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耀明
摘 要:新课程的实施,标志着课堂教学进入一个全新的领域。这个领域为我们教师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同时机遇和挑战并存。新课程标准强调了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尤其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的分析与反思。作为语文教师,面对当前课堂教学的低效,更应在教学中经常地进行多维反思,积极发现问题,努力消去弊端,才能获得教益,才能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关键词:多维反思;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作用
提出課堂改革之后,课后反思便成了教师和学生每堂课后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了。教师在授完一节课后对本节课的行为和过程以书面的形式简要记录于教案上,是一般教师的课后反思方式;而学生在做完题之后以书面形式或对自己的首次思维做一完善思考整理的过程就是一般学生反思的基本方式。因而反思能大大提高教学和学习的有效性。
一、语文教与学中的反思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当反思些什么?怎样反思?使课堂教学做到更加有效,本人结合多年初中语文教学工作,谈一谈自己的体会。课堂教学设计的有效是指在最短时间内达到最佳效果。教学设计是否有效,关键在课堂教学的基点是基于教学的学习,还是基于学习的教学。我所说的语文中的反思,包括课堂教学设计反思和学生语文学习反思,只有教后有反思、学中有反思,才能不段对语文知识有全面系统的认识。
1.教师教学环节中的反思
漫无目的的问题设计,往往会是现学生误入歧途,而问题的设置则是画蛇添足。作为教师,在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的时候,应该反复自问:这一节课哪些问题的创设是有效的?哪些是累赘的、无意义的?哪些设问需进一步改进? 面对这样一堂课,我们不禁思索,这还是一堂语文课吗?是学生对语文课的期待吗?是从学生的角度来进行教学设计从而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的吗?脱离了语文本味,忽视了学生需要的语文课堂究竟还要走多久?
在一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未必在学,即使在学,很可能是被动地学,低效甚至无效地学。真正有效的教学要建构自己的知识,不是简单地让学习者占有别人的知识、经验,形成自己的见解。因此,依靠教师单方面的积极性,不争取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是无论如何难以实现有效教学的。学生可以参与制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质疑解惑、与他人合作和教学评价等教学的全过程。
2.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反思
在首次解一个题时,学生往往是知其果不知其因,只是顺着藤摸到了瓜,做完一道题只是从表面上了解了大意,并没有真正挖掘到题目的本质,这样对他来说,并没有掌握到这道题映射的知识,只有回头重新整理一遍解题思路,才能初步了解题设与结论的内在联系和出题者考查知识点的意图。
二、反思在教学中的作用
1.反思可以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
教师是教学的实施者,教学效果如何,与教师个人的专业水平的高低有着直接联系。因此,一线教师想法设法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是多数教师的初衷。而提高个人的教学水平,反思是良药,也是捷径。每堂课后,回顾本节课的全过程,总结自己的教学方法、对教材的处理过程、教学设计的衔接情况、教学设计在课堂中的执行情况、学生的反应、解题的思路等方面。可以为自己的教学经验积细沙而成山丘。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少走或不走弯路,进而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日臻完善,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2.反思有助于师生恰当制定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学目标是否定的太高或太低,都值得我们教师课后反思。每节课教师都会定一个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师一节课的前进方向,也是一节课的归宿。目标定位的准确度,直接影响到教师教学效益的高低,也影响到学生对本节知识的接受情况。反思教学目标,有助于在教学中设定既要符合教材内容的衔接,也符合学生的知识层次的教学目标。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学习的归宿者,是教师活动的参与者。教学活动中学生的课堂行为和反应是教学效果的直接反映之一,是教师教学中应予以持续关注和不断反思并实时调整教学目标和教学节奏的重要内容之一。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可以拓宽教师的思路,也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3.反思有助于整合语文教学资源,提高学生语文能力
教学内容是教材中呈现给教师与学生沟通的桥梁,教师在处理教学内容时,要根据自定的教学目标、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认知规律、学生的个体差异等,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可降低难度,可增加难度,可减少内容,可增加内容。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接受效果的高低,实际上还与教师对问题的设置有很大的关系。教师在教学中要对教学资源进行合理的整合和利用,依据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反映,及时反思课堂教学并重新整合教学资源,尽可能地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程度的收获,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能力的目的。
4.反思有助于探究语文题目本质,更快掌握语文方法
在首次解一个题时,学生往往是知其果不知其因,只是顺着藤摸到了瓜,做完一道题只是从表面上了解了大意,并没有真正挖掘到题目的本质,这样对他来说,并没有掌握到这道题映射的知识,只有回头重新整理一遍解题思路,通过一道题体会和拓展语文知识与语文方,这样一道题做得就更有价值。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探究一道题目时,学生可以通过自己变换已知题目的题设或结论,反复理解题目的本质、内涵,真正做到举一反三。把看似不同的两道题目,会找出其相同点;把看似相同的两道题目又要能找出其不同点。还可以通过一道题的解决,体会和拓展语文知识与语文方法。
总之,课后反思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后及学生做完题之后,以书面的形式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过程和做题过程进行的记录和再思考。这种行为,是建立在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考察、反思的基础之上也是建立在首次做题的思维基础之上.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过程、教学情况和教学效果等方面作出回顾、分析与总结,对自己的首次思维做一完善思考整理的过程。因而反思能大大提高教学和学习的有效性。课后反思有利于教师的个人成长进步,有利于后续课的补充调整,对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具有重要作用,对学生的高效学习同样具有其他方法不可替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语文大世界》2000年第八期
[2]《教育心理学》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
注:本文系2015年度甘肃省教育科学规划“十二五”课题成果,课题编号 GS[2015]GHB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