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家畜品种遗传资源保护与创新”科技创新团队

2017-07-01 16:23李岩
海峡科技与产业 2017年6期
关键词:绒山羊家畜肉羊

李岩

团队概况

“草原家畜品种遗传资源保护与创新”团队以内蒙古农业大学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国家重点(培育)学科为依托,以农业部肉羊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自治区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重点实验室及自治区山羊遗传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支撑,以李金泉教授为带头人,先后被确定为内蒙古农业大学(2010年)、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2011年)、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厅(2013年)首批科技创新团队和内蒙古自治区组织部(2011年)第二批草原英才创新团队。多年来团队围绕草原特色家畜品种遗传育种原理与方法及重要经济性状分子调控机制解析领域开展研究工作,形成了以草原畜牧业为特色的绒山羊遗传育种原理与方法研究、草原家畜胚胎工程研究、草原家畜数量基因组学暨性状遗传机理研究等主要研究方向。

团队带头人情况

李金泉,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学科主任。“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自治区“新世纪321人才工程”、高等教育人才培养“111工程”一层人选,自治区“草原英才工程”二类人才。国家绒毛用羊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自治区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优秀专业技术人员、杰出人才。现任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委员、羊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理事,中国畜牧业协会理事,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遗传育种学分会副理事长、养羊学分会副理事长,内蒙古畜牧业学会理事长。

李金泉教授多年来主要从事草原家畜品种遗传育种与改良工作,在“乌珠穆沁羊”、“苏尼特羊”、“内蒙古白绒山羊”、“三河牛”选育和“晋岚绒山羊”、“昭乌达肉羊”、“巴美肉羊”、“察哈尔肉羊”新品种培育过程中做出了重要贡献。在绒山羊育种原理与方法、绒毛生长调控机理等领域具有较深的学术造诣。近年来,主持国家“863”计划项目子课题“羊经济性状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和国家、自治区级重大科研项目20余项,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SCI收录18篇。目前研究生毕业人数已达109人,其中博士30人,硕士79人。出站博士后4人。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农牧渔业丰收三等奖1项、中华农业科技三等奖1项、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自治区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主讲课程《家畜育种学》2007年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2013年被评为“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由他负责的“家畜遗传繁育系列课程教学团队” 2009年被评为“国家级教学团队”。副主编、参编了国家统一规划教材《动物遗传原理与育种方法》、《动物遗传学》、《家畜育种学》,出版了《绒山羊安全生产技术指南》、《肉羊安全生产技术指南》、《绒山羊生产学》、《实用动物生产学》、《经济动物生产学》等著作。

学科队伍建设情况

团队成员由来自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内蒙古自治区畜牧工作站等单位的15位科研人员组成,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3人、讲师2人,10人具有博士学位,博士研究生导师3人、硕士研究生导师9人,是一支以高学历、高职称人员为主体,老中青相结合、结构合理的科研团队。团队1人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为内蒙古自治区“草原英才”。团队建设依托的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学科1998年被评为自治区级重点学科,2000年获得博士学位授权点,并被批准为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07年被评为国家级重点(培育)学科,已建成3个自治区“草原英才工程”科技创新团队,在高水平论文发表、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等方面呈现出长足发展的良好势头,已成为自治区畜牧领域重要的科技创新力量,在全国同行业领域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实验室与基地建设情况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实验室1999年被评为自治区教育厅重点实验室,2003年被评为自治区科技厅重点实验室。团队2016年又获批农业部肉羊遺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和自治区山羊遗传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经过多年建设,逐步形成了以计算机软、硬件为基础的家畜遗传评价BLUP育种技术体系,以分子生物学技术为依托的遗传分析技术体系和以胚胎工程技术为核心的家畜繁育技术体系。目前已形成绒山羊遗传育种原理与方法、马遗传育种及产业化研究、家畜繁殖生物学及胚胎工程、家畜数量基因组学暨性状遗传机理等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根据研究方向建立了四个实验科研平台,即家畜品种遗传资源平台、家畜功能基因挖掘和鉴定平台、动物生殖生物学与胚胎工程平台和产学研推广平台,其中家畜品种遗传资源平台建设有品种资源库;家畜功能基因挖掘和鉴定平台建设有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研究室;动物生殖生物学与胚胎工程平台建设有精液和胚胎发育研究室;产学研推广平台建设有品质检测研究室。近年来该实验室在学科建设、实验室平台建设以及中央支持地方建设等经费的支持下,实力得到明显提升。目前拥有2600多万元仪器设备,已具备了开展数量遗传学、分子遗传学、细胞遗传学、基因组学、家畜繁殖学等方面的教学、科研所必需的实验条件。

