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灵希
摘要:本文以来自24家企业的83个研发团队为样本进行研究.根据他们在差错管理氛围四个维度:差错学习、差错沟通、差错思考、差错胜任上的差异,分析得到四种差错管理氛围类群。根据进一步研究将其分别命名为:陌生知识回避、人际认同导向群,低机敏性应对、质量改进导向群,互助合作障碍、独立承担导向群,差错掩盖沉默、致力避免导向群。基于以上类群划分,在创新行为、知识转化和团队特征方面提出调整研发团队差错管理氛围的政策建议。有助于提高不同类型研发团队的差错应对水平及工作效率。
关键词:研发团队;差错管理氛围;类群划分;聚类分析
一、问题的提出
研发团队逐渐成为企业在研发工作中最基本的工作单位,也是一种最常见的工作方式。由于个体成员所掌握的知识往往并不全面,所以企业希望通过组建研发团队,使拥有不同能力和信息的团队成员能够实现合作和互动。研发团队的最大优势在于。通过各团队成员的多样性信息交换达到知识互补,使得研发团队成员在面对问题时能够进行多样性思考,形成质量更高的解决方案和工作成果,进而提高团队绩效。然而现实问题却是其合作过程更容易遭遇各种问题、错误甚至失败。团队成员间也会产生责备和冲突。因此,团队的工作成果还取决于其处理内部成员出现的差错及其消极后果的能力。McGrath提出投人-过程-产出(Input-Process-Output,简称IPO)理论,指出相同的团队输入经过不同的团队互动过程。将会形成不同的团队绩效水平。Frese提出差错管理方式和差错学习模式,强调团队成员之间对差错处理的互动过程尤为重要,认为差错防范非但不能消除差错,还可能降低人们的差错敏感度,从而失去从差错中学习的机会。J0hnson等指出影响团队绩效的最重要因素是团队差错管理过程。只有当团队成员在面临问题和错误时能够彼此交流、协助、相互依存.有效识别并分析差错进而进行公开沟通,通过相互连接的团队角色彼此影响,有效减少差错带来的负面影响并从中进行差错学习,才可能真正成为一个出色的研发团队。可见,研发团队该如何应对差错成为企业面临的重要议题,这不仅需要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和协调,也需要团队内部形成有益的差错管理氛围,从而使团队成员能够从失败和差错中获益。
伴随组织中学习型团队、创新性团队和研发团队的兴起,差错管理氛围作为重要的驱动因素开始进入学者们的视野,特别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差错管理氛围问题已受到学术界广泛关注。研发团队作为组织创新的主要载体,通常由跨职能、跨层级、各种背景和不同专长的人组成,企业希望通过研发人员的合理搭配提高工作效能。研发团队该如何应对差错成为组织面临的一项难题。良好的差错管理氛围会帮助团队及时纠正差错,改进工作,总结并避免相同差错的再次发生;不佳的差错管理氛围会阻碍团队成员对差错的学习与总结,使差错纠正变得迟缓,差错产生的负面影响随之增加。现实情况是,不同研发团队在遭遇差错和问题时总会有不同表现:一部分团队能够度过难关,进一步提高团队效能,之后再遭遇相似问题时会表现得更加高效;另一部分团队则可能因此停滞不前,无法完成工作任务,最后甚至会逐渐解散、消亡。那么,为何差错会给研发团队带来不同影响?那些能够多次度过难关的研发团队,其差错管理氛围是怎样的?那些应对差错无效的研发团队,他们的差错管理氛围又是怎样的?除此之外,研发团队的差错管理氛围包括哪些类型?不同类型的特征和影响是什么?
