友时不要过于挑剔”“要爱自己,才有可能争取到自己希望得到的东西”“加倍努力才能给自己机会”……作者最后在文末写道:“我们的社会需要理性思维能力强和人文素质高的人才,而不是上学时机械输入知识和工作时机械输出知识的存储装置。”所以我们的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抛弃陈腐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坚持渗透人文精神,还教育应有的活力和育人本质。
4.注重人文素质教育的社会实践,培养承担未来工作的职业精神
学校应注重多方面、多渠道地开展人文素质教育实践活动,如志愿者服务、社会调查等,为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建议把社会实践的数量和质量纳入到对幼师生素质评估的体系之中,使学生在与社会的接触和交往中,关注社会,认清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培养吃苦耐劳、乐于奉献的工作态度。另外,学校还需要把人文教育融入到幼儿园见习、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中去,让学生在幼儿园实践中认清自己的工作性质,体验幼儿教育的社会意义,学习幼儿园优秀教师的敬业精神。
通过诸如此类的社会实践,学生会逐渐地用这些实践感悟来充实自己的精神领地,使社会实践的精粹转变为个人的教育理念、理想和情操。
作为未来的幼儿教师,幼儿师范学校这一层次的学生在弹唱、舞蹈、绘画等专业操作技能上都比较突出,在幼儿园就业有其一定的优势。但为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了适应社会和用人单位对幼儿教师素质的要求,幼儿师范学校必须要根据学生自身特点,根据学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脚步,确立科学合理的人文教育理念、开启人文教学模式,提升幼师生的专业发展水平和综合素质,在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浪潮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基金项目:本文系东莞市基础教育科研课题“提升中職幼师专业学生人文素养途径的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郝佳.高师院校师范生人文素养现状研究——以 Y 大学为例[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3.
[2]沈明煊.幼儿教师人文素养缺失问题及策略探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2(16).
[3]赵杰红.中职学校幼师专业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研究[J].教师,2010(2).
责任编辑何丽华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