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广津+潘金华+张壮志+赵楠+孙娟+史良+刘鑫蓬+李晓捷
摘 要:采用种质库内保存的多肋藻[Costaria costata (C. Agardh) Saunders]雌雄配子体,进行扩增培养,然后利用雌雄配子体进行人工苗种繁育,并在自然海区进行栽培。2015年8月3日开始育苗,经过75 d培育,多肋藻幼苗生长至0.83 cm,出库下海暂养。下海后,经过40 d生长,幼苗生长至平均长度约25 cm,开始分苗养殖,分苗后每隔25~30 d观测藻体长度和宽度生长变化,并同步监测海水温度。至2016年4月20日观测到多肋藻平均长度达到最大值,约228.3 cm,此时海水温度约9.4 ℃,藻体平均宽度约29.3 cm,平均鲜重量约528.4 g,平均干重约79.7 g,鲜干比约6.6。得出结论:多肋藻适合在我国北方海区进行人工育苗并养殖,最佳收获期在4月下旬前后。
关键词:多肋藻(Costaria costata);育苗;海区栽培
多肋藻隶属于褐藻门(Phaephyta)、褐子纲(Phaeosporeae)、海带目(Laminariales)、海带科(Laminariaceae)、多肋藻属(Costaria),并且是多肋藻属中唯一种。多肋藻是一种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大型褐藻,富含碘和多种人体必需微量元素,营养价值较高,多肋藻在日本被称为筋布,具有悠久的食用历史[1]。多肋藻在太平洋沿岸北部潮间带或者潮下带的浅海区多有分布,其中朝鲜半岛东北部、日本北海道及本土、俄罗斯远东的鄂霍次克海、大彼得湾均有其分布[2-4]。2014至2016年,笔者先后数次在我國大连沿海和长岛海域礁石发现野生多肋藻的存在。国内学者在多肋藻常温人工育苗(成熟孢子体为母藻) [5]、早期发育[6]和活性物质方面有研究报道[7-8]。本单位自2012年12月份从日本北海道采集多肋藻配子体带回国内进行种质保存和扩大培养,自2014年开始进行多肋藻配子体克隆育苗(夏苗培育)并人工养殖,已经连续3年时间。本研究旨在阐明采用多肋藻配子体进行夏苗培育和人工养殖技术,以期为多肋藻夏苗培育和海区养殖产业化提供一定的技术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本试验中多肋藻夏苗培育所采用的配子体克隆,为2012年12月采集自日本北海道根室沿海礁石野生多肋藻。采集游孢子附着于盖玻片后带回国内,进行多肋藻雌、雄配子体分离、纯化,用于多肋藻种质保存。种质库内多肋藻配子体种质资源较为丰富,可随时根据实际育苗需求进行扩增培养。本次试验共用多肋藻雌配子体6 g,雄配子体3 g。
1.2 试验方法
1.2.1 多肋藻配子体克隆夏苗培育
雌雄配子体准备:将雌雄配子体克隆按2∶1的比例混合,给予光照刺激,光暗周期是L∶D=12 h ∶12 h。
苗帘准备:以红棕绳为附着基编织苗帘,苗帘规格 20 cm×15 cm,单个苗帘总绳长4 m。
配子体附苗:雌雄混合配子体,经过组织捣碎机(型号:DS-1)打碎离解,用400目筛绢在海水中搓洗过滤,透过400目筛绢网的配子体细胞段分布于制冷海水中制成配子体混合液,搅拌均匀后,即可放入苗帘附着。静置附着三天后开始换水。每个苗帘用配子体约0.15 g(雌0.1 g,雄0.05 g)
幼苗培育:培育海水水温8~10 ℃,初始光强2 000 lx,根据配子体和孢子体的发育阶段,给予不同的光强。前期一般毎10 d提光一次,中后期每隔一周提光一次,每次的提光幅度为300~500 lx。光照周期设为L∶D=12 h∶12 h。
1.2.2 多肋藻海上养殖
幼苗下海:一般在10月中旬,自然海区水温下降并稳定在20 ℃以下时,幼苗开始出库下海暂养。采用泡沫箱低温冷藏的方式运输到海上养殖区。将苗帘拆解,毎3股截成一段(每股20 cm,3股约60 cm),采用垂养的方式暂养,水层苗绳最上端距离水面60 cm,5~7 d后提至30 cm。
夹苗:在海上暂养40 d左右,幼苗平均长度生长至约25 cm左右,达到夹苗规格。利用维尼纶绳夹苗(常规海带养殖苗绳),每绳夹苗40株。
海区养殖:浮式筏架水平养殖,每绳间距100 cm,养殖水层深度约60 cm。
海上观测:夹苗后25~30 d开始观测,以后每25~30 d观测一次。主要观测长度、宽度,以及整体生长状况等,做好测量和拍照记录。
2 结果
2.1 多肋藻配子体克隆夏苗培育
雌雄配子体混合刺激12 d后(图1 A),开始进行混合配子体克隆附着苗帘,合计育苗6帘。附着15 d后,幼孢子体多数发育至2列细胞,个别4列细胞(通过玻璃片观察)。附着36 d后,苗绳上的幼孢子体生长至16列细胞状态。经过75 d的育苗,多肋藻幼苗生长至约0.6~1 cm,平均长度约0.83 cm出库下海暂养。
2.2 多肋藻海上养殖
