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医院内部控制评价中审计判断的透镜模型的应用研究

2017-06-29 08:08:00朱平夷
审计与理财 2017年6期
关键词:透镜公立医院评价

■朱平夷

公立医院内部控制评价中审计判断的透镜模型的应用研究

■朱平夷

研究公立医院内部控制评价中审计判断的透镜模型的应用。结合全方位客观分析透镜模型的基础上,多角度、多层次探讨了以审计判断为基点的透镜模型在公立医院内部控制评价中的具体应用。发现公立医院内部评价存在一定的问题,以审计判断为基点的透镜模型应用中具有一定的优势。在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必须结合透镜模型的特点、性质、优势等,加以优化利用,确保内部控制评价更加客观、合理,提高评价信息准确率与审计结论的公允性。

公立医院;内部控制评价;审计判断;透镜模型;应用

在新形势下,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入,急需要优化创新医院财务监督机制,公立医院也不例外。和企业相比,公立医院财务报表审计很多方面都有着本质上的区别,比如,成本核算、内部控制。在审计实施方面,内部控制评价是其不可忽视的关键性环节,但其评价手段不具有较高的操作性,离不开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内部控制评价无法完全实现客观量化。在这一背景下,公立医院需要结合自身运营情况,通过不同途径将以审计判断为媒介的透镜模型被广泛应用到内部控制评价中,发挥其多样化优势,提高内部控制评价水平。

一、透镜模型

就透镜模型来说,在研究过程中,线索、判断、真相三者相互作用,属于“点——面——点”关系,和凸透镜的光学成像有着某种相似点,和光学透镜工作原理相似。1952年,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布伦斯维克在研究过程中提出了透镜模型这一概念,但只是雏形,概率论机能观点应运而生,是为全面、深入研究心理学中有机体学习感知形式提供相关依据。审计工作对相关理论进行了深加工,透镜模型也出现在“会计、审计”两大领域中。在审计判断过程中,透镜模型的应用可以有效解决多样化的问题,相关人员可以准确把握职业判断中各类线索对应的权重,比专家咨询、问卷打分更加客观、合理,能够准确分析相同情景下各审计人员或者某审计人员不同时间段的内部评价情况,尤其是一致性特点,客观分析审计人员的评价客观规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审计人员判断决策能力,确保相关工作顺利开展。

二、公立医院内部控制评价中审计判断的透镜模型的应用

就内控而言,是有效的风险管理手段之一,在公立医院经济管理活动风险方面起到不可忽视的关键性作用,这也是国家重视的重要方面之一,2012年,国家财政部门出台了相关规定,即《行政事业单位内控规范(试行)》,利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质量的提高,但公立医院内控评价研究方面已被提出更高的要求。在运行过程中,公立医院逐渐将透镜模型应用到内部评价中,优化内部控制评价,确保其更加客观、合理。以“公立医院经济合同内部控制”为例,审计人员要客观把握透镜回归模型组成元素,即任务系统、认知系统,巧妙利用任务系统,准确把握内部控制方面的具体情况,借助认知系统,准确把握内部控制质量,结合“任务系统、认知系统”二者的特点、性质,客观分析其线索,将二者的统计性描述有机融合,确保二者处于统一的网络结构体系中。在应用过程中,发现透镜模型由多种元素组合而成,比如,决策条件:内部控制评价中参考依据;实际事件:内部控制评价具体情况;决策反应:审计人员对内部控制的客观评价。在此基础上,设计人员要优化利用线性回归模型,客观、准确表示透镜模型的两侧,准确把握相关系数,客观评估对内部控制评价的准确度,决策过程中,一系列线索的权重比例情况,以线索权重比例为媒介,以公立医院运营情况为基点,构建合理化的内部控制评价模型,使其符合公立医院发展的客观要求。在审计研究过程中,内部控制评价是否有效才是关键所在,要借助其一致性取代评价的准确性,审计人员、判断专家都认同对应的判断结果。同时,在追踪审计师判断方面,结合透镜模型特点、性质,以此为基点,构建回归方程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具体来说,公立医院需要综合分析各方面主客观因素,结合各方面情况,构建“科学、合理”的回归方程,可以充分利用一系列内控评价要素,利用其组成的“透镜”,全面、客观分析内控整体质量,对其进行合理化判断,再以归回方程为切入点,客观分析相关线索、结论二者关系,客观分析一系列信息数据,深入研究各种不确定情况下一系列决策问题,准确判断的基础上,有效解决多样化判断决策问题,确保内部控制评价工作顺利开展,充分发挥透镜模型多样化优势。相应地,下面是透镜回归模型基本原理结构示意图。

