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过程中新社区居民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
——以南通市为例

2017-06-29 11:05孙中涛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健康状况心理咨询城镇化

赵 芹 王 健 孙中涛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a.社科部; b.学工处; c.人事处,江苏 南通 226007)



城镇化过程中新社区居民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
——以南通市为例

赵 芹a王 健b孙中涛c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a.社科部; b.学工处; c.人事处,江苏 南通 226007)

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生活条件和工作环境的变化对新社区居民的心理产生了一定的冲击,走访调研发现,新社区居民心理健康状况整体较好,但存在心理健康知识贫乏、心理压力较大、人际关系紧张、幸福满意度低、缺乏合理疏导方式等问题,不利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平稳推进,必须通过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普查心理健康状况、设立心理服务中心、开展心理咨询服务和丰富居民业余生活等途径予以解决。

城镇化; 新社区居民; 心理健康状况

城镇化(即城市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主要体现为产业结构、居住环境和人口职业等方面的变化,农业转变为工业和服务业,农村转变为城镇,农民转变为市民,进一步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自20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大力推进城镇化建设,后又升级为新型城镇化建设,即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走集约、节能、生态的新路子,着力提高内在承载力[1]。新型城镇化更加强调人的城镇化,正如全国政协委员罗康瑞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所言:中国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2]。

城镇化过程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村生活被朝九晚五的城市生活所取代,传统的农村生活节奏被彻底打破,这势必对新社区居民的心理会产生重大的冲击,如果不及时进行调整,新社区居民则难以融入新的城市生活,更不利于新型城镇化的顺利推进。

为准确掌握我国城镇化过程中新社区居民的心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最大限度地改变其在城镇化过程中的不适应情况,提升其“满意度和幸福感”,顺利推进城镇化建设,课题组以江苏省南通市新城镇化市民为对象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走访调研,问卷调查采取了分类随机抽样法,并借助SPSS.19软件进行了统计分析。

1 调研对象、内容及实施情况

课题组主要以江苏省南通市城镇化新社区居民为调研对象,采取问卷调查和走访调研相结合的方法,对选定的社区进行随机调研。

问卷及访谈内容由课题组在参考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认定的心理健康标准及GHQ-12心理测评量表的基础上自行制定。问卷将居民心理素质的一级测量指标分为三类:心理健康知识、心理健康状况、心理健康需求,其中心理健康知识包括健康的定义、心理与生理的关系、关于抑郁症、心理咨询四个二级测量指标;心理健康状况包括精神情绪状态、人际交往状况、幸福感程度、睡眠质量等四个二级指标;心理健康需求包括自我调节方式、心理保健内容、心理保健途径三个二级指标。

2015年7月至8月,课题组在预先确定的崇川区、开发区及港闸区共9个街道、18个新社区(主要为近五年来成立的拆迁小区)及部分老社区和农村进行了为期2个月的问卷调查和走访调研,共发放问卷1 050份,回收976份,有效问卷736份,回收率为92.96%,有效率为75.4%,走访调研200余人次。

从调研对象的基本情况看(见表1),调研对象基本涵盖了所有机关企事业等单位及大学生和退休人员,性别比例适中,各年龄段均有足量样本,符合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要求,调研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

表1 调研对象基本情况

备注:本文所有数据统计均以成年人为调研对象,排除了未成年人,可能与官方统计年鉴数据不一致。

2 调研结果

2.1 调研结果的综合统计与分析

2.1.1 新社区居民心理健康知识掌握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96.4%的社区居民对健康的内涵把握较为准确,健康意识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76.3%的社区居民知道不良的心理状况会对身体产生负面影响,更容易生病;大多数社区居民听说过抑郁症,甚至高达89.2%的人都知道它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精神疾病,容易导致自杀;但只有54.9%的社区居民知道心理咨询是一种专业的心理治疗手段,而不是所谓的做思想工作。综上所述,新社区居民的心理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整体较好,大部分社区居民都有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识,但同样存在社会上对心理咨询方面的普遍误解,需要提高认识。

