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军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外界诱惑增多,紧跟着的是社会风气下降,大家心态浮躁。小学教师的社会地位不高、工作压力大、收入低等一系列的因素,直接影响到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而教师的心理健康影响着儿童的身心健康。小学是人生的启蒙阶段,小学教师传授知识的对象是小学生,如果小学教师的心理不健康,就会影响祖国未来花朵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重要性
一、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教师心理健康的特征体现在道德品质、人际关系、责任感、自我效能和情绪、创造性、工作态度和素质等方面。所以一些教师在心理健康观上过度重视道德品质,他们只注重一些道德品质上的提高,从而忽视了对教师心理健康真正重要的那一面。创建教师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培养教师全面科学的心理健康意识,促进教师心理全面健康发展是当前教师心理健康工作中一个急迫等待解决的问题。心理健康的标准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变迁而有所变化。教师心理健康标准既具有一般人群的共性,也体现教师职业的特殊性。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至少应包括以下几点:有良好的意志品质;有清晰的自我意识;有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有生活热情,工作效率高;具有教育独创性。小学教师的劳动和服务对象是小学生,教师心理健康既有利于教师自身的生理健康,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又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如果教师心理不健康、有人格障碍,也会给学生未来身心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
二、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
1.教师工作压力过大,导致适应不良
各种考试、竞赛、考核、评估频繁,大量的作业批改和处理教师工作的相关工作,每天从上班到下班满负荷运转,甚至到下班以后还在忙着相关的工作,上面还有领导的检查,让教师很少有喘息的机会。然而,即使教师这样全身心投入,收入不高就算了,教育管理层、社会和家长还常把孩子逃学、品行不良、升学率不高和校园暴力的原因归到教师个体,说老师没有好好教育学生,才导致这些问题发生。一直以来教师忍辱负重面对一切不公正的对待和评说,心理压力自然沉重。
2.教师负担过重,导致职业倦怠
教师工作负担过重是形成职业倦怠的主要原因。家长、学生及社会各界对教师的期望越来越高,又碍于教学环境等各种原因提高不了,这无形之中给教师施加了很大的压力,迫使教师向着他们所期待的方向努力,形成了极端的完美主义观念,也背上了沉重的包袱。一些教师感到力不从心,心理疲倦感油然而生。
3.教师的人际关系复杂,导致人格障碍
教师必须与学生、其他教师、学校管理者以及学生家长等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多重角色的扮演者。在處理各种关系中可能产生矛盾冲突,使教师产生激动、不安、烦恼和痛苦等各种不良情绪,如果关系长期恶化,教师心情必然沉重,不仅影响工作,而且有碍心理健康的发展。
三、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解决策略
1.教师要重视自身的心理健康防卫工作
一是在调节、控制情绪上下工夫,通过自我情绪的调节,有意识地对情绪的发生、发展加以调控,寻找有效的、适合自己的放松和排遣方式;二是教师要保持正确的处事态度,正视现实,客观公正地看待自己和他人;三是保持积极进取的良好心态,主动适应环境,不断学习掌握新的知识、新的教学方法,寻求新的发展,才能真正拥有心理的安全感。
2.建立良好的心理环境
心理环境影响心理健康水平,教师要建立良好的心理环境,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其次热爱教育事业,正确认识教师工作,自觉履行教师职责;再者是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3.为教师营造和谐的工作环境
教师心理健康是从事教育工作的必要条件,也是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需要。学校管理者要深入了解教师,积极创造条件满足教师的需要。一是满足教师的学习需要;二是满足教师体现自我价值的需要;三是满足教师的生活需要。
4.增强教师对挫折的耐受力
能接受困难和挫折的考验,保持人格完整和心理平衡,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教师要具有直面挫折的意识,在挫折中激发自身潜在的能力与活力,加强教育责任心,积极调整心态走出挫折。教师遭遇挫折后应认真分析挫折产生的原因,及时调整工作思路,明确是非标准,提高抵御挫折的能力。
教师担负教书育人的重任,要培养出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的学生,教师首先要拥有健康的心理,所以教师的心理健康防卫工作不容忽视。改善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是提高教师职业素养、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除了社会与学校应给予充分的关注之外,最重要的还在于教师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教师在教书育人的同时,要懂得如何进行自我的心理保健,这样才能以一个积极健康的态度面对学生,引导学生更健康地成长。
参考文献:
[1]袁桂平,蒋晓虹.临沂市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分析[J].临沂大学学报,2016(1):101-104.
[2]王楠.小学心理健康教师成就动机、主观幸福感与职业倦怠的关系[D].沈阳师范大学,2013.
编辑 任 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