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理技法在写意花鸟画中的探索

2017-06-27 12:54洪丽莎
关键词:运用

洪丽莎

摘 要:本文旨在探索肌理技法在生宣纸上的所呈现的艺术效果,将几种肌理技法带来的随机的、偶然的、不可复制的效果和制作方法呈现给大家,为学画者的学习提供借鉴与参考。本文共分为四块,第一块从中国画肌理技法的内涵谈起以及它和传统技法的关系,第二部分是它带给人的艺术效果和审美特征。第三部分结合自己的花鸟画创作来说明肌理技法的应用,第四部分来我对实践中的肌理技法思考与感悟。

关键词:肌理技法;写意花鸟画;运用

中图分类号:J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7)05-0130-03

一、中国画中肌理技法的内涵及与传统技法的关系

肌理,指物体表面的组织纹理结构,即各种纵横交错、高低不平、粗糙平滑的纹理变化。而本文中所指的肌理,是采用各种洗涤剂制造的一种视觉艺术效果。作者所采用的特殊的材料,会使画面出现不同的视觉感受。而这种独特的视觉感受,是艺术家们所追求的。中国画中的肌理技法是一个相对于传统技法的概念,肌理技法是画家使用非传统的绘画材料和工具,实验创造新的技法。肌理技法的运用在中国古代早有存在,南唐赵干所创《江行初雪图》,运用弹色法把白粉洒到画面中,就出现了雪花飞舞的一派天然景象。但在当时它并不没有作为正统的绘画技法加以引导,邹一桂在《小山画谱》中讲到“凡画不用笔者,吹云泼墨、水画火画、漆画绣画,皆非正派,故不可取。”人们重视笔墨在传统绘画中的运用,然而对肌理技法制作似乎被视为一种投机取巧的方法,难登大雅之堂。可见,肌理技法的发展史不是一帆风顺的。肌理技法与传统技法的关系,是肌理技法只能作为传统技法的辅助与补充,肌理技法的发展过程是传统技法的创新。它的制作过程带有很大的随机性,产生出很多令人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学画者一定要善于利用这种效果,才能更好的形成新的绘画语言。

时代不断变迁,思想观念改变,人们受到西方文化和材质的影响,又开始自我反思中国画某些方面上表现力的不足,因此对画面的感官要求越来越挑剔、越来越多样化,肌理制作才作为画面表现的一种手段和载体,被人们广泛接受。

没有起码的绘画基础和造型能力,缺乏对用笔用墨的认识和理解,而仅靠肌理技法制造特殊的视觉效果,只能是出奇而不制胜的。大多数的肌理技法仅是传统技法的辅助手段,离开了传统技法,就不可能独立完成绘画作品。所以初学者不宜把肌理技法的制作作为主攻方向,而应该打好坚实的绘画传统基础,在慢慢联系肌理技法的应用,这样才能相得益彰,创作出新奇的作品。

二、肌理技法的制作过程与审美特征

肌理技法在制作过程中,取得的艺术效果之一便是形式美感。东西方艺术在关于“形式美”的认同上,有着很大的相同点。下面笔者就谈谈肌理技法的制作方法及带来的艺术效果。

肥皂水法,把调好的颜色里加入肥皂水在画面需要的地方洒在画面需要的地方,画面上会形成斑驳的特殊艺术效果,有时还会出现类似小雪花形状出现,效果随机且很奇妙。

洗衣粉泡落墨法,是将洗衣粉在容器中加水搅拌,使之成为稠密的泡沫状,然后用大号的底纹笔刷纸,待其阴干,在画面上画出物象,就可得到保留笔触的散漫的水纹效果,画面的肌理效果很好看。

晕染腐蚀法,用适当浓度的洗衣粉刷一遍,干后用墨色画出物象,稍停用水洒点于墨上,即会出现斑点;如果想要出现冰凌、冰雪等效果,在原来的基础上,用水喷,将纸竖起,在一个方向上斑点晕化。