多肋藻幼苗于2015年10月18日下海暂养,至11月28日,经过40 d的生长,多肋藻幼苗生长至平均长度约25 cm,最大长度约35 cm(图2 A、B),此时开始分苗,将多肋藻苗夹在养殖绳上,每绳长度约2.5 m,夹苗40株。至2016年4月20日观测到多肋藻长度达到约228.3 cm(图2 C和图3),此时海水温度约9.4 ℃,藻体宽度约29.3 cm(图4)。此时多肋藻平均鲜重量约528.4 g,平均干重约79.7 g,鲜干比约6.6。自4月下旬以后,随着水温的升高,多肋藻藻体逐步成熟,藻体开始逐渐脱落,藻体长度和宽度开始呈现下降趋势,至5月31日时,养殖区海水温度达到19.8 ℃,藻体长度和宽度分别下降至144.3 cm(图3)和25 cm(图4)。
3 讨论
本文采用多肋藻配子体进行育苗试验,并且取得了成功,进一步验证了海带目生活史具有配子体阶段的藻类利用无性繁殖克隆系扩培后的雌雄配子体进行苗种繁育的可行性。日本本土北海道和本土北部的青森县、岩手县等沿海地区的肋藻藻体长为一般为1~2 m,宽约30 cm[9-10],本文研究中,多肋藻于4月下旬达到最大藻体长度约2.28 m,藻体长度稍大于其本土原始生长地。而在辽东半岛地区的人工养殖多肋藻长度可达3.5 m左右,可能与该海区优质海况条件有关[5]。通过本文在桑沟湾的养殖试验发现,在此海区多肋藻最适生长期为4月下旬之前,当水温达到10 ℃以上时,生长缓慢并逐步趋于停滞。因此实际生产中,多肋藻建议在5月之前进行收获。
通过本文试验观测数据不难发现,多肋藻和国内主流养殖海带以及裙带菜等北方常见的人工养殖海藻类似,高温耐受力较差,多肋藻的人工养殖面临幼苗安全渡夏的问题。海带夏苗培育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大大提高了我国海带养殖技术,并将我国海带养殖业推向世界藻类养殖业的顶峰[11],海带夏苗培育法的推广应用使海带孢子体的适宜生长期大大延长,从而促进产量急剧增加[12-13]。本研究已经自2014年连续2年在山东荣成桑沟湾海区进行养殖试验,稳定可靠,可以推广应用于生产。
参考文献:
[1] Tanaka J,Nakamura T. A photogranphic guide for Japanese seaweeds[M].Japan: Heibonsha pressed, 2004. 99-100
[2] Yoshida T. Marine algae of Japan[M]. Tokyo: Uchida Rokakuho Publishing, 1998,25-1222
[3] Lee Y,Kang S. A catalogue of the seaweeds in Korea[M]. Jeju: Cheju National University Press, 2001, 660-662
[4] Selivanova O N, Zhigadlova G G, Hansen G I. Revision of the systematics of algae in the order Laminariales (Phaeophyta) from the Far-Eastern Seas of Russia on the basis of molecular-phylogenetic data[J]. Russian Journal of Marine Biology, 2007, (33): 278-289
[5] 由学策,曹淑青,王含茹,等. Costaria costata常温人工育苗的研究[J].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2011,26(1):17-22
[6] FU Gang, LIU Jidong, WANG Gaoge, et al. Early development of Costaria costata (C.Agardh)Saunders and cultivation trials[J].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2010, 28(4). 731-737
[7] 李苗苗,于廣利,吴建东,等. 多肋藻(Costaria costata)多糖的提取分离及理化性质分析[J]. 中国海洋药物,2011,30(1):1-5
[8] 李鸶鸶,汪秋宽,何云海,等. 多肋藻岩藻聚糖硫酸酯的提取及其降血脂作用研究[J].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2013,28(1):94-98
[9] 殖田三郎,岩本康三,三浦昭雄.水产植物[M].东京: 疭星社厚生阁,1978: 408-412
[10] 德田広,大野正夫,小河久郎. 海藻资源养殖[M].东京: 绿书房,1987: 201-203
[11] 农业部渔业渔政管理局. 中国渔业统计年鉴[C].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6,250-287
[12] 张泽宇,范春红,曹淑青,等. 长海带的室内培养与育苗的研究[J].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1998,13(4):1-6
[13] 李美真,于波,胡炜,等. 日本真海带规模化人工育苗技术研究[J]. 齐鲁渔业, 2003,20(9):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