虽然中国学术界在差错管理研究方面取得了丰富成果,但有关差错管理氛围的研究才刚刚起步,相关文献还比较少见。综合考虑团队层面差错管理氛围的研究尚十分缺乏,也更为关键。因此,本文将对研发团队差错管理氛围进行聚类分析,从而获得不同类型的差错管理氛围,综合分析和探讨不同类型研发团队差错管理氛围的特征和影响。
二、相关理论回顾
Van Dyck等首次提出了差错管理氛围的概念,认为氛围反映了组织中惯有的共享规则、价值观、程序和实践,而差错管理氛围是指组织成员对组织在应对差错过程中的相关实践和行为认知,这种认知包括差错沟通、差错知识分享、差错处理和差错环境改善四个方面。王重鸣和洪自强将差错管理氛围定义为员工感知到的那些组织差错管理过程中的实践和程序。Frese和Keitht总结前人研究,将差错管理氛围定义为以组织成员如何认识差错和对待差错为核心,强调组织成员在差错管理过程中的行动导向、试验导向和创新导向。
(一)差错管理氛围与团队创新行为
企业在创新过程中往往会面临新问题以及对新方法的不断尝试,而创新并没有固定模式,自主创新非常复杂且有难度,在创新过程中差错不可避免。在这种现实背景下,员工对于差错的预防很难通过有效信息、知识和能力来实现,差错成为每个团队成员都必须面临的重要问题。但团队对差错产生的后果存在不同理解,通常认为差错的产生将带来负面影响,严重的差错能够削减团队有效功能,甚至导致其消亡,所以团队成员通常对差错采取防范措施。其实差错能够为团队成员提供学习机会。存在一定的正面影响,差错能够引导团队成员对未知领域进行探索,也能够改变团队成员长久以来的惯性化行动,将团队成员引向新的创新方向。Edmondson研究发现团队对员工所犯错误的宽容氛围能够提高团队的创新能力。差错管理氛围对团队创新具有根本性影响。Cannon和Edmondson指出团队创新活动也受到差错管理文化的促进作用。尹润峰和朱颖俊的研究结论与之相似,指出团队差错管理文化对团队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正向的差错管理氛围对团队探索式创新也具有促进作用。基于以上理论分析,本文拟从类群划分角度出发,将研发团队差错管理氛围划分成几种类型,使团队有针对性地调整对待差错,营造良好的差错管理氛围,减少差错带来的负面影响,增加差错带来的潜在正面影响,促进团隊创新。
(二)差错管理氛围与团队知识转化
团队知识转化过程可分为社会化、外部化、组合化和内部化四个阶段,其中包括不同属性间循环和不同学习主体间循环两个循环。不同类型的差错管理氛围对知识转化过程不同阶段、不同循环的影响可能是不同的,这导致差错管理氛围对团队知识转化过程的影响机制比较复杂。李忆等研究发现正向的差错管理氛围能够促进知识的社会化和外部化,阻碍知识的组合化和内部化;负向的差错管理氛围能够阻碍知识的社会化和外部化。促进知识的组合化和内部化。不同维度的差错管理氛围对知识转化过程不同循环的影响机制也不同。正向的差错思考和差错学习能够促进隐性知识和个人知识循环,正向的差错沟通和差错胜任能够促进显性知识和团队知识循环;负向的差错思考和差错胜任能够阻碍隐性知识和个人知识循环,负向的差错沟通和差错学习能够促进显性知识和团队知识循环。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拟以研发团队差错管理氛围的不同维度为基本单位进行类群划分,在理论视角上丰富差错管理氛围对知识转化的影响机制类型,从实践上加深管理者对不同类型研发团队差错管理氛围的理解和认识,帮助企业提高团队竞争力。
(三)差错管理氛围与团队特征
