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洪慧敏 通讯员 林丽春
像搞研发一样抓党建
□本刊记者 洪慧敏 通讯员 林丽春
天能集团党委是“红色动力工程”的发源地。2016年11月,刘云山同志在浙江调研座谈会上,对天能集团党委推进“红色动力工程”做法给予充分肯定。
“同志们,大雨冲垮了路,我们必须趟过去,保住产品不受损失。”在天能集团党建展示大厅里,一段早期的宣传影片吸引了记者注意。这段根据真实故事制作的宣传片里,公司的货物运输受恶劣天气影响,党员干部不顾危险,趟过湍急的水流,将货物完好地运送出去。
据介绍,天能集团成立于1986年,创建之初就成立了党支部,2006年升格为党委,犹如一台“红色引擎”,带领全体员工不断迸发出活力和激情。多年来,集团党委把党的“红色基因”深度植入企业文化,按照“强基、固本、增能、铸魂、塑品”五位一体要求,积极创新党建工作“虚功实做”的有效路径,全力打造“红色动力”党建品牌。
“所谓‘强基’,就是传承红色基因,发掘成长源动力;‘固本’,就是激活红色细胞,增强队伍战斗力;‘增能’,就是打造红色引擎,提升创新驱动力;‘铸魂’,就是引领红色风尚,发挥文化凝聚力;‘塑品’,就是践行红色使命,放大社会影响力。”天能集团党委相关负责人生动解释了“五位一体”,他告诉记者,在天能LOGO标志中,有一抹像旗帜般鲜亮的红色,天能人称之为“党建红”。党建这根“弦”贯穿天能上上下下,是天能人共同的红色动力。
“像搞研发一样抓党建。”这是天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天任的名言。如同研发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一样,企业党建工作的“红色动力”效应,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而怎么样使党建工作不再游离于企业经济建设之外,真正成为企业内生的需求,从突击、松散、单项转向长期、紧密、系统,也成为天能努力探索的课题。这些年来,天能集团坚持结合企业生产、管理、开发、营销的实际,借鉴运用企业物质、技术、标准、品牌等要素来创新党建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据介绍,天能集团连续10年实施党员人才工程,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人才优势、竞争优势。建立1亿元人才专项基金,大力引进培育优秀人才,聘请4名院士顾问,建成以4名“国千人才”、5名“省千人才”为核心的省领军型创新团队,成立由省优秀共产党员领衔的“党员专家工作室”,260多名优秀党员走上管理、研发等关键岗位。
目前,天能各级管理干部中党员比例占49.7%,高层次人才中党员比例占36.3%,参与了50项国家、行业标准制定,拥有2100余件授权专利。正是人才队伍的活力迸发,让天能践行“两山理论”、推动转型升级有了底气,实现了新常态下的弯道超车。
天能集团的红色力量有历史渊源。天能集团诞生在长兴县煤山镇,1943年底,栗裕将军率部在这里开辟了苏浙皖边根据地,建立了新四军苏浙军区司令部。张天任说:“我生长在这片红土地上,从小受到革命传统熏陶。32岁那年光荣入党,当时最朴素的想法,就是要把企业办好,带领职工和乡亲过上好日子。现在企业越做越大,梦想是成为世界一流制造企业的‘发展梦’,打造全球领先绿色能源解决方案商的‘绿色梦’,实现职工创业有舞台、生活有尊严的‘幸福梦’。”
从借款5000元创业,到现年销售800多亿元、利税25亿元;从当初20多人3间厂房,到现分布4省8大基地2万余名员工;从一个濒临倒闭的村办小厂,到中国新能源电池行业的龙头企业……“共产党人那种为了理想不怕牺牲、一往无前的铁的精神,始终是支撑天能人不断前行的力量源泉,2017年,我们要通过实施‘红色动力工程’,引导全体党员立足岗位做贡献,在加快转型发展、跨越发展,再造一个新天能中主动作为,实现‘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一位书记就是一个榜样、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推动集团‘党建强、发展强’更上台阶。”天能集团党委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