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文俊
(佛山市第六人民医院/佛山市三水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广东 佛山 528100)
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表现大多数都不相同,有些患者的症状表现较为轻微,不容易被察觉,一旦发现患有急性脑梗死,需要及时就医治疗,否则会对患者日后的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通常情况下,此病多于夜间或者是较为安静的时候突然发病,多伴有头痛、眩晕以及半身不遂,一侧肢体比较重等症状,严重的患者有可能昏迷不醒。患者患有脑梗死后,对神经功能造成损伤,具有较高的致残率。本文主要对纳洛酮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进行探究,现报告如下。
选择我院2015-03—2016-03间收治的1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用数字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93例。实验组患者,男性53例,女性40例;年龄60~80岁,平均年龄(72.88±3.16)岁;平均病程(3.56±0.56)d;对照组患者,男性52例,女性41例;年龄61~79岁,平均年龄(70.59±3.09)岁;平均病程(3.48±0.39)d。两组患者肢体瘫痪的等级均在0~Ⅲ级范围内,一过性意识模糊,一部分患者存在耳鸣及失语等症状。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实验组患者采用纳洛酮(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66624,吉林敖东药业集团延吉股份有限公司)进行治疗,取0.8~1.2 mg纳洛酮与浓度为10%葡萄糖液500 mL混合,静脉滴注,1次/d,10 d为1个疗程,中间间隔5 d后,再进行第二个疗程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复方丹参(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14021193,山西太行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进行治疗,口服,早、中、晚各服用1次,每次3片,同样服用两个疗程。
观察两组患者肢体功能、语言功能及意识,同时观察两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
治疗两个疗程后,判断两组患者的情况。显效:患者的意识清楚,患者的肢体状态完全恢复到正常水平或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有效:患者的意识清晰,肢体状态相对于完全恢复较差一些,生活基本可以自理;无效:患者经过治疗后与入院时的状态基本没有什么改变,严重的患者会出现恶化情况。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主要包括全血比黏度、血浆比黏度、纤维蛋白原及红细胞比容,指标根据患者的化验结果进行判断[1]。
治疗总有效率实验组为98.92%,对照组为92.47%,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702,P=0.030)。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
实验组患者在全血比黏度、血浆比黏度、纤维蛋白原及红细胞比容等方面比对照组有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情况±s)
通常情况下,当脑梗死发病时,患者的机体会处于一种应激的状态,会促进下丘脑释放因子,从而使促垂体前叶过多地释放β-内啡肽,能够起到神经阻断剂的作用,因此,也可以称作为内源性神经阻断剂,在突触传递的过程中,会导致患者发生昏迷以及瘫痪等状态。纳洛酮是吗啡样物质的一种特异性拮抗剂,具有较高的亲和力,通过较强的亲和力能够阻止吗啡样物质与受体进行结合,阻断吗啡物质本身存在的作用,从而达到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目的[2]。大量的实践表明,内源性吗啡样的物质能够起到降低脑耗氧量以及减少脑血流的作用,因此,在患者脑缺血的情况下,使用纳洛酮可使患者的脑灌注压得到提高,同时,也能够有效阻止内源性吗啡样物质对患者的神经继续造成伤害。
患者在发生脑缺血5 h后就能使神经元受到损伤,24 h后会发生再灌注损伤可以称作为迟发性神经坏死。当患者发生急性脑梗死时,病情会随着脑缺血的时间以再灌注表现出不同的临床症状,患者神经的损伤程度与缺血时间成正比,缺血时间越长,对患者的损伤越严重,而再灌注会增加患者神经元损伤的程度。因此,在治疗急性脑梗死过程中,缩短脑缺血时间,防止神经元受到损伤是脑梗死预后的关键性因素[3]。
本文探究的患者中,实验组患者使用纳洛酮进行治疗,患者的病情恢复较好,通过对患者进行检验发现,患者体内的β-内啡肽含量明显降低或者完全消除,患者的水肿症状也得到明显改善,脑缺血缺氧的症状也能够得到缓解,并且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也较好。实践证明,造成神经元损伤的原因之一就是脑梗死区域会过多地释放β-内啡肽,Β-内啡肽能够直接使细胞受到毒性损害,能够对神经感觉穿入以及运动传出通路起到抑制作用[4]。
本文主要对纳洛酮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进行探究,患者早期发病时使用纳洛酮与病程在3 d内使用纳洛酮的效果有一定差异性,患者越早使用纳洛酮,其治疗效果就越好[5-6]。主要因为纳洛酮具有逆转内源性吗啡样物质损害的作用,患者发病24 d内,其神经元还未发生迟发性神经元坏死,纳洛酮能够提高脑灌注压,使患者的脑血流得到改善,增加患者的脑氧量,最终使神经元不受到β-内啡肽继发性损伤,因此,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7-8]。实验组93例患者中,1例治疗无效,对照组93例患者中,7例治疗无效,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8.92%,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47%,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在全血比黏度、血浆比黏度、纤维蛋白原及红细胞比容等比对照组有优势。
综上所述,急性脑梗死患者使用纳洛酮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纳洛酮在阻止迟发性神经元坏死方面有着重要作用,能够降低患者的致残率,提高治疗效果,应在临床实践中积极推广。
[1] HIROYUKI Nagashima,TETSUMI Harakawa.Computer-Aided Diagnostic (CAD) scheme by use of contralateral subtraction technique.Application to detection of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s in brain Computed Tomography (CT)[J].Electronics and Communications in Japan,2014,94(2):32-41.
[2] 凌宗秀,吴庆,王晓龙,等.联合应用纳络酮、尿激酶及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研究[J].重庆医学,2015,28(5):339-340.
[3] 黄春玲,刘丽华.纳络酮与灯盏细辛合用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观察[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6,20(4):84-84.
[4] 许国华.盐酸纳洛酮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塞45例疗效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6,14(7):638-639.
[5] 于荣波,黄小丽,陈志,等.颈动脉灌注小剂量尿激酶和纳络酮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研究[Z].威海市立医院.2014,14(7):617-618.
[6] 叶昱栋.纳络酮对多发性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改变的临床疗效[J].健康必读(下旬刊),2016,25(9):103.
[7] 刘永旺,郭文峰,樊恩雷,等.络酮治疗中老年人急性脑梗塞的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7,2(31):113.
[8] 李景玉,谢子安.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15,28(6):363-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