以往研究认为凝聚力是团队的基本特征,其中任务凝聚力作为团队实现任务目标的主要因素,会影响团队差错管理氛围的形成。任务凝聚力能够提高团队成员互动频率及其一致性水平,帮助团队成员遵从规范。因此,高任务凝聚力团队的成员遭遇差错时会更多地进行开放式差错沟通,并有强烈的差错知识共享意愿。Fruhen和Keith对德国30个消防团队中的199名成员进行研究证实,无论在高危险工作情境还是低危险工作情境下,任务凝聚力都显著正向影响差错管理氛围。但该研究并未进一步探讨在上述不同情境下,任务凝聚力对差错管理氛围的影响是否存在差异。本文拟通过对研发团队差错管理氛围的类群划分,揭示不同研发团队在差错管理氛围方面的类群特点,进一步讨论团队特征对差错管理氛围的影响差异。帮助研发团队根据自身特征调整差错管理氛围。
(四)差错管理氛围的测量
差错管理氛围的测量分为混合与积极两大派别。混合派别认为差错管理氛围既包括积极氛围也包括消极氛围,以Rybowiak等开发的八维度量表最具代表性,包括差错学习、差错风险、差错能力、差错预计、差错紧张、差錯掩盖、差错沟通和差错思考。Van Dyck等对上述条目进行了修订,开发了属于积极氛围的掌握、社交、意识以及属于消极氛围的差错反感四维度量表。王重呜和洪自强[5]将量表简化为差错掌握、差错预测和差错压力三个维度,其中前两个维度属于积极氛围,第三个维度属于消极氛围。陈文沛通过研究将差错管理氛围分为隐性因素和显性因素两个方面,其中隐性因素包括三种积极氛围(差错处理、差错沟通、差错风险)和一种消极氛围(差错反感)共四个因子,显性因素包括差错管理制度一个因子。积极派别认为差错管理氛围仅包括支持差错管理的积极氛围,以Cigularov等开发的包括差错学习、差错沟通、差错思考和差错胜任四因子量表最具代表性。并得到了广泛应用。虽然混合派别在差错管理氛围测量方面包含的内容更全面,但从概念与操作实践来看,积极派别的测量更符合差错管理的核心内涵。其原因在于:一方面,差错管理氛围是差错管理过程中的实践行为体现,差错管理旨在强调积极应对差错;另一方面,差错管理氛围的核心是营造积极的差错应对氛围。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本文对辽宁大连、浙江宁波和四川成都等地区的24家企业进行了问卷调查,得到83个研发团队的有效数据,涉及团队成员448名。样本选择满足如下条件:(1)研发团队主要从事软件研发、技术研发和产品研发等工作且属性相同,保证研发团队的管理机制一致。(2)团队成员构成相对稳定,每个团队拥有成员5-8人。(3)研发团队成立半年以上。以纸质形式现场发放问卷300份,得到有效问卷244份;以电子邮件形式网络发放问卷260份,得到有效问卷204份,回收有效率分别为81.333%和78.462%,共计得到有效问卷448份。此外,本文还对该83个研发团队的成员进行回访,通过深度访谈,有效解读数据分析结果。
(二)研究工具
本文采用Cigularov等的差错管理氛围量表,共14个题项,分为差错学习、差错沟通、差错思考和差错胜任四个维度。采用李克特5点量表计分法,1为完全不符合团队情况,5为非常符合团队情况。为降低可能存在的同源方法偏差问题,本文采用Harman单因素检验方法对数据进行检验。将问卷所有题项进行因子分析,在未旋转时得到的首个主成分解释了26.243%的变异量,未超过建议值50%,变量间的同源方差现象不会影响结论的可靠性。该量表的方差解释率为76.142%,总量表和四个维度的a系数分别为0.872、0.833、0.861、0.860和0.901,说明本文采用的差错管理氛围量表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并且信度良好。
(三)因子分析
本文对所收集数据进行因子分析之前首先进行KMO检验和Bartlett检验。其中KMO值为0.829,大于0.700,说明适合进行因子分析;Bartlett检验的结果为287.280,自由度为68,并达到显著水平,说明该数据相关矩阵间存在共同特征因子,符合因子检验标准。随后,本文对差错管理氛围量表的14个题项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共提取了四个因子,累计解释变量分别为33.524%、56.771%、67.211%和74.894%。各题项因子荷载均大于0.500,说明各因子间存在显著相关性。同时,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表明对差错管理氛围四个维度的命名也是合理的。
