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WOT分析的南平市朱子文化品牌打造

2017-07-01 23:04:49陈芳萍
武夷学院学报 2017年5期
关键词:南平朱子文化

陈芳萍

(中共南平市委党校 哲学教研室,福建 南平 353000)

基于SWOT分析的南平市朱子文化品牌打造

陈芳萍

(中共南平市委党校 哲学教研室,福建 南平 353000)

朱子(名熹),是南宋时期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其学说影响了中国社会数百年。福建省南平市具有十分丰富的朱子文化资源,值得深入保护、挖掘。采用SWOT分析法,深入分析南平市朱子文化品牌打造的内部环境优势与劣势、外部环境机会与威胁,有针对性地提出南平市朱子文化品牌打造的若干对策,有助于深入保护、挖掘朱子文化。

SWOT;南平市;朱子文化品牌

特色文化品牌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长期形成的历史文化形态,以及人们在长期生产生活过的过程中形成的生产生活习惯和社会交往方式等,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和深远的文化影响力。[1]

区域的文化品牌效应不仅在于塑造文化形象,更在于带动文化产业发展,助推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对此,山东曲阜的孔子文化、邹城的孟子文化,甘肃敦煌的敦煌文化,山西晋中的晋商文化,陕西西安的红色文化等都做了有益探索。福建省南平市具有十分丰富的朱子文化资源,值得深入保护、挖掘。着力打造朱子文化品牌,努力将朱子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品牌优势和发展优势,是南平建设文化强市,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

SWOT分析法(也称态势分析法或道斯矩阵),是战略研究中经常使用的分析工具,就是通过对与研究对象密切相关的各种主要内部优势与劣势、外部机会与威胁等进行综合分析和研究,从而得出具有一定决策性的结论。[2]通过SWOT分析,有利于科学判断南平朱子文化品牌打造的优势与劣势,客观认识面临的机遇和威胁,提出行之有效的对策、建议。

一、南平市朱子文化品牌打造的SWOT分析

按照SWOT分析法,将南平市朱子文化品牌打造的内外部影响因素分成四个方面:S指内部环境优势(Strengths),W指内部环境劣势(Weaknesses),O指外部环境机遇 (Opportunities),T指企业外部环境威胁(Threats)。

(一)内部环境优势分析(S)

1.朱子文化遗迹遗存丰富,文化特色鲜明

南平市地处福建省北部,俗称闽北,下辖10个县(市、区),宋明理学集大成者朱子在南平生活、办学、讲学半个多世纪,其学说不仅影响中国思想文化数百年,还远播东亚、东南亚、欧美等地,成为继孔子之后又一位对中国乃至世界思想文化史产生巨大影响的文化圣哲。南平也因此成为朱子理学的摇篮。朱子文化遗迹遗存遍布南平市全境(见表1),形成了“县县有朱子处处有遗存”的朱子文化格局。还有民间广为流传的煮莲教子、麦饭充饥的故事;与朱子息息相关的龙鱼戏、文公菜、八卦宴等非物质遗产;散落在南平各地朱子的大量墨宝、题刻、匾联和碑铭等,也是极为宝贵的朱子文化遗存。

表1 南平市朱子文化遗迹分布清单Table1 Zhuxi's cultural relics distribution list

2.朱子文化理论研究深入,教化作用明显

立足于闽北深厚的朱子文化底蕴,南平境内和各类朱子文化研究机构、社团、专家、学者,持续开展朱子文化理论研究,已形成专著50余部,论文300余篇,《朱子文化·中小学篇》通过了教育部的立项及严格审查,将成为全市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适时向全省推广;适用于党政机关、机关干部阅读的《朱子文化简明读本》正式发行,成为机关干部近距离接触朱子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学校、机关、乡镇(街道)、村居(社区)开设朱子文化讲座、讲理堂等,进行朱子文化宣传和普及,有效推动了朱子礼文化、孝文化、俭文化、廉文化等进课堂、进社区、进家庭,对建设和谐家庭,弘扬淳正民风,促进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为南平朱子文化品牌打造营造了良好氛围。

