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RPL+S企业动态并购能力框架与路径分析

2017-06-30 12:26李婧
北方经贸 2017年3期

李婧

摘要:针对我国学术界对动态并购能力概念界定模糊不清的现象,文章采用文献资料分析法梳理企业能力理论的几十年的发展,概括出“四种理论”,结合RPL+S框架与路径的分析,明确界定了动态并购能力的概念,并提出了研究障碍和未来研究对策建议。

关键词:并购能力;动态并购能力;四种理论

在现有研究中,并购能力一词仅仅是被提及,并没有完整的理论体系,甚至概念的界定也是不精确的,而并购能力相关实证研究更是空白。因此,笔者将并购能力作为一个分支进行系统的分析,总结了四种能力,丰富了并购能力的理论基础,可以厘清并购能力的概念界定,也可以为今后研究并购能力及并购绩效实证研究提供强有力的理论基础。

一、企业动态并购能力内涵发展

(一)企业资源基础论

企业资源基础论的创始人是Penrose(1959),他认为企业是资源的集结合成,也为资源观的形成起到推动作用,而资源和能力是构成企业实现价值的基础,但是资源的投入和转化效益的产出却各不相同。在资源论提出后,最大的突破性的贡献是很多研究领域的学者们把资源与并购联系在一起研究,影响并购绩效不再是单纯的外部环境因素,而是从内部因素剖析。

(二)企业核心能力论

能力观的经典的文献创始于普拉哈拉德和哈默(Prahalad and Hamel,1990)。他在《公司核心能力》提出核心能力的概念之后,再次指出核心能力是企业在不断学习和积累中获取的经验知识,这种能力才是保持企业拥有持续竞争优势的关键所在。核心能力理论认为,核心能力是企业利用现有资源发展或演化拥有区别于竞争对手的并难以复制的特殊物质,并不能从主体中剥离出来单独存在,而是蕴藏在整个活动、人、组织中,不断积累运用和分享核心能力,动态性地保持自己的竞争优势的一种能力。

(三)企业知识基础论

企业的知识理论认为企业是知识的结合体,对知识的不断积累和深入理解,影响企业对资源如何配置以及如何适应不断变迁的环境,从而夯实并提高原有能力以及创造新的能力,这就保障了能力的动态发展。知识观的一个重要意义是开拓了从知识的角度来认识能力的本质。

(四)企业动态能力论

Grant and Kogut(1996)指出动态能力是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强调了在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下,企业如何配置资源、如何调整能力来适应变化的环境的重要性。动态能力理论认为企业拥有特质的资源转化为核心能力,结合对知识的三种演化,不断应对外部变化的环境,并不断积累和更新自身的不足能力创造更优质的能力,使自己的核心能力在动态环境发展中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动态前行,突破了传统的静态资源论,更重视对动态环境的不断适应与变化的动态能力。因此,并购能力本身就是企业运用动态能力实施资源获取、构建和整合的过程,其实质是动态并购能力。

综上所述,企业资源理论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学者们对企业能力的研究经历了由资源基础论、核心能力论、知识论和动态理论的四种能力的发展演化,对能力的定义也越来越精准。

二、动态并购能力的RPL+S框架与路径分析

(一)RPL+S框架

企业动态并购能力研究还处于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相关文献少有涉及。本文逻辑思路首先明确并购能力是一种动态能力,并总结了动态能力的三种流派观,即更新学派(Renew)、流程学派(Process)和学习学派(Learning),即动态能力的RPL分析框架。基于RPL分析框架对动态能力是一个复杂系统的认识不足,提出了动态能力本质上一个自组织复杂系统(Self-Organazation)的觀点,最终提出了并购能力的RPL+S分析框架,奠定了关于动态并购能力研究的理论基础。

1.更新学派

在更新学派看来,动态能力强调的是能力面对快速变化的外部环境保持步调一致,其根源在于企业的“位置(Position)”和“路径(Path)”。“位置(Position)”本质上是企业所拥有资源的集合总体。“路径(Path)”指的是企业发展过程,它影响企业未来发展方向,也决定能力更新创造方向。更新学派认为位置是动态能力更新创造的基础物质,同时决定流程的实现程度,路径决定双向的方向,三者构成动态能力的基本内涵。

2.流程学派

流程学派认为动态能力是一种具体的可识别的组织流程,通过依附在这种组织流程的惯例来获取整合或重构资源,通过这种方式来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从中获得持续竞争优势。流程学派基本分析单位是惯例和流程,规避了动态能力含糊不清的概念,落实到了可操作的层面,也可从实证的角度进行检验。