为了判定差错管理氛围的四个因素:差错学习、差错沟通、差错思考、差错胜任的区分效度和聚合效度,本文使用结构方程进行了一系列的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四因子显示出良好的拟合指标:x2/df=2.413,RMSEA为0.081,GFI为0.932,CFI为0.944,NFI为0.933,并且t值均在0.010的水平上显著。由以上分析结果可知,四因素的差错管理氛围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同时,Ax2检验显示其他备择模型与四因素模型的差异是显著的,说明潜变量之间具有良好的区分效度。
四、聚类分析
(一)类群划分
由于本文样本数量较多,所以采用快速聚类分析方法中的K-Means进行分析,结合因子分析中获得的四个因子,通过样本间的距离对差错管理氛围样本进行合并,要求同一类群内的个体具有较高同质性,而不同类群间具有高度异质性,根据这一标准将样本归并为若干群体。基于本文样本数量,如果聚类后群体数量较多,则无法表达群体结构简化功能,所以将群体聚类数量控制在2-6个。本文的类群数目确定将通过考察群内距离与群间距离进行,快速聚类结果如表1所示。
表1中群内平均距离是指群体内各个体与其他所有个体距离的平均;群间平均距离是指一个群体内所有个体与另一个群体内所有个体距离的平均:比值是指群间平均距离与群内平均距离之比,比值越大,说明各群体间的差异性越大。在选择类群数目方面。本文既要保证一个群体内所有个体与另一个群体内所有个体存在差异性,即保持一定的群间距离,又要保证类群内各个体与类群保持同质性。同时类群内样本要平均分布,倘若各类群样本分布过多或过少均将削弱其代表性和解释力。
从表1可以看出,六类群划分方式的比值最大,为9.944,说明这种情况下各类群间差异性最大,六类群的群内平均距离的平均数最小,为0.138,说明类群内个体的同质性最高,但第六个群别只包含两个样本,样本数量过小,不具有代表性和说服力,本文不采用六类群的划分方式。四类群划分方式中的群间平均距离最大。为0.935,说明四类群划分方式中各群体间差异最大,特征更突出。三类群划分方式中的比值和群间平均距离较低,五类群划分方式的比值较高,但群间平均距离低于四类群划分方式,可见三类群划分方式和五类群划分方式的群间异质性都不高。代表性不强。基于此,本文对差错管理氛围采用四种类群的划分方式。
本文通过ANOVA单因素方差对四种类群在差错管理氛围各维度上的差异进行检验发现.四类群在差错管理氛围四个维度上具有显著差异,所划分的各群体间差异性较高,具有良好的聚类效果。
(二)四类群的中心点
为深入分析各差错管理氛围类群的特征,本文对四类群在差错管理氛围各维度上的中心点进行整理,结果如表2所示。
从表2可以看出,各类群中心点在差错管理氛围各维度上的分值越高。说明该群体在此维度方面具有较好的执行情况。若分值较低,说明该群体在此维度上的执行情况欠佳;若中心点为负值,说明该群体在此维度上不具有執行力,其中负值越高,说明不执行程度越高。
(三)结果分析
1.群体一:陌生知识回避、人际认同导向群
首先,群体一差错胜任、差错沟通的数值为正,说明此类研发团队的人际关系较为融洽,团队成员善于人际沟通。当成员在工作中遇到差错而自己无法纠正时,会立即寻求并得到周围人的帮助,团队能够共同纠正错误,已经形成了个体乐于互助的差错管理气氛。其次,差错学习、差错思考的数值为负,说明群体一对差错进行分析学习的氛围较差,较少从差错中总结经验教训。最后,由于群体一总结学习能力较差,因而很难建立差错预警机制,差错为后续工作提供的重要信息十分有限。可见,在这种差错管理氛围中互助和沟通虽然有助于差错的及时纠正,但由于缺乏经验交流机会,差错学习和差错思考能够带来的正向影响仍严重缺失。由于此类研发团队成员大多数专业化程度较高。他们帮助同事解决的大多为普遍存在的工具操作等通用技术类问题,对同事所在领域的知识了解不多.同时个体承担的工作任务较重,因而很难将所解决问题与同事负责领域的知识相结合并进行总结。基于此,本文将群体一概括为陌生知识回避、人际认同导向群。