透镜回归模型基本原理结构图

三、公立医院内部控制评价问题与透镜模型优势

1.公立医院内部控制评价问题。

就公立医院而言,是国家投资建设的,非营利性、公益性是其显著特征,但这并不意味着在运营过程中,公立医院不开展盈利性质的活动。在运营管理过程中,公立医院内部控制评价存在一定的问题,虚报运营成本应付政府核查时常出现,损公肥私现象普遍化,必须加强盈余监督管理,降低内部控制方面的运营成本。在内控分析评价中,医院管理层不公开内控方面的具体情况,而内部监督审计处又作用于管理层,审计判断方面不具备独立性,外部管理层无法随时了解医院内控各方面情况,外部治理层聘任注册会计师,对内控体系了解也比较深入,内控评价意见、建议也比较客观、公正,也就是说,可以在外化注册会计师内控评价基础上,确保内控评价更加客观、有效。同时,随着内外部环境日渐变化,公立医院治理结构、治理环境都发生了质的变化,公立医院、政府二者间的关系发生了质的变化,属于“委托——代理”关系,急需要有效处理好这一关系。此外,我国公立医院控制环境还需要进一步优化完善,经济管理、外部运营环境都需要加大监管力度。和普通企业相比,公立医院控制环境更加复杂化、系统化,内部控制评价难度较大。此外,在新形势下,国家要求上市企业必须客观披露自身的财务数据信息,为“会计、审计”领域提供了全新的信息数据,可以围绕计量经济学,开展一系列实证研究。就公立医院来说,无法围绕社会市场动态变化情况,获取重要的公开“财务、会计”信息,其发展不同相关企业,急需要进一步优化完善。

2.透镜模型优势。

在将透镜模型应用到内部控制评价中,透镜模型具有一定的优势,具有其可行性,体现在不同方面。一是使用范围更加灵活。在内部控制评价方面,透镜模型可以作用于某方面内部评价,可以用到建立在COSO整合框架基础上的内部控制评价。需要注意的是:在试点、改革过程中,各地区公立医院治理结构具有不同的特点,要全面、深入分析运行模式具有的多样化特征。二是注重实务是否合理。在应用过程中,透镜模型会全面、客观检验评价模型,看其是否客观、合理,客观分析评价模型不一致的具体原因,而研究人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优化对应的实验,重新构建内部控制模型。三是:提供一定的研究资料。审计人员可以借助透镜模型,客观呈现评判全过程,深入研究内部决策模型,优化调整决策全过程,有效弥补公立医院运行中存在的缺陷问题,做好相关工作。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运营发展过程中,公立医院必须充分意识到透镜模型、内部控制评价的重要性,要将二者放在关键性位置,结合自身各方面情况,优化利用透镜模型,充分发挥其多样化优势,做好”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监督”工作,优化完善已有的审核管理制度、监督制约机制等,加强成本核算管理,提高内部控制评价准确率,使其更加客观、公正,降低日常运营成本的基础上,提高自身运营效率、运营效益。以此,不断增强公立医院的核心竞争力,有效应对来自各方面的挑战,走上长远的发展道路,促进社会经济全面发展。

[1]洪学智,欧阳亚楠,王佩佩,戴力辉,佘靖.公立医院内部控制评价策略实证研究[J].中国医院管理,2016,(4):58-60.

[2]傅黎瑛,吕晓敏.公立医院内部审计评价应用研究——基于费用遏制和服务绩效视角[J].会计之友,2015,(16):107-111.

(作者单位:资阳市人民医院)

猜你喜欢
透镜公立医院评价
“透镜及其应用”知识延伸
“透镜”知识巩固
“透镜及其应用”知识拓展
“透镜”知识巩固
SBR改性沥青的稳定性评价
石油沥青(2021年4期)2021-10-14 08:50:44
公立医院改制有攻略
中国卫生(2016年11期)2016-11-12 13:29:22
公立医院的管与放
中国卫生(2016年5期)2016-11-12 13:25:46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公立医院“联”还是“不联”?
中国卫生(2014年10期)2014-11-12 13:10:24
离开公立医院这一年
中国卫生(2014年2期)2014-11-12 12:5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