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锐
很多人都会喝汤药,有人饭后吃,有人清晨吃,有人睡前吃,不一而足。那么,中药究竟什么时间吃比较好呢?
首先说明一下,这里讨论的中药,主要是指传统中药汤剂或丸剂等,或者说,主要是以传统中药口服给药剂型为主。为什么要以中药汤剂为主?因为我们接下来准备讲的中药服药法,很多资料都是传统理论认知,那么相应的,适用对象也是中药复方汤剂等传统中药口服给药形式。中药注射剂、中药提取物制剂等现代中药剂型,不一定适用。
接下来我们看一看,在中药服用时间这件事上,传统理论和传统中医是怎么说的。
首先,中医理论讲究天人相应,吃药时间也不例外。人体一天中阴阳之气的消长变化决定了阳性药和阴性药的最佳服用时间。凡是需要借助人体阳气驱邪、以扶正祛邪为主的治疗方案,或者选用了扶阳益气、温中散寒、行气和血、消肿散结等方药时,宜于早晨或上午服用,目的是为了借天时之阳气旺人体之阳气,祛除病邪。反过来,凡是需要借阴气祛邪的治疗方案,或是选用了滋阴补血、收敛固涩、重镇安神、定惊熄风、清热解毒等方药时,宜于傍晚或午后服用。因此,补气升阳举陷的补中益气汤(或补中益气丸)在上午服用时,顺应了人体阴阳变化;而清热解毒安神的清开灵口服液在下午服用時,顺应了人体阴阳变化。
其次,人体阴阳变化除了上午和下午这种简要的方式之外,还可以有更为精细化的解读,例如子午流注。什么是子午流注?它大概就是一个与十二时辰对应的人体周身气血循行图,不同的时辰对应着不同的气血循行部位,而这种相关性也为疾病治疗提供了思路。例如,有医者根据子午流注之法,吩咐肝郁化火的患者丑时(1~3点,对应肝经)服药,肾阳不足寒水凌心的患者戌时(19~21点,对应心包经)服药,效果良好。
服药时间不仅与阴阳消长和气血循行方式有关,还与疾病位置有关。根据我国最早的本草专著《神农本草经》的记载,“病在胸膈以上者,先食而后服药;病在心腹以下者,先服药而后食”。也就是说,病位比较靠上的疾病,例如头面部、胸部、心脏疾病等,宜先吃饭后吃药。而病位比较靠下的疾病,例如腹部、泌尿系疾病、下肢疾病等,宜先吃药后吃饭。这样是为了避免因为进食而影响药势,从而更好的发挥疗效。
除了以上这些原因,还有一些特殊功效的中药,有其自身特殊的服药时间。例如,安神药宜在睡前服用,驱虫药宜清晨或晚上睡前服用,治疗咽喉疾病和清热解暑的中药可以随时服用等。对于特定的治疗目的,这些特殊的用药法也应该了解。
对于患有胃肠道疾病,或者素来脾胃虚弱的患者,最好在饭后15~20分钟服药,以减轻中药汤剂对胃黏膜的刺激,减轻恶心、胃脘不适等副作用,保证治疗的依从性。
这些就是影响中药服药时间的传统认知,这种服药方式能在多大程度上影响药效呢?现在还没有确切的说法。实际上,对于同一个治疗方案,这些传统认知的看法有时都是不同的,甚至是冲突的,需要选择和取舍。而且,很多现代中成药的说明书上会明确建议是在早晨吃还是晚上吃,饭前吃还是饭后吃。所以,中药汤剂或传统中成药究竟在什么时间吃?需要综合考虑很多因素,建议大家还是规范就医,在医生和药师的指导下服药。
编辑/叶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