2.1.2 新社区居民心理健康状况 通过调查,两成多的新社区居民在工作生活中精神状况不佳,经常焦虑沮丧,其中3.6%的新社区居民甚至每天都感觉不开心;50%以上的新社区居民在工作和生活中与同事或邻居相处非常融洽,但也有四成居民的同事关系或邻居关系一般,甚至5.4%的社区居民的人际关系非常不好;近四成的新社区居民对当前的生活状况非常满意,幸福指数较高,但有50%的新社区居民认为当前的工作与生活差强人意,甚至7.3%的人对目前的生活不满意;新社区居民的睡眠质量整体尚可,近半数的人偶尔会出现睡眠问题,但35.8%的新社区居民睡眠质量不佳,经常遭受失眠困扰。综上所述,新社区居民总体心理状况良好,但在精神情绪状态、人际关系交往、幸福满意度、睡眠质量等方面依然存在不少的负面因素,亟待解决。

2.1.3 新社区居民心理健康需求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当心情不好时,向朋友倾诉和娱乐锻炼发泄各占两成半,两成的人会向家人倾诉,这些是重要的泄压渠道,但也有14.7%的人会选择憋在心里,不利于心理健康;74.9%的新社区居民很需要心理保健,保健需求的内容排在前三位的分别为情绪调节(52.9%)、心理压力应对(47.7%)和人际关系处理(34.2%);而对于保健形式,咨询和讲座分别排在前两位。综上所述,虽然新社区居民用向朋友和家人倾诉、参加体育锻炼和娱乐等方式释放内心压力,但他们仍有较强的心理健康需求,尤其是在情绪调节、心理压力应对和人际关系处理等方面,最好是以咨询和讲座的方式进行。

2.2 调研结果的相关性分析

2.2.1 性别与居民心理状况的相关性 通过对性别与心理状况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性别与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系数R值较小0.3,与性别基本无相关性(R<0.3弱相关或无相关)。但在心理健康需求方面,男女在多个别指标上的R值大于0.6,具有一定的相关性(R>0.5中度相关,R>0.8高度相关),男性新社区居民心情不好时更容易憋在心里,压力自己扛;在保健内容方面,男性新社区居民更希望进行心理压力应对和人际关系处理,而女性新社区居民在子女教育和婚姻家庭方面有更高的需求。

2.2.2 年龄与居民心理状况的相关性 通过对年龄与心理状况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在心理健康知识的各项指标中,多数R值大于0.5,与年龄段具有相关性,且呈负相关,年龄越大,心理健康知识越贫乏。关于心理状况,除生活满意度这一变量R值较低(0.316),其他经常忧虑沮丧、经常失眠、与同事或邻居关系不融洽等三项指标的R值分别为0.625、0.574、0.782,均较高,具有相关性,具体为26~40岁这一群体情绪不好、生活压力较大,60岁以上这一群体的人际关系不太乐观、失眠的比例较高。关于心理保健需求,年龄与保健内容等指标的R值较大(0.651),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具体表现为60岁以上的群体心情不好时更容易憋在心里;关于心理保健内容,除情绪调节外,其余指标最高的均为26~40岁这一群体。分析认为,26~40岁这一群体刚刚工作或处于事业的关键期,同时也是家里的主要收入来源和顶梁柱,工作和生活压力较大,对婚姻家庭、子女教育及人际关系处理均有较高的心理保健需求;而60岁以上的群体,由于新的社区邻里关系打破了老的农村邻居关系,缺乏倾诉的对象,更容易失眠,需积极引导和调整。