3.武夷山双世遗优势独特,大武夷旅游圈正在形成

南平自然环境优美,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全市各类旅游景点150多处,其中国家级、省级以上景点占1/3。[3]生态、文化、养生、休闲等要素资源有机融合,闽越文化、朱子文化、茶文化、大圣文化、太极文化、蛇文化等相得益彰,尤其是境内的武夷山素有“碧水丹山”之称,是我国难得的世界自然与文化 “双遗产”,在“美丽中国 清新福建”总体思路的引领下,南平与周边三明、宁德共同探索以武夷山双世遗为中心,充分发挥其引导、辐射和带动的龙头作用,打造文化与生态相融合的大武夷旅游圈,展现综合效益,为南平朱子文化品牌打造提供了宝贵契机。

4.立体化交通格局日渐成熟,时空半径缩短

近年来,南平致力于突破交通瓶颈。公路建设上,2011-2015年,京台高速南平段、延延平—顺昌、邵武—光泽等多条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新增510公里、总里程933公里,实现了县县通高速、镇镇通干线、村村通客车,形成以延平区为核心,覆盖全市的2小时高速公路交通圈;铁路建设上,衢宁铁路已开工建设,2015年7月,合福高铁正式通车,南平全面进入“高铁时代”,铁路营运里程新增203公里、总里程733公里。[4]机场建设上,武夷山机场已开通至北京、上海、广州、香港、澳门、深圳等27条国内和地区航线。2015年10月,武夷山机场迁建选址获批。水上交通建设上,闽江内河航运前期工作也已取得新突破。立体化交通格局,极大缩短了南平南来北往的时空半径,为推动朱子文化旅游,打造朱子文化品牌创造了便捷的交通条件。

5.朱子文化品牌打造起步较迟,后发优势明显

南平地处内陆山区,是沿海省份的欠发达地区,因此,长期以来,疲于发展经济,对文化建设重视力度不够,尤其是对极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朱子文化资源,并未有效运用,相对孔子文化、孟子文化、敦煌文化等区域文化品牌而言,南平的朱子文化品牌打造起步较迟,但在推进过程中,恰恰可以发挥这样的后发优势,认真学习和借鉴其他地区区域文化品牌打造的先进经验,探索适合南平实际和特点的模式来推进南平朱子文化品牌打造,事半功倍,少走弯路,形成低成本高效益打造区域特色文化品牌的崭新模式。

(二)内部环境劣势分析(W)

1.品牌定位偏低,与朱子文化的国际性地位不相匹配

朱子文化不仅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南宋以后,还逐渐传播到东亚、东南亚、欧美等许多国家和地区,成为其思想文化界、教育界甚至官方争相学习、借鉴的文化范本,被日本、朝鲜、越南等国家称作“国学”或“官学”,甚至被誉为“东亚文明的体现”,欧美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政治家也基于不同视角,借鉴和吸收了朱子文化的精髓,结合各国实际,将其渗透到经济、文化、政治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5]当前,朱子文化在世界各地广泛传播,其影响绝不局限于一个城市、一个省份抑或一个国家,而在全球范围内受到广泛关注,俨然已经成为一种世界性的文化。但是,长期以来,作为朱子“琴书四十载”的南平,并没有将朱子文化定位为推动文化强市的国际性的文化品牌加以打造。1999年,南平境内的武夷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少有的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中国古代朱子理学摇篮”的特殊文化地位,是武夷山得以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原因,然而,近年来,武夷山这一世界级旅游圣地,吸引了国内外数量庞大的游客,将其世界自然遗产秀美风光的作用得到极大发挥,但世界文化遗产的丰富底蕴却没有被充分发掘和宣传。

2.经济实力薄弱,资金投入不足

在历史、区位等要素限制之下,南平经济实力薄弱,在全省经济发展中排位靠后,与沿海发达地区有较大差距。2015年,福建省生产总值 (GDP)达到25979.82亿,全省人均GDP为68260.17元。南平GDP总量1339.51亿元,排名最后,大约只有泉州的22%,福州的23%,厦门的39%;南平人均GDP最低,为51126.34元,与排名前三的厦门、福州、泉州分别差距39845.05 元、24487.39 元、21595.7 元。(见表 2)[6]因此,南平朱子文化品牌打造的政府资金支持困难重重,而且资金投入的社会化渠道也没有充分挖掘,导致各环节资金不足,缺乏强有力支撑。

