缪庆贺
少先队工作关系着党和国家的未来,加强少先队工作,树立科学发展观,造就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也是加强学校德育教育,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客观要求。因此少先队工作是学校不可或缺的德育力量,学校必须要重视和加强少先队工作,促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让少先队工作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一、中学少先队工作的现状
在中学,初一年级的学生都只有十三四岁,还处于青少年时期,这一时期的学生在生理、智力、心理等方面还处于“心理断乳期”、半成熟期,自控能力、自我保护意识、分辨力等各种能力都很有限,很多学生对事物的好坏都缺乏判断力。在此时加强少先队工作,能更好地帮助他们度过这一危险期。而中学的少先队工作的现状并不能与此相适应。
(一)机制不健全且流于形式
学校从组织层面对少先队的组织建设是比较齐全的,也有相应的制度。由于人员有限,相当一部分的中队辅导员都是由班主任兼任,除了日常的教学任务,班主任还要进行班级管理,再加上很多班主任对少先队的功能和作用认识不清,这就使得很多少先队工作无法真正地开展,少先队专业化、知识化发展更是无从谈起。有些学校把班级量化考核与少先队考核合二为一,笼统地监督,使得考核机制不健全,辅导员的积极性也不高,这些都不利于少先队工作积极性的调动和激发,更不用谈如何去创新工作。
(二)活动难开展
首先,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应试教育仍旧占据着主导地位,特别是在中学这种情况更加突出,学校把考试成绩作为学校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压抑着中队辅导员。一是学校要出成绩,教学质量是第一位的;二是社会上对学校的看法,也是以成绩的好坏为唯一的标准;三是家长也认为,孩子到了中学,主要的任务就是学习。凡此种种都是对少先队活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这势必会减退对少先队工作的支持力度,制约着活动的开展。
其次,中队辅导员对学科教育的重视程度远远大于对少先队工作的重视程度,他们忽略对少先队专业知识的学习了解,没有充足的时间开展少先队活动—或者活动准备不充分,活动仓促,或者敷衍了事,流于形式,使得活动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最后,中队辅导员本身缺乏对少先队专业知识的了解,有的甚至对少先队活动的程序都搞不清,用这樣的水平来搞活动,其有效性和规范化可想而知。
二、思考与对策
中学少先队是少先队的一个特殊阶段,中学少先队员处于少年期向青春期的过渡期。开展中学少先队工作,一方面要遵循少先队工作的基本规律,一方面还要十分注重中学少先队的特殊性,坚持按照中学少先队员身心发展的特点,活跃中学少先队工作。
(一)建立有效的少先队工作机制
少先队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机制建设至关重要,它是少先队工作开展的前提,也是实现少先队工作正常化、制度化、专业化的保障。学校要将少先队工作纳入学校工作计划,定期进行考核、评比,对好的做法、经验要加以推广。
(二)锻造一支少先队辅导员队伍
锻造一支稳定、有经验的少先队辅导员队伍,是少先队工作的基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少先队工作也在与时俱进,建立一支既懂得少先队专业知识,又掌握现代教育手段,具有丰富的法律、心理学知识和开拓精神的专业辅导员队伍,是当前任务的重中之重。因此学校要将少先队辅导员师资的培养纳入教师培养体系,选派年轻有为、有责任心、有干劲的优秀教师担任辅导员。
(三)少先队活动应符合“中学化”
初中的少先队员,正处于青少年的过渡期,做好小学与中学的无缝对接,对学生的成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中队辅导员必须要从初一学生的特点出发,突出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少先队活动“中学化”。
所谓“中学化”,就是指教育活动的内容、形式等要符合中学学生的特点,要在活动的过程中能激发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热情与能力。中学的少先队活动,必须与他们的年龄特征、心理年龄等相适应。
少先队活动对不同的年龄段有着不同的任务与要求。小学时活动主要通过红领巾争章的形式来开展,寓教于乐,趣味足。而中学的少先队员,开始有集体的主人翁意识,所以应该在活动中增加对学生的自我体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理念与意识的培养,立足校本,在少先队工作理念的支撑下,要充分发挥队员的主体作用。
(四)团带队,队促团,团队一体化
初中阶段,少先队与团队的衔接很重要。少先队工作主要在初一年级开展,共青团的工作主要在初二、初三年级开展。学生升入初二时有个预备团员的申请,这就需要在初一年级选拔好人才。可以说中学的少先队工作是为共青团工作打基础的,基础打得好,团员素质就能得到保障,团的战斗力就强,因此一定要高度重视中学阶段的少先队工作,并有意识地做好向共青团过渡的准备和衔接工作。
团章明确赋予共青团组织“全团带队”重要职责。学校要以“团队联动”为抓手,全面拓展少先队工作新途径。应从中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出发,切实加强思想教育工作,帮助队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开展切合实际的实践活动,拓展队员的书本知识,开发智力,拓宽视野,让他们更好地了解生活、认识生活;对少先队员进行团的教育,本着“团建带队建,队建促团建”的原则,少先队员和共青团员互相渗透、共同发展;严格把好入团关,为共青团输送优秀少先队员,壮大团员队伍。
(五)提升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
活动是少先队持久发展的根本保证,也是少先队的活力所在。每一位少先队员都是活动的主体,他们都渴望成为小主人,而活动是提升他们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锻炼才干的好机会。因此,应该给每一位少先队员创设一个民主平等的教育环境,提供均等的锻炼机会,让更多的队员在活动中体验服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队员们在活动中自主而开放地参与,在活动中调动起自主性和主动性,在活动中增强自信心,从而提升各项能力,实现自身的价值。
(六)重视少先队文化建设
中学阶段一般比较注重班级文化的建设,学校以班规、班徽、班牌等为起点,从制度文化、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三方面对班级加以建设。相对于班级文化建设,少先队文化建设就显得比较欠缺,明显弱化。虽然两者之间有着共通的地方,但在目前班队合一的建制下,班级文化建设中很少见到少先队文化的影子,队室、队旗、队徽难觅踪影,队礼、队号、红领巾难以听到看到。因此,要将学校少先队组织基础建设纳入学校校园环境建设之中,把学校少先队组织基础建设作为校园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既要注重学校少先队组织队室、宣传阵地等硬件建设,也要注重少先队组织礼仪文化、活动文化、组织文化等少先队文化建设。
少先队工作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中学少先队工作现状的分析,我们认识到了工作的紧迫性,因此我们要不断地思考和改进工作方法,使中学少先队工作能真正地发挥作用,使少先队真正成为学生热爱的组织,从而有效地推动学校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