2.2.3 就业情况与居民心理状况的相关性 通过对就业情况与居民心理状况进行相关性分析,心理状况各项指标除个别小于0.5外,大多数大于0.6,与就业状况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具体看,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知识水平最高;退休人员更容易失眠;自主创业和外企私企人员心理压力最大,对目前的生活满意度最低,也容易失眠。机关事业单位群体更加关注子女教育和人际关系处理,外企私企人员更关注婚姻家庭,自主创业人员希望在心理压力应对方面得到提升。综上分析认为,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大学生普遍拥有较高的学历,而知识(包括心理健康知识)与受教育程度紧密相关;退休人员原大多生活在农村,对新社区的生活节奏和邻里关系不太适应,在心情不好时更容易憋在心里,缺乏泄压渠道,容易失眠;自主创业和外企私企人员由于就业工作压力较大,导致心理压力大,幸福指数较低。

2.2.4 学历与居民心理状况的相关性分析 通过对学历与居民心理状况进行相关性分析,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健康状况的R值普遍较高(均大于0.5),与受教育程度具有相关性,而心理健康需求的R值较小(均小于0.3),与学历基本无相关性。具体看,学历程度越高,心理健康知识水平越高,但心理健康状况却越差。分析认为,作为文化知识的一种,心理健康知识显然可以通过教育学习得以提升,受学历影响最大;而心理健康状况则受个人生活目标和期望值的大小影响较大,高学历人群一般都有较高的人生理想和追求,而现实社会和生活中更容易出现失落,心理健康更容易出现问题。

2.2.5 生活水平与居民心理状况的相关性分析 通过对学历与居民心理状况进行相关性分析,心理状况的R值普遍较低,与生活水平相关度不高,但通过具体数据的分布来看又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主要表现为生活处于贫困状态的居民对心理健康常识知道得最少、幸福指数最低、人际关系最不和谐、情绪最差、心理压力最大,生活条件中等偏上及富裕群体的总体心理状况稍好于生活贫困和一般的群体。分析认为,生活水平处于下端的群体一般受教育程度不高,对心理健康知识的了解自然不多,同时其肩负的经济压力也最大,经济压力自然会产生心理压力,心理更容易失衡,更容易忧虑沮丧、幸福指数最低,人际关系最不和谐,必须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3 提升新社区居民心理健康状况的建议

3.1 加强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与宣传

心理健康知识是预防和治疗心理健康问题的基础,只有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识,居民才能及时察觉和认识自身或他人是否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并对症治疗。调查显示,新社区居民的心理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整体较好,但仍有较大比例的居民不知晓某些心理健康问题,如22.4%的人认为不良心理不会对身体产生负面影响,超过10%的人没听说过抑郁症或者认为它不是精神疾病,甚至44.2%的人认为心理咨询就是做思想工作,认识不到这是一种专业的治疗手段。课题组认为,改善新社区居民心理健康现状,必须要做好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工作,让广大新社区居民能及时发现、正确认识并认真对待各种心理健康问题。为了提高普及和宣传的有效性,课题组建议可以通过发放心理健康常识小册子、悬挂宣传横幅、开展专题知识讲座等多种常规手段进行,同时辅以开展有奖知识竞赛予以巩固和提高。

3.2 对社区居民心理健康状况定期普查

定期普查是及时发现心理健康问题并介入治疗的重要手段。调查显示,虽然新社区居民心理健康状况整体较好,但依然存在心理亚健康的症状,如情绪不佳、压力过大、经常失眠、对现状不满意等,必须通过专业普查才能发现具体的心理问题和。课题组建议,社区应邀请专业机构定期对全体居民进行心理健康状况的普查,并对普查中发现的疑似对象进行进一步筛查。为了提高普查的针对性,可以对老年人(人际关系紧张)、外企私企及自主创业(心理压力较大)等容易出现某种心理健康问题的特殊群体,进行有针对性地排查,并进行介入治疗,将各种潜在的心理问题扼杀在萌芽之中。