表2 2015年福建省各市GDP和人均GDP排名Table2 Cities of fujian province in 2015 GDP and per capita GDP ranking

3.朱子文化宣传研究不全面,实践性不强

近年来,南平加强了朱子文化的宣传教育,但是在其通俗化、大众化方面推动不足,大多数普通社会公众仅仅知道朱子是历史名人、理学巨匠,但对其内在精髓、理论知之甚少,甚至还有不少误解,给朱子文化品牌的打造带来了一定困难和阻力。根据维普信息资源管理系统搜索结果:以“孔子”为关键词,检索时间段 “2000年-2015年”,共有相关期刊论文22697篇;分别以“朱子”“朱熹”为关键词,选择相同的时间段,得出的参考篇目为1199篇和2859篇。可见就学术研究而言,对孔子文化、孔子学说的研究要比对朱子文化、朱子学说的研究广泛很多、深入很多。而且,当前在理论研究领域中,往往更偏向理论和历史的研究,对如何传承精华,将其与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与建设文化强市相结合,与促进南平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相结合等方面尚未进行深层次挖掘,时代性、创新性、实践性不强。

4.朱子文化资源保护修复力度不足,基础设施不完善

因为年代久远,加上“五四”新文化运动和文革等特殊阶段的破坏,南平各地的朱子文化遗迹遗存还是缺乏有力保护,如今武夷山五夫镇的朱子巷、建瓯的世袭五经博士府等遗址破旧不堪,建阳的寒泉精舍、云谷草堂等代表性书院空留遗址,缺乏重建,大量朱熹留在闽北民间的匾联、题刻、墨宝、碑铭等缺乏有力、系统的调查、保护和整理、修缮。已有的一些硬件设施也缺乏科学规划和设计,没有彰显朱子文化底蕴和特色,现代感超越了历史文化的厚重感,而且各县(市、区)根据行政区划,各自分割朱子文化资源,尚未形成系统的朱子文化资源脉络,尚未建成涵盖全市、辐射全省、影响全国的朱子文化生态核心区和示范区。在朱子文化硬件设施建设方面也需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目前,一些地方对朱子文化遗迹遗存的修复和建设缺乏系统研究、科学规划,有些建筑毫无特色和创意,生硬刻板;有的则缺乏历沧桑感、厚重感;还不同程度存在重复建设的情况,浪费人力物;尚未形成在全国有强大影响力的朱子文化遗迹网络,也未形成一个强有力的涵盖、辐射全省的朱子文化中心区。

5.专业人才匮乏,品牌打造缺乏队伍推动

文化品牌打造,是否具有创新型的人才队伍是关键。当前,南平朱子文化领域人才匮乏,呈现出数量不多、素质偏低的特征。一是学术型人才缺乏。专业对口,致力朱子文化研究的学术人才很少,活跃在朱子文化学术领域南平籍专家学者依然只局限于武夷学院、宣传部、政协等部门,其他高校、中小学、党政机关鲜有教师、学者关注朱子文化,尤其是青年人在学术领域中对朱子文化的关注少,在学术队伍中出现了梯队断档、青黄不接的现象,造成了学术研究领域狭窄,推动实践困难的局面。二是创意型人才缺乏。要形成创造性的文化产业,实现朱子文化元素与动漫、游戏、会展、文化旅游、文化娱乐等行业的深度融合,必须要有创意型人才的支撑,而这恰恰是当前南平朱子文化人才队伍的短板。三是管理型人才缺乏。南平朱子文化品牌的成功打造,亟需一批通晓文化产业、文化经营、市场推广等多学科的交叉人才,就目前而言,南平该方面人才稀缺,导致南平朱子文化资源无法得到更广泛地开发使用,部分朱子文化产品即便有庞大的市场需求,也无法迅速扩大。

(三)外部环境机遇分析(O)

