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越来越多的朋友开始无麸质饮食,你可能会想:是什么引起这次最新饮食热潮?是由于麸质不耐症吗?这种疾病会越来越普遍吗?
答案显然并不是。
大约只有1%的美国人有乳糜泻,这种罕见的遗传病使人不能摄入麸质品,但是这个患病数字并没有上升。换言之,一百个人中只会有一个人会患有乳糜泻。
事实上,本月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自2009年以来,腹腔疾病的患病率基本上保持不变。
至于有些人说他们并没有乳糜泻,只是对麸质品“敏感”。2013年莫纳什大学的研究表明,这可能也并不是实际情况。
那么当人们停止吃麸质品时,究竟发生了什么呢?
作为一位宗教、医学交叉研究人员同时也是《麸质谎言》一书的作者,杰姆斯麦迪逊大学的副教授阿兰·列文諾维茨认为,它本质上是一种心理和行为交织的结果。
在这本书中,列文诺维茨采访了莫纳什大学胃肠科学的彼得·吉普森教授,吉普森曾参与过2013年的一项研究,该研究结论认为,麸质品不适很可能并不是乳糜泻的原因。吉普森说,许多人在减少麸质品摄入后声称感觉更健康的真正原因只是他们改变了饮食习惯。
吉普森告诉列文诺维茨:“我注意到,很多时候有些人即使是与家人一起,也吃了许多外卖食品、快餐食品,吃得一点也不好。而当了解了有关无麸质的信息之后,他们买了新鲜的蔬菜,认真烹饪,吃得好多了。”
换言之,减少麸质品的摄入看上去似乎有助于减肥或提升气色,事实上无数其他因素可能才是真正的原因。
“将一切归咎于麸质品很容易,但你也可以列举出麸质品的一百种益处,”吉普森补充说。
但是这也许很难接受。
“当谈到食物敏感时,人们居然都不愿意质疑自我诊断,”列文诺维茨写道,“没有人想相信他们经过无麸质饮食所获得的好处很可能只是心理上的。”
最重要的是,将我们所摄入的食物与身体机能症状相联系是非常困难的。有研究表明,当我们很难记住自己曾经吃了什么,我们也很难判断什么是健康的,什么不是。
所以,不要直接自我诊断,而是要咨询医生并坚持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