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院校大学文化建设初探

2017-06-27 22:20郭婷婷杨明玉
关键词:大学文化建设研究医学院校

郭婷婷+杨明玉

摘 要:培养医学人才、引领医学科研、服务人类社会是医学院校的中心工作,医学院校的大学文化对其中心任务的完成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在分析医学院校大学文化功能作用的基础上,结合医学院校专业的特殊性,提出了医学院校大学文化建设应坚持的原则和对策建议,以期为提升医学院校大学文化建设质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医学院校;大学文化;建设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7)05-0088-04

医学院校是普通高等院校中专业性较强的一类群体,担负着为医学培养和输送专门人才的重任。随着生命科学、材料科学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为医学科学发展提供了基础和空间,同时对高等医学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1]。研究医学院校大学文化的功能定位、建设原则和对策,对推动当前医学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促进社会文化的建设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医学院校大学文化的功能作用

大学与文化具有天然的联系,大学在先进文化的研究和建设中负有重任。大学的根本任务是为推动社会的建设发展培养优秀人才,而文化则是其培养人、创造人的主要抓手。从这一角度出发,医学院校大学文化的功能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培育优质医学人才

1.有助于培养医学生高尚的情操和健全的人格

医学生从高中到大学,在心理上正处于“青春断乳期”,大学的管理理念、师生及同学关系、物质和精神环境等文化环境氛围,对学生的思想和心理都产生较大影响。良好的大学文化,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引导、情感熏陶、意志磨炼和人格塑造,可以起到综合育人的作用。

这种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良好的思想品德、精神状态,高尚的人格行为具有积极的德育导向作用[2]。

2.有利于培养医学生的综合素质

课堂教学是大学培养人才的主渠道之一,而课堂教学的课程体系又是大学文化的重要载体,融入鲜明文化特色的医学专业课程、人文素质教育课程等,在培养学生过硬专业素质的同时,还可提升学生其他方面的综合素质,促进“德才兼备”培养目标的实现。

3.有利于培养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是大学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在课堂之外,结合医学职业的特殊性,积极组织开展知识竞赛、创业资助等创新实践活动,可有效强化学生推崇创新、以创新为荣的意识,提高其创新实践能力。

(二)促进院校自身发展

1.有利于增强医学院校的社会吸引力

高等院校的学术氛围、学术环境是其大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如清华大学前校长梅贻琦先生曾提出的:“所谓大学,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在当前人事管理制度下,高校人才流通相对自由,高校健康的学术生态环境有利于人才实现其真正的价值追求,成为人才择校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

2.有利于提升医学院校的核心竞争力

大学的核心竞争力是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积累的,而以精神文化为核心的大学文化又是其核心竞争力的“灵魂”所在,渗透并贯穿于培养优秀人才、引领科学研究、服务人类社会等主要任务的完成的全过程中。

3.有利于为医学院校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将大学生活界定为“永无止境的精神追求”。大学文化的核心要求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其根本的追求就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这就意味着大学师生应该在理想信念、品德操守、价值追求方面高于社会公众,应当发挥大学的引领功能,引领科学、引领思想、引领创新,引领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这也是高等院校持续不断发展的源动力。

(三)辐射带动周边文化

1.通过其附属医院影响特定人群

附属医院是医学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附属医院的文化是医学院校大学文化的一个缩影。而附属医院直接面对的是社会各行各业、各个领域的患者及其家庭,其医德、医术、医院文化环境氛围以及应对商业利于与公益事业矛盾问题的态度和处理方式等,直接影响患者及家属对当前社会医疗事业的认识和态度。

2.通过与当地城市交互活动直接影响

文化是社会发展的動力源和城市之根。大学文化与城市文化都是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二者有着密切的关联。高等院校的大学文化以其特有的超越性、前瞻性和开放性特点,为院校驻地城市文化的建构和重塑,起着重要的超越、引领和辐射作用。医学院校普遍具有悠久的办学历史和文化积淀,其先进的文化对培养高级人才,提升城市的整体文化品位;引领城市精神,提升城市形象;推进科技进步,促进城市医疗事业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3]。

二、医学院校大学文化的建设原则

大学文化建设是一种科学与理性特色明显的文化实践活动。医学院校大学文化建设必须结合医学院校的特点和实际,遵循文化发展的基本规律、汲取大学文化建设的实践经验,重点坚持以下原则:

(一)传承创新原则

大学文化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它作为一种功能独特的文化组织,在人类文明进步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承担着重大的社会责任。医学院校大学文化建设,一方面要继续传承先辈们关于大学文化所形成的历史积淀,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传承院校在医德、职业精神方面形成的优良传统和校风校训,不断筑牢文化的坚实根基,丰富文化的深厚底蕴。另一方面,要立足当前社会发展现状,既要坚持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根本宗旨,创新发展院校的物质文化、科研文化;又要针对不良文化倾向,以及医学行业领域暴露出的新情况、新问题,敢于用怀疑和批判的审视眼光,客观批判,在思想教育、意识形态引领等精神文化方面加大创新力度,探索新思路,不断培育大学文化新的增长点,展示医学院校大学文化与时俱进的时代风采。

(二)以人为本原则

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阶段,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使“以人为本”真正成为社会发展的起点和归宿,成为社会发展的最高标尺[4]。医学院校大学文化建设坚持以人为本具体体现在以教师为本、以学生为本、以病人为本。以教师为本,就是要确立教师在办学治校中的主体地位,坚持营造尊重知识、尊重教师、利于教师发展的浓厚氛围;以学生为本,就是要把对学生的培养质量作为大学文化建设成果的集中体现,着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目标。以病人为本,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要着眼医学生胜任将来工作岗位的能力需求,通过强化专业课程教学、人文素质培养等,提升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和服務病人的执业水平;二是引导、帮带附属医院建立“病人至上”的文化建设理念,在服务态度、管理制度等方面突出病人的主体地位。充分利用师生自身及亲属患病的经历体悟人道精神,加强对师生进行医学伦理教育,凸显对患者的人文关怀,强化和提升人文精神[5]。

(三)整体推进原则

医学院校大学文化建设,要在深入理解大学文化的共性内涵和医学院校的个性外延基础上,坚持整体推进、全面建设发展的原则,才能更好地实现大学文化的功能。要坚持科学精神培育与人文精神培育相结合,医学职业对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有着更高的特殊要求,需要医学院校在课程设计和教学的过程中,要突出相关方面的内容;要坚持物质环境建设与精神环境建设相结合,物质环境是传承大学文化的重要载体和途径,主要体现在教学科研设施、校园文化环境建设等方面,而精神文化则是高等院校的“魂”,突出体现在院校的校风校训、教风学风等方面,二者是“形”与“神”的关系,必须有机结合,才能有效发挥文化育人的功能。

(四)内外联动原则

在当前信息流通、交通便利的环境下,高等院校与外界沟通交流的渠道和平台得到了广泛的拓展,这也为医学院校大学文化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医学院校大学文化建设在依托自身内部资源建设的基础上,可利用附属医院以及学生实习医院等优质文化资源,引导医学生在实践学习环节,建立对工作岗位和社会环境的正确认识;可加强与地方政府的互动合作,积极协调地方政府,在经费、管理制度、人才引进以及服务保障等方面,给予医学院校一定的倾斜,为大学文化建设创造更为宽松的外部环境,使其能以更多的自由支配权来发展文化和创新文化;还可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行业大师等进入校园、进入课堂,以此来学习借鉴国内外大学文化建设的先进经验做法。同时,也要转变思路,逐步走开对外开放的建设理念,积极鼓励地方政府单位、不同行业领域的单位和人员走进校园,既可借机传播院校的先进文化,又可发现建设中的问题和不足、吸收有益的建设经验。

三、医学院校大学文化的建设对策

医学院校大学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顶层设计、抓住重点、营造氛围、常态坚持。

(一)加强组织领导,搞好文化建设的顶层设计

医学院校大学文化建设需要院校各级领导体系加强组织领导,搞好文化建设整体的顶层设计。具体应突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系统确立各自大学文化建设目标。依托各部门,在传承院校历史和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结合医学专业的特殊性,紧盯医学院校培养优秀医学人才、引领医学科研创新、服务社会医疗事业的根本目标,用院校建设根本目标的实现来引领、聚焦大学文化的建设理念和建设目标。二是积极协调解决大学文化建设中的主要问题。三是广泛动员、人人参与。大学文化建设关乎学院建设的方方面面,必须依靠广大教职员工和学生的共同参与,才能取得建设成果。因此,要广泛进行思想发动,形成“文化建设靠大家、文化建设我有责”的思想认识。

