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西民 工笔绘北京

2017-06-26 22:28李雪
投资北京 2017年6期
关键词:李可染少年宫工笔画

李雪

他,6岁半起到景山少年宫学习绘画,在李可染、启功、田世光等大师的教导下度过了难忘的学画时光。在那里,跟随老师们学习勾勒临摹、景物写生,在老师们的教授下受益匪浅;

如今,他力求探索更加现代的工笔画风格,设色浓烈,雅俗共赏,描绘出带有北京特色的景色;

他就是工笔画画家崔西民。

少年宫的学画时光

崔西民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6岁半被推荐到景山少年宫学习绘画。

在那里,他从素描、色彩等基础课程学起,10岁时开始学习国画。当时,正逢李可染、启功、田世光等大师被下放到少年宫,崔西民因此和同学们成了他们的学生。

对他来说,那是一段很美好的时光,几年的时间里,崔西民跟随老师们从最基础的勾线、白描开始学习国画。周末,到故宫珍宝馆看古代名画,到美术馆看展览;五一节前后,外出写生;“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曾经在夏天最热的两个月里勾勒临摹《八十七神仙卷》。

谈起那段经历对自己的影响,崔西民说,老师们在做人方面对自己熏陶感染,也锻炼了做事毅力,开拓了艺术眼界。

“老师们不善言辞,但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不光讲道理,而是以身作则。”比如,据崔西民回忆,由于那时候学生们的年纪小,常常画得忘记喝水了,老师们就给学生打水,还告诉学生为什么要喝水,为什么要尊师。慢慢地,学生也就学会自己给老师打水,学会了尊师重道。

这些书画大师们对艺术的态度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们。

“那时候晚上我们不熄灯,一人一个小桌还在画,学生们废寝忘食,因为老师就是这样创作的。”有一次周末,崔西民和其他学生到李可染家中拜访,当时李可染正在画一幅大山水画。“从下午3点开始画,我们就在旁边看着,后来我们去吃晚饭,叫老师吃饭叫了2次,到晚上9点半才吃饭。我们就问为什么,老师说,干什么事要干到底一气呵成,尤其作画,否则再画就连不上了。”崔西民说,老师们对艺术非常虔诚,自己也很怀念那个踏踏实实做艺术的年代。

当年,少年宫的后门一走出去就是北京故宫博物院,故宫珍宝馆内的藏画一周更换一次。在那里,崔西民有机会观摩到很多大家的真迹。那时,没有能够拍照的手机,所以完全要靠现场临摹锻炼记忆力。

“古画里的营养非常丰富,无论是构图、色彩还是创作手法上,都让我学到很多东西,尤其是画中的神韵,让我久久不能释怀,有时我会在一幅画面前逗留很久,体会画中的意境。”崔西民说。

老师传授学画捷径

田世光老师教导崔西民,画画要把基础打牢才能成“家”,而工笔画是基础,就像书法的楷书一样,从那时起,崔西民开始了自己画工笔画的艺术历程。

根据老师们总结的经验,有很多绘画的捷径,比如用色、勾线,都有技巧和诀窍,即便是小地方,也是老师们自己摸索出的经验,教授给学生。

比如临摹,老师带着学生们在玻璃上勾勒临摹——将玻璃压在古画上,透过玻璃去临摹。这样做的好处一是当时条件艰苦,可以节约纸张;二是在玻璃上勾线比宣纸难度大,在玻璃上勾得好,在宣纸上自然而然运笔更加自如。

崔西民主要临摹宋画,那是中国工笔画的最高峰。

他说,在临摹时,一是要读临摹的画:一幅花鸟画,画的什么花,用的什么颜色,有什么寓意。二是要把握精髓:为什么这么搭配,用的什么技法,在什么状态下画的,都要在临摹中体会。“老师告诉我们,怎么把握画眼、寓意、整体布局,就像作曲一样,绘画有序曲、高潮和收尾。”