1.国家层面的重视和引领

国家层面对传统文化尤其是对朱子文化的重视和引领,为南平朱子文化品牌打造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良好契机。一是国家宏观政策的引领。2009年,国务院在《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重点保护发展朱子文化等特色文化。”2011年,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明确提出:“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重申“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战略目标,再次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到极为重要的战略地位。二是中央领导的关注和肯定。当前,朱子文化的历史意义和当代价值已经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尤其是受到了中央领导的关注和肯定。2012年,在中央党校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上,习近平同志作了关于加强党校学员学习的重要讲话,特别引用了朱子的“为学之实,固在践履,苟徒知而不行,诚与不学无异。”2014年3月,习总书记访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并作了演讲,在演讲中引用了朱子的“格物致知”和“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同年9月,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中,习总书记充分肯定了儒学对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的指导意义,谈到:“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作为其核心的思想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大体经历了中国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两汉经学兴盛、魏晋南北朝玄学流行、隋唐儒释道并立、宋明理学发展等几个历史时期。”高度评价了以朱子为代表的闽派儒学和宋明理学对中国思想文化的重要贡献、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11月,习总书记来闽考察,对弘扬和保护朱子文化提出进一步明确要求。

2.“一带一路”战略的契机和带动

为了有效应对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中央作出了“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7]的战略部署。南平的武夷山是“万里茶道”的双起点,始于17世纪的海陆两条“万里茶道”都从武夷山出发,横跨亚欧大陆,连接中、蒙、俄三国200多个城市。“万里茶道”与“丝绸之路”不仅在路线走向和覆盖领域相近甚至重合,而且,二者交流载体和贸易商品基本相同,均是以茶叶、陶瓷、丝绸等具有中国特色商品为主体,通过商品贸易方式,向亚欧大陆传播中华文明。南平在“万里茶道”“一带一路”中的重要地位为朱子文化走出福建,通往世界带来了新的历史机遇,围绕朱子出生、生活、成长、学习、授徒、为官的历史脉络甚至是朱子理学过化的朝鲜、日本、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打造朱子理学传播发展的文化黄金带。

3.省市政府的支持和推进

一是省委省政府大力支持。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朱子文化建设工作,省委尤权书记多次作出专项批示,省政府领导也对“将朱子文化打造成福建第一的文化品牌”作出明确指示。南平朱子文化品牌打造进入福建全省决策的视野。2015年1月,全省“两会”上,南平省政协委员小组提交的《关于把朱子文化打造成福建文化品牌的建议》被省政协列为重点提案,明确由省委宣传部主办,省委督查室、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住建厅、省文化厅、省旅游局及南平、三明两地政府协办,[8]至此,朱子文化建设在福建全省展开,南平朱子文化品牌打造纳入全省视野。二是市委市政府有效推进。在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引导下,2015年6月,南平市委市政府制定并向全市印发《南平市朱子文化保护建设工作方案》,深入、具体地部署南平朱子文化建设工作,同时,成立南平市朱子文化保护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朱子文化保护建设专家委员会、朱子文化研究会、朱子文化保护建设办公室,明确了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功底深厚的专家群体、踏实努力的工作集体,为南平朱子文化品牌打造创了大好前提。(见表3)

表3 省市相关重要部署Table3 Provinces and cities related important deployment

(四)外部环境威胁分析(T)

1.周边地区特色文化品牌威胁巨大

近年来,随着各地政府对文化建设的重视,南平周边地区的特色文化品牌打造正在如火如荼进行,比如福州的三坊七巷、船政文化,泉州的海丝文化、宗教文化,漳州的土楼文化,莆田的妈祖文化,龙岩的红色文化等,在前期打造的基础上,已经形成了较为广泛的影响力,对南平朱子文化品牌打造形成了巨大威胁,如何从众多文化品牌竞争中突围,彰显朱子文化丰富内涵,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形成既反映历史,又不乏时代性的朱子文化品牌成为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2.同质化竞争激烈

历史地看待,与朱子及其家族、学脉有密切关联的地区,除了他寓居、侨居多年的南平市外,还有他的祖籍地徽州婺源 (现江西婺源),出生地南剑州尤溪(现福建三明市尤溪县),仕宦地泉州同安(现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县)、福建漳州,过化处江西铅山、湖南长沙、福建莆田等地,基于朱子文化的深远影响,各地都陆续打出“朱子牌”。三明尤溪县从上个世纪80年代起就十分重视对朱子文化的研究、保护及建设工作,1988年,率先建造了大型朱子塑像,先后打出“弘扬朱子文化 打造理学名城”“打造朱子文化城”等口号,在朱子文化学术研究、舆论宣传、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形成了显著成效,江西婺源也在成立了朱子文化研究会,建设朱子文化园,打造朱子步行街作了诸多努力……这些地区朱子文化的保护建设,在国内外形成了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南平作为朱子文化资源最为集中的地区,如何突出优势,不拘一格,打造独一无二,既有文化效益,又有经济、社会效益的朱子文化品牌,挑战巨大。

