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顺良
摘 要 语文是一门具备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属性的学科,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紧密相连,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实用性。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入和普及,要求语文教学在新形势下,要优化和创建语文教学环境,尊重学生课堂教学主体地位,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有效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本文主要分析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的有效参与,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水平。
关键词 初中语文 有效参与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11-0107-01
有效参与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有效参与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具有明确的语文学习动机,课堂上参与的活动具有交际性,学生将会主动、愉快地投入到教学中来,发散思维、开动脑筋、深入思考,积极与老师、同学产生互动,提出有效问题,或者发表见解、看法,在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实现科学文化知识的吸收和内化,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大有裨益。
一、课前准备,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
实施参与式教学之前需要做一定的准备。这主要是指学生的交往技能和自制能力等。为此,在实验前,可在不改变课堂空间结构的情况下,引进小组教学的某些方法,让学生前后两桌、四人一组,讨论课堂学习中的问题,共同进行某些小制作、小实验。并在这一过程中,训练学生的自制能力和交往技能,要求学生逐步做到:
(1)分组学习时不能随便离开座位,不讲与学习无关的话。
(2)先做后说,先想好后表达,作有准备的发言。
(3)小组发言时音量要小,不能影响其它小组的学习。
(4)学会倾听,不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努力记住别人发言的要点,对他人的学习做符合客观的评价。
(5)學会质疑,听不懂时,请求对方作进一步的解释。
(6)学习如何主持小组讨论,学会简单的组织用语,作总结性的发言,对小组长进行专门的培训等。
二、组织讨论,给予学生课堂自主权
组织好每一次讨论都需要教师精心准备,不能只是草率地扔下一个问题,造成学生无所适从。为此,教师应精心设置讨论题,创设适宜的讨论方法,通盘考虑学生讨论时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并帮助做好适度的调控。宜于小组讨论的作业与平常课堂中的提问有着很大的差别。在难度上,集体讨论的话题显然要比个体思考的难度大。当然,这并不意味着难度越大越好,把握好难度的上限和下限十分必要。在内容上,教师应设计出适合小组学习的分析比较性质的选择题、循序渐进的系列训练题、拓宽思路的提高题、多步骤的操作训练题、探索性的思考题等。另外,如果教师能将讨论题附于一定的生活或有趣的情景之中,对激发学生参与讨论的兴趣和欲望无疑是非常有益的。
三、实施反馈,展示学生课堂成果
学生讨论结束后,教师如何准确、快捷地得到信息,以便及时地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也是要认真考虑的。一般由小组长或组员展示,组内其他成员可以作补充。需要把握的是:(1)展示者应站在小组的角度,综合小组讨论的情况进行汇报,而不应只说自己的意见。(2)展示时,应尽量做到全面、具体,既要说到小组表决的意见,又不能忽略与众不同者的意见,以防埋没有创见的想法。(3)教师应尽量多地听到所有小组的讨论结果,做到心中有数,从而灵活地调整下一个教学环节。
四、创设成功情境,使学生想再次参与
使学生不断体验成功的乐趣,是主体参与不断深化和参与步骤不断升级的重要保障。成功,既是语文参与式学习的结果,更是语文参与式学习过程中学生作为主体再参与的起点。成功情境的创设是引发主体有效参与的最佳手段,即使是基础很差的学生,即使对语文学习处于很不积极的状况,只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做有心人,多耐心观察这样的学生,一旦在他们身上发现有值得肯定的地方,就应该“小题大做”,给予热情的鼓励。
参考文献:
[1]陈春梅.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J].成才之路,20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