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世恩
[摘要]近年来,在渭河上游、洮河流域出土了大量北宋钱币。笔者认为,这些钱币的大量出土与北宋神宗时王韶经略熙河、在通远军和熙州置市易司有密切关系。
[关键词]北宋钱币;王韶;通远军;市易司
陇西县博物馆馆藏有大量北宋钱币。2004年,博物馆将1994年出土于甘肃省陇西县首阳镇的部分馆藏钱币进行了清理。经过清理发现,钱币绝大多数为北宋铜钱,并以小平钱为主,除“宋元通宝”“皇宋通宝”“圣宋元宝”三种国号钱外,其余均为年号钱。宝文有元宝、通宝、重宝三种,但版别多样,同一年号钱就有多种版别。钱文均为瑰丽的书法,有皇帝御书,亦有名家所书。字体篆、隶、真、行、草五体皆备,整理出的钱币上至“宋元通宝”,下至“乾道元宝”,时间跨度205年(零星的汉五铢、秦半两、唐“开元通宝”不计)。总之,这些钱币版别繁多,铸工精良,钱文书法优美,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和艺术价值。
据笔者了解,近年来,在渭河上游和洮河流域的陇西、临洮、武山、临潭等地先后都出土过大量内涵丰富的古代窖藏钱币,以北宋铜钱数量最多,其中珍品颇多。究其原因,笔者认为这与北宋神宗时王韶经略熙河、在通远军和熙州置市易司有密切关系。
自唐代“安史之乱”后,唐王朝将河西陇右之精兵东调,吐蕃乘虚而入,占据了河西陇右地区。至五代时今天水以西的渭河、洮河流域蕃汉杂处,吐蕃部落“大者数千家,小者数十家,无复统一”。宋太祖赵匡胤建隆三年(962),持节枢密使吴廷祚为节度使,招抚渭水以北的吐蕃部落。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帝,建立西夏,宋朝面临着西夏、契丹两个对立的政权,形成鼎足之势。但宋自立国后吏治腐败,重文轻武,不信武臣,在国防方面仅是被动设防。古渭州(今陇西)之讷支蔺毡部于宋仁宗皇祐五年(1053)献地内附 ,宋筑古渭寨以守之,辖于秦州(今天水)。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以古渭寨为通远军。连同原属秦州的宁远(今武山)、通渭(古址在今通渭什川乡李家坪)、熟羊(今陇西首阳乡)、盐川(今漳县盐井)、通西(今陇西通安驿)、永宁(今甘谷盘安)等六寨隶属通远军辖。
宋神宗即位后,面对契丹、西夏两个政权的威胁,欲“励精图治,将有大为。未几王安石入相……帝奋然将雪数世之耻”。王安石入相后,着手改革变法,首要之事是澄清吏治,均平赋税,以扭转朝廷苟且偷安之颓风积弊。然后是振肃武备,富国强兵,解除契丹和西夏的威胁,佐神宗以“雪数世之耻”。正是在这一变法图强的形势下,王韶向朝廷提出了他的《平戎策》。
王韶(1030-1081),字子纯,江州德安(今江西省德安县)人,少有壮志,宋代著名的军事家。宋神宗熙宁元年(1068),随着王安石变法运动的开展,王韶向朝廷上奏了《平戎策》三篇,针对如何抵御西夏侵扰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意见。
时王韶“内知天子智勇,有志于天下”,他审时度势,提出收复、开拓河湟(今西宁、兰州、洮岷一带)的《平戎策》“以为西夏可取。欲取西夏,当先复河湟,则夏人有腹背受敌之忧,夏人比年攻青唐(今西宁地区)不得克,万一克之,必并兵南向,大掠秦渭之间(今天水陇西一带),牧马于兰会(今兰州、靖远、榆中、会宁等地),断古渭,尽复南山羌(今渭源、漳、岷一带蕃族),西巩武胜(今临洮),遣兵时掠洮河,则陇蜀诸郡当尽掠扰。瞎征兄弟(当时渭源境内的蕃族首领)其能自保邪!”“今诸羌瓜分,莫相统一,此正可并合而兼抚之时也”。在经济上,王韶还建议:“渭源至秦州良田不耕者万顷,愿置市易司,颇笼商贾之利,取其赢以治田”。市易司是推行市易法的机构,即平价收购市上滞销的货物,市场短缺时再卖出,并允许商贾贷款或赊货,按规定收取息金。这就限制了大商人对市场的控制,有利于稳定物价和商品交流,也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当时宋神宗“志复河陇”,因而王韶的主张和建议得到宋神宗的采纳和王安石的支持。
王韶上奏《平戎策》以后,就被朝廷委派为秦凤路经略安抚司主管机宜文字。到熙宁三年(1070),王安石又让他负责秦州西路关于招抚吐蕃诸部、创设市易司等一系列事项。王安石认为“王韶欲于古渭置市易司,非特一利而已”,其“既足以怀来蕃部,又可收其赢以佐军费……将来古渭可以聚兵……又建古渭以为军,即秦州形势遂长足以抗西贼”。熙宁三年(1070),宋神宗“诏陕西转运司详度移市易司于古渭利害以闻”,“以发运司薛向等请,出上供钱帛二十万贯匹买岑水场铜缗四百余万斤,运陕西增铸钱百万余缗以备边计”。遂设市易司于古渭寨,赐钱30万缗为本,以川交子(即纸币)易物货给之。
