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瑞涛
《曹全碑》(局部)
1.结字扁方:隶书字体多取横势,左右舒展,上下放纵少,故字形都偏扁,曹全碑则尤其突出,常见字形横纵比例约为4∶3至2∶1,这类字形占《曹全碑》的绝大部分,也形成了《曹全碑》的突出特征。例字如“是”(图1)“城”(图2)“水”(图3)等字,曹全碑横纵比例夸张者甚至可达到3∶1,应多注意,如“心”(图4)“征”(图5)“七”(图6)“仁”、(图7)等字。
图1
图2
图3
图4
图5
图6
图7
2.收放明显:《曹全碑》中间收紧,左右舒展。宛如翩翩起舞的蝴蝶,双翼轻盈而舒展,中部躯干娇小而凝聚,二者对比使得字形收紧而飘逸,生动而精美。在具体字中可以看出的规律为笔画与笔画的交接点尽量向字的中部凑,外部多为夸张的延伸,造成局部笔画密集,四周笔画疏朗的效果,如“养”(图 8)“慕”(图 9)“前”(图 10)“齐”(图11)“平”(图 12)“令”(图 13)“承”(图14)“命”(图 15)等字。
图8
图9
图10
图11
图12
图8
图9
图10
3.布白匀称:布白匀称可分解为“匀”和“称”。“称”即左右对称,“匀”是指字的笔画间的间隔基本相等,即横与横、竖与竖之间的距离基本相等,形成秩序井然,杂而不乱的效果。如“国”(图16)“曹”(图17)“岳”(图 18)“万”(图19)等字。
图16
图17
图18
图19
图20
图21
图22
图23
图24
4.突出主笔:主笔突出是《曹全碑》的基本特征。隶书以波磔笔为字体特征,而曹全的波折磔笔则更为突出,往往是字中的主笔。《曹全碑》中波磔的笔画要比一般的笔画纵长而圆转,更有飞动感,在字中常起到表现收放,调节字势的作用。如“共”(图 20)“定”(图 21)“或”(图22)“志”(图23)等字。
图25
图26
图27
图28
图29
图30
图31
图32
图33
图34
图35
图36
图37
图38
图39
图40
图41
图42
图43
图44
图45
图46
图47
图48
曹全碑笔画总体圆润秀美,有篆书笔意。笔画内敛含蓄,起笔处往往逆锋入笔,圆头藏锋,与小篆的起笔基本一致,收笔处往往任其自然,以圆笔藏锋为主,露笔出锋为辅。
1.普通笔画
a.横画:圆起圆收或尖收,和波磔笔相较偏细小。笔画形态往往左右略低,中部向上微拱如扁担状,这与楷书横画左低右高的差异是很大的。如“金”(图24)“费”(图25)“计”(图26)“云”(图27)等字中的横画。
b.竖画:圆起圆收或尖收,相对较粗,在字中起到支撑整体,稳定字势的作用,如“中”(图 28)“和”(图 29)“或”(图 30)“服”(图 31)中的竖画。
c.点画:圆起圆收或尖收。点的走势有一定方向性,总体规律是点的某一端总向字的中心聚拢,因为有内在的呼应和走势的配合,字形便有形散神不散的效果,如“酒”(图32)“述”(图33)“无”(图34)“心”(图35)中的点画用法。
《曹全碑》(局部)
2.主笔
a.横势波折笔:隶书中最具特点的笔画是它的波折笔画,这类笔画往往是字的主笔。这类主笔的用笔特点主要有;①起笔以圆为主,以方位辅,收笔多出锋。②笔画两端重按中段稍提笔;需要注意笔画总的对称平衡。
如“直”(图 36)“母”(图 37)“者”(图 38)“高”(图39)“亭”(图40)中的横画。
b.挑笔:圆笔起笔,转弯处往往圆浑带过,收笔处微按笔而后出锋,如“收”(图41)“驾”(图42)“乃”(图43)“承”(图44)等字中的挑画。
c.捺笔:用笔方法与波折笔画后半部分近似,起笔藏锋,收笔转笔重按,形成饱满 腹部后转笔右上出锋。如“城”(图45)“父”(图46)“民”(图47)“文”(图48)等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