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汉雄
我一直执着地认为,在基础教育的百花园里,语文是万紫千红中的一朵奇葩。它除了承担学习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交流、理解和表达的任务外,还承载着彰显人文内涵和构筑精神家园的独当之任。语文的这种独特性质启示我们,语文教学绝不只是成绩单的一个分数,它更应是学生心灯的点燃、情感的丰盈、智慧的开启和精神的培育。所以,一个语文教师,他应该是学生阅读写作的示范者,是学生终身发展的促进者,是学生精神文化的引领者,是良师,也是益友,是长流水,也是长明灯。
每一个孩子的心中都有一亩地,或因疏于管理而杂树葳蕤,或因勤奋耕耘而芬芳满园。作为一个语文老师,我们有义务把阳光、空气、雨滴、鸟鸣、花香、爱与被爱都洒落在这块土地上,而这,只有书籍能够慷慨而富余地给予。所以,在漫长的教学生涯中,我一直凭借优秀的书籍作为引领学生走进智慧殿堂和情感世界的桥梁。每接手一个班级,我首先开展的是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共读一本好书”,是我陪伴孩子们一起迈进书海的第一步。因为当代作家的优秀作品有着天然的亲近性和切身感,所以我更愿意选择它们作为师生的共读材料。我们一起共读曹文轩的《青铜葵花》和《草房子》,从唯美的文字里体会艰苦岁月中植根于人心的善良,体会人世间熠熠生辉的真善美;我们共读动物小说之王沈石溪的系列动物小说,在引人入胜的故事里感受动物世界的温情和人性,也从中体悟生命中的残酷竞争、顽强生存和追求辉煌的精神;我们共读“阳光姐姐”伍美珍的校园文学,用敏感、细腻、体贴和善良润泽孩子们的心灵,豐沛他们的情感……一次次的心灵震撼,一次次的精神洗礼,书籍带着他们走向更广大的境界,探触更幽深的内心,并赋予他们明亮且澄澈的人生底色。在翻转的书页中,在流逝的时光里,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脱离了我的搀扶,开始自己的蹒跚行走,而我只在静默处给他们传递更多、更广、更富营养的优秀读物。
看着孩子们手捧书本陶醉其中的神态,闻着教室里氤氲的书香气息,我常常感到脉脉的温情慰熨。是啊,帮助孩子点燃心中那盏向往美好的明灯,是一件多么功德无量的事!虽然生命之路漫长而艰辛。虽然人生有无数的歧途,但我坚信,如果这盏心灯在风雨如晦的清晨不灭,在寂静如诗的子夜不灭,在雾锁迷途的破晓不灭,在浊恶污秽的环境不灭,那不管他的人生是艰难困苦还是飞黄腾达,他都是幸福的,因为阅读在他心中构建了一个美好的花园,那花园赋予他清明的心、深刻的爱、火热的情和一切美好的东西,这足以让他在喧嚣的世界中保持自己内心的一片纯净天空,立于红尘而不染红尘,生活平凡而不平庸。
若说课外阅读是学生领略风光无限的浩瀚之海,那么,课堂则是为他们搏击风浪而试航的一处浅湾。我喜欢和孩子们在蔚蓝的海面上尽情遨游:我们一起徜徉桂林山水,一起泛舟杭州西湖;我们一起走进辛弃疾的恬淡村居,一起跟随陶渊明去采菊南山;我们一起在琅琅的书声中,向东拥抱海上的日出,朝南欣赏美丽的西沙,奔西像夸父追逐西沉的夕阳,望北期待第一朵桃花的盛开……每一节课,都有着赤诚的心灵对话,都氤氲着真情的融合气息,都弥漫着生命的互相赏识。我幸福着孩子们的幸福,也快乐着孩子们的快乐。我觉得,我们的课堂比花瓣还美,比草原还绿,比海洋还广,比天空更无边,比白云更诗意。
但语文并不只属于书本,它既盈缩于一草一木间,也散漫于九天浩瀚之外,世间万物无不洋溢着语文的才情。我常怀揣着一颗易感的心,和孩子们一起走出课堂,去感受语文的无处不在。在春天踏青时,我们走在落英缤纷的小径,听着脚底花瓣发出的脆响,一路吟哦着“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诗句;在秋天郊游时,采得玫瑰园中一朵经络分明、颜色如故的枯花,我们不由得感慨“生如夏花绚烂,死若秋叶静美”的坦然。在莲叶田田的花池里,看到一朵白莲在淤泥里抽出而毫无污染,我们深深地感叹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清净;在无人留意的墙角,看到一棵榕树的小苗完全无视周边的恶劣环境,仍在风中快乐摇曳,我们对那不屈的生命肃然起敬。语文就在每一个无分卑尊的生命里,语文就在充满诗意的生活中,只要善感的心在,飞扬的语文就在,只要善睐的眸在,美好的语文就在。
