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志慧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11-0011-01
在教学改革中,许多语文教师不愿意放弃这个展示自我的平台,总愿意把知识掰开了、揉碎了、嚼烂了之后再教给学生,这是沿袭传统起源于孔子时代的私塾学堂的学习方式,世代相继,以教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为基本特征,一提起上语文课,学生想到的就是教师在讲台上的自我欣赏式的独角戏,一个人滔滔不绝地讲解,大量的时间学生處于昏昏欲睡的状态,怎么能够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反思一下,谁愿意做一个勤奋的看客呢?要打造高效课堂我们更应该关注学生有哪些疑问,怎样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要实现这个目标初中语文课堂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转变。
一、转变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从“传道”“授业”“解惑”走向“教学相长”。课程决定教学观,传统的教学注重“传道”“授业”“解惑”,整堂课以传授知识、解决问题为中心,教师教得费力,学生学得被动。而今追求的是“教学相长”——教学相长的过程,是师生思想、情感交融、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把教学的本质定位为交往,就是把学习的活动定位为与书本对话、与老师对话、与自己的心灵对话的过程,从而在本质上超越了“教师中心论”,使学生学得生动、学得主动、学得活泼,而教师也与学生的交流过程中促进了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
从“满堂灌”式教学走向“牧羊”式教学。“牧羊”式教学模式与“灌输式”“填鸭式”教学不同,不是告诉学生“这种草好吃,应该这样吃,必须吃”,而是在指明所要达到的目标基础上,把“羊儿”引导到广阔的草地上,根据目标“吃什么草,怎样吃”是羊儿事,教师只是一个“牧羊人”,只需小心地看护、组织和引导他们吃饱吃好,这种教学模式使课堂真正提升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展了学生的个性。
长期以来,教师在教学中一直本着“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观念,在课堂上过多地分析,自始至终是教师在唱主角,学生的学习状态如何,较少得到关注。新的课程改革,课堂中放手让学生大胆自主探索学习,而教师则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参与者、组织者、引导者和交换意见者,使教师的“教”真正让位于学生的“学”。课堂上不再是教师唱独角戏,而是学生人人都参与,个个都能讲、会讲,只有这样的人才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二、转变教学观念,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从“被动”走向“主动”。过去由于传统的教学观念的束缚,学生学得相当被动。进行课程改革以后,我们重在让学生的学习方式产生实质性的变化,提倡自主、探索、合作式学习,增加课堂上学生参与分组讨论、全班交流、充分表达和展示自己的机会,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促进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从“配角”走向“主角”。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习的目标制定和教学环节的设计应以学生的特点制定,以学定教改变以往的教师简单地依据教材进行备课讲课,课堂的一切活动应以学生的学习效果来设计。校本课程的出现最大限度地解决了学生程度不一的难题,学校和教师可以根据自己学生的特点自行编写教材,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质量。
从“台下”走到“台上”。过去的讲台是教师的专利,教师在三尺讲台孜孜不倦地讲解着学生不知所云的深奥的理论,学生每天都像童年中唱的那样“等待着下课、等待着放学”的焦急等待中度过,很多时候课堂上没给学生留下一丝的印记。从山东杜郎口的砸掉讲台的革命开始,教师开始意识到独角戏的弊端,让学生自己讲解、共同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学生们对语文课堂才产生了兴趣,在不断的交流和探索中逐步学会学习的方法。
三、转变评价观,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从“单一式”走向“多元式”。过去的课堂评价仅仅用简单的对与错来评价,以至于我们教育的学生在看电影、电视节目时,对剧中角色的评价也局限在好人和坏人两个层面。教师的评价应该是多元的异彩纷呈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不经意的一句带评价色彩的话,都很有可能影响学生对学习的态度、情感和行动,因而课堂中的评价是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新的课程理念的指引下,我们力求在课堂上让每一个学生张扬个性,生动、活泼、全面发展,因而只有善意的、恰到好处的鼓励与激发,才能不断地点燃学生心中求知的火焰,使学生在成功的快乐中不断前进、不断探索。同时,课堂评价的主体从单一走向多元,除了教师评价外,还组织学生评价、小组评价和自我评价,并且破除答案的唯一性,珍视学生个人感受、独特见解,通过多样化的评价尺度,使学生乐在学中,用适合自己的方式不断求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