同时,团队通过教学、科研、生产实践相结合,与内蒙古白绒山羊种羊场、阿拉善绒山羊种羊场、内蒙古同和太种畜场、罕山白绒山羊种羊场、内蒙古金莱牧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等生产单位联合共建了稳定的教学科研基地,为有效提高本科生、研究生的实践应用技能和科技创新能力奠定了重要基础。

科学研究情况

多年来,团队针对草原家畜品种资源,成功引进和创新了适合于我国国情的遗传育种方法与技术,逐步建立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竞争力的技术体系,致力于草原家畜品种的培育、本品种选育和杂种优势利用繁育体系的建设与研究。研究成果获多项科研奖励,“巴美肉羊新品种培育及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白绒山羊良种繁育及产业化”获农牧渔业丰收三等奖,“内蒙古绒山羊育种方法研究与应用”、“内蒙古白绒山羊优质高产类群培育及建立繁育体系研究”分别获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晋岚绒山羊新品种培育”获山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优秀荷斯坦种公牛的培育及优质冷冻精液的生产与推广应用”、“低温超声裂解提取优质鹿茸素”、“内蒙古不同类型绒山羊选育提高研究”分别获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近年来,团队先后承担了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内蒙古科技计划、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类科研项目,共计50余项,总经费达4000余万元。在Nature Biotechnology、Plos One、OMICS 、Molecular Biology Reports、Small Ruminant Research、Livestock Science、《遗传学报》、《遗传》、《中国农业科学》、《畜牧兽医学报》等国内外杂志发表学术论文35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280余篇、SCI和ISTP收录26篇。授权发明专利2项。培养博士研究生33名,硕士研究生109名。

未来展望

1.围绕学科研究方向和教学、科研、生产需求,进一步加强实验室和科研基地建设力度,创新管理机制,完善产学研相结合运行模式,形成良好的学术氛围和实验研究环境。

2.继续以学科建设为龙头、推动教学团队建设、加大家畜遗传繁育系列课程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为培养理论扎实、实践能力强、具有一定科研素质的本科生创造良好的条件,以保证良好的研究生生源。

3.继续围绕草原特色家畜品种的保护和选育、肉品质的开发与利用、新品系培育等方面开展科学研究,建立完善的数量化育种体系,研发绒山羊育种新技术,大幅度提高草原家畜品种的育种进展和效率。同时积极探索草原家畜品种重要经济性状的分子遗传机制,力争在功能基因组学研究方面有所突破。

4.加强对团队年轻教师和学生外语能力及国际视野的培养,使年轻教师和研究生能够熟练地应用外语进行教学、科研论文撰写和学术交流,显著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

猜你喜欢
绒山羊家畜肉羊
新华指数 新增岢岚绒山羊
冷泻冷治 热泻热治 中医治疗家畜腹泻有妙招
家畜类圆线虫病的分析、诊断和治疗
肉羊的饲养管理
肉羊育肥技术的要点
肉羊人工授精技术
中医治疗家畜腹泻有妙招
肉羊舍饲快速育肥技术
冬春家畜冻伤的防治办法
内蒙古白绒山羊的饲养管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