再比如写生,崔西民说:“比如画花,要画出风情雨露,像人的喜怒哀乐一样。要亲自去看才能了解。所以那时候下雨天就打着伞、穿着雨衣去观察。但是一大片花丛,不知道从哪看起,老师们就教,要一朵一朵地看,找最美的角度。”在观察的时候,花开了多少瓣,像什么形状,要观察到位,写生之后,创作要有取舍,进行艺术再加工,画出景物最美最漂亮的那一面出来。

探索现代工笔风格

直到现在,崔西民仍然以工笔画创作为主。

对于古今工笔画的不同,他说:“宋代工笔花鸟不论大幅和小品,都是全景式布局或折枝式经营,境界都比较宏廓深远。有些只是用全景的一部分,就算是一个小枝头,也能被他们表现的淋漓精致,疏密得当,密的地方用一些小枝条也能让画面变得充实。空的地方就算不画也会和密的地方形成一个很好的空间,这就是宋代画的精彩之处。当代的工笔,色彩表现方法更加丰富艳丽,在画面的处理上有不少的装饰,还配有许多的肌理效果,让整个画面看起来特别丰富,在视觉效果上夺人眼球,在画面上呈现出精彩纷呈的感觉。”

20多年前,崔西民的工笔画很古典,风格传统、严谨,通过慢慢摸索,崔西民逐渐探索更加现代的创作风格。

在题材上,崔西民以画花鸟为主,也有人物创作。在风格上,他强调要雅俗共赏,设色比较浓烈,同时要有工笔画的“写意性”。

例如,在他的一幅花鸟画中,描绘了一只画眉鸟站在枝头上向远望的情景。画眉鸟使用钛白粉颜料,笔触非常细腻,而枝干则画得老一点,叶子糙一点,和画眉鸟形成了笔墨的对比,突出工笔画的虚实变化。在颜色上,除了小鸟使用了钛白粉,挂着秋天小果子的树枝使用了绿松石颜料的颜色,这些用色不同于传统。

传统工笔画用色少,而崔西民常使用英国汉莎的颜料、矿物质颜料,和传统画有所不同。同时他也借鉴民间泥塑的用色,比如兔爷、陕西泥塑的用色。用“民间的大俗大雅,搭配到位,雅得到位,俗得到位”的颜色,在创作时加以借鉴和使用,形成自己独特的用色風格。

崔西民的书画作品有“北京名片”之称,画作曾经作为国礼赠送各国外交官员。作为老北京人,他常创作有北京特色的银杏、香山红叶等题材的作品。在他眼里,北京是一个拥有无限美景的城市,雪覆紫禁城,春柳斜红墙,夏荷珠悬叶,秋红香山梁,这都成为崔西民笔下表现对这座城市无限热爱的题材。

对于未来,崔西民说,还将继续探索创作风格,尝试将南方画派的清秀细腻和北方画派的大气结合到一起,摸索艺术风格,探索艺术之路。

艺术简历

崔西民,北京市美术家协会会员。1963年生于北京,自幼喜习绘画,6岁半入北京市少年宫绘画班学习,先后得到诸多书画名家的悉心指导。近年来其创作多以花鸟为主,作品曾被中南海、人民大会堂、故宫博物院、毛主席纪念堂及国际友人、社会各界人士收藏。2012年9月在北京成立的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崔西民工笔画作品作为指定国画礼品赠送给出席北京香山峰会的联合国官员及各国城市市长;2014年3月应邀参加在美国举办的“2014中国文化周”,活动期间举办崔西民个人作品专展,荣获最高奖项“山熊奖”。

猜你喜欢
李可染少年宫工笔画
等不及的收徒
等不及的收徒
2020年首届广西工笔画作品展作品选登
中国少年宫兴衰往事
陈孟昕工笔画作品
免费“染发”
吴绪经工笔画
神奇的彩虹
可贵者胆 所要者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