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小
摘 要:在中学的教学之中,语文是主要的课程之一,既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能力、阅读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对文字的驾驭能力以及欣赏能力,对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对语文的教学实践现状进行了探讨,基于对传统文化的挖掘与利用,实现与语文教学的结合,促进语文古诗词阅读教学的教学实践的深入,既能弘扬以及传承我国的传统文化,还可以将教学的效率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传统文化;中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渗透
对于中学教学来说,应该在语文的教学之中实现传统文化的渗透,同时借助于传统的文化还可以改变中学语文教学的模式,相互促进,将学生的知识面进行拓展,同时对我国的传统文化也是一种延续与弘扬,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中学学生的性格特征,例如接受能力强、求知欲浓等,针对如何将传统文化渗透入中学语文的古诗词教学之中进行了探讨,希望可以将中学语文教学的效率提高,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一、中学语文古诗词阅读教学渗透传统文化的现状
1.中学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
目前,随着我国不断的与世界接轨以及信息化进程的实现,学生普遍对学习英语以及电脑课程的兴趣较浓,积极性也很高,语文这门课程明显的不如英语以及电脑课程受学生喜爱的程度高。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古诗词阅读对于这个阶段的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而且展开古诗词阅读时的教学模式较为单一,学生学习起来较为枯燥,最主要的还是以记忆为主,具有机械性,不如其他课程有趣,同时古诗词在实际生活之中没有其他课程那么广泛,所以家长以及学生都认为学习古诗词既浪费了时间又没有什么用处。还有一种原因就是古诗词中使用的常一些语法以及意境还不能容易的被中学生所理解以及欣赏,无形中增加了学习古诗词的难度。基于这样的前提之下,想要从语文教材之中的古诗词阅读之中感受到我国的传统文化就有一点的难度,而且传统文化在古诗词教学之中渗透的效果也并不好,无法展现传统文化的魅力,达不到传承与弘扬的效果,但是少年强,则国强,若是中学生不能将我国的传统文化进行传承,那么传统文化就会流失,我国也就成了无根之木、无水之源。
2.信息文化对中学生的影响
随着我国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加快与深入,人们的生活以及工作都受到了极大的改变,同时也包括中学生的语文古诗词阅读的学习。处于这样一个信息文化混杂的大环境之下,学生一有课余时间一定会沉迷于打游戏、看杂志以及漫画等,而不是静静坐在那里读一本古诗词。因为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学习古诗词的作用只剩下了应付考试,实现升学的目的,因此,学习的兴趣以及积极性并不高,也就不能对传同的文化进行深入的学习。
3.忽视古诗词阅读的学习
中学生的学习任务较重,学习课程较多,时间被各个学科所分割,留给语文的时间就不多了。不同学科的教师布置了不同的、大量的试卷以及课后作业,学生的课余时间基本用于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减少了阅读古诗词的时间,对于古诗词中渗透的思想深度、文化底蕴、诗人营造的意境美以及驾驭语言的能力都没有兴趣以及时间去了解,因此随着时间的积累就导致了越来越不想学古诗词的恶性循环。间接的导致学生的词汇量以及欣赏能力下降。同时,学生更偏向于对网络用语或是英中混杂的语言进行应用,用以凸显自己的个性化特点以及达到调侃的目的,这样更加阻碍了古诗词阅读的学习,实现不了传统文化的渗透效果。
二、如何将传统文化渗透入中学古诗词教学之中的几点思考
为了更好的达到语文教学的目标,实现传统文化在古诗词阅读之中的渗透,本文认为主要应该从几个方面入手,具体如下文所示:
1.传统文化背景的阐述
我们在展开古诗文阅读的教学之前,需要将作者当时所处的背景进行充分的调查与研究,才可以对作者的情感进行深入、正确的理解,懂得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这样学生就会更加容易了解古诗词的内涵。只有身临其中,才会达到与作者对话的境地,感受到诗人对我们的教导,例如“位卑未敢忘忧国”中我们可以体会到陆游虽然没有身居高位,处于一种贫困的状态之中,但是他仍然对自己的国家而担忧;“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指的是岳飞立下的豪言壮语,发要夺回失去的疆土,从而让学生意识到维护祖国尊严以及热爱祖国的情感。文化背景不仅指作者那是的成就,还包括作者所处的整个历史大环境,从历史的方面进行古诗词的阐述,才可以打开知识点的宽度與深度,实现传统文化的渗透,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因此传统文化背景的阐述是全面的知识,而不是单独的一个点,要对文化的背景进行追究,对不同的古人所处环境的诗词特点进行了解,不能没有依据的学习,这样才可以体现语文古诗词教学的价值。
2.从古诗词阅读之中抓重点展开学习
我们在阅读古诗词的时候,必须学会对诗句以及重点词汇想要表达的意义与情感进行感受。随着新课标的提出,对情景教学的应用逐渐重视起来,同时也可将其应用到古诗词阅读的教学之中,即对作者的创作环境进行了解,借助于相关的影视资料,将学生带入当时的情景之中,实现欣赏的全面性,再借助于语言将自己的想法进行表达。除此之外,布置作业时还因该极具灵活性,而不是死板的背、记。因此,应该在作业之中渗透入传统文化,让学生置身于传统文化之中,与诗人进行对话,表达自己的阅读价值观以及读后感,鼓励学生多读优秀的古诗词,才可以将传统文化进行沉淀。
3.具有创新精神
创新不指的是课堂上的改变,还指相应活动的延伸,可以举办一些读诗词的活动,让学生之间或者是学生与老师之间进行读书心得的交流,将学生带动起来,增加阅读古诗词的机会。同时还可以举办“我的读书方法”、“我的读书心得”等为主题的手抄作业展览,提高学生的自豪感,从而更加喜欢阅读古诗词。晨读时还应让学生集体诵读古诗词,举办朗诵 比赛。。。。。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可以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之中体会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
参考文献:
[1]许淑萍. 认知·热爱·理解———浅谈初中古诗文教学中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渗透[J]. 教育教学论坛, 2016(27):281-282.
[2]林绍海. 初中古诗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渗透教育[J]. 学苑教育, 2016(9):41-41.
[3]许殊红. 试分析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 新课程导学, 2016(18).
[4]黄文龙. 对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探讨[J]. 才智, 2016(36).
[5]张宏国. 立足古诗文教学提升初中生传统文化素养[J]. 中学语文, 2016(2):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