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是思想盛开的花朵

2017-06-30 10:52周雨寰
广东教育·高中 2017年6期
关键词:语言表达观点现象

周雨寰

高中学生正处于诗情蓬勃、思维活跃、感情丰富的年龄,语言对于他们就是一种自然而然的表达,可是由于积淀的欠缺、引导的缺位以及在应试背景下畸形的训练,他们不能或者不会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所想,导致了高中生的作文语言呈现出幼稚化、模式化、精致化的倾向,教师的责任就是要唤醒学生语言表达的潜能,教会他们积淀和思考,让学生成为一个有思想的内心丰富的人,提升他们的思维品质进而优化作文的语言。

辩证思维能力指的是经过辩证思考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它包括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用变化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透过现象看本质等。在作文教学中要想办法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的能力,让学生的作文闪烁着思辨的光芒,当有了辩证的思维,学生就再也不会为语言表达的问题而焦头烂额了。

下面介绍几种培养辩证思维的途径:

首先,展開辩论,培养全面地一分为二地认识问题的能力。

辩论是双方各执一种观点,彼此用充分的理由和丰富的事实来论证自己的观点,揭露对方的思维矛盾,以便使对方信服甚至达成共识的一种活动,它既是一种思维活动也是一种表达活动。

例如: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现代社会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强大,它从过去接打电话、收发短信的简单功能,到现在强大的上网功能,手机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巨大的变化,现在学生把手机带到学校的现象越来越普遍,给学校的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

某中学禁止学生带手机到学校,违者处分,但依然有不少学生偷偷带手机到学校;另一所中学允许学生带手机到学校,却有部分学生不带手机到学校。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③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④不得抄袭、套作。

在写作这篇作文之前,我让学生展开了充分的辩论,主张“禁止带手机到学校”的理由有: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的自控力不行;手机的搜索功能会使人变得不愿意思考,不愿与同学讨论,少了思想碰撞的火花;手机强大的上网功能会诱惑学生去玩游戏,因为游戏总比学习有趣。主张“不应该禁止学生带手机”的一方的理由有:手机有通讯功能,便于和家长联系;手机有搜索功能,便于学习查找资料;人应该有自控力。在想办法论证自己观点的过程中,学生要从不同的角度去寻找理由,这本身就是一种辩证的思维活动,同时听了对方的理由,才发现“带手机是有利也有弊”,学生学会了全面地、一分为二地去看问题。当学生有了全面的思维观之后,引导学生用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全面观,全面的思维才外化为语言表达,比如可以引导学生用“固然(诚然)……但是……因此……”这样的句式表达对带手机现象的全面观,如诚然带手机方便和家长联系,便于查找资料,但是带手机使很多同学沉迷于手机游戏,使视力受损,身体健康受到影响,同时变得不愿意思考,不愿意与同学讨论,因此我认为在学生自制力不够强的时候,还是应该通过外在的强制力量禁止学生带手机。

辩论的活动训练了学生的全面性思维,全面性思维可以使学生的表达更为严谨、缜密,增强说服力,避免观点的片面性,避免阅读对象的反驳与证伪,当学生把思维的火花收集起来进行恰当的组合,就会成就一篇很好的文章,语言表达能力在活动中得到了提升。

其次,学会思考质疑,训练层进性思维的能力。

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用动态的方式思考认识对象,用矛盾运动的观点看待问题,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对象,弄清事物的来龙去脉,把握它的发展趋向。换言之,就是引导学生从对事物的矛盾分析中得出结论,然后不断质疑,不断提出新的问题,使说理的层次增多,使观点深化,最终穿越现象触摸到事情的本质,这样就避免了说理的单一平面化。当学生能够多层次地说理,语言表达水平自然就得到了提升。如特级教师王栋生曾用下面的一则材料对学生进行了层进式思维的引导。

材料:南京发生的著名的“彭宇案”,一名青年因扶起一名倒地的老妇反而被诉,法官判决做好事的青年赔偿。法官判决的理由是 “不是你碰到的你就不会去扶,既然你去扶了,就必然与你有关”。两年后,深圳有位老人摔倒后,大多数路人不敢去扶老人,两名高三学生抢救了这位摔倒的老人,这两名高三学生所在学校大张旗鼓地奖励了这两位学生。

王老师的层进性思维教学程序大致如下:

1. 先引导学生分析出材料中的几组矛盾:见义勇为与被判罚款;见人跌倒与不敢相助;学生正常救人与学校高调发奖。

2. 引导学生找出主要矛盾,主要矛盾可根据学生的关注度来确定,一般情况,学生关注更多的是这对主要矛盾:学生正常救人与学校高调发奖。

3. 引导学生对主要矛盾进行分析,做了原本正常的事却被当做英雄,对这个民族而言,是不幸的。

4. 引导学生挖掘主要矛盾产生的原因:为什么见义勇为会成为新闻?为什么仅是尽义务却会被当做英模?为什么大家都会觉得他们勇敢,为什么学校要奖励这两名学生……

5. 引导学生明白三组矛盾的内在关系:三对矛盾是连锁关系,第一组矛盾引发另外两组矛盾,是根本矛盾。

6. 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根本矛盾产生的内在原因:为什么一起错案会引起那么严重的后果?大是大非问题可不可“调解”?道德沦丧可不可“和谐”?司法公正的重要性到底体现在哪里?

