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欢
摘 要: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相比较其他学科学习难度大。首先,不仅仅需要学习书上的内容,还需要根据书上的概念、运算理论、生活常识等建立数学思维。其次,数学对学生来说可能会枯燥乏味,导致求知欲望不强烈。最后,课上老师会不断教授学生新的知识,学生往往以前的知识还没牢固,就要学习新的知识,随着老师教学内容的不断积累,学生会暴露出更多问题。面对这些问题,老师必须掌握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接受程度,知道学生是否跟上进度,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最好的方法就是设立针对性很强的数学测试。
关键词:教学问题;测试检验;针对性;教学方法
一、针对性数学测试的意义
小学数学教学主要是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的数学知识,但是小学生一开始并没有数学基础,数学思维也没有,老师往往只负责教授知识,忽略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没有针对性地跟进每一个学生,使得部分学生的数学成绩不高,到了四年级之后学习更加吃力,导致数学学习成绩大幅度下滑,学生逐渐厌恶数学学习。测试检验是最好的了解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方法,所以根据目前的教学问题,我们可以让考试具有针对性,测试更加模块化,在平时的数学测验中有两个针对:一是针对题型,二是针对学生。平时测试的一些卷子所有的题型都有,但是在同学们的成绩中很难看出具体的优势和劣势。针对题型进行强化训练,针对题型进行模块测试,只有在进行模块测试时,才能找出学生在这一题型上的优势和劣势,找出问题,使每个人能更加清楚自己的数学优势和劣势在哪,并且提出相应对策。强化学生的优势,来建立学生的信心。学生在模块测试中凸显的优势,就会成为数学学习的动力,就会使学生树立信心,甚至开始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因为数学知识内容都是有关联性的,数学的学习是循序渐进的,从掌握基础运算开始一步步地学习数学,一旦学生确立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优势,数学教学将会更加容易。针对学生的数学劣势,老师可以实时跟进,在平时教学上,在作业的布置上,甚至平时测试时都可以不断锻炼其弱项,而且学生能明确知道自己的不足,针对性地学习和锻炼,老师的教学步伐也可以得到调整。
二、针对不同学生设立测试难度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思维能力和接受能力都是不同的,对不同的题型和涉及的数学知识的理解状况是不同的,在平时的教学中可能看不出每个学生是否真正地理解,只有通过具体的测试和检验,老师才能够去指导每一个学生,使得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去进行强化训练。测试的难度要求从基础难度开始,逐渐增加难度,以此了解学生的能力水平,平时根据学生的个人能力出题,这样可以使其学习更加有信心,同时可以做到因材施教。这样不仅可以针对不同学生设立测试难度,还可以使其基础知识的学习更加细化和全面,使得每个学生都有扎实的数学基础。
三、具体测试检验方法
测试检验划分要针对具体题型,如计算题、图形题、应用题,同时针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掌握情况设立,特点是针对性强,让学生在这一阶段进行专项测试和锻炼,要在课上和课下实时跟踪,跟踪可通过课上学生表现和课后作业的完成程度,课下老师与家长根据学生作业的具体情况,即是否能独立完成作业和作业完成时间等。在第一时间了解学生暴露出来的问题和优势,掌握学生接受和理解教学内容的进度和阶段。因为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清楚每一名学生的掌握状况,针对学生的理解程度,进行测验或作业的布置。
以计算题模块检验为例。在小学数学中,计算题以加减乘除的运算为主,而且数学本身就是以运算为主的学科,许多学生之所以成绩差,大多原因是计算马虎,计算方法技巧掌握得不熟练,通过计算题的模块检验,可以迅速知道学生成绩不高的原因,并进行相應的特训。学生如果能够很好地跟上老师的教学步伐,不仅仅体现其学习的强项,还能为以后的数学学习打好基础,使学生更加热爱数学。对于学生的不足,可以在家长的监督、老师的针对性教学、学生的自身努力三方的作用下,很好地加以完善。
小学数学教育现如今有很多问题,数学知识本身的抽象性,教学内容不再仅仅以书本基础为主,又衍生了很多数学难题,小学测试卷上的题目都很难,往往超出了学生的理解范围和数学教学范围,学生总是跟不上老师的步伐,但通过针对性的测试,能了解学生在某一题型上的理解程度和学习状况,并且暴露出老师教学上的不足,也可以反映学生的优势和劣势。
参考文献:
[1]张伟.关于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新课程(上),2016(9):35-37.
[2]谢淑美.基于问题导向的小学数学复习课模式探究:“以长方体和正方体”单元复习课教学为例[J].教学研究,2014(10):47-49.
[3]黄一萍.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复习课的有效性[J].教学实践,2015(8):14-16.
[4]韩梅.对上好小学数学复习课的思考[J].基础教育,2015(4):25-27.
[5]李梦琼.利用思维导图提高小学生数学单元复习能力的实践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