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GO助力“医养结合”进社区

2017-07-01 22:27马宏琴
青年时代 2017年15期
关键词:医养结合社区

马宏琴

摘 要:面对严峻的老龄化问题“医养结合”在社区的落实无疑是缓解老年人需求与政府供给不足矛盾的关键所在。而要促进“医养结合”真正在社区落实,仅仅靠社区的力量或者是街道的扶持是远远不够的。NGO作为源于民间的、具有非营利性、自愿性、组织性、自治性特征的组织,能够充分整合社会资源,将“医养结合”带进社区,使社区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

关键词:社区;医养结合;NGO

一、社区居家养老的由来

中国早已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总量最多的国家。面对严重的老龄化问题,传统的养老模式包括家庭养老、机构养老由于各种原因受到很大冲击。在传统养老模式不再适应当前情况下,社区居家养老为老龄化背景下老有所养提供了新思路。社区居家养老是一种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专业化服务为依靠,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以解决日常生活困难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化服务[1]。社区养老,将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的最佳结合点集中在社区,而且相比于养老机构费用低廉,收费在大多数老人能够承受范围之内,也为老年人养老提供了方便。

2015年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对我国养老政策方向进行了重新定位,即“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弘扬敬老、养老、助老社会风尚,建设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与十二五规划相比,从“机构为支撑”到“机构为补充”,社区在社会养老中承担了更加重要的角色。

二、社区居家养老发展新方向

为更好的满足老年人的需求,2015年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国家卫生计生委、民政部会同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等八部门共同起草的《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指导意见》,明确“医养结合”模式的发展方向。而“医养结合”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其能否在社区落实,向居家养老的老人提供“医养结合”服务。

“医养结合”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分担大中型医疗机构医疗资源紧缺的局面。许多老人将一些医疗机构当做养老院,成了“常住户”。老人“押床”加剧了医疗资源的紧张,使真正需要住院的人住不进来。同时,居家养老这种模式的资源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床位空缺造成资源浪费。因此如果更多的老人能够选择社区居家养老这种模式,可缓解医疗机构床位紧张的困境,使居家养老的资源和医疗机构的资源都得到充分利用。

三、NGO助力社区“医养结合”

要在社区落实“医养结合”,仅仅靠社区或街道的能力是完全不够的,这时就需要NGO参与到养老服务中来,推动“医养结合”在社区落实。

与政府相比,NGO成员大部分来自民间,更贴近民生,更了解民众的意愿,具有民间性、人性化的特点,在参与养老服务时,能够有效地针对不同类型的老人,以弹性的方式根据不同老年人的服务需求提供特定的服务,以满足老年人不同的需要,解决政府提供养老服务的盲区;与市场相比,NGO以公共利益为目标去向,在提供服务时服务意识相对较强,服务效率与质量并存[2]。

NGO在养老服务方面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政府购买、公益创投等形式积极参与到为老服务中来。以杭州市西湖区为例,自2011年起,居家养老服务以政府购买社会养老实体服务形式开展;自2013年来区财政每年落实社会组织建设管理工作经费以及用于购买社会组织服务项目经费165万元,投入约1350万元向社会组织购买居家养老上门照护服务、养老服务照料中心托管服务、失智老人干预等服务[3]。此外,NGO能够从社會上获取充足资源,如通过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为提供更加丰富的服务内容、提高服务专业性奠定了资金基础;也有部分非政府组织通过引进国外先进管理技术、学习国外护理经验,提供令老年人更加满意的服务。

而要继续推动NGO介入养老服务体系及社区“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完善,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便捷、内容丰富、专业的服务,就需要加强非政府组织与社区双方的合作。目前社区由于资金、人才有限,难以为老年人提供更高质量的护理和医疗服务,而非政府组织可以通过基金会、社会捐助、政府补助、与企业合作等多种方式获得比较充足的活动经费,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专业化更加丰富的服务。因此,如果大力支持非政府组织入驻社区日料中心,一方面充分利用了社区资源,不会让社区日料中心形同虚设浪费土地资源,另一方面可以使老年人享受高质量的服务。

目前,已经有少数非政府组织以社区为依托,在订立协议基础上,入住社区日料中心,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专业化的服务。以拱墅区为例,2011年至2014年拱墅区新建和改造了62家居家养老日间照料中心,每个中心面积都达到了百平方米。如此面广量大的日间照料中心建成后谁来运营?不少社区的做法是由社区直接管理,这在无形之中加大了社区工作的负担。因此大量日间照料中心在短短时间内就荒废了,久而久之成了社区的棋牌室。自2014年起,拱墅的一些社区开始探索由社会组织参与日间照料中心的管理。既将社区从繁重的管理任务中解脱出来,也让更多的老人享受到更专业的服务。拱墅区和睦新村一社区日料中心就在今年上半年引入了社会组织,改造成了和睦元墅养老园。由于元墅养老园属于元墅综合服务中心的分支,与和睦医院有着密切合作,内配有专业的护理人员,医生也会定期到养老园为老人服务。因此,元墅养老园虽开办不久,就基本实现了“医养护”结合。

在老龄化问题如此严峻的情境下,推动社区“医养结合”是解决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的必由之路。而“医养结合”在社区的实现需要社会力量的积极参与,需要社会组织与社区通力合作。只有通过双方的努力,才能最大限度地整合社会资源,从而为老年人提供内容更丰富、更高质量的服务。

参考文献:

[1]王素英,张作森,孙文灿.医养结合的模式与路径——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调研报告.社会福利.2013.

[2]施展.我国民间NGO参与社会救助问题研究.M.北京交通大学.2012.7.

[3]西湖区社会组织建设发展白皮书.2015.

猜你喜欢
医养结合社区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唐山推进“医养结合”型养老模式的政策研究
如何积极应对社区老年抑郁症
社区统战与社区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