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府逐瘀汤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2017-06-27 08:16程茂维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7年10期
关键词:血府逐瘀汤活血证候

程茂维

血府逐瘀汤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程茂维

目的 观察血府逐瘀汤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急性脑梗死病人8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与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口服阿司匹林、氯吡格雷、阿托伐他汀等西医常规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结果 治疗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为9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综合疗效总有效率为95.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治疗后总胆固醇、三酰甘油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且治疗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血府逐瘀汤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安全可靠。

脑梗死;血府逐瘀汤;中医证候;血脂;中风

脑梗死是指由于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等引起的脑功能障碍。脑梗死多发于中老年人,其具有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等特点,是危害人类健康常见的严重疾病之一。目前,治疗本病主要是改善脑循环,恢复损伤的脑组织,防治脑水肿,治疗合并症。脑梗死属中医的中风范畴,临床中传统中医药对治疗脑梗死有一定的效果,近年来,我科采用血府逐瘀汤治疗脑梗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自2012年3月—2015年3月门诊及住院的急性脑梗死病人8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2例,其中男22例,女20例,年龄44岁~75岁,平均58.3岁;对照组40例,其中男20例,女20例,年龄43岁~71岁,平均59.2岁。两组病人在性别、年龄、病程、中医辨证分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所有病例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1]中的诊断标准;中医诊断标准参照1996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制订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2]的诊断标准。纳入标准:发病2周以内(急性期)脑梗死;中医辨证属中风中经络证型;经颅脑CT或MRI确诊。排除标准:合并急性脑出血或其他急性脑血管疾病病人;非首次发病且伴有后遗症者;合并有严重的心、肝、肾等系统疾病者;未按规定治疗,无法判断疗效者。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口服阿司匹林100 mg,每日1次,氯吡格雷首次300 mg,以后每日75 mg,阿托伐他汀钙片40 mg,每日1次,同时配合急性脑梗死其他常规治疗;营养支持治疗,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酌情给予脑保护和降低颅内压治疗;积极控制血压、血糖。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血府逐瘀汤方组成:柴胡12 g,生地20 g,当归12 g,川芎15 g,赤芍15 g,桃仁12 g,红花12 g,枳壳10 g,桔梗6 g,川牛膝12 g,甘草6 g。肢体麻木甚者则加秦艽、豨莶草、六路通、桑枝;若头晕甚者则加天麻、葛根、僵蚕;若言语不利者则加石菖蒲、郁金;年轻病人,舌质紫暗,瘀滞明显者加水蛭、地龙;若舌苔厚腻,头脑昏蒙则加半夏、天南星、石菖蒲;若血压较高,有肝阳化风之象则加生龙牡、白蒺藜、天麻;血脂高者则可加入生山楂、草决明等调脂之品。临床变化复杂,总以活血化瘀之血府逐瘀汤为基础。两组均以7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 观察并分析两组病人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中医证候、血脂指标变化情况。

1.5 疗效判定标准

1.5.1 综合疗效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90%以上为痊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46%~89%为显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18%~45%为有效;评分降低18%以下或上升为无效[3]。

1.5.2 中医证候疗效 中医临床症状表现消失,相关证候积分降低95%以上为痊愈;中医临床症状表现明显改善,证候积分降低70%以上为显效;中医临床症状表现得到控制,证候积分降低30%以上为有效;中医临床症状未得到明显改善或者加重,证候积分降低未达到30%为无效[4]。

1.6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例(%)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治疗组42例,痊愈7例(16.7%),显效23例(54.8%),有效10例(23.8%),无效2例(4.8%),总有效率为93.0%;对照组40例,痊愈2例(5.0%),显效18例(45.0%),有效12例(30.0%),无效8例(20.0%),总有效率为80.0%。治疗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2.2 两组血脂水平比较 两组病人治疗后总胆固醇、三酰甘油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且治疗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结果比较 (±s) mmol/L