2.群体二:低机敏性应对、质量改进导向群
首先,群体二差错学习和差错沟通方面的氛围最佳,且差异较小,说明此类研发团队成员能够在遇到差错时互助解决问题,从中获得改进经验并进行差错学习。其次,差错思考水平较低。说明群体二同样很难建立差错预警机制,当差错发生后较少思考如何纠正错误和避免错误再次发生。最后,差错胜任水平同样较低,群体二纠正错误速度较慢,当团队中有成员出错时,错误很难被马上纠正。可见,虽然团队中差错互助气氛较好,事后也从错误中学到很多知识,但应对差错的机敏性较低,随着差错的负面影响不断蔓延,此类研发团队经常被迫放弃任务的最初目标。群体二的研发团队成员多来自于国有大型装备制造企业。一方面,这类企业规模较大且组织结构复杂,处理问题时条理性差,缺乏时间观念和紧迫感,甚至有些懒散和拖沓,严重影响了研发团队成员处理差错问题的工作态度:另一方面,工作态度松懈直接降低团队应对差错的机敏性,虽然最终能够纠正错误,但反应速度较慢。即群体二只关注差错改进质量,忽视了差错应对速度。基于此,本文将群体二概括为低机敏性应对、质量改进导向群。
3.群体三:互助合作障碍、独立承担导向群
首先,群体三差错沟通为负值,说明此类研发团队成员自己无法纠正错误时,较少向同事求助,多数会在出现差错时独立解决。其次,群体三对差错反应较为灵敏,遇到错误能够马上自行进行纠正。最后,虽然能够及时纠正错误,但群体三却很少思考如何避免差错的再次发生。可见。群体三成员独立解决问题成功率较高,拥有明确的任务分工,对自身负责领域的责任感较强。群体三大多属于在不同地域空间或时间进行合作的虚拟研发团队。其具体表现为:一是虚拟研发团队通常运用信息技术实现合作,成员高度分散,空间距离较大,交流机会少,在出现差错时很难获得同事的及时帮助;二是虚拟研发团队的成员间异质性相对较高,分工专业化程度高,为互助纠正差错增加了障碍;三是虚拟研发团队多以自我管理为主,强调成员以个体为单位对项目内容负责,成员独立承担及解决问题能力较强,久而久之疏于合作。基于此,本文将群体三概括为互助合作障碍、独立承担导向群。
4.群体四:差错掩盖沉默、致力避免导向群
首先,群体四差错思考水平较高,说明当错误发生后其致力于思考如何纠正错误和避免错误。其次,差错学习和差错胜任水平次之且为负值,说明群体四在差错出现时无法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也无法立即对差错进行纠正。最后,差错沟通水平最低,说明群体四成员之间较少进行互助,在差错出现时成员无法依靠他人来解决问题。通过深度访谈发现,以惧怕领导责难为主要因素,此类研发团队较多考虑如何避免差错,而非从差错中学习和总结,所以多数成员在差错发生时选择默不作声。试图掩盖所出现的问题。群体四的研发团队成员在团队中的工作年限均大于6年,由于合作年限较长。对各成员的知识水平已有较深了解,所以成员间能够交换的信息量非常有限,在新错误出现时,成员主观地认为同事没有能力去提供相应帮助。此外,受团队长期稳定合作影响,此类研发团队成员认为,错误都是消极的、有害的,出现错误意味着工作失败,所以成员在遇到错误时多保持沉默并尽力掩饰。基于此,本文将群体四概括为差错掩盖沉默、致力避免导向群。
五、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在创新行为方面
