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放管服”打赢刀刃向内的改革硬仗

2017-06-28 20:24
瞭望东方周刊 2017年23期
关键词:放管服政府职能简政放权

6月13日,国务院召开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电视电话会议。会议强调,当前“放管服”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各地区各部门要强化责任担当和行动自觉,紧扣重点不断把“放管服”改革推向纵深,坚持不懈推动政府职能转变,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一直被社会各界视作全面深化改革的“先手棋”、转变政府职能的“当头炮”。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转变政府职能作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行政体制改革的关键,多次作出部署。国务院紧紧围绕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按照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要求,始终抓住“放管服”改革这一牛鼻子,坚持不懈地推进政府职能转变。

4年多来,“放管服”改革取得的成效有目共睹:国务院部门取消下放行政审批事项提前两年完成削减三分之一的任务;中央指定地方實施行政许可事项目录清单共取消269项,国务院部门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清单共取消320项;国务院部门设置的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削减比例达到70%以上。改革力度之大,由此可见一斑。然而,与人民群众的期待和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比,差距依然存在,尤其是社会对进一步减少审批环节、降低各类中介评估费用、防止已取消的资格认证死灰复燃、防止“红顶中介”变相存在等现象的意见持续热烈。这说明,随着“放管服”改革向深水区逐步推进,改革中存在的不到位、不配套、不衔接问题日益凸显。

当前,提高放权含金量、啃下改革硬骨头已经成为新的改革课题。这是一场必须打赢、刀刃向内的改革硬仗,除了持之以恒自我革命,以壮士断腕的精神把“放管服”改革向纵深推进之外,我们别无选择。改革没有捷径可走,但是硬干蛮干并不可取,找到改革方法论至关重要,深化“放管服”改革亦如此。

“放管服”改革是一个系统的整体。如果说从整体上看,“放管服”改革旨在做好简政放权的“减法”,为权力瘦身打造“紧身衣”,那么,做好加强监管的“加法”和优化服务的“乘法”就是加速这种“瘦身”效果的“倍增器”。换言之,要彻底做好“减法”,就必须学会做好“加法”和“乘法”,真正做到审批更简、监管更强、服务更优,啃下政府职能转变的“硬骨头”。

做好加强监管的“加法”是“放管服”改革的本质要求。让政府从市场上的“运动员”角色中彻底“下岗”,回归到“裁判员”、“服务员”的本来角色,是转变政府职能的核心要义和关键要求。要通过多措并举加强监管,最大限度减少审批,改革以审批发证为主要内容的传统管理体制、革除与审批发证相关联的寻租权力和不当利益、改变与审批发证相伴的“看家本领”,推动政府加快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打造便利、公平的市场环境,更大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推动政府治理体系现代化。

做好优化服务的“乘法”是“放管服”改革的最终目标。民之所望,政之所向。“放管服”改革要坚持三者并重推进,为公平营商创造条件。要明规矩于前,明确市场主体行为边界特别是不能触碰的红线;寓严管于中,充实一线监管力量;施重惩于后,把严重违法违规的市场主体坚决清除出市场,严厉惩处侵害群众切身利益的违法违规行为。要大力提升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水、电、气、暖等公用事业单位及银行等服务机构的服务质量和效率,打破“信息孤岛”,提高政务服务便利化水平。

总之,“放管服”改革必须加大“放”的力度,强化“管”的能力,提升“服”的水平,更好地为培育新动能、发展新经济,清障搭台,加油助力,最终实现为促进就业服务、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服务、为增进社会公平正义、提高老百姓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服务。

猜你喜欢
放管服政府职能简政放权
事业单位激励机制分析与思考
延安旅游产业发展中的政府职能探析
国家发展改革委:多措并举强力推进“放管服”
我国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问题分析
常州市钟楼区楼宇经济发展问题研究
推进“放管服”改革释放更多制度红利
简政放权:减“权力”之身行“简政”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