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胜男
(丽水市实验幼儿园教育集团)
摘 要: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是当今世界最著名、影响最广泛的三大音乐教育体系之一,其教育原理是指原本的音乐教育,原本的音乐是接近土壤的、自然的、机体的、能为每个人和体验的、适合于儿童的。奥尔夫教学法是一种非常先进而独特的音乐教学法,主要特点即元素性、综合性、创造(即兴)性。它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如说儿歌、拍手、做游戏、讲故事、唱歌等,培养儿童的乐感,使儿童能够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奥尔夫音乐中如何体现创造性这一特点?将以小班秋冬教材中的奥尔夫《好伙伴》为例,从内容的选择、活动的设计、乐器的运用以及幼儿在音乐活动中的表现四个方面简单地阐述奥尔夫音乐如何体现创造性。
关键词:奥尔夫音乐;创造性;能力
一、内容的选择符合幼儿年龄特点、贴近幼儿生活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想要幼儿在教学活动中富有创造性,内容的选择非常重要。内容只有来源于幼儿的生活,又贴近幼儿的生活,才能激发幼儿的原有经验,并且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创造,从而在原有的经验上获得提升。
奥尔夫音乐《好伙伴》是以儿谣的形式表现音乐的。儿谣是小班幼儿喜欢的音乐形式,幼儿既能说又能玩,很开心。儿谣也是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儿谣的主要内容讲述为“长针短针好伙伴,一快一慢怎么办?长针短针好伙伴,追追赶赶来做伴。长针短针好伙伴,竖起耳朵听听看。”儿谣内容非常简单,主要围绕长针短针这对好伙伴来讲述。而小班正是同伴交往的初期,对于萌发、探索阶段的小班幼儿,《好伙伴》这首儿谣非常符合小班年龄段的发展特点,而且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因此,内容的选择为幼儿的创造性表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活动的设计富有创造性
(一)幼儿手拉手,跟随音乐《慢慢走》进入活动室
奥尔夫音乐活动内容为《好伙伴》,为了让这部作品更易于幼儿接受,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将其作为重点内容。因此在导入阶段幼儿手拉手进入活动室,这也是一个创造性的体现,活动开始就将好伙伴隐形地渗透到课堂中。
(二)好伙伴超市有什么?初步建立好伙伴概念,为学习儿谣《好伙伴》做准备,接着设计了参观“好伙伴超市”情景,请幼儿说一说“好伙伴超市”有什么?
(三)倾听音乐,学习儿谣《好伙伴》,并能用肢体动作感受旋律的快慢
学习儿谣《好伙伴》及感受旋律的快慢是课堂教学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创造性的设计了运用肢体动作感受旋律的快慢。“如果你是时钟宝宝,请你想一想可以用我们身体的什么部位来当时钟?”
三、创造性地使用生活乐器进行演奏
奥尔夫音乐教学中,为了能够让幼儿更好地感受音乐,我们经常使用各种奥尔夫乐器。但是在学习《好伙伴》过程中,创造性地引入了“生活乐器”,即运用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作为乐器使用。我们选择了小碗和调羹这对生活中常见的“好伙伴”作为“生活乐器”演奏。
四、幼儿在音乐活动中的创造性表现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艺术领域的目标中提出“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兒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这一指导思想在奥尔夫音乐教学中有很好的体现。在《好伙伴》的教学中,为了幼儿能够更进一步感受音乐节奏的快慢,我们设计了“运用肢体动作表现节奏快慢”。教师通过提问“请你想一想可以用身体的什么部位来当时钟”?幼儿则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通过创造性的想象,运用头发(甩头发)、头(摇晃头)、脖子(玩脖子)、手(手指、手臂)、腰(弯腰)、膝盖(屈膝盖)、脚(踏脚)等创编动作来感受音乐旋律的快慢,跟随音乐用自己创编的动作表演。
总之,奥尔夫音乐教学中非常注重幼儿创造能力的培养。那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显得尤为重要。首先教师要鼓励、启发幼儿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培养幼儿发散性思维,这是培养创造性能力的前提,在奥尔夫音乐教育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幼儿的发散性思维。例如,在幼儿活动中,请幼儿从场地的一端走到另一端,我们可以要求幼儿用不同的走的方式来完成,要求幼儿创造出更多不同的走法。其次,即兴性是培养创造能力的关键,鼓励幼儿在音乐活动中进行即兴表演或者用乐器进行即兴演奏。最后注重幼儿良好的节奏感。奥尔夫说过:“让孩子自己去找、自己去创造音乐,是最重要的。”节奏是一种富有艺术魅力的活生生的语言,在节奏教学中我们通过玩节奏从而创造节奏。例如“我叫×××”就可以创造出多种形式的节奏——我叫 ×× ×;我叫 ××× 0。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内容的选择、活动环节的设计、乐器的使用、幼儿在音乐活动中的表现等方面给幼儿提供创造的机会。
参考文献:
胡矩.论奥尔夫“原本性音乐”教育思想[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4(2):61-62.
编辑 薄跃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