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肖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是人们对草原最美的诗句之一。塔额盆地的库鲁斯台草原位于世界三大草原区欧亚草原区的腹地,清朝的《西域图志》、法国勒内·格鲁塞的《草原帝国》都提到过这一片山川河流。
从蛮荒的人类时期,这里就成为欧亚人类迁移的通道之一。从斯基泰的皮毛之路开始,东西方民族沿着欧亚草原经过库鲁斯台草原,成为草原丝绸之路的支线。
在人类没有现代化的航空、铁路和公路运输的时候,贸易运输只有依靠畜力。像库鲁斯台草原这样水草丰美的地方,成了他们路途中必不可少的休整点。
库鲁斯台草原,既是人类依以生存的家园,也是动植物赖以生存的地方。汇集了10余条支流的额敏河自东向西南流过,滋润着这片大草原,在塔城、裕民、额敏相邻的区域,由于地势低洼平坦,额敏河经过此地流速减缓,形成了大片湿地,因位于塔城市南部,大家习惯称之为“南湖”。
1982年,国家科委和自治区科委组成联合考察组考察评估后认为,库鲁斯台草原是全国仅次于内蒙古呼伦贝尔大草原的又一大草原,也是全新疆最好的平原草原。
库鲁斯台草原是全球候鸟迁徙通道的一个重要休息驿站,全球候鸟迁徙路线一共8条,库鲁斯台草原位于东非西亚和中亚迁徙路线的中路,是这两条迁徙路线候鸟繁殖、停歇和补给的關键区,草原大大小小的湿地是迁徙水鸟栖息地和停歇补给地,灰鹤、灰雁、红嘴鸥、大天鹅、赤麻鸭、棕头鸥、鱼鸥、鸬鹚……每年的春季和秋季是候鸟迁飞的高峰期,成千上万只候鸟飞过时,振翅高飞,气势非凡,场面蔚为壮观。
这两年,我深入到库鲁斯台草原湿地采访拍鸟,努力把这些湿地的“精灵”一张张摄入镜头,给库鲁斯台草原留下美好的记忆。
湿地是一个丰富的生态系统,在水草丰美的年程,草原洼处会形成水塘,芦苇也会长得格外高。据有关资料显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库鲁斯台草原有芦苇十几万亩,芦苇丛里面还有野猪、狍子等大型动物。
近些年来,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和地下水过度开采,库鲁斯台草原湿地较几十年前减少很多,但草原和湿地仍是迁飞鸟类觅食和栖息的乐园。
在库鲁斯台草原的主要候鸟种类为雁鸭类和鹳鹤类,每到春洪泛滥季节,来到库鲁斯台草原,远远望去,野鸭、白鹳、大雁,各种野鸟在湿地上空时飞时落;走进去,踏上松软的淤泥地,不时还会陷进去,到了水塘边是密不透风的芦苇丛,拨开后,一群群蚊子像一团棉花团一样起飞,不一会儿你脸上手上裸露的皮肤就会出现红疙瘩。
湿地最多的各种水禽,如果遇到大片水面你会看到这样一幅场景:上千只大雁游弋在水塘里,吵吵嚷嚷,像大门派正在选掌门;棕头鸥自感力量单薄,不愿意招惹是非,十几只几十只躲在一旁,悄悄地觅食;七八只鸬鹚,一色黑衣,像打手一样混杂其中;四五只白鹭一身白衣,像绝世高手,远离雁群,特立独行;一两群赤麻鸭扑腾着肥胖的身躯飞来飞去,像送餐的店小二。
数量最大的是灰雁群,犹如武当少林,人多势重,聚会起来阵势颇大,一年两季来到库鲁斯台草原,来时成千上万、声势浩大。
灰雁别名红嘴雁,大雁、沙鹅,全年体色灰褐色,灰雁在雁属中体型大,飞行时双翼拍打用力,振翅频率高,飞行时排成有序的队列,有一字形、人字形,喜欢憩息在额敏河河弯附近的草滩上。
春季,它们选择在洪水冲过的草滩上,产卵孵卵,把雏雁养大。深秋季节,它们又回到这里,在收获过的农田里补充能量,为长途迁徙做好准备。
想拍好灰雁是件难事,用广角镜头拍不清楚,用长焦镜头又拍不出大场面。因为,灰雁格外警惕,雁群中有“哨雁”,一旦发现不速之客,头雁就会带着雁群起飞。起飞时,黑压压一大片,经常搞得拍鸟的人手忙脚乱。
灰鹤别名千岁鹤、玄鹤,是大型涉禽。灰鹤前顶冠黑色,中心皮肤裸露,呈约色,头及颈深青灰色。自眼后有一道宽的白色条纹伸至后颈,体羽余部灰色,背部长有长而密的三级飞羽略沾褐色。
灰鹤最引入的是它的叫声,尤其是秋高气爽的季节,在库鲁斯台草原上空,鹤鸣声穿透长空,在秋日的旷野里格外地嘹亮。
灰鹤不像灰雁一样大群活动,不过在迁徙时会集群,有时四五十只,有时多达数百只。经常出现在草原的芨芨草滩休息,在草原附近的玉米地和麦地里觅食,它们胆子极小,略微靠近一点,就会振翅飞走。
