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舒婷
一个深秋的夜晚,一间矮小的草屋,屋角的桌上点着一盏油灯……
如豆的灯光下,一位满头银发的老母亲正赶着缝制一件麻布衣。麻布衣上的针脚密密麻麻,结结实实。老母亲一边细细地缝,一边慢慢地想:“可一定要缝结实些呀,那么远的路,那么长的日子,儿子这一去,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啊。”想着这些,老母亲把细细的针在头上轻轻地蹭了蹭,又揉了揉湿润的眼。
这位老母亲的儿子是谁呢?原来,他就是唐代诗人孟郊,他明天就要进京赶考了。
凄冷的清晨,落叶飘零,铺满了村边的小路。小路旁站着一对母子——孟郊和他的母亲。他们执手相看,泪眼婆娑。母亲把自己缝了一夜的一叠厚实的麻布衣打成包袱,交在孟郊的手上。母子俩一句话也没有说,只是互相摆了摆手。
上路了,孟郊摸着似乎还略带母亲体温的衣服,眼角竟有东西滚落下来,如断线的珍珠一般。阳光照着道旁的枯草,秋霜正慢慢凝成露珠,晶莹地挂在草叶上。孟郊看到这些,想起春天时它们那生机勃勃的模样:小草因为太阳的照耀而从土里钻了出来。可是,小小的草儿怎么能报答得了太阳对它的恩泽与付出呢?孟郊触景生情,不禁自言自语道:“我不就如同这些小草一样吗?我那慈祥的母亲不就像太阳吗?眼看就要远行了,母亲对我无声的嘱托不就是阳光吗?我这微弱的孝心,又怎么能报答得了母亲对我的爱呢?”思忖万般,孟郊将脸上缓缓流下的两行热泪一把拭去,抬起头,迈大了赶考的步子……
母亲的恩情,孟郊永远铭记在心,就在他五十岁赴任溧阳县尉那年,写下了一首脍炙人口的小诗——《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點评
小作者在充分理解原诗内涵的基础上,大胆想象,把孟郊的感恩之心化为努力前行的脚步,境界积极向上,让人耳目一新。习作中无论是景物还是人物,都描写细腻,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