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虹
随着“一带一路”高峰论坛的召开,世界将目光投向中国,经贸、旅游、投资,一个互联互通的新窗口正在打开。丝绸产业——这位曾经活跃于古丝绸之路上的美人能否借此机遇向世界一展芳姿,开拓新的发展局面?
丝绸是我国古代丝绸之路经贸往来的重要载体,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产业。从两千多年前张骞出使西域开始,先辈们穿越漫天黄沙,沿着古丝绸之路运送商品到西域各国的驼队中,绝对少不了丝绸的身影。翻开历史的卷轴,那细密的丝如串联历史古今的魂,精美的绸如一位穿越千年的美人,遗世而独立、厚积而薄发。
本刊记者专访精耕丝绸行业多年,对行业发展有诸多思考和见地的丝绸之路集团董事长凌兰芳,听听他对“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中国茧丝绸产业发展有哪些看法?
记者:行业回升明显,是“一带一路”带来的利好吗?
凌兰芳:当前国际反全球化思潮出现,保守思潮蔓延,世界经济增长需要新动力。中国在这种国际背景下召开“一带一路”高峰论坛,无疑给世界各国传递了中国继续走全球化道路,坚持改革开放和包容发展道路的信号。其中的愿景和目标非常清楚,即要把新的“一带一路”建设成繁荣之路、和平之路、创新之路和文明之路。习总书记也在方向和路径上提出了很多切实可行的措施,比如,拿出1000亿注入丝路基金建设,同时提出了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等的措施。应该说,“一带一路”是一个互联互通的会议,它沿用了古代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概念,这是一个历史概念,更是一个文化和经济的概念。但无论陆上丝绸之路或海上丝绸之路,其中心词都是丝绸,这无疑唤起了人们对丝绸乃至丝绸产业——这个古老文化载体的关注。古丝绸之路主要就是通过丝、茶等商品与西域各国开展经济、文化交流的一条商贸之路。在“一带一路”的影响下人们开始更加关注丝绸产业,确实给中国茧丝绸产业发展带来了利好。
中国茧丝绸产业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已经持续8年行情不好。但茧丝价格从去年开始持续一步一个台阶地增长,明显回升,最先是茧,后来是丝,现在是绸,今年绸缎下单时间比往年延长了一个月,这可以看做是一个新的回升周期,也许跟“一带一路”有一定关系,但我认为主要是受行业规律和内需增加的影响。因为茧丝绸行业发展规律有“七年之痛”的说法,即“一年涨、三年跌、三年滞”;另一方面,国内服装品牌经过前两年的去库存,今年稍微增加了对丝绸面料的运用,这可能是前几年大家都少用甚至拒绝用丝绸的一种反弹。下一步是否会继续回升还有待观望,但从产业运行周期来看,应该到了回升的时间段。
因此,新一轮行情主要是经济规律在起作用,受“一带一路”战略影响的因素并不明显,比如,我们并没有看到“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上大家穿丝绸,或者用丝绸织品。
记者:“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茧丝绸产业状况如何?
凌兰芳:从茧丝绸产业所占世界份额看,自上世纪80年代,日本将其占世界40%的丝绸产业份额转移到中国后,中国茧丝绸产量占到了世界的75%~80%,稳居世界第一丝绸生产国的地位已有30多年。除中国外,世界其他国家产量加起来只占到百分之十几,其中印度占5%以上,近年来发展很快,其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丝绸产量都非常少,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一带一路”沿线虽然有波斯地毯,以及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等国家生产和消费丝绸,但总体来看量很小,还无法和中国的丝绸产业对接。
记者:需要重点关注哪些国家?
凌兰芳:当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对中国丝绸外贸出口和行情波动有影响的,主要是印度。以2016年为例,印度加工2100吨真丝,从中国进口4000吨真丝,丝綢年产量达到2500吨;中国减掉出口和其他用途,2016年加工真丝5万吨,相比之下,印度的生丝加工能力在短短几年内达到了中国的二分之一,这一点需要行业高度关注。而且,印度真丝质量开始慢慢追赶中国,产能不断扩大,民族特色的产品销量也不错,因此,中国应该重视这位邻居。
其次是越南、柬埔寨、泰国等国家。虽然这些国家经济相对落后,但都很重视丝绸产业的发展,比如柬埔寨、泰国、 罗马尼亚、土耳其等国家,虽然自身不产丝绸原料,但他们通过进口中国原料,利用自身在廉价劳动力和土地成本方面的优势进行服装和绸缎加工, 对中国出口市场有一定影响。此外,也要关注巴西。因为巴西蚕茧是日本后裔,茧丝质量全世界第一,远远高出中国一大截,欧洲高端品牌往往更青睐巴西丝绸,但其产量很小,只有几百吨。
记者:中国茧丝绸产业发展中外贸和内需的关系如何?
凌兰芳:如果不将欧洲市场算在内,“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目前对丝绸产品的需求量很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目前,中国丝绸市场份额中内需占60%、出口占40%,内需所占比重还将进一步扩大,原来欧洲一些高端消费群体很喜欢丝绸,但受经济形势影响,这部分人群在持续萎缩,因此,中国丝绸产业长远发展应该主要在满足内需方面下功夫。
记者:产业链上下游如何在满足内需方面下功夫?
凌兰芳:这是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努力的事情。目前,我国丝绸产品设计和品牌无法与国际高端品牌匹敌,丝绸产业缺乏工匠精神。近些年丝绸价格昂贵使得内需和外贸都受到巨大影响,造成产业不景气。其背后主要原因是生产丝绸的两种因素价格上涨过快,即劳动力和土地,从而使茧丝绸价格上涨过快,处于高冷地带。因此,我们必须通过转型升级,农业产业化,缫丝智能化、数码化、后整理精准化等措施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
记者:纤检如何服务产业?
凌兰芳:近年来,国内纤检科技进步很快,比如在电子纤检、标准宣贯等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对产业发展很有帮助;“一带一路”国家目前还没有纤检的概念,其完全处于一种原始的眼观手摸状态。
但毫无疑问,我们跟欧洲高端品牌的合作贸易中,纤检就变得非常重要了。虽然国内纤检跟欧洲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但纤检部门也在努力缩小这个差距。原来我们只重视日本标准,目前也开始重视欧洲对纤维检验提出的一些要求,比如绿色、环保、全生态等方面;我们国家制定标准中也考虑到了欧美高端客户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