加油法,在生宣纸上用松节油画出物象,在用墨色罩染。

弹粉法,用国画颜料或者白色的广告色都可以,在画好的画面上用毛笔洒,就会出现像雪一样的效果,可用于表现冬天下雪的情景。

胶矾法,这种方法适合运用于画荷叶或者树干。首先,用加有胶水的墨画荷叶或者树干。未干时,用毛笔蘸清水洒在刚画过的荷叶或树干上,就会出现冲淡的圆形斑纹一样的肌理效果。注意,这里的水必须是清水,毛笔也必须是干净的,方可出现上述效果。

弹洗洁精法,这种方法主要表现下雪时场景,其制作方法是先用淡墨画冬天下雪时的灰调子;然后在画面未干时,洒洗洁精,此时的洗洁精因浓度较大,不宜甩在纸上,可以加少量水,用笔或者刷子弹洒在画面上,待到出现自己想要的结果,用宣纸吸干或用吹风机吹干即可。这也是笔者经常使用的一种方法。

喷豆浆法,此法可用于画残破的荷叶,先把豆浆或唾沫喷洒于宣纸上;第二步,用墨在喷洒豆浆的地方画荷叶;第三步,待到出现斑纹一样的肌理效果时,把宣纸中的水分吸干即可。

纸团蘸墨法,这种技法主要运用于表现草地的效果。首先,把墨倒在盘中,用纸团蘸墨,在宣纸上皴擦点染制出草地的效果,为了增加草地的厚度与层次感,也可以用另一紙团,蘸淡墨,以同样的方法制作,方可出现多层次的草地肌理效果。

做旧法,用红茶水反复渲染,或者在淡墨中加少许的赭石和藤黄,做成黄灰色。用淡墨加少许花青,使做旧呈蓝灰色。

撒盐法,可画出小鸡毛茸茸的质感的感觉的一种表现手段,首先,先用不同墨色画出小鸡的形状,在画面未干之时,洒上细盐,稍等,看到有毛茸茸的效果出现,用刷子把盐刷掉,这样一幅毛茸茸的小鸡图就出现了。

三、肌理技法在写意花鸟画中的应用

应用肌理技法创作的作品,具有现代美,不传统,不老旧。肌理技法的制作,重点是把握“度”。比如,选择不同的墨汁和纸张,在运用特殊洗涤类剂水(洗洁精、洗衣粉等),就会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笔者在绘画的墨汁的选取上,分别做了实验。首先,在生宣纸上,用宿墨铺一层淡淡的灰色调子,然后,运用洗涤类剂水泼洒,待其干后,发现视觉肌理效果不明显。而用普通的一得阁墨汁,就会产生强烈的肌理效果。再者,运用不同的纸张,也会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或强或弱,可根据作画者的需要和画面需求,选择不同的肌理效果。笔者创作的大多数作品是文人画和肌理技法相结合的手法,表现不同的绘画语言。

肌理技法在写意花鸟画运用中,笔者认为,画家可以先用传统手法画出物象,在完成物象的基础上,或干或湿的情况下,处理画面的肌理效果。此外,还有运用肌理技法中的当代画家曹明华的《瑞雪》一图中,作者采用截取式构图,将一折枝梅画在整幅画的左上边,散落的树枝一直延伸到画面的右下角,折枝梅运用了中国传统的笔墨方法,就是先把枝干画好,其次,是梅花,零星用红色的颜料点染。画梅花的颜料厚度,水分不能太多,太多就会使梅花花瓣糊在一起。然后再画面的剩余部分,用刷子涂上一层淡淡的灰色调子,作者并没有把梅枝覆盖,而是将梅枝边缘处留了点空白,以表现有雪覆盖在梅枝上。最后作者用肌理技法——喷洒洗洁精法,将带有少量水的洗洁精洒在灰色调子上。此时,就出现了像夜晚或天刚刚亮时下雪一样的效果,在右下方的空白处,用淡墨泼几处积雪,充分展现了瑞雪时的景象。这是作者充分利用肌理技法展现的一幅生动的画卷,值得笔者借鉴和参考。

笔者的创作作品《红梅赞》,是将整个梅树画出来,用没骨法画梅花,在画面干的基础上,用弹让法,白色加一点点藤黄稠乎乎的颜料喷洒在有梅花的地方或者树干上,方可出现寒雪中的梅花,冬天寒雪的形象油然而出,表达的是一种腊梅不畏寒冷的精神。《蕉荫小鸡图》是笔者另外一幅创作作品,芭蕉是用不同程度的墨色画出,画面未干时,点洒洗洁精,这样芭蕉就出现了像雨后的水珠挂在上面一样,树下有几只奔跑的小鸡,是采用洒盐法,把小鸡毛茸茸的质感表现出来的。