创新分为探索式创新和利用式创新。探索式创新需要团队提高获取知识的主动性,强调差错学习水平和差错思考水平;利用式创新需要团队善于对以往经验进行思考总结,并整理成文档鼓励团队成员从中学习,即强调差错胜任水平。本文的研究结果显示,群体一不善于差错学习和差错思考,对陌生知识采取回避态度;群体二差错胜任水平较低,遭遇差错反应较慢但善于差错学习和差错沟通;群体三不具备差错思考能力;群体四差错学习水平为负值,但差错思考水平较高。来自不同群体的这些结论给组织管理实践带来了新启示。差错本身会引发学习和思考,任何创新都是在不确定性和新环境下的行为结果。从动机角度看,在低水平的差错管理氛围中,团队成员将差错视为失败,会出现消极的自我评价,如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创新的产生是基于员工的不断学习和思考。对于不同群体可以采用不同的引导方式,理性对待他们在创新过程中所出现的差错和问题。帮助他们从中总结经验教训。如采用培训方式提高群体一、群体四的差错学习水平,改善群体二的差错胜任水平和群体一、群体三的差错思考水平等。增加不同类型研发团队差错管理氛围的正面影响,减少其负面影响,鼓励员工对差错采取有效态度,有利于创新行为的产生。
(二)在知识转化方面
知识转化包括社会化、外部化、组合化和内部化四个阶段。高水平的差错管理氛围能够促进知识社会化和外部化,阻碍知识组合化和内部化;低水平的差错管理氛围能够阻碍知识社会化和外部化,促进知识组合化和内部化。由于本文的研究对象为注重知识获取与共享的研发团队。该类组织更需要提高知识的外部化程度和社会化程度,期望在通过组合整合零散知识、内部化生成隐性知识的基础上,实现隐性知识的显性化和共享化。本文分析结果显示:群体一在差错学习和差错思考维度上为负值;群体二在差错管理氛围四个维度上均为正值;群体三在差错沟通和差错思考维度上为负值;群体四在差错学习、差错沟通和差错胜任维度上为负值。负值维度会拉低该类群体的差错管理氛围水平。阻碍知识社会化和外部化,然而也会促进知识组合化和内部化,正值维度则相反。因此,组织应平衡研发团队差错管理氛围的各维度,理性对待负值维度的存在,在团队已经实现知识组合化和内部化的前提下,再提升负值维度水平,避免阻碍知识的社会化和外部化,提高知识转化效率和质量。
知识转化包括不同属性间循环、不同学习主体间循环,即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循环、个人知识与团队知识循环两个部分。正向的差错思考和差错学习能够促进隐性知识和个人知识循环,正向的差错沟通和差错胜任能够促进显性知识和团队知识循环;反之,负向的差错思考和差错学习能够阻碍隐性知识和个人知识的循环,负向的差错沟通和差错胜任能够阻碍显性知識和团队知识循环。研发团队应提升各群体的负值维度水平,促进他们在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间、个人知识与团队知识间的知识转化,减少负值维度在这两组循环中对知识转化的阻力。
(三)在团队特征方面
以往研究认为凝聚力是团队的基本特征,其中把任务凝聚力作为影响团队差错管理氛围形成的主要因素。本文结合数据进一步分析发现,群体一的差错管理氛围受到差错类型影响,是任务因素中的又一团队特征;同时,通过对不同群体的调查分析还发现,企业组织结构、团队成员间的物理距离和团队组建年限等团队特征,都会使差错管理氛围表现出不同状态。当差错为通用技术类型时,团队会表现出乐于沟通,但同时也会回避学习差错知识;当企业规模较大时,团队纠正差错的速度较慢,但最终会将问题解决;当团队处于不同地域和时间工作时,团队成员遭遇差错只能依靠自身能力解决;当团队合作年限较长且多大于6年时,成员更愿意将差错掩盖并提高防范意识。因此,从调整团队特征的角度改变差错管理氛围,可以通过差错类型控制、企业组织结构简化、物理距离缩减和团队成员周期性调动等方式进行,从而帮助研发团队营造有益的差错管理氛围。
(责任编辑:孙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