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学优生人格缺陷的主要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2017-06-29 10:36高小兰
广东教育·综合 2017年6期
关键词:人格障碍人格家长

高小兰

学优生向来是备受学校、教师、家长关注和引以为荣的特殊群体,他们在能力、成绩和日常行为等方面会表现出一定的优势。但在应试教育体制下,家长、教师以及社会,普遍只是关注学生的考试分数,很少关注他们的人格发展,尤其是学优生的人格发展。教师和家长常因学优生的学习成绩而忽略其人格成长,忽视了学生优秀成绩背后所存在着的人格缺陷,如高傲自大、爱慕虚荣、争强好胜、自私自利、嫉妒心强、偏执敏感、心胸狭窄、自以为是、感情脆弱、耐挫力差、人际交往不良、过分追求完美等。

一、学优生人格缺陷的主要表现

笔者就学优生的人格缺陷问题,对广州市若干所中小学(包括重点和非重点学校)的教师、学生及家长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回收问卷2739份;同时通过相关的班主任论坛、学科教师论坛、家长论坛以及网上博客进行访谈讨论。

通过对调查问卷及访谈讨论数据的分析,得出了如下结论:学优生的人格表现普遍存在以下两种表现情况,一种是勤奋好学,谦虚谨慎,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乐于助人,与同学的关系融洽,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另一种是骄傲自大,自以为是,瞧不起同学、教师和家长,喜爱挖苦别人,自尊心过强,好爱面子,经不起批评和教育,耐挫能力差,爱慕虚荣,嫉妒心强,性格孤僻等。若对第二种人格表现不及时加以引导,学生就容易出现强迫型人格障碍、偏执型人格障碍、依赖型人格障碍、自恋型人格障碍或焦虑(回避)型人格障碍等问题。

二、学优生人格缺陷的主要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一)自尊虚荣爱面子

在所调查的人群中,认为学优生爱慕虚荣表现强度的比例如下,强烈:27.8%、一般:24.1%、不强:22.5%、其它:25.6%。其中,认为学优生有强烈爱慕虚荣表现的人数在调查人群中居首位。学优生爱慕虚荣表现的形成原因主要如下:

1. 环境所致

学优生由于能力较强,大多是班级工作和活动的骨干,学校、教师对他们过分信任和偏爱,使他们在学校或班级中处于优越地位,总是得到教师的表扬以及同学的尊敬和羡慕,从而容易导致他们自尊虚荣爱面子的心理。

2. 心智尚未成熟

由于年龄尚小,心智尚未成熟,学优生在教师、同学的褒奖中往往对自己的认识不够,自我评价过于片面,过高地估什自己,看不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不能正确评价自己,从而盲目自尊、自信,逐渐形成强烈的虚荣心。当面对别人的批评时,他们警觉敏感,不能虚心改正自身的缺点不足,固执己见,因而容易出现偏执型人格障碍。

(二)多疑敏感爱嫉妒

部分学优生因长期受到家长、教师的宠爱,任性自私,自命不凡,自以为是,心胸狭窄,名利至上,总想独霸“第一”,稍不如意,便赌气任性,总认为“地球绕着我转”。面对同学超越自己,他们不能正确对待,不是下定决心刻苦努力、奋起直追,而是产生强烈的嫉妒心理和不平衡心理,把怨恨集中于对方,千方百计地进行贬低和诋毁。为保证自己的“领先地位”,在学习过程中采取垄断资料、知识保密、弄虚作假等手段,故意给“对手”制造学习障碍,以便在成绩上超过“对手”。对于超越自己的同学或怒目视之,或当面讽刺,或背后议论。

多疑敏感爱嫉妒的心态,直接影响了学优生成绩的进一步提高,阻碍了其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在调查人群中,认为学优生敏感多疑的人占37.9%,认为学优生嫉妒心强的人占24.7%。这样的心态容易影响集体学习风气,破坏同学间的团结,影响班级群体学习成绩的提高,若及时不加以引导,则容易导致偏执型人格障碍的形成。

(三)偏执清高自以为是

许多学优生都有固执己见的特点。一方面,他们能敏锐正确地感知、判断事物的发展方向,从而加固了他们对自身判断力的自信,同时也使自己变得更加固执与偏激,不肯轻易相信别人,难以听取别人的意见和建议,不能与教师、家长和同学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喜欢我行我素,极易形成偏执型人格障碍。他们因自己的天赋和成绩而自我满足,因而常常表现为不合群、不关心集体、不喜欢参加集体活动或劳动。他们有时自命不凡、自以为是,经常喜欢独来独往,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从而逐渐产生清高自居心理,也容易导致自恋型人格障碍的形成。对教师的教导,他们往往反应冷淡,心不在焉,时常表现出不耐烦。