(二)紧盯育人本位,构建系统完善的教学体系

为社会输送优秀的医学人才是医学院校的中心工作,而课堂教学、课外实习实践则为人才培养搭建了主要平台,院校文化建设必须渗透并融入到教学体系的全过程。一是加大人文素质教育的教学内容。当前医学院校的人文教育课程缺乏学科整体性规划,且师资难以保证,应当尽快确定医学人文教育的核心课程,突出医学史、医学哲学、医学伦理、医学法学、行为科学以及医学社会学等医学人文教育核心课程的设置,增强人文教育的实效性。二是在见习实习中融入人文素质教育内容。医学教学最大的特点就是实践性较强,见习实习单位有责任组织好对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结合典型病例、医患纠纷,进行医学人文讲座或案例分析,将医学人文理论知识应用到工作实践,使医学生学会从医学、道德、法律、政治等多角度去研究、解决医疗问题,全面促进医学生职业道德和人文素质的形成[6]。三是提升教师人文素质的教学能力。教师直接面对学生,其自身的人文素质修养和专业知识,对学生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同时,要改革人文素质教考方式,可采用发言、讨论、辩论等教学形式和撰写相关主题学术论文、调研报告等考核方式,全面提升医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质量[7]。

(三)突出环境熏陶,营造特色鲜明的文化氛围

彰显大学文化特征的校园文化氛围,是大学文化建设必不可少的部分,它是从影响人的思维、理念、习惯等层面,潜移默化地发挥作用。应围绕大学文化建设目标,注重通过构建物质感官环境、实践活动环境、网络信息环境等,营造特色鲜明的文化氛围。物质感观环境,主要是将校风校训、教风学风、医德医训以及体现大学文化内涵的名言警句等,系统规划、统一设计,通过石头、橱窗、画像等形式,分布在校园学习、生活环境中,通过感官的不断冲击,如心入脑、变为自觉;实践活动环境,主要是利用各种庆典纪念、党团教育以及学习实践等时机,在教师和学生中广泛开展大学文化主题相关的活动,使其在实践活动中感受文化氛围,实现陶冶情操、完善自我的目的;网络信息环境,主要是针对当前信息时代的特点,利用校园网络、微信公众号、QQ群等途径,根据大学文化建设的宣传需要和社会中出现的真假难辨、不良舆论信息,及时组织人员发布相关信息,引导全体人员用先进的大学文化抵制不实言论和非主流文化思潮。

(四)完善制度机制,保障文化建设的稳步推进

制度建设本身就是大学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大学的体制、机制与规章制度的有机结合,既体现院校的管理水平,又影响院校的大学文化建设和办学水平。要确保大学文化建设长期稳步推进,必须依靠相关的制度机制。明确院校管理者、教师队伍、医学生群体三者的权利和义务是大学文化建设的着力点,审视院校现行各种工作制度、管理制度对文化建设的利弊分析,并通过适当的修订和重建,健全完善有利于大学文化建设经常化、制度化、常态化的建设的保障制度体系;注重用文化建设的目标消减制度的冲突,在制度建设的层面,形成文化建设的合力。同时,可借鉴高等院校教学工作评价的理念,科学制定大学文化建设的考评指标体系和考评工作机制,对建设进展情况和建设效果进行客观、全面的分析评估,实现以评促建;将大学文化建设责任细化落实到单位和人员,并将建设工作表现与职务晋升、职称评审等切身利益挂钩,促进工作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李中奇,穆瑞琰,吕兆丰.医学文化的理念与医学教育的底线[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4,34(1):1-5.

〔2〕刘新生.大学文化建设[M].泰山:泰山出版社,55.

〔3〕戴军,娄小平.大学文化与城市文化共生研究[J].江汉论坛,2015(10):140-144.

〔4〕刘淑霞.以人为本.中华医学伦理的基本价值取向[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8,21(3):133-135.

〔5〕梅人朗,陈刚,等.医学教育全球标准[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6〕张志强.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医德教育的研究与实践[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02下):73-74.

〔7〕颜婕.人文视角下的卓越医师培养思考[J].西北医学教育,2015(2):226-228.

(责任编辑 徐阳)

猜你喜欢
大学文化建设研究医学院校
关于医学院校医用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从校园生活谈当前大学的两种校园文化
基于专业特色的公共计算机基础课程建设研究
高师院校大学文化建设现状调查分析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