而传递语文的美好,并不靠我们的讲授,更多的是一种气息的濡染、底蕴的熏陶。所以老师本身的深厚修养和散发的书卷气息,才是激励学生攀越精神高阁的不竭动力。而深厚的底蕴是书堆出来的,因此,我潜心在浩淼的书海中求得一片苇叶,得于过江渡海,并引领学生抵达花开的彼岸和诗意的远方。在浩帙的文学作品中,我对轻柔舒缓的散文情有独钟,最喜的是台湾作家林清玄的作品。在冷雨敲窗、夜深阑珊时,手捧一本禅意厚重的清玄作品,内心也变得清清玄玄了,觉天地山川、草木花鸟乃至一石一砾皆有情之物。我亦喜欢国学大师季羡林作品的恬静平淡,语句平淡无奇,却让人如沐春风,如饮醇醪,读后总觉得心被煨得软熟温暖。我还喜欢文字圣洁明净的冰心,充满流浪气息的三毛,散发着女性细腻温润的毕淑敏……每当我在文学世界里缱绻缠绵时,内在的觉性总是给我及时的告诫,提醒我不能荒芜了自己待耕的专业田亩。于是带着万分不舍,我强行转身去涉猎同样是广阔无垠的专业领域。我读语文课标及其解读,我读《小学语文教师》《语文教学通讯》等各种权威专业杂志,我也读各种流派名师大家的著作。王崧舟的“诗意语文”让我感受到语文的浪漫和文字的温情,薛法根的“组块教学”优化了我的导学设计,管建刚的写作教学拓宽了我习作训练的天空……随着不辍的吮吸、累积和沉淀,我终于拨开了语文的繁杂表象,开始探寻语文教学的本质源头。这终于促使我抱着筚路蓝缕的决然和皓首穷经的坚毅,捧起了潘新和教授一百多万字的鸿篇巨著《语文:表现与存在》,开始了我理论学习的漫长之旅。短短三年的时间,我的读书笔记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增加到了五本。
“纵使天晴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感谢我读过的所有书籍,是它们帮我抵御着世俗名利的侵袭和无情岁月的淘洗,坚守了我的气节,延缓了我的衰老;是它们让我的内心变得更加笃定厚实,不至于在困难前和深情里显得孱弱无力;是它让我在阗静无人的长夜孤灯下,也能从心底散发出缕缕醉人的清香。
水盈满则溢泻其外,览群书则生写作之欲。提起写作,我首先想向《师道》所有的编辑致以最诚挚的感谢,因为这本把承载师者智慧和情感当成己任的优秀刊物,以宽容的态度和广博的慈爱接纳了一个新人对写作的虔诚之心。我的第一篇省级作品,就是在他们不厌其烦的指点下,几易文稿才得以发表的。在改稿过程中,编辑部还给予我热情洋溢的鼓励,虽然时过两年,但我还能把我收到的短信一字不漏地背下来:“卓老师,读了你的文章,我很为你从散漫中突围的故事感动,很想跟你聊几句……在生活平淡无奇的表象下,涌动着我们总是不甘庸常的心潮,它或能幸与同类相鸣,或只能独自孤鸣,无论如何,只要意衷行笃,岁月边上,时空澈处,春水十里,良愿可偿。”每念及此,我总是热泪盈眶。
近两年来,持着这份美好的信念,在如流的时光里,我静静地读,默默地写。我没有把写作当成评级晋升的阶梯,也没有出人头地的念想,我的不辍只是缘于内心的驱使和本能的需求。我写平常生活中感人的琐事,写课堂上师生的精彩对话,写阅读时迸出的思想火花,写伏案时的灵光一闪……文章写得好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写作使我的情感变得更加细腻丰富,对生活有了更多豁达通透的感知,对教育教学也有了更宏观更洞达的认识。但不曾想到,拙作也能偶见于报刊杂志,近两年发表在各级报刊杂志的作品,累积已有二十余篇。我知道,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只要我不放下这支笨拙的笔,不松懈这颗求进的心,我还能走向更远的远方。
我觉得,做一个这样的语文老师,就是一个幸福的人。
(作者单位:广东中山市东凤镇民和小学)
责任编辑 黄佳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