2.3 两组综合疗效比较 治疗组42例,痊愈8例(19.0%),显效22例(52.4%),有效10例(23.8%),无效2例(4.8%),总有效率为95.2%;对照组40例,痊愈2例(5.0%),显效17例(42.5%),有效12例(30.0%),无效9例(22.5%),总有效率为77.5%。治疗组综合疗效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3 讨 论

脑梗死属于中医的中风范畴,中风有中经络、中脏腑之分,而临床以中经络多见。中医对中风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早在《内经》即有“偏枯”之记载,《金匮要略》有“半身不遂”的论述,至于病因,唐以后有“营卫稍衰”“其气去”“络脉空虚”,均从“内虚邪中”而论,认为本病是外风乘虚而入。金元之后则有进一步认识,如刘河间、朱丹溪、李东垣等,从内因的理论上,创立主火、主痰、主虚的学说,认为风、火、痰、虚是内在的重要因素,从临床上丰富了各有所长的特色内容,为辩证施治绘画了蓝图。至清代,王清任则以血瘀立论,创立名方补阳还五汤。现代医学认为脑梗死是各种原因导致脑动脉血流中断,局部脑组织发生缺氧缺血性坏死而出现的神经功能缺损,即血瘀是本病的基本病机,活血化瘀法是治疗本病的基本大法。

但为何不选用补阳还五汤而用血府逐瘀汤呢?脑梗死急性期多有肝阳化风之象,大多病人因病郁闷急躁有化热之象,大剂黄芪有助阳升火之虑,有研究表明,活血药多有溶栓、扩血管、增加脑血流量的作用,对脑梗死早期有促进血运重建的作用,但可使脑中自由基增多,甚至促发出血性梗死,引起缺血性再灌注损伤,使病情更进一步恶化,补气活血药有更强的血管扩张作用,有致出血之虞。血府逐瘀汤活血养血同用,理气养血并行,方解如下即可知其中之妙:心主血,肝藏血,淤血内阻血液循环障碍,精明之府为之蔽塞而为脑梗。方中桃仁、红花、赤芍、川芎、牛膝活血祛瘀,治血分的瘀滞,牛膝还有引瘀血下行之功;枳壳、柴胡、桔梗、甘草调气疏肝,治肝气的郁结,郁舒而诸证得以缓解,且桔梗有载药上行之用。然肝为藏血之脏,若只活血不养血恐阴血损伤,故用当归、地黄补血调肝,使活血无伤血动血之虑,理气而无伤阴之弊。合而用之使瘀去气行,络脉通畅,随证加减治疗急性期脑梗死,真可谓一良方也。

[1] 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19(1):55.

[3] 米全喜.黄芪加血府逐瘀汤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研究[J].亚太传统医药,2014,10(1):101.

[4] 乔淑茹.血府逐瘀汤临床应用举隅[J].光明中医,2012,27(11):2296-2297.

(本文编辑郭怀印)

山西省和顺县人民医院(山西和顺032700),E-mail:frzkl001@126.com

信息:程茂维. 血府逐瘀汤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7,15(10):1274-1276.

R743 R289.5

B

10.3969/j.issn.1672-1349.2017.10.041

1672-1349(2017)10-1274-03

2017-02-12)

猜你喜欢
血府逐瘀汤活血证候
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医证候相关性研究进展
丹芎活血片对瘀血型膝痹病的效应研究
真武汤合血府逐瘀汤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血府逐瘀汤治疗失眠的作用机制
基于Delphi法的高原红细胞增多症中医证候研究
活血解毒方对缺氧/复氧所致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Comparison of mechanisms and efficacies of five formulas for improving blood circulation and removing blood stasis
上海地区2型糖尿病中医证候分布特征初探
基于“益肾清利活血法”治疗的慢性肾脏病3期病人的转归分析
Multicenter Randomized Double-Blind Controlled Clinical Study of Huoxue Tongluo Recipe (活血通络方) External Washing in the Treatment of Chemotherapy-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