3.各县(市、区)优势互补不明显

南平境内十个县(市、区)都与朱子有密切关联和深厚渊源,政和是朱氏家族南下入闽的第一站,也是朱子的孕育地;在建瓯,朱子度过了无忧无虑的童年;武夷山、延平是朱子拜师、学习的重要区域;朱子晚年则在建阳度过;浦城、光泽、松溪、邵武、顺昌等地也都留下了朱子讲学、过化,门人传播理学思想的足迹,形成了“县县有朱子,处处有遗存”独一无二的朱子文化格局。但是,目前各县(市、区)基本上以行政区划分割朱子文化资源,各自为战,站位不高、定位不清,对朱子文化的研究也好,开发保护也好,都呈现出凌乱分散的特点,没有形成全市朱子文化建设一盘棋,优势互补不明显。

4.对朱子文化正面宣传普及不足

南宋以后,虽然历朝历代不论统治者也好,还是专家学者也好,对朱子文化都有极高的评价,康熙皇帝甚至为《朱子大全》作了“集大成而绪千百年绝传之学,开愚蒙而立亿万世一定之规”的序言,但是,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文革等特殊的历史时期,不论是在政治还是在文化领域,都对朱子文化尤其是朱子理学思想进行了激烈抨击,尤其是朱子“存天理去人欲”的理欲观和“三纲五常”等思想都被片面解读,朱子自然成为一个备受争议的历史人物。时至今日,受历史评价和一些错误言论的影响,再加上对朱子文化的正面宣传普及不足,一些社会公众对朱子知之甚少甚至是一无所知,对南平打造朱子文化品牌也带来了极大阻力。

二、南平市朱子文化品牌打造的战略对策

(一)高端定位,主动融入“一带一路”文化建设

朱子文化不仅是南平,也是福建最具特色和影响力的文化瑰宝,它的影响力遍及全国,辐射全球。南平乃至福建都应该深刻认识朱子文化的历史地位和时代价值,将朱子文化定位为第一文化品牌,将其打造成世界级的文化品牌。近年来,中央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得到沿线国家的相应和支持,吸引越来越多国家及国际组织的参与,形成了巨大的国际影响力。南平朱子文化品牌打造应该抓住机遇,打破地域和行政区划的限制,整合各县(市、区)朱子文化资源,统一规划,按照朱子在南平生活学习、办学讲学、著书立说的脉络,建立覆盖全市的朱子文化品牌建设区,主动融入“一带一路”文化建设,将朱子文化进行更为广泛的传播,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优秀文化元素相得益彰,实现朱子文化时代化、全球化。

(二)增加投入,注重保护和修复朱子文化遗迹遗存

多渠道筹措资金,增加朱子文化遗迹遗存保护修复的资金投入,组织宣传部、文广新局等部门进行系统普查,按照普查情况,确定朱子文化遗迹遗存保护的目标和重点。根据破坏程度和保护需要,分轻重缓急列出修缮目录。例如,武夷精舍、朱子社仓、兴贤书院、朱子巷、刘氏家祠现在是武夷山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要争取将这些代表性遗迹遗存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而后,创造条件,逐步升级,将其申报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1.努力加大政府投入

积极争取将朱子文化品牌打造列为全市文化建设重点项目,列入全市财政预算,市级财政拨给一定资金,各县(市、区)财政按比例进行配套。

2.充分发挥市场作用

在增加政府投入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市场作用,鼓励民营企业投资朱子文化产业,对一些市场前景广、科技含量高、社会效益好的朱子文化品牌企业和名牌产品在政策、税收、信贷、技术等方面给予优惠。

3.有效凝聚社会贤达力量

凝聚南平籍离退休党员干部、企业家、朱子后裔等社会贤达的力量,动员其投资、捐资,共同打造家乡朱子文化品牌。

(三)与时俱进,着力加强朱子文化学术研究

不断深化朱子文化学术研究,使其为社会核心价值观践行、文化软实力提升、和谐社会建设、两岸统一事业等服务。

1.组织开发一批朱子文化重点课题

充分发挥高校、党校、行政学院、朱子文化研究机构的职能优势,组织朱子文化专家、学者开发出一批既有理论深度有紧密联系当前社会实际的重点课题,形成高质量研究成果,为朱子文化品牌打造提供学术支撑。

