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静
(信阳农林学院,河南信阳464000)
“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网络社交行为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张静
(信阳农林学院,河南信阳464000)
以X地区的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大学生网络社交行为现状调查表和人际交往能力问卷对其网络社交行为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已经把网络社交作为其人际交往的重要工具,并且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和城乡差异。进一步探讨了“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网络社交的对策和建议,在充分发挥网络社交积极作用的基础上,引导大学生科学使用网络社交。
互联网+;大学生;网络社交;人际交往
近年来,互联网络发展迅速,网络已经日益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1],大学生网民规模占比较大。通过这些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作为活跃在网络世界中一个规模较大的群体,他们的网络行为状况及其影响是一个现实课题,应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本研究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大学生网络社交行为现状及对策。
1.1 对象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从X农林学院、X师范学院、X职业技术学院中随机抽取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共发放问卷600份,获得有效问卷546份,研究对象在性别、文理科、年级分布上较为平均。
1.2 方法
1)大学生网络社交行为现状调查表:问卷为自编问卷,主要是对大学生网络社交使用现状的调查。
2)人际交往能力问卷:分为主动交往、适当拒绝、自我表露、冲突管理与情感支持5个维度,每个维度8个项目,共40题,评分方法采取李克特5级(Likert5)评分制,问卷的平均克隆巴赫系数为0.85[2]。
1.3 统计处理
采用spss13.0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和分析。本研究涉及到的统计方法有描述统计、独立样本检验等。
2.1 大学生经常使用的社交网站
图1 大学生经常使用的社交网站占比图
从图1中可以看出大学生使用最多的社交网站是微信和QQ空间,可能是因为依托着QQ,使用起来较为方便,所以成为众多大学生的首选。其次是新浪微博和百度贴吧。
2.2 大学生常用的网络社交功能
图2 大学生常用的网络社交功能情况图
从图2中可以看出,大学生使用最多的网络社交功能是“查看好友动态”和“在线聊天”,进一步说明了在网络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已经把网络社交作为其人际交往的重要工具,对其社交功能进行了充分肯定。
2.3 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性别差异
表1 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性别差异情况表
从表1中可以看出,在自我表露这个维度上,女生明显高于男生,存在显著性差异,可见在人际交往中女生比男生更多的进行自我表露。
2.4 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城乡差异
表2 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城乡差异情况表
从表2中可以看出,在适当拒绝、自我表露和冲突管理这三个维度上,来自城市的大学生得分要显著高于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得分,存在显著性差异。
1)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性别差异
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在自我表露这个维度上,女生明显高于男生,说明在人际交往中女生比男生更多地进行自我表露。这个结果与传统价值观对于女生和男生的“性别角色”定位一致,女生更善于表达自己,遇到问题和困难时倾向于向外投射,愿意向他人倾诉或寻求帮助;而男生更多的时候被教育为要独立,所以男生在遇到问题和困难时倾向于向内投射,自己解决问题。去抑制效应认为,网络社交的匿名性会使个体更多地进行自我表露[3]。
2)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城乡差异
来自城市的大学生得分显著高于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得分。说明相比较而言,城市的大学生更擅长适当拒绝、自我表露和进行冲突管理。可能是因为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更敏感、更害羞,因此不善于自我表露和拒绝别人的要求。还有可能是因为他们没有相应的经验和缺乏相关的社交技巧,进一步阻碍了他们的自我表露和冲突管理。
1)正确看待大学生网络社交,树立正确的网络社交观
毋庸置疑,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已经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尤其是网络社交,已经成为了大学生常用的社交形式。它在拓展了现实社会交往的同时,也受到了各种质疑,一些研究者担心部分大学生可能会借此来逃避现实角色所赋予的社会责任,甚至最终丧失了在真实世界中的活动能力[4]。面对诸多的疑问,首先应该承认我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网络,在面对各种问题的时候,我们要做的是怎样更好地利用它而不是一味地回避它。
2)加强大学生网络社交行为引导,自觉抵御网络不良信息
网络社交会使大学生多了一个平台,展示自己和与他人进行交流,同时可以利用网络进行更多层面的自我呈现。因此,我们可以引导大学生通过网络上多重信息反馈[5],正确认知网络社交行为,在通过网络社交认识自己、反省自己和发展自我的同时[6]。通过网络社交反面案例分析和影像展播等形式,提高大学生自觉抵御网络不良信息的能力,增强网络社交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约束能力,科学使用网络社交,降低不良影响。
3)建立健全网络监管机制,营造积极健康网络社交氛围
大学生如果过度使用网络社交,那么必然会对其人际交往,甚至学业产生不良的影响。作为还在成长过程中的大学生群体来说,相关部门应当建立健全网络监管机制,鼓励建立符合大学生心理和行为特点的社交网站,并且可以建立大学生网络使用权限机制,对大学生的网络社交行为给予保护和监管;学校可建立大学生网络教育新阵地,利用微博、微信等主流社交网站,为学生营造健康的网络社交氛围[7];家人可通过给电脑安装过滤软件等措施,加强大学生家庭网络社交监督。
4)充分发挥网络社交的积极作用,促进大学生现实人际交往
人际交往能力是大学生综合能力素质当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人际关系和谐与否,将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和心理健康等诸多方面的状况[8],所以学校和家长应适时引导大学生“走出网络、走入活动”。家人可以做好榜样作用,多开展一些有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的亲子活动。学校可以结合寓教于乐的团体活动,引导大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和成长。并且对于那些在社会交往方面有困难或者有障碍的大学生,可以引导其利用网络社交来积累经验和掌握技巧,然后结合角色扮演和团体心理辅导等方式[9],充分发挥网络社交的积极作用。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 tjbg/201608/P020160803367337470363.pdf,2016-08-03.
[2]魏源.人际交往能力问卷在大学生中应用的信效度评价[J].中国学校卫生,2005(12):1046-1048.
[3]谢笑春,孙晓军,周宗奎.网络自我表露的类型、功能及其影响因素[J].心理科学进展,2013(2):272-281.
[4]郑美玲,杨秀莲.网络社交对青少年人际交往的负面影响及对策[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4(9):4-5.
[5]李晖,王渊.大学生网络信息素养教育模式研究[J].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2):56-58.
[6]李克.SNS网站对青少年人际交往影响的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10.
[7]丁淑平,杨欣.网络语言对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影响的研究[J].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29-32.
[8]王江田.青少年人际交往探析[D].开封:河南大学,2013.
[9]耿红卫.网络社交对青少年人格发展的影响及干预策略[J].教育探索,2013(11):142-143.
Research on college students’network social behaviorsand the countermeasures in the“Internet Plus”era
ZHANG Jing
(Xinyang Agricultureand Forestry University,Xinyang,Henan,China 464000)
This paper takes the college students of X District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adopts the questionnaires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network social behaviours and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ability.The results show that network socializing isan important tool for college students'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in the InternetPlusera and there are significantgender differencesand differencesbetween urban and ruralareason college students'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ability.Th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are also discussed.On the basis of giving full play to the positive role of social networks,the study tries to guide the students to use thenetwork socializing scientifically.
InternetPlus;college students;network socializing;interpersonalcommunication
10.3969/j.issn.2095-7661.2017.02.029】
C912.11
A
2095-7661(2017)02-0093-03
2017-01-26
张静(1989-),女,河南信阳人,信阳农林学院助教,硕士,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和团体辅导。
信阳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互联网+’时代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研究”(项目编号:2016WH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