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成教育应着力四个方面

2017-06-27 21:43杨武
湖南教育·A版 2017年6期
关键词:品行人品差异

杨武

我们总谈养成教育,但是否真正有过思考:养成教育到底该从何处而为?对此,笔者从四个方面进行阐述:应以“德”为首、以“勤”为恒、以“能”为本、以“毅”为重。

一、以“德”为首

德育工作是学校工作永恒的主题。教育家陶行知说:“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你有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无疑,优秀的品行比任何才能都更有价值。其实,人人都有潜力,但人品的差异和素质差异会决定工作成绩与生命质量的差异。成功与失败、卓越与平庸之间的不同之处很大程度上在于品行的高低。优秀的人品不仅是个人成功的最重要资本,也是一个团队具有强大竞争力的核心。德性、人品是一个人永恒不变的资本。因此,以“德”为首,应成为养成教育的首要方面。

二、以“勤”为恒

古语云:“千金唾手得,一勤最难求。”勤奋是一笔价值远远超过金子的财富。纵然你有黄金万两,若坐吃山空,总会有贫困的一天,唯有勤奋才是永不枯竭的财源。勤奋能使人走向成功。聪明的人,勤奋努力就能成就大事业,而相对愚笨的人,如果能以勤为先,“笨鸟”也能先飞,同样会成为成功的赢家。“勤”更是我们每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必要途径,是成全自我、丰满人生的必要过程。当然,勤能补拙,我们要教育学生以勤為恒,也要教育学生牢记,勤奋实际上是弥补自身缺陷的良方。

三、以“能”为本

以立德、勤奋为前提,能力是人生起飞的翅膀。俗话说:“有才无德是朽才,有德无才是庸才。”能力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基石。因此,要教育学生必须注重提升综合素质。要让学生明确:以能为本。今天在学校读书就是为提高自身素质打好扎实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要自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钻研及掌握合理的知识结构,探究民族传统文化,从中得到借鉴。同时,要教育学生锻炼自己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及辨析能力。具备了这些综合素质,学生走出校门后,就有资本展翅高飞,翱翔于无限的天空,从而成为对社会、民族、祖国有用的良才。

四、以“毅”为重

如今的孩子,特别是那些在优越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少面对失败。当然,他们也同样学习刻苦,常常承受压力。但是他们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比任何时候更容易、更顺利。他们中许多人都不用面临重大挑战,就顺利从大学毕业。他们受到过度保护,很少遭遇困难、陷入困境。因此,他们鲜有机会培养抗挫折能力。

“坚毅”的含义远比毅力、勤劳、坚强丰富得多。坚毅是对长期目标的持续激情及持久耐力;是不忘初衷、专注投入、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动力;是一种包含自我激励、自我约束和自我调整的性格特征。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把学习的挑战摆在孩子前面,引导他们真正认识到,成功往往发生在人们突破边界和障碍的时候,要让他们去体验冒险和克服障碍。

许多人认为,才能是与生俱来的,我们擅长什么或者不擅长什么皆是因智育、情商所致。这可能会导致孩子养成丢掉“坚毅”、轻易放弃的习惯。其实,即便是天才也需要通过不懈地努力来磨砺自己的天赋。“坚毅”,是走上成功的真正重要的一步。

(作者单位:株洲长鸿实验学校)

猜你喜欢
品行人品差异
相似与差异
品行障碍青少年家庭教养方式与自我价值感相关研究
人品:人生最重要的名片
找句子差异
男女生的思维差异
在高中数学中渗透“解题差异论”的实践研究
浅谈校外教育在我区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和突出地位
不耻下问
测你的人品还剩多少?
背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