3.3 设立社区心理咨询服务中心

随着政府社会服务职能的强化和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心理咨询下基层显得日益重要,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居民心理健康问题的普查及介入治疗都离不开专门的心理咨询服务机构。但当前的现状是心理咨询专业人士基本都工作在精神病医院或综合医院精神科,其工作重点是对精神病人的住院治疗,那些有心理问题或疾病的患者很难在社区得到有效的援助[3]。课题组建议,在城镇化过程中,各级政府应实施心理咨询服务进社区配套工程,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划拨专项经费,并协调民政、卫生等部门配备专业工作人员和设备,在新社区设立公益性的心理咨询服务中心(室、站),并开通专门的心理咨询热线,免费为社区居民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并配合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和心理健康问题的普查。

3.4 开展各种心理咨询服务工作

作为一种专业的治疗手段,心理咨询是介入治疗各种心理问题的主要途径。课题组建议,针对新社区居民普遍存在的各种心理问题,首先,社区应充分利用社区心理咨询服务机构和专业人士,有序开展心理咨询工作,提供及时有效的心理咨询服务,给予及时到位的心理帮助,为社区居民排除各种心理隐患;其次,社区应将本社区的心理问题对象(或潜在的)整理入库,将其作为心理帮扶的重点,定期主动走访,上门咨询;再次,社区应与地方专门的精神病医院或机构合作,对于已超出心理咨询范畴的各种心理重症患者,应及时将其转入治疗,防止病情恶化。

3.5 丰富社区居民的业余生活

充实的业余生活有利于心理健康,经常性的体育锻炼能够改善人际关系,消除心理障碍,改善情绪,保持良好的心境,促进个体心理向良性发展,从而提高社区居民的身心健康状况[4]。课题组建议,各社区应利用周末和节假日定期举办内容丰富的文体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民俗表演、民间艺术、太极拳、舞蹈、健身操等活动,丰富社区居民的业余生活,为社区居民提供健康的精神食粮和交流平台,让“宅男”“宅女”们都走出封闭的家门,融入社区大家庭,远离各种心理健康问题。

[1] 杨晓东,刘峰,李昂.文化驱动新型城镇化[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14:23.

[2] 罗康瑞,谈智慧.新城镇发展:走创新驱动之路[EB/OL].(2015-03-23)[2017-01-07]. http://house.people.com.cn/n/2015/0323/c164220-26735803.html.

[3] 王义森.社区居民的心理健康吗[J].社区,2009(9):24-25.

[4] 郭维民.体育锻炼对社区居民心理健康的影响[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0(4):281-282.

责任编辑 闵海英

Investigation on the Psychological Status of New Community Residents in Urbanization—Taking Nantong City as an Example

ZHAOQina,WANGJianb,SUNZhongtaoc

(a. Department of Social Science; b. Department of Students Affairs; c. Department of Human Resource, Jiangsu College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Nantong 226007, China)

In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the change of living conditions and working environment has certain psychological impact on the new community residents. The survey found that the overall mental health of new residents is good, but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such as poor knowledge of mental health, psychological pressure, interpersonal tensions and lack of reasonable relax ways, etc. These problems will hinder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which should be solved through the popularization of mental health knowledge, mental health survey, the establishment of psychological service centers and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services to rich people’s amateur life.

urbanization; new community residents; mental health status

2017-03-10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指导项目“江苏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市民人文素质提升目标和路径研究——以南通为研究对象”(2014SJD637)

赵 芹(1978— ),女,山东泰安人,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人文素质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王 健(1972— ),女,江苏南通人,副教授,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 孙中涛(1978— ),男,山东枣庄人,副研究员,研究方向: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10.13750/j.cnki.issn.1671-7880.2017.03.015

B 849

A

1671-7880(2017)03-0053-04

猜你喜欢
健康状况心理咨询城镇化
昆明市大学生口腔健康状况调查
法科大学生心理咨询案例研究
心理咨询:架一座心灵的彩虹
家乡的城镇化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
心理咨询广播节目如何保持生命力
加快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
对构建新型城镇化的观察思考
“中小学生身体健康状况下降”问题杂谈
关心健康状况的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