2.充分发挥多个学术刊物载体作用

要充分发挥《武夷学院学报》《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闽北职业技能学院学报》《朱子文化》《闽北党校》《闽北快讯》等学术刊物的载体作用,向社会征集朱子文化领域的学术文章,择优予以刊登,以年度为节点,可以由市宣传部组织评奖。武夷山研究中心主办的《朱子文化》双月刊,在朱子文化研究领域已经有一定影响力,从2006年创刊至今,已经连续办刊60余期,收录朱子文化学术文章数千篇,今后要加大对该刊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从而将其打造成具有全国甚至全球影响力的朱子文化专业刊物。

3.开设朱子文化讲坛

在现有的武夷书院讲坛基础上,广泛联系海峡两岸朱子文化名家,培养本土朱子文化教师,开展研学交流和专家讲坛,让朱子讲坛走进市委理论中心组学习,走进各大高校,走进中小学课堂,走进乡村、社区。

(四)加大力度,着力加强朱子文化宣传教育

要加强朱子文化的宣传教育,将朱子文化与现代社会,与当代文明有效融合,充分发挥朱子文化的社会教化作用。

1.进朱子文化“入校园、进课堂”

武夷山五夫镇的朱子学校,是全国唯一一所以“朱子”命名的学校,在校学生一、二年级起接触朱子故事,三、四年级开始学习朱子诗词;五年级后逐渐涉猎朱子理学,是朱子文化教育的良好平台,但朱子学校满员尚仅800余名学生,从全市范围看,还不具普遍性。应组织专业人士编写适合各年龄层次、学历水平人群阅读的朱子文化乡土教材,在中小学、高等院校广泛开设朱子文化选修课程,积极开展朱子文化经典吟诵活动,使朱子文化真正入校园,进课堂。

2.开展以朱子文化为主题的文艺创作

积极组织以朱子文化为主题的音乐、舞蹈、影视、摄影、书法、诗歌等文学艺术创作,适时进行展演、展映、展览。让人们通过文艺演出的形式,感受朱子文化的独特魅力。

3.充分运用现代媒体进行广泛宣传推广

当今社会科技发达,互联网高速发展,网络的普及率越来越高,截至2016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10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1.7%,手机网民也达到了6.56亿。[9]宣传推广朱子文化的时候不能仅仅依靠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应充分运用互联网、微博、微信等平台,让人们关注朱子文化,了解朱子文化,宣传朱子文化,推广朱子文化。

(五)多方推动,助力朱子文化对外交流

逐步建立完善朱子文化对外交流机制,将政府推动与民间交流相结合,鼓励支持各类文化企业、文化机构积极参与对外文化交流,不断推动朱子文化“走出去”。

1.多途径展示推介朱子文化

充分利用文化年、文化月、文化周、朱子文化节、文化论坛、大武夷1元门票等途径,全面展示、推介朱子文化;促进各县(市、区)在朱子文化产品创作、产品营销、演出队伍、投资领域、教育领域、文化旅游领域及文化交流等方面的全面合作,打造朱子文化交流与合作的知名活动品牌。

2.建造朱子文化博物馆

为了让公众对朱子文化有较为直观、全面的认识和把握,南平可以立足丰富的朱子文化资源,建造大型朱子文化博物馆,博物馆应囊括涵盖朱子理学思想形成、发展脉络,朱子文化遗迹遗存复制品,朱子诗词、石刻、碑铭、拓本等内容,成为朱子文化对外展示的重要平台。

(六)加强合作,致力培养专业化人才队伍

打造高质量的文化品牌,挖掘深层次的朱子文化资源,需要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要积极进行人才创新,营造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和谐、高效发展环境,形成一个能培养人才、发现人才和利用人才的人才制度体系,使人才资本真正成为南平朱子文化品牌打造的核心。