熙宁四年(1071),进王韶为“太子中允、密阁校理、兼管勾秦凤路缘边安抚司兼营田市易……赐银三百两置洮河安抚司,自古渭寨接青唐、武胜军应招纳蕃部市易,募入营田等事并令王韶主之”。
熙宁五年(1072)五月,“辛巳,诏以古渭寨为通远军(今甘肃陇西县),以王韶兼知军”。为开拓熙河打下基础。同年七月,王韶“引兵城渭源堡(今渭源)及乞神坪(今渭源七圣),破蒙罗角、抹耳水巴等族”。八月,“改武胜军为镇洮军……高遵裕兼知镇洮军……诏镇洮军置市易司,赐钱帛五十万”。十月,“戊戌,改镇洮军为熙州(今甘肃临洮县)……高遵裕知通远军兼权熙河总管”。
熙宁六年(1073),建成洮河浮梁,赐名“永通”。同年春,进筑康乐寨(康王城),四月攻拔阿讷木藏城(今广河)、香子城(今和政),八月遂定河州(今临夏),河州克服后,王韶即领兵进拔岷州(今岷县)、宕州(今宕昌)、叠州(今迭部)。同年夏,以通远军隶熙河路。至此熙、河、洮、岷、宕均归宋王朝版图,是为“熙河之役”。
熙河之役“拓地千二百里,招抚三十余万”“过洮河即如汉界”。宋蕃“各得所欲,而田畴垦,货殖通,蕃汉为一”“以钱助役收息,又捐百余万缗养马于蕃部,且什伍其人,獎劝以武艺,使其人民富足,士马精强”,“不期年,偿公给私,裕然有余,无锱铢负”。确如王韶所言:“通远军自置市易司以来,收本息钱五十七万余缗” 。熙河设市易司使“熙河人情其甚喜,以至蕃部首领子女‘连袂围汉官踏歌,言自今后无仇杀,有买卖快乐,作得活计,不被摩征来夺人口牛马”。
熙河之役前期的主要活动是招抚洮河以东的沿边蕃部,并积极经营古渭地区,将其建成进取洮西的基地;后期主要是王韶率军收复熙、河、洮、岷、宕等州的军事行动,熙河之役对北宋中后期历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宋廷的大力经营促进了熙河地区的开发;宋与河湟吐蕃的关系在冲突之后重新倾向和好。熙河之役本身是宋朝进取西夏的重要举措,也是北宋解决西北边患的重要战略实践。
王韶经略熙河取得了巨大的胜利。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采取了讨抚兼用的战略指导方针。这一思想贯穿了熙河之役的始终,使得开拓熙河的工作在短期内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二是推行市易法,在秦州、通远军、熙州等地设置市易司,以官钱资助商人,活跃商业经济,然后取息以供军用。这为熙河之役的胜利奠定了坚實的基础。三是王安石对王韶开拓熙河积极而又坚定的支持。正是由于王安石的鼎力支持,才使得先后到秦凤路、熙河路前线的王韶,得以按照其既定计划进军,最终取得巨大胜利。
王韶经略熙河,具有重大的意义。开拓熙河在主动防御西夏“并兵南向”方面起了积极作用。熙河之役的成功,使得被西夏的掠夺战争阻断的丝绸之路又畅通起来。在通远军和熙河路置市易司、营田、建学,招抚蕃汉人民屯田开发,休养生息,贸易互市、取息以佐军需,招抚蕃官子弟人学习文,诚为得国利民之举。这一切都推动了渭河上游和洮河流域民族的团结与融合,也迎来了这一地区经济、文化的大发展。
在开拓熙河的过程中,王韶在通远军和熙州置市易司,是其创举。置市易司,并设监铸钱,借官钱资助商贾开展贸易,“收其赢以佑军费”及设“营田司”“治田”,发展农田水利,公私两利,富国强兵,诚为开拓熙河的积极战略措施。
上述出土北宋货币的渭河上游和洮河流域即为宋神宗时通远军和熙河路的辖地,出土的大批北宋铸货币是当时的“田畴垦,货殖通,蕃汉为一”“人民富足,士马精强”“裕然有余”的历史实物例证。王韶首创“市易法”,先行之于古渭寨,再推广到熙州,因收效甚著而于熙宁五年颁行全国,其于宋神宗抗御西夏、契丹的战略决策相关联,也是王安石实施变法、富国强兵、“怀来蕃部”的具体内容之一。
[参考文献]
[1][元]脱脱等.宋史[M].北京:中华书局, 1977.
[2][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M].北京:中华书局,1985.
[3] [宋]王称.东都事略[M].台北:文海出版社, 1979.
[4][北宋]薛居正. 旧五代史[M].北京:中华书局, 1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