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创了中国电梯广告这门生意的分众传媒可能没意识到,自己正在参与塑造一个线上商业世界—它和真实的线下世界差距几何,取决于每个个体的认知。假设有个外星人在2017年上半年经常乘坐中国大城市的电梯,它所认为的最活跃的商业领域肯定包括二手车交易。
“没有中间商赚差价”—几分钟,二手车电商交易平台几乎向等候电梯的消费者成功安利了一个去除评估、筛检、定价等环节的简单可靠的自由市场。分众的价格可不便宜,包括瓜子、优信、人人车等二手车交易平台在内的创业公司为教育市场所付出的成本,来自于涌入这个市场的数十亿美元投资。
和很多资本快速聚集的行业一样,二手车电商轻易就抢占了舆论风口。但市场现状却相去甚远。2016年,中国二手车交易量为1039万辆,不足新车销量的一半。那些赚足眼球的創业公司的交易量加在一起也不足以支撑整个市场的10%,超过90%的二手车交易是由十几万个分散的独立车商完成的。
我们的记者探访了位于北京丰台区的花乡二手车市场,这个成立于1985年的线下旧机动车交易场所聚集了500多家独立车商。和线上呈现的活跃度相反,目前处于销售淡季的花乡市场只有零星消费者在砍价,情形惨淡。这些独立车商因繁琐的中间交易环节不堪重负,而互联网平台宣称要“颠覆”的恰是这部分中间环节。
有趣的是,在汽车消费市场爆发之前,二手车交易是没有中间商这个角色的。作为较早一批接触二手车的消费者,我家在2003年购置的第一辆汽车是一款制造于1995年的切诺基。我们在当年的新浪汽车论坛里找到卖家,和对方直接协商价格,最终以3.3万元成交过户。过程之简便,就像如今二手车电商平台广告描述的那样。值得思考的是为什么中间商会出现在二手车交易的过程中。
我在2017年体验了一次二手车的卖方角色。出于置换需求,我把旧车交给准备新购入的汽车品牌的4S店,由其全权代理旧车售卖。一位汽车评估师详细向我询问了关于旧车的信息。时隔14年我才真正了解,里程数、维修记录、环保标准,甚至挡风玻璃上的一道划痕都会对旧车价格造成影响。价格确定后,4S店又派出交易员负责拍卖及过户。他着急地给我打电话说,旧车车前保险杠更换后没有喷漆,与行驶本上不符,需要出示更多证明才能继续下一步。
这意味着,我的第一次二手车交易很可能价格不合理,而之所以过程简单,是因为2003年这个行业的标准尚未确立。那一年,中国二手车经纪公司模式初步形成,出现了最早的二手车网站,迁到北京花乡的旧车市场则引领全国二手车市场,市场处于规则欠缺的原始状态。可以说,二手车市场交易标准是伴随汽车业的成熟在十几年时间里逐步建立的。由于市场主体分散,交易标准难以统一,中间商渐成关键角色。
对个人或家庭来说,汽车算是个低频的大宗消耗品,其价格受多重因素影响,交易标准必然是复杂的。互联网交易平台非但不能将交易的过程化繁为简,还要和独立车商一起支撑“沉重的肉身”。就目前来看,自由市场对二手车而言仍是个幻象,革新才刚刚开始。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