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徐箐蔓
黄自元楷书八言联
唐 李阳冰篆书《城隍庙碑》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家长选择让自己的孩子学习书法,那么在书法学习中,书体的选择尤为重要,篆书、隶书、行书、楷书、草书五种书体中应该以什么书体作为学习入门呢?
从唐代开始,楷书就作为启蒙书体的选择了。主要是由受到社会生活习惯的影响和书法发展的必然规律造成的。如《新唐书》中就有记载科举制中对文字规范性的要求,这就推动了楷书的发展和推广。而到了宋代,为了防止作弊而产生了糊名、誊录的制度,这使得考生的书法在科举考试中的要求降低。考生不必要求自己的书法精美的同时造成了一批人对宋代书法的现状不满,从而促使宋代的书法变革求新。可见当时楷书受到重视是和当时的政治、文化的发展密切相关的。
对于古人来说,楷书作为他们首选入门书体的原因和我们现在的儿童在学习语文时首选写简体硬笔书法是一样的道理。古人平日里写字,所用的工具就是毛笔、墨汁、宣纸。他们的识字过程和写字过程是统一的,他们练习书法的基本要求也是为了识文断字,这就要求他们只能从楷书入门。
而在现代社会中,书法的学习和识文断字本身是已经分离开的,书法作为一个艺术门类存在于生活中,而不是一个日常必备的使用工具。同时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文件资料数字化,就算是硬笔书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率也很低了。所以,对于我们来说,识字过程已经和习字过程分开了。识字过程是在学校中跟语文老师学习的,而学书法的过程则变成由家长和孩子自行决定要不要学习的一门艺术课程。从这个角度讲,学习楷书已经不是书法启蒙教育的必须选择了。
另外,我在小学实习的时候就发现过一些问题。对于年龄不是很大的孩子来说,楷书的点画要求对于他们来说太难了,很多孩子即使学习了很久的楷书书法也很难掌握。现在楷书学习多为欧阳询的《九成宫》和柳公权的《玄秘塔》或颜真卿的《颜勤礼碑》等楷书,这些楷书都有着森严的法度,丰富提按顿挫的笔法,线条的粗细变化明显,结构中还有呼应关系等等,这些都不是小孩子能掌握得了的。而且孩子在写字过程中发现进步空间小,自己发挥的空间小,很快就会对书法丧失兴趣。在父母的强压下虽然会让孩子坚持下去,但我认为让孩子在学习中真的领悟书法的美更为重要。
那么如果不选择楷书作为入门,应该选择什么书体呢?我认为应该选择篆书作为入门的书体。
首先,篆书的技法简单,而且篆书的笔法是所有书体学习的基本技法之一。篆书不像隶书、行书、楷书、草书那么复杂,从书写的角度上是最简单的。而且就结构而言,它要求的横平竖直、对称、均匀,这是书法初学者需要掌握的对书法最基本的审美理念。从笔画上来讲,篆书基本就是由直线和弧线组成,比有“永字八法”要求的楷书难度低很多。从运笔上来讲,要求逆锋起笔、回锋收笔、中锋用笔、匀速行笔,这都是书法技法中最最基础的技法。虽然对篆书的识别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如果老师有讲解的话,他们还可以通过篆书了解中国汉字的造字规律,这无疑会使他们对中国文化理解加深。从易掌握的角度讲,孩子学习篆书更容易产生成就感。而且篆字中有许多象形文字,学习的同时更容易激发他们对篆书的兴趣,小孩子本身也认为写字和画画并不遥远。
清 赵之谦 《汉铙歌册》局部
秦诏版
元 周伯琦篆书《宫学箴》
《石鼓文》局部
其次,学习篆书有利于树立正确的书法欣赏观。对于现在来说,书法因为带有其独特的视觉艺术特性,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存在,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现在很多人无法把书法与写字区分开来,简单地认为书法就是写字好看。从这个角度讲是一种病态的审美,既然美术字可以做到的事,我们学习书法的意义何在?当然这个原因也与很多人把楷书作为入门书法的选择有关。对于古人来说书法是一门实用技艺,楷书中蕴含的艺术性远低于它的实用性。但是对于现代社会来讲,书法仅仅是一门艺术了,它已经脱离了实用层面。学习楷书只会让我们的思维固化,降低对书法艺术美的感知。
所以我认为学习篆书作为书法的入门字体是一个更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