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芳
小学语文部编版低年级教材,有着诗一般的语言、童话般的意境、美妙的故事情节,符合小学低年级学生年龄特征与认知心理。但农村低年级学生知识水平与认知能力有限,学习起来还是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教学中,我们应当采取多种方式、多种手段,引导学生观察插图,进行猜想,反复朗读,以拉近教材与学生知识认知的差距,激活低语课堂教学,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激发阅读兴趣,形成初步的阅读能力。
一、引导观察,让插图成为学生理解的助手
小学低年级语文教材最大的亮点就是图文并茂,课文都有一幅或几幅精美的插图。这些插图,有照片、有绘画,形式不同,风格各异,贴近儿童的生活,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低年级学生无论理解词语、说句、阅读或说话,都依赖着“直观”的因素,所以插图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重要辅助材料。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若能充分利用插图资源,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又能培养他们的观察、思考、判断等能力。例如,在教学《秋天的图画》时,笔者先出示课文中的句子: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边读边想,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学生讀后提出不少问题,比如,稻子怎么成了稻海?又怎么会翻起金色的波浪呢?高粱是怎样的?我从来都没看到过呀!燃烧的火把是怎么样的?“稻海”“高粱”“燃烧的火把”这些我们看起来很简单的事物,可在学生眼中都是陌生的。笔者就引导学生观察图画,让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一个学生说:“我看到了许多稻子挤在一起,一片片的,好像大海一样。”接过学生的话头,笔者启发道:所以这就是——稻海。是呀,你看风一吹,稻海——学生就抢着回答稻海左摇右摆,就像海里起波浪一样……借助图画,引导观察,学生比较好地理解了课文内容,也发展了观察能力、口述能力。
二、运用猜想,体验阅读的乐趣,激发识字的兴趣
猜想是建立在想象基础之上的猜测设想。猜想是一种有情有趣的学习方法,也是一种有根有据的思维过程、有滋有味的体验过程。牛顿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想,就不可能有伟大的发现和发明。”农村小学低年级学生学前识字少,大多数家长没空也没法指导。如何让他们自主积极去识字认字读书呢?教学中应顺应学生的天性,不失时机地制造悬念,引导学生进行猜想,以激发学生的主动精神和探索愿望。例如教学《小小的船》一课,通过猜想、看图、读课题,调动了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快乐地参与课堂学习。请看教学片段。
师:孩子们,请大家猜猜看,今天郑老师要带大家去哪儿玩?记得告诉大家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生:老师您要带我们到天上去玩?我看到图上有星星月亮了。
生:我知道要等晚上去。星星月亮晚上才出现呢!
师:你们真棒!对,咱们要到天上玩去,不过要怎么去呢?大家再猜猜!也要说说你根据什么?
生:宇宙飞船吧!我自己想的。
生:月亮船,对!图上小朋友已经坐上去了!
生:是呀是呀!好美的月亮船!我从“小小的船”这几个字想到的!
师:你能认真看图,不放过一个字。向你学习!
生:我看见小小的船下面有个树叶的叶字,老师那是谁的名字么?
师:对,是写这首诗的作者叶圣陶先生。大家和他打个招呼吧!读文字,捕捉每一个字里的信息。今天我们要学叶爷爷写的诗,题目叫什么呀?大家一起读。
师:看到这样一个课题,你还想知道什么?
生:这个小女孩是谁?小小的船能再带上我们么?
师:了不起,你们是一群善于思考的孩子。
师:看、读、想是读好书的三大法宝。带上这三大法宝,我们一起坐上“小小的船”玩玩吧!
读好课题是一节课成功的一半,经过这样的观察图画,大胆猜想,学生被愉快地带进情境中,形成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在识字与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大胆“猜读识字”,也很能激起学生识字的兴致。部编新教材在第一单元编排了“和大人一起读”“快乐读书吧”两个栏目,就已经把课外阅读纳入了语文课程里了。在引导时,让学生像侦探一样,根据插图,联系上下文,以及结合语境进行大胆猜读,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比如“和大人一起读”环节的《拔萝卜》,这个故事学生在幼儿园听过,很熟悉。先让学生认真观察课本的插图,一起大声唱歌;接着一个一个指着读给大家听,遇到不认识的“绊脚石”,拿起铅笔画个记号,根据图或歌词猜一猜,再看拼音验证下,正确与否。这种猜读方式,让学生个个兴趣盎然。
三、指导朗读,丰富积累,培养语感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反复强调要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叶老先生也指出:“语言文字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一般地说,语感强的人,不仅能准确无误地理解,感受语言的内在意义,还能准确地捕捉语言的弦外之音、言外之意。而朗读正是丰富学生语言积累和培养并提高学生语感的重要途径。低年级孩子识字量少,怎样才能让他们爱上朗读,热衷于朗读呢?在低年级阅读教学课堂中,文本大多是简单的语句,课堂中应创设多种情境,不断变换朗读方式,变化角色,领着学生反复诵读语句,促使学生身临其境,读得兴致勃发,读得有滋有味。例如,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课文第七课《大小多少》,全文节奏鲜明,朗朗上口,充分体现了语言美、节奏美、韵律美的特点。在教学时,教师先引领学生,观察画面,在对比中,感受到画面上事物的大小多少。接着让学生接读、师生对读等,将课文读通读顺。然后,通过小组赛读,击掌互读,个人展示读等多种朗读形式,让学生抓住韵律,读出欢快的感情,最后让学生练习背诵课文。在反复的朗读中,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提高了朗读能力,也培养了语感。又比如,教学一年级上册《项链》一文中“小娃娃嘻嘻地笑着,迎上去,捡起小小的海螺和贝壳,穿成彩色的项链,挂在胸前。快活的脚印落在沙滩上,穿成金色的项链,挂在大海胸前”这段话时,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闭目想象画面听读,再打开书本找句子读。反复感受文句意思,明白小娃娃的项链和大海的项链各是什么样的。最后在引读中体验到小娃娃海滩上捡贝壳、穿项链海边玩耍的快乐,从文句中感受到孩子们的愉悦心情及大海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