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阳墓出土博局与博茕

2017-06-27 13:24木槿
环球人文地理 2017年6期
关键词:骰子太子长沙

木槿

上世纪70年代,马王堆汉墓的发现使得长沙名噪一时,而在20年后,“长沙国王后渔阳墓”的开掘又成为长沙考古工作的一大亮点。渔阳墓距今已有2000余年,因出土漆器上刻有“渔阳”二字而得名,它是目前湖南省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西汉王室墓,也是我国尤其是南方地区屈指可数、保存完整的汉代诸侯墓地之一。

1993年6月,长沙的天气干燥闷热,挥汗如雨的考古人员对渔阳墓进行发掘,他们挥动手铲、竹签、毛刷等工具清理、剥离层层叠压的文物。在众多随葬品中,有两件物品非常值得玩味——博局与博茕。

“博”即赌,博戏是中国古代民间的一种赌输赢、角胜负的游戏,以博局作为游戏工具。渔阳墓出土的博局呈方形,整木雕制,中央方框,四周有曲道,皆刻有浅槽;底座为曲尺形,绘有云气纹饰,通体髹饰黑漆。博茕为球形,木胎,十八面体。每面阴刻着篆文,内涂朱漆,面体上分别刻写着“一”至“十六”数字,另外相对的两面,一面刻“骄”,另一面刻“酒来”,通体髹饰黑漆,十分精美。

博局的玩法有两种,一种为六博、一种用博茕。一套博具中有6根箸(木、竹削制的细木条、木棍),故名“六博”。除箸外,对博双方各有6枚棋子。博弈双方在行棋之前,需根据投箸的结果决定行棋的步子。茕相当于后世的麻将骰子,掷地回转。“骄”为骄棋,是有利的棋步;“酒来”则指不利的棋步。茕不仅用于博戏,还可用于行酒令,掷到“酒来”便要受罚。古人游艺六博时,投箸与掷茕还要分大小等级,《颜氏家训·杂艺篇》说:“大博则六箸,小博则二茕。”

相传,汉代文帝、景帝、武帝、昭帝和宣帝都是博戏迷,受最高统治者酷爱博戏的影响,博戏在汉代民间流行甚广。不过,博戏虽为益智的小游戏,但也曾引发一场叛国之乱,让人们不胜唏嘘。

据《汉书·吴王濞传》记载,在西汉文帝时期,吴国太子刘贤入宫觐见皇上,后陪同皇太子玩六博。吴太子在棋桌上争胜,态度恶劣,皇太子一怒之下拿起棋盘砸向吴太子,不料将对方当场砸死。后来,吴太子的尸体被运回吴国,吴王刘濞大骂朝廷,从此不再行藩臣之礼。等到景帝时期,吴王便以“清君侧”为由,发动叛乱,企图篡位,“吳楚七国之乱”由此而来。

据考古学家推测,吴太子两人对弈的博局很可能就是象棋的前身,而骰子则来源于博茕,至于博局的走法演变、十八面体的博茕如何演变为六面体的骰子,便不得而知了。如今,渔阳墓出土博局与博茕珍藏于长沙简牍博物馆。

猜你喜欢
骰子太子长沙
打卡长沙网红地
长沙之旅
汉字奇遇记
汉字奇遇记
《太子湾的春天》摄影
赢韩!球迷陪国足硬汉战长沙
北太子湖
骰子不见了
巧猜骰子
测测你的空间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