1.加强与本土高校的密切合作

虽然闽北也拥有武夷学院、福建农林大学南平校区、闽北职业技术学院等高等院校,但是有关朱子文化方面的专业和课程却很少,因此当前必须把人才的培养和使用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来认识,鼓励高等院校增设朱子文化相关专业,扩大招生规模,借助其优质教育资源培养朱子文化品牌打造急需的专业人才。

2.形成良好的用人导向

要努力通过机制创新,为各类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良好的条件。注重加大文化人才引进力度,大力实施“朱子文化英才建设工程”,培养造就一批朱子文化领域里的名家大家、领军人物,一批掌握现代传媒技术的专门技术人才,一批懂经营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要在现有人才基础上的挖潜工作,将有能力、有担当的优秀文化专业人才吸收到朱子文化品牌建打造中来;要加强专业人才知识更新培训,选派专业人员到高等院校或相关部门进修学习,不断提升业务水平和综合能力;建立人才激励机制,对做出突出贡献的文化工作者予以奖励。

3.加强社会公众的教育引导

打造朱子文化品牌,不仅需要专业人才的努力,一般社会公众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代能传达朱子声音,反映南平人民的素质,也是南平朱子文化品牌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加强对公众的宣传、教育,增强全体社会成员的朱子文化品牌打造意识,最大限度激发其参与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上下联动,全民参与的良好局面,使全体市民自觉成为朱子文化品牌打造的塑造者、践行者和传播者。

总之,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全国各地纷纷把文化建设纳入到社会发展的战略视野之中,南平必须对现有朱子文化资源进行合理定位,发挥特色与优势,打造叫得响、传得开、留得住的朱子文化品牌,推动朱子文化发展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并最终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

[1]邱德芝.浅论特色文化品牌建设[J].大众文艺(学术版),2014(9):18.

[2]SWOT 分析方法[EB/OL].(2013-06-01)[2016-09-28].http://baike.so.com/doc/5503705-5739449.htm l.

[3]风景名市[EB/OL].(2012-04-25)[2016-10-1].http://www.np.gov.cn/cms/html/npszf.

[4]迈上新台阶 建设新南平:聚焦政府工作报告[N].闽北日报.2016-01-23(1).

[5]程利田.朱子学在海外的传播[M].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2016:226-229.

[6]2015年福建省各市GDP和人均GDP排名[EB/OL].(2016-02-19)[2016-10-27].http://www.phbang.cn/city/152363.htm l.

[7]王义桅.“一带一路”:机遇与挑战[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5.

[8]2015年省政协重点提案目录[EB/OL].(2015-04-08)[2016-11-03].http://www.fjzx.gov.cn/fjzxlzfw/w IDetail.shtml?dm ID=2448&dmUUID.

[9]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EB/OL].(2016-01-22)[2016-11-09].http://www.199it.com/archives/432640.html.

(责任编辑:陈 果)

An Analysis of Building Cultural Brand Zhuxi in Nanping City

CHEN Fangping

(Department of Philosophy,Communist Party School of China Nanping Municipal Party Committee,Nanping,Fujian 353000)

Zhuxi is the famous philosopher and thinker,educator,in 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whose doctrine has influenced the Chinese society for hundreds of years.Nanping city,fujian province,is very rich in cultural resources of Zhuxi,which are worth further protection,mining and publicity and promotion.This article USES themethod of SWOT to analyze the internal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the external opportunities and threats,and then puts forward several countermeasures for building the cultural brand.

SWOT;Nanping city;cultural brand Zhuxi

G127

:A

:1674-2109(2017)05-0009-08

2016-12-28

陈芳萍(1983-),女,汉族,讲师,主要从事朱子文化、朱子理学等研究。

猜你喜欢
南平朱子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金桥(2022年2期)2022-03-02 05:42:50
“理一分殊”是朱子學的“一貫之道”
国学(2021年0期)2022-01-18 05:57:48
多肉
朱子对《诗经》学旧说的自我完善
天一阁文丛(2020年0期)2020-11-05 08:28:48
南平:妇联干部当好“五员”助力妇女脱贫增收
海峡姐妹(2020年6期)2020-07-25 01:26:04
谁远谁近?
My Diary
基于CBERS数据的福建南平地质灾害动态遥感解译
Effect of the Para-substituent of the Tridentate Pyridine-based Ru(II) Complex upon the Catalytic Activity in Transfer Hydroge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