四、我的思考与感悟

关于肌理技法在什么纸张上呈现的效果最佳,笔者曾做了实验,首先,在高丽纸上的实验,笔者先刷一层洗衣粉液,笔者认为肌理效果出现的不明显,自然晕开的效果没达到。其次,麻纸所呈现的肌理效果也没有宣纸丰富,而生宣,出现的效果相对来说,最佳,能把笔触,水分的效果呈现出来,所以,笔者作画时,选择的是净皮生宣纸。

正确运用肌理技法,不滥用,基于传统技法的基础上,就能创作出别致、清新的绘画作品,带给人一种新鲜的感受。同时,运用肌理技法产生的偶然性的艺术效果,是我创作中的一大特色。运用毛笔、水、宣纸为主要绘画材料,一定要注意水分的多少,水分少了,水花就没那么多。水分多了,画面的肌理美感出现的更为夸张,里面的技巧,需要大家多加练习才能掌握。这种偶然性带来的意外的效果,不可复制,浑然天成,一派天然的景象,同时也增加了作品的亲和力。

我们应避免急于求成,沉浸在肌理技法实验里无法自拔,基础不能夯实,如果仅仅依靠技法的新潮来吸引眼球,却不把握作品的深度和高度,一味追求分级法带来的视觉冲击力,结果可想而知,作品极其肤浅,经不起推敲。当然,也不能只坚守传统,不够重视肌理技法。

笔者认为,使用肌理技法创作,可以快速的使中国画达到一定的形式美感,广泛使用肌理效果会给我们艺术作品添加更多的表现手法,使我的绘画创作能更能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笔者会再接再厉,创作出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情趣的艺术品。笔者认为在创作中,笔者还是不够大胆创新,唯恐把已经画好的画给破坏了,所以不该太多的尝试。但是,笔者通过整理这篇文章,会更加大胆的努力寻找适当的绘画语言来满足当代人的审美需求。石涛曾说过:“无法之法,乃为至法”。我们在学习研究技法的同时,不能忘记,技法并非目的,而是傳情达意的一种语言手段。因此,不能被技法所局限。时代变迁,人们的生活和思想都跟随时代改变,绘画也是如此,要紧随时代,反映人当下的时代生活体验。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在面对自己当下的绘画作品时,我们应将技法清零,使绘画主体更加突出,即我们的主观情思,然后在用合适的技法语言去表现。这样,我们就不会局限于技法,不拘泥于前人,勇敢大胆的创新,方可创造出满足时代精神的产物。

五、结语

肌理技法在画面中起到了不可复制的重要作用,所以,笔者在肌理技法上做出一定的探讨。绘画创作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但是要出现新的元素、绘画语言就离不开特殊工具材料和运用肌理技法的手段来达到不一样的形态。没有起码的绘画基础和造型能力,而缺乏对笔墨的认识和理解,如果仅仅依靠肌理技法效果作画,只能是出奇而不制胜。大多数肌理技法仅是传统技法的辅助手段,离开了传统技法,就不可能独立完成绘画作品。传统又是在不断地吐故纳新的过程中发展的。所以说,创新不是对传统的反叛,而是对传统的丰富。画家要不断追求创新精神,一可以从传统中国画中汲取精华,也可在西画中找取灵感,只有这样,才能使绘画在实践中迅速成长。在当下的中国艺术语言的多元化发展中,我们可以通过制作肌理效果使中国画更有艺术感和时代感。

参考文献:

〔1〕董萍实,何云.中国画特殊技法[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

〔2〕冯增木.中国画特殊技法详解[M].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11.

〔3〕何兰坐.中国水墨画特殊技法笔记[M].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2002.

〔4〕刘进安.中国画技法的内涵与运用[J].美术,2013(05).

〔5〕范迪安.当代文化情境中的水墨本色[M].沈阳: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

(责任编辑 徐阳)

猜你喜欢
运用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企业管理中社会网络的运用及相关问题阐述
节能降耗技术管理在电气设备的运用
工厂电气节能技术综述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