(四)倔强好胜高傲自大

由于学优生聪明伶俐、思维敏捷、理解力强、意志坚定,在班上学习成绩优秀,因此,他们往往在集体中表现出坚决果断、争强好胜、倔强不服输等特点。如果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他们就容易失去自我控制,骄傲情绪就会无限扩张,认为自己是“天之骄子”,目空一切,盲目自傲,妄自尊大,唯我独尊,从而导致自恋型人格障碍的形成。

倔強好胜在学优生中表现得较为普遍,在调查中,69.6%的调查对象认为学优生倔强好胜,37.9%的调查对象认为学优生孤傲自大。

(五)过分认真与追求完美,缺乏创新精神

学优生学习认真,有着很强的自制能力和自我束缚能力,学习一丝不苟,无论是作业还是测验,都十分认真对待,力求正确无误。他们对待其他事情也是严格要求自己,不越雷池一步。做事认真可靠、遵时守信、井井有条是他们的优点,但如果过分认真,他们就容易形成强迫型人格障碍。

部分学优生过分追求完美,稍有一点事情做得不好,便惴惴不安。同时,他们非常关注自己的形象,总想给人留下好印象。所以,他们会严格要求自己,事事追求完美。强迫型人格障碍者的特点是无休止地、执着地追求完美。他们小心谨慎、顾虑多端、怕冒风险、怕犯错误,不敢大胆尝试与创新,容易形成过于趋同、从众以及谨小慎微的心理,从而变得循规蹈矩、因循守旧,缺乏应有的斗志和创新精神。

(六)焦虑不安,信心不足

焦虑是指对当前或预计到对自尊心有潜在威胁的任何情境而产生的一种担忧的反应倾向。它是由于个体受到不能达到目标或不能克服障碍的威胁,致使自尊心与自信心受挫,或致使失败感、内疚感增加,从而形成的一种紧张情绪状态(莫雷,《教育心理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很多学优生会在考试前感到紧张、失眠、食欲不振;他们恐惧挫折、害怕失败,总是处于一种担心成绩下滑、被他人赶超的恐惧心态之中;他们经常会因生活中一些小事而耿耿于怀。正是这种拿不起、放不下的焦虑心态导致学优生的信心不足,对考试缺乏正确的认识和态度,以至于学优生在考试中作弊的现象屡见不鲜;也正是这种焦虑心态使他们经常在关键时刻发挥失常,考不出平日的好成绩。这极易导致焦虑型(回避型)人格障碍。

(七)外强内弱,耐挫力差

长期处于“金字塔尖”的学优生,由于他们的学习一帆风顺,在家又倍受宠爱和照顾,许多事情父母都帮他们安排好,包括学习内容和作息时间,甚至是将来的奋斗目标,他们只管朝着父母所定的方向努力,不需担心任何事情。他們一直在赞扬声中长大,尤其是在学习方面的成绩较多,其带来的自我满足的体验也较多,从而容易过高地估计自己,只看到自己的成功,也只能接受自己的成功。他们在父母的爱护和悉心照料下逐渐丧失自己的主见,对父母更加依赖,十分顺从,从而容易导致依赖型人格障碍。

依赖型人格障碍的特征是极度地依赖他人。他们虽然有较好的工作能力,但由于缺乏自信,难以独立,不时地需要别人的帮助。他们不果断,也缺乏判断力,总是依赖别人为自己作出决策或指出方向(陈仲庚、张雨新,《人格心理学》,辽宁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这样的学生一旦离开父母,便不会照料自己,难以表达与他人不同的观点看法,害怕失去他人的支持与赞成。由于他们的学习生活一帆风顺,未曾受过挫折,他们对前进道路中的困难和可能出现的失败估计不足,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承受能力差,一旦遇到挫折或打击,就显得不知所措、情绪低落、悲观失望。他们看起来外表光亮坚硬,实则不堪一击。

(八)人际关系紧张敏感

许多学优生在人际关系的处理上较为紧张敏感,不善于与周围的人相处,朋友较少,喜欢独来独往。其原因主要如下:

1. 喜欢独来独往

部分学优生非常珍惜时间,不愿意浪费一分一秒。他们会把大量的时间花在学习上,不与同学一起玩耍、聚会,生怕耽误自己的学习时间,所以他们常常独来独往、来去匆匆,从而失去了许多与他人交谈的机会,也没有积累足够的人际交往经验,因而人际交往能力远比其他同学差。需知道,情商高于智商,人际交往与生活的经验远比书本知识宝贵,甚至可能决定他们将来的人生发展。

2. 过于追求完美

学优生事事追求完美,时时想保持美好的形象,所以在人际关系方面十分敏感多疑。他们担心自己因言行不得体而遭到别人的批评、反对与拒绝,因此,在公众场合他们很少发表自己的意见。而正因为他们很少发表自己的意见,口头表达能力没有得到适时的锻炼,因而也会相对变得笨拙,久而久之便会形成一种自卑感。这种自卑感又会使他们在公众场合更加不敢发表自己的意见。

3. 思想较为封闭

部分学优生由于较少参加社交活动,接触的人也少,缺少聆听的机会,他们也就逐渐变得思想封闭、孤陋寡闻。因而,他们难以融进他人的话题与交谈的氛围,即使插上几句,也会显得僵化古板、毫无生气,或引起哄然大笑。这便加剧了他们封闭保守思想的形成,不敢再敞开心扉,不愿在公众场合发表自己的意见,唯恐遭到反对、批评或嘲笑而使自己难堪。所以,他们会逐步远离人群,很少与他人发展亲密关系,以免受到伤害与批评,从而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并发展成为回避型人格障碍。他们看似孤傲清高,给人一种不可亲近的感觉,实质上他们极其自卑。这样的学优生在生活中只会随声附和,要么缺乏见解,要么“老好人”一个,在工作和生活中缺乏冒险精神。

4. 以自我为中心

还有一些学优生,他们自视清高,优越感强,不把别人放在眼里,经常嘲笑、戏谑别人;喜欢以己之长度他人之短,而且容易嫉妒,不能容忍别人超越自己。这种学优生容易形成偏执型人格障碍。他们固执、偏见,非常在乎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却往往忽视自己对他人的言行,看见别人对自己不够热情就会进行无端猜测,与同学关系极不融洽。

5. 缺乏应有的礼仪

每一个人出生后都会遇到养育我们的父母和教授我们知识的老师。他们帮助我们长大成人,希冀我们有所成有所为,无私奉献却不求任何回报。对此,我们应心存感激。然而,有些学优生认为学习好是个人努力的结果,与老师没多大关系,对老师缺乏应有的礼貌与尊重;有的学优生瞧不起老师,认为当老师没出息、水平低,因而对老师缺乏应有的礼貌与敬重;还有的学优生对老师吹毛求疵,老师的教学风格、言行举止稍不适合自己,就不积极配合,甚至马上给予脸色。通过调查发现,许多教师都有这样的感觉:经常受批评教育的学困生和顽皮学生,对老师怀有深厚的感情,乐意帮助老师,甚至有许多人在毕业多年后仍能与老师保持密切的联系。相反,倍受老师宠爱的学优生与教师感情淡薄,远远见到老师便绕道而走。

许多学优生由于人际关系紧张、敏感,产生了一种孤独感和自我封闭倾向。这样的人际关系既不利于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更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

三、结语

以上的人格缺陷问题如不得到及时引导与纠正,极易发展为强迫型人格障碍、偏执型人格障碍、依赖型人格障碍、自恋型人格障碍或焦虑(回避)型人格障碍等,从而严重影响学优生正常的人际关系,妨碍其学习与生活,甚至可能导致其做出违纪犯法行为。

因而,学校、家长乃至整个社会,对学优生的人格缺陷问题都要加以重视。在教育教学中,要避免使用不恰当的评价方式与教育方式,要为学优生创造与他人同等,而非个人突显、独特的环境,从小培养他们的耐挫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多肯定他们付出的努力,不仅要关注他们的学习成绩与考试分数,更要多关注他们的内心世界,及时发现他们的心理问题并予以疏通与引导。如此,才能让学优生拥有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才能使其真正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猜你喜欢
人格障碍人格家长
是不是太自恋,一测便知
儿童心理虐待与自恋型人格障碍倾向的关系:成人依恋的中介作用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DSM和ICD诊断体系人格障碍诊断的最新进展
家长请吃药Ⅱ
论君子人格的养成
大学生人格障碍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