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有莲花池,约了去赏。
正是盛夏,一进莲花池,但看到一朵朵白莲花在风中摇曳,三五知己,在薄薄的清晨里赏莲,的确是件有情调的事情。莲花池是他买了别墅之后自己挖出来的,虽然有几分矫揉,但到底是莲池。
分割线
那是我第一次看到风中的莲花,看似脆弱,但十分骄傲地摇荡着,那白莲有几分寂寞,有几分清高,又有几分惹人怜爱!
刹那间,我好似被什么击中,是什么呢?是灵魂的相同和认知?我与植物的交谈与对话,是荷懂了我么?
茶是青山绿水,放的曲子是马休·连恩的《bressanon》,天空中有雨丝飘落,那些风中的莲花,有几分挣扎,雨急起来,它们在雨中狂舞着,枝枝蔓蔓,有倾诉,有缠绵,但那莲花却更美。我在廊下看着莲花,忽然涌上片刻的惆怅和寂然,荷与荷之间,是否也曾不懂得?它們快乐吗?它们寂寥吗?
朋友们开始在廊下下围棋,我痴痴地看着风中莲花,轻轻哼着一首老歌《相思已是不曾闲》:“怎奈春雨把尘埃都化作软泥,怎奈后园花枝又都高过竹篱……”一切这样美轮美奂。
我以为,荷就是这样美了,就像这雨后的莲花,直到去年秋后我去了白洋淀。
那几千万只残荷让我震撼了!
枯黄的一片!不再有半支荷花,只有茎和杆子,茎都是残的,颓在万亩水里。天气冷,我坐在水边发呆,那些残荷,最美的盛夏过去了,开完了一季,谁会记得它们曾经最美时的容颜,现在,它们老了,凋了,残了,孤独着,寂寞着,也深刻着!它们的每一根神经都那么坚强!经历过整个夏天,它们一层层地蜕变,褪去了青涩,然后是盛开,再然后,凋谢。
就像人的一生吧,不同层次,卷土而来,烦恼、忧伤、悲戚、恐惧、毁灭、喜悦、高兴、幸福……什么都要有,单调的人生多么乏味而寂寞,风中的残荷,它经历了它应该经历的一切,就像在白洋淀的孙犁纪念馆看到的孙犁老人的一句话:天地至大,丰美优良,孜孜以求,发射微芒……孙犁老人就是一朵风中之莲吧,一生为了一个“真”字活着,即使在最动荡的年代,他仍然坚持了自己,有莲的清洁干净和挺拔傲骨,所以,看到“大道低回”这四个字时,我知道,他,是配得上这四个字的。
而那万亩残荷,好像一种精神在蔓延,我并不觉得它们败了,它们是在秋天丰收了,那下面,是藕啊。
分割线
想起一个朋友。
她从不和别人说起她的不幸,但她的确是不幸的,爱情出了事故,身体也出了事故,可是,她一直坚强而微笑地活着,活得那样鲜艳而夺目。开花店,画画,所有精神细节被安排得异常妥当,我们常常在一起聊天,她思维涌卷而来,宛如一片片透明而清丽的荷,那样让我迷恋,她,也是风中之荷吧。
我想,我之所以如此迷恋风中的莲花,是迷恋莲花内心的宁静和淡然吧。
它一点也不骄躁,不显摆,不虚荣,不贪恋过多的雨水和阳光,它像我的朋友——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这些品质,就是风中的莲花,就是我想要的这种执着与坚强吧。
还记得去中国美术馆看荷的展览,每次,都是喜欢看那些残荷,盛开时的它们,还有几丝骄傲和得意,和人一样吧,正年轻,正得势,所以,难免张狂,要怎么开就怎么开。可是,那些残荷,经历了,丰富了。那些疼痛和坎坷让它们不再惧风霜,它们由薄变厚了,变瓷实了,变丰满了。
一个叫李老十的画家,画残荷最好,一片片的墨黑,黑得让我呼吸不过来,可是,我仍然能感觉到风,在他的画布上,有风在吹!
风在吹着那些荷,残荷,那些半凋的莲花,它们昂着头,在风里,轻轻地吟唱,真的,我听得到!是在唱,那是风中的莲花在唱歌……
有时,和朋友安静地发呆,她总是微笑着说,风中的莲花,就是以最简单的心,最简单的形式在过自己的生活!而我们也一样,要用最简单的形式,获得最深厚的精神深度!
那么,亲爱的莲花,请在风中,也听我吟唱,我会迎着风,似你一样,有坚硬的神经和敏感的心,朴素着,温暖着,自然着,歌唱着。
(选自雪小禅散文集《风中的莲花》)
品读
《风中的莲花》是一篇风格清新、借景抒情、寓情与景、意趣高远的散文,它有以下特点:
一、诗化的情境
雪小禅的散文,总给人一种淡泊、寂静、超然的“诗化情境”。在《风中的莲花》一文中,作者虽然没有刻意像诗歌那般去锻造语言、打造诗味,但作者通过清新、淡雅、闲适的语言寄“莲”以情,与人的内心展开对话,给我们展示了作者丰富的的“内心视像”。
作者通过“我”第一次与朋友相约到朋友家中观荷以及白洋淀看残莲两个不同场景、不同季节里对风中之莲的描写和感悟,使读者一步步窥视到作者独到的内心视像和审美知趣。文尾又通过到美术馆看莲的画作与真实的莲形成一虚一实的呼应、对比,以此层层揭示出了作者对人生独到的思考。
可以说,此文俯拾皆是诗化的情境,如作者在朋友家观荷时描述的情景,再如作者在白洋淀赏残荷时描述的情景。作者所描述的这两个情景,在我们真实生活中并不少见。可是,作者通过文字对一个个自然情景进行串联后,阅读者的心境就被其感染了。为什么?因为,这一个个物像在作者巧妙的串联下一步步为我们的内心与眼前营造呈现出了一幅幅诗化的情境。在这种情境中,我们被作者所赋予给荷与莲的那种独立淡泊,超然无畏的精神所打动了。
二、鲜活的质感
质感,本是指雕塑、绘画等艺术品所表现的物体的物质真实感。但只要用心读过雪小禅的散文,一定会读到那种摸得着、看得见的的质感来。那种质感是细瓷与银碗盛雪的质感。
《风中的莲花》一文中,质感的文字俯拾皆是,譬如作者在文中对为何迷恋风中的莲花及对莲花的欣赏的阐述。
人们常说,文学是感觉的艺术,对感觉的要求相当苛刻。
读雪小禅的文章,像回到清幽旷远的乡村田野,旧时意象、儿时残梦,俱上心头。任何时节都适合读她的书,品味“银碗里盛雪”、“雨打残荷”的那种意境,体味那种摸得着、看得见的文字质感,都是一种美的享受。
(东莞市万江区 池宗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