7. 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根本矛盾产生的根本原因:法制的、道德的、人性的等。使学生认识到每一现象都有其形成的历史渊源,很多现象不是简单孤立存在的,要学会分析现象产生的深层原因。

像这样王老师运用层进思维教学,使学生对事实材料的分析逐步走向深入,写出来的议论文思路是逐层递进的,论说是严谨科学的,说理是辩证的。

层进性思维教学还可以引导学生在不断质疑中逐步深入把握事物的本质,如我引导学生思考过这样一则材料:

在兰州的一条高速公路上,一辆运送葡萄的货车翻车了,闻讯而来的村民没有对货车施以救助,反而兴致颇高地将全车二千三百箱葡萄一扫而光。

我是这样引导学生思考的:

1. 村民的这种抢葡萄不救助的行为反映了村民的什么品质?引导学生明白村民的自私和贪婪。

2. 村民为什么会有这种贪婪与自私的品性呢?如果这车葡萄翻在大城市,会不会过路的人都会哄抢?引导学生明白这种贪婪和自私是源于物质和认识的双重贫困。

3. 村民搶葡萄不怕被处罚吗?引导学生明白国人的“法不责众”的心理。

4.“法不责众”的心理仅源于村民的法制观念淡薄吗?引导学生明白归根结底是国家的法律不够成熟完备。

5. 运葡萄的车翻了大家都去抢,为什么几乎在同时出现的“钞票洒落”事件,人们都去帮忙拾取而不哄抢呢?引导学生明白国人心中的“拾金不昧”、“君子节操”是分大小事的。

2016年9月我校参加了“天一联考”,作文是一幅漫画,画面内容是:一个人站在水边捕鱼,一条条小鱼从他的身边游过,可他就是不放下渔网,因为他心里一直想着要捕大鱼。考试过后,不少同学用了层进式思维的方式进行构思和写作的,其中有一位叫吴明坤的同学的思路是这样的:

1. 渔民为什么不抓小鱼?是因为渔民的好高骛远、贪大求全的心态使然。

2. 这种心态是怎么产生的呢?是源自个人的一种不正确的价值观。

3. 仅是个人价值观的原因吗?不是,还源自社会中一种普遍的奖励机制的导向,“只看结果,不问过程”的庸俗成功学的影响,忽视了对一步一个脚印踏实努力的鼓励。

4. 渔民为何一心想着抓大鱼?是因为社会上有人通过抓大鱼一举成功,使人心生艳羡。

5. 抓到大鱼的人多吗?不多,大多数人都还是平凡人。

6. 那他为什么去艳羡少数抓到大鱼的人呢?舆论导向的影响,抓到大鱼的只是少数,舆论的过度报道这些人的成功,让人们只看到成功的光环,而忽视其背后“抓小鱼”一点一滴虔诚的积累。

就这样在不断质疑中,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层层深入地思考,透过现象逐渐触摸到事情的本质,从而也就避免了说理的平面化及观点片面化的弊端,语言表达自然也就思路清晰、思想深刻。

再次,练写时事感悟类的微写作,训练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辩证思维的能力。

“微写作”因为篇幅短小,针对性强,类似于网络里的“微信”“微博”,每天都可以让学生进行训练。进行时事感悟类微写作,让学生对当前社会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文化现象进行探究或评价,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的意识,更能训练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维能力。学生在写作中可以通过评说焦点人物,看到人物的精神品质;可以通过社会现象看到时代精神;也可以通过文化现象反思传统文化。长期训练下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辩证思维的能力定会得到提升。

学生作文的语言是学生思维的直接体现,没有思想自然表达不出来,思维混乱自然表达的语言就混乱,思维清晰表达也就清晰,思维深刻语言表达就会深刻,思维具有创造性语言也就具有创造性。法国批评家布瓦洛说:“你心里想得透彻,你的话自然明白,表达意思的词语自然会信手拈来。”可见要优化作文的语言,一定要从思维入手的。当具备了一定的思维品质,一定会盛开出绚烂的语言之花。

责任编辑 廖宇红

猜你喜欢
语言表达观点现象
更多观点,请扫码阅读。
更多观点,请扫码阅读
更多观点,请扫码阅读。
数学课堂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与研究
编写剧本台词 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表达综合训练
第四章光现象
你能解释下面的现象吗
猜谜语
小小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