各种鸭类也恋上了库鲁斯台草原,赤麻鸭、绿头鸭、赤嘴潜鸭、白眉鸭……春天,水面很大,芦苇由黄变绿,野鸭三三两两在水中觅食。最可爱的要数刚出壳不久的小野鸭,像是一团黄绒球,紧紧地跟着野鸭妈妈,一遇到危险,跟着妈妈迅速钻进芦苇丛中,再也找不见了。
数量多的要数赤麻鸭,又名黄鸭,每年春季在草原短暂停留,迁徙多呈家族群或由家族群集成更大的群体迁飞,常常边飞边鸣叫,飞翔时黑色的飞羽、尾、嘴和脚、黄褐色的体羽和白色的翼上和翼下覆羽形成鲜明的对照。
涉禽里还有安静的苍鹭、优雅的白鹭。白鹭多独来独往,像隐士一样,孤独地占据着一个水塘,长长的腿伫立在水里很长时间也不动,如果看到人想接近它,一蹬腿一振翅就飞到另外一个水塘里。
凤头鸊鹈是湿地水塘最爱美的鸟,凤头鸊鹈的头部最有特点,前额和头顶部黑褐色,枕部两侧的羽毛往后延伸,分别形成束羽冠,向上直立,所以被叫做凤头鸊鹈。它们一般是4月中下旬到库鲁斯台草原湿地繁殖,大量出现在6月中旬,一般到10月份才迁走,数量极少。
凤头鸊鹈善游泳和潜水。如果保持安静,你会看到凤头鸊鹈爱美的一面,它们喜欢成双成对地在一起秀恩爱,成双成对悠闲自在地在水面游弋,一会儿用嘴梳理羽毛,一会儿顾盼生姿,游泳时颈向上伸得很直,和水面保持垂直姿式。
凤头鸊鹈喜欢潜水,每次潜水时间多在20-30秒,最长可在水下停留50秒左右,有时一个猛子扎到水中潜游十几米。
以前以为,小学学过的鸬鹚只在南方有,没想到库鲁斯台草原的湿地里也有野生鸬鹚出没。鸬鹚也叫水老鸦、鱼鹰,身体比鸭狭长,体羽为金属黑色,善潜水捕鱼,经常三五成群地在一起争斗抢鱼,休息时的鸬鹚也不闲着,互相张开长喙,好像吵架一般。
鱼鸥和棕头鸥在初春季节来到塔城,有时湿地的水面还在冰冻,它们就开始飞上飞下,翩迁起舞,两种鸥鸟像兄弟俩,有时好的一起飞落,有时翻脸又在一起争食打斗。
庫鲁斯台草原最高贵的当属大天鹅。大天鹅本来是候鸟,不过近些年来,随着气候的变化,有的大天鹅把库鲁斯台草原泉水附近不上冻的水塘当成过冬的家,直到春天才离开,飞到远处哺育下一代,等到深秋季节再飞回来。
除水禽之外,库鲁斯台草原还有其它鸟类。紫翅椋鸟到了秋季会一大群随着羊群出现在收割后的庄稼地里,像一片黑云,密密麻麻挤成一团,时而飞到旁边的芦苇丛,时而窜进羊群中,调皮的还站在羊背上,跟一伙挑事的小地痞流氓似的,不停地在你面前晃荡。
紫翅椋鸟上下翻飞,偶而扑出一两只鹌鹑,笨拙的低空刺出去,还有两三只百灵轻巧的唱歌远去。这时,羊群和牧羊的哈萨克牧民似乎早已经习惯这一切,羊身上挂满了褐色的意大利苍耳,低头找草吃,牧民手牵着马缰绳,或躺或坐玉米地里,一幅和谐自然的画面出现在面前。
大鸨是库鲁斯台草原的“小门派”。目前,塔额盆地和附近的浅山丘陵地带是全疆乃至全国大鸨数量最多的地区,因为人类活动的影响,种群数量在减少,中科院新疆生地所的专家预计,只有600-800只。
大鸨虽然数量少,但个个身强力壮,不像灰鹤出门闹这么大的声势,它们常常三五只出门觅食,一般的隼呀、鹰呀也不招惹它,羽毛又和草地、麦地接近,一般发现不了它的踪影,大鸨也落个清静。
除了春秋两季成千上万在此中转迁飞的候鸟外,库鲁斯台草原一年四季也生存着各类繁多的留鸟,如:乌鸫、田鸫、猫头鹰、太平鸟、大山雀、长尾朱雀,这些留鸟给漫长湿地枯寂的冬季带来了无限生机。
随着人类活动在库鲁斯台草原深入,一口口电井向一根根注射器一样,吸取着地下水,犹如抽取库鲁斯台草原动脉的血液。库鲁斯台草原也得了“病”,湿地干涸,芦苇面积越来越少。
2016年,是一个让人高兴的年份,这一年,塔城地委启动了库鲁斯台草原生态修复工程,下大力气开始退地减水,当年,退减耕地面积14.73万亩,关停机电井233眼。
枯燥的数字背后代表着人类向库鲁斯台草原的过份索取开始终止,耕地减少,机井关停,往年普通的草场变成了大草场,干涸的水泡子重新有了水,矮小的芦苇长得比人高……原本不堪重负的库鲁斯台草原终于喘了口气。
不过,要想库鲁斯合恢复昔日容颜,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美丽的鸟儿需要良好的生态环境,而库鲁斯台草原良好的生态环境给了它们一个温暖的“家”。这个“家”需要我们大家一起去保护,只有爱鸟、护鸟,才能享受到人与鸟和谐相处的自然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