3.学习学派

学习学派认为组织是一系列依赖于或依附于惯例的资源集合体,动态能力是一种学习经验积累和知识的应用、整合更新创造知识的模式,通过这种模式对惯例的应用来提高并购绩效,在此基础上提出学习机制和惯例的动态能力分析框架。学习经验积累、知识的应用和整合更新创造知识三个过程构成了学习机制,也是动态能力的核心,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动态能力作为企业的一种特殊的学习模式,在外部环境不断变化下,仍能保持稳定有序地进行,学习机制下的动态能力演化是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根本核心。

4.自组织论

自组织论是区别于其它一般组织的自行组织,一般组织是听从特定指令行动,而自行组织是没有外界特定指令而自行组织、自行配合从无序走向有序的结构系统。动态能力是自组织系统,原因在于动态能力的内涵满足自组织耗散结构的创造条件,它对外界环境的交互性,自身具有的多层次、多维度结构,并能够自我完善修复功能都与自组织系统相契合。

综上所述,动态能力是一个由能力子系统组成的自组织系统,具有多层次和多维度的稳定结构,各子系统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它的基本分析单位是惯例和过程,惯例的演化过程是动态能力自组织过程的资源源泉,这就是动态能力的RPL+S分析框架。该分析框架也是并购能力的RPL+S的分析框架,该框架的建立为界定并购能力概念分析奠定了理论基础。

(二)动态并购能力路径分析

动态并购能力路径是以资源为基础在RPL+S框架下对相关能力的配置和整合的相互作用关系,形成动态并购能力。下图旨在厘清并购能力的概念界定。

首先,动态并购能力不是无源之水,相应的资源是必不可少的。资源基础观强调异质性的资源是竞争优势的源泉。在并购能力RPL+S的分析框架下,更新学派认为对资源的配置和整合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的动态能力才是持续竞争优势的关键所在,流程学派通过具体操作企业的资源并提供稳定性确保并购价值的提升。因此,RPL+S的分析框架下的动态并购能力首先强调的演化基础是资源,再是对资源的有效配置。

其次,并购能力基本表现形式是惯例和流程。在并购能力RPL+S的分析框架下,流程学派认为能力只有可以稳定和重复地执行才能带来价值,因此,能力被固化为相应的惯例,惯例的有序执行是流程。

最后,并购能力是一个自组织的能力整合系统。其本身是一个自组织的复杂系统,能力子系统之间相互作用,促进形成了自组织的演化过程。

综上所述,动态并购能力是一个以资源为基础,通过将相关能力固化为惯例和流程实现对资源的配置及整合,以保持竞争优势的自组织能力系统。

三、动态并购能力研究障碍

动态并购能力概念界定至今仍有分歧。并购能力的内涵包含的是并购所需要的特定资源,在此资源并非是泛指的资源,如何具体细分这部分资源还存在一定难度,资源中哪部分是作为并购能力的物质基础,如何界定这部分资源同样需要加以论证。因此,在该框架下从资源视角对并购能力的概念有待进一步分析。

动态并购能力与绩效的相关性研究目前也处于空白状态,但此研究推动了动态并购能力的理论发展,四种能力演化发展为其理论发展打下了基础。然而,学术界对动态并购能力还没有一个系统的综合的分析,仍有很多盲区知识需要进一步论证,尤其是对动态并购能力如何度量的问题以及动态并购能力对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都需要我们进一步去探讨。

四、对策建议

动态并购能力属于一个全新的研究范畴,在以资源论为基础的视角结合RPL+S框架和路径分析,借鉴四种理论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对动态并购能力的概念界定进行深入研究,得出上述一系列研究成果,丰富了动态并购能力基础理论。但面对动态并购能力的复杂性和灵活性,还可以有更多的研究视角和研究思路。

首先,并购能力的构成要素需要结合实证进一步研究,引人更多的考虑因素,有形资源、无形资源和管理能力等,细化并购能力的资源因素。其次,多参加学术研讨会和交流会,了解当前市场环境下什么特质可以作为动态并购能力,比如,先进的商业模式、创新思维。未来,可以针对某一特质研究动态并购能力,相信会对并购能力有更深的综合理解。最后,在基于资源屙l生的并购能力的论述中,规范式研究没有说服力,只有通过实证研究分析是否是资源的数量决定并购能力的大小,是否是具有某方面的資源越多,企业在该方面的并购能力越大。这些都需要未来可以通过进一步的实证检验来加以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