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保鸿
教学内容: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习作四。
设计理念:习作是学生认知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的体现。小学生作文就是让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体会的事情,经过自己的构思和组织,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因此,本课的教学设计力求为学生创设宽松的写作氛围,使学生在交流中产生成就感,使外在的教学要求内化为“表达出令自己感动的一件事”的需要。同时,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中选取素材,先说后写,打开思路,写出真情实感,写出有个性的文章来。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切入主题
1.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看一组令人感动的画面。课件展示:地震中的感人画面、感动中国的人物事迹画面……(播放歌曲《感恩的心》)
2.看了这些画面,你有什么感受?指名交流。
3.揭示课题。在我们的身边,时时会发生许多令人感动的事,让我们感受到人世间最美好的情感,并让我们终生难忘。当我们被一幕幕人间真情感动时,我们的心灵也会一次次得到洗涤。同学们在学校、家里或社会生活中,也一定经历过一些让你们深受感动的事情,大家愿意把这些事情与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分享吗?我们就一起来写一写习作四的作文——《令人感动的一件事》。(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以音乐画面为载体,激活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唤醒他们的记忆,引导学生从身边找素材,让习作回归学生的生活。
二、引导审题,明确要求
1.明确写作要求。出示习作要求,学生读习作要求。
2.回答问题。看了习作要求,你知道了什么?(①从题目看,这是一篇写事性的文章;②题目中的“感动”是让我们把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写详细、写生动,要写出让自己感动的原因,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③写的内容是生活中所发生的令人感动的事;④题目也可自拟,写完后,要认真改一改。)
3.归纳:生活中有很多让人感动的人和事,这往往都是习作的材料,能反映一个人的精神面貌,只要大家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就能感受得到。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认真审题,确定题材,不仅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还能帮助学生明确习作的要求,为习作进行有效的铺垫。
三、回忆课文片段,回顾表达方法
1.启发引导。在本组课文中,我们学习了一些感人至深的故事。有令人难以忘怀的志愿军战士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故事,有催人泪下的老红军战士忠于党、关心同志胜过自己的感人故事……那么,作者是怎样把这些感人的故事用文字表达出来的呢?现在,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本组课文的两个片段,学一学作者的表达方法。
(1)出示课文《金色的鱼钩》片段:当我俯下身子,把鱼汤送到老班长嘴边的时候,老班长已经奄奄一息了。他微微地睁开眼睛,看见我端着的鱼汤,头一句话就说:“小梁,别浪费东西了。我……我不行啦。你们吃吧!还有二十多里路,吃完了,一定要走出草地去!”
①读一读课文《金色的鱼钩》中的这一片段,想一想这个片段为什么令你感动?(指名交流)
②小结:作者抓住了老班长的神态与语言细节描写,突出了生命垂危的老班长即使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也没忘记鼓励三个小战士克服困难走出草地,也没忘记上级下达的任务,也没忘记一个共产党员忠于职守的职责,多么可敬的老班长啊!多么令人感动!我们在写作时要表现人物的品质时,就要抓住人物的细节进行描写,这样才能感动读者,让读者肃然起敬。
(2)出示课文《梦想的力量》片段:村里的一位老人站出来,高声说:“看看我们周围的孩子,他们全都是健康的。这要归功于瑞恩和我们的加拿大朋友。对于我们来说,水,就是生命。”听到这儿,瑞恩和父母都流下了激动、幸福的眼泪。是呀,一个梦想,竟有如此大的力量,在此时有谁不流泪呢?
①读一读课文《梦想的力量》中的这一片段,想一想这个片段为什么令你感动?(指名交流)
②小结:瑞恩梦想的实现,给安格鲁的孩子们送去了关爱,送去了健康,令安格鲁的村民们感激不尽;而安格鲁村民们的表现,也令瑞恩和他的父母感到无比的激动和幸福。作者在此点题,满怀深情地阐发议论,以反问句抒发了自己的情感,向我们传递着一份感动,并引发了读者的思考——梦想的力量究竟有多大?因此,在写作时,也可以写一写自己的想法、感受。
3.归纳:通过对上面两个课文片段的品析,我们不难看出这个单元的课文虽然离我们的生活很远,却能打动我们的原因就是作者抓住了细节描写,从外貌、神态、动作、语言等对人物进行细致描写,让人物的形象活生生地展现在我们的面前,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还写出了作者自己的感受,让读者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让读者的心灵受到震撼。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课文精彩片段,掌握作者的写作方法,让写作与阅读教学紧密结合,落实读写结合。
四、激活思维,确定习作素材
1.启发回忆。
(1)同学们,在你的生活中,你一定看到、听到甚至经历过感动的事情,请你回忆一下,然后填写下面的表格(出示表格)。
(2)这些事情中哪一件是令你最感动的,最值得写的?请你按下面的要求认真写出来。
2.交流互动。小组交流,确定或调整写作素材。
3.小结。通过小组的交流,相信同学们发现了自己身边也有许多令人感动的事例。生活就是这样,只要我们善于观察,留心观察,就会发现在我们身边也有许多令人感动的事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主选材,循序渐进,层层深入,确保学生的习作素材具有鲜明的个性色彩;同时,通过组织小组内的交流、互补、共享,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五、自由表达,完成初稿
1.现在,就让我们把刚才在小组中交流的内容进一步完善,写一篇习作,注意要把自己所写的事的感动之处表现出来,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
2.学生独立完成习作初稿,教师巡回指点辅导。(对习作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对部分学生的习作初稿进行初步点评。)
设计意图:让学生将涌动在心中的事用书面语言尽情地表达出来。注重辅导习作有困难的学生,及时表扬习作有进步的学生,做到既照顾全体,又尊重个体差异。
六、片段展示,细致评点
1.优秀片段展示。从学生的习作中选取优秀的几个片段,也可以是学生推荐的。由小作者读给大家听,先集体评议,再由教师进行点评。
2.问题语段展示。从学生习作中选取几则有典型性的问题语段,指名读,集体评议。(引导学生从有无错别字,语句是否通顺,叙述是否具体,事例是否感人等方面进行评议、修改。)
设计意图:将“原生态”的习作进行展示与集体评议,让所有的学生都看到修改习作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修改习作的习惯,积累修改习作的方法,真正落实“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
七、组织鉴赏,总结拓展
1.评选“最感动的事”,激发兴趣。采用学生自荐、小组推荐、教师选拔等多种形式进行评选。
2.总结:同学们,这节课大家围绕“感动”,讲述并撰写了一件件令人感动的事,让老师的心灵也受到震撼。同时也让我们知道了只有紧紧抓住事例中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进行描写,写出来的事例才具体、丰满、令人感动。
设计意图:习作教学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本环节设计让学生站在欣赏的角度上来阅读,带着浓厚的兴趣去寻找习作的“闪光点”,在肯定学生习作长处的同时使欣赏者从中得到启发,既尊重了习作作者的个性体验,又展示了欣賞者的独特感受。
责任编辑:王天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