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梦荻
(镇江市丹徒实验学校,江苏 镇江 212100)
摘 要: 信息技术应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早已屡见不鲜,它具有新颖生动、感染力强等独特优势,帮助学生更轻松地学习小学语文,还可以使老师教得轻松,有更多的富余时间管理学生的生活、心理等方面。作者结合教学经验详细论述了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應用途径,以使教学更有效果。
关键词: 信息技术 小学语文 教学方法
近年来,教育教学一直走着一条不断摸索、不断改进、不断优化的道路。归根溯源,是在寻找一条让学生主动探究、活动轻松的学习捷径,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各种技能、技巧,体现教育的本质和规律。信息技术教学技术一路披荆斩棘,经过相当长一段时间的检验和验证,锋芒毕露,展示自己的独特风采和神奇魅力,最终赢得教师和学生的一致认可。
信息技术具有独特的优势,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给课堂营造轻松活泼的氛围,最重要的是它还可以打破具体事物的限制,通过信息技术学生可以全面清楚地看到立体的画面,实现化静为动、化繁为简、化虚为实的教学目标,趣味化枯燥的知识,形象化抽象的文字语言,具体化深奥的课文内涵,从而加深学生对课文知识的理解,因此将新颖、先进的多媒体信息技术运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连接抽象枯燥的知识和学生的具体思维,创新传统教育教学方法方式,改善优化课堂结构,最终显著提高学习效率。为学生的学习提供独有的、开阔的学习和活动环境,提供亲自参与课堂教学的机会,这些优势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具有不可估计的优势。
一、提供感性材料,浓缩世界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但由于时间的漫长,空间的无际,人生的短暂,能力的有限,学生不可能件件事情都亲身经历,从而掌握知识。学生所需掌握的知识并不都是一些直接经验,有的涉及历史的转变、实物的演变、时代的变迁,甚至一些肉眼所看不到的现象等。这些无论是学生的心理,还是生理都是难以接受的。
针对以上现象,运用信息技术,可以通过虚与实、动与静、大与小、远与近等之间的转换,为学生提供大量感性材料,把整个世界浓缩成学生能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实实在在的可感材料,从而为他们更好地掌握抽象知识打好基础。
如一教师上《桂林山水》一课时,先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甲天下的桂林山水,其中有惟妙惟肖的画面,尽情流畅的解说,舒心怡人的音乐,使得奇、秀、险的山和绿、清、静的水尽显神态,令学生大饱眼福,获得丰富多彩、生动逼真的感性材料,仿佛身临其境。欣赏完之后,学生思绪万千,赞叹不已,一种从未有过的激情引导着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中,一个个生龙活虎、能说会道、感情强烈、体会真实,而老师只需做适当的穿针引线工作。
课后,我问了问学生的感受,他们个个兴致勃勃,感慨万千。
学生一:我真的太高兴了,在语文课上就能游览闻名于世的桂林山水,等我长大了,我一定要使这美好的感受成为现实。
学生二:以前我们学习写景的文章一味地朗读和背诵,最后都是纸上谈兵,老师教得索然无味,我们学得没精打采,如果都像这节课一样声情并茂就太好了,我还想再看一遍呢!
学生三:这多媒体可真奇怪!一点点小就能让我们看到这么美、这么远的景色,我也要去学电脑,去了解和欣赏全世界的名胜古迹。
二、新颖内容方法,激发兴趣
激发学生的兴趣对学生的成长有着神奇的效应,丰富有趣的内容,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可以吸引学生,使他们通过学习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和愉悦,从而激发兴趣。而多媒体教学技术能使教学内容和方法新颖化、趣味化,可以通过音乐、动画等多种教学手段直观形象地展示学生所学知识,牢牢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拥有更强的求知欲。
例如,教师教学《飞夺泸定桥》这课时,可以用幻灯片出示泸定桥的图像,让学生了解桥的造型和构造,如左右各两根铁索做扶手,底下是九根铁索做通道,桥底涛声震耳欲聋,令人心惊胆寒,这一切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深刻的感性材料,激发继续求职的强烈愿望。然后再让学生了解当时的战争背景,通过感情朗读,深刻体会文章的主旨。
随后,学生注意力很集中,学习积极性高,还兴致盎然地提出许多问题。如:现在的泸定桥是怎样的?它在哪儿?我国还有哪些桥?它们的造型和构造又是怎样的?
最后,教师用实物投影出示了相关图片和书籍,如《公路桥梁画册》,向学生详细介绍了如今的泸定桥及各种不同造型和构造的桥,如石拱桥、双曲拱桥、梁世桥、钢桥等,让学生大开眼界,满足心中的好奇,满足强烈的求知欲。
三、作用多种感官,巩固知识
根据有关试听教育的调查,学生光听只能记住15%,光看可以增加到25%,如果视听结合,就可以达到65%,多么触目惊心的数字。一味让学生听,一味让学生看,只能事倍功半。而通过多媒体教学技术,学生提高了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生动形象的教学内容的刺激下得到了“六大解放”,多种感官各负其责、各得其所,朝着共同的目标有效地标记,巩固了所学知识,达到了珠联璧合的效果。
四、反复出示重点难点,兼顾差异
所谓难点,就是相对于一般知识而言比较难以理解的知识,对于优等生而言较易理解和掌握,而对于一些理解接受能力弱的学生就得反复讲解和演示。如可以利用录音和录像等多媒体,向这些学生反复播放和解说,直到弄懂为止。
而重点是一节课或一篇课文的精华,要让学生理解透彻,印象深刻,有时并非一遍即可。可利用录音、幻灯、录像等多媒体细致地传授,甚至放慢播放速度,重复使用幻灯片,直到理解记住为止。
计算机的强大功能对突破重点知识和难点知识有着别的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优势,如教师教学《狼牙山五壮士》一课时,本文重点是让学生体会同志们对敌人的不屑和对死亡毫无畏惧的视死如归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光靠文字,学生无法深刻体会,这时就可以运用信息技术。教师可以从网上找到《狼牙山五壮士》这部影片,给学生播放五壮士壮烈牺牲的片段,学生从视觉、听觉两方面理解课文的大意,仿佛自己也变成五壮士之一,身临其境。更有甚者,课文学习完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编排课本剧,把自己的感受演出来,相信一定会有不一样的精彩。
五、巧妙借助网络,培养学生的能力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且是知识的源泉。”小学生正处于长知识、长智力的重要阶段,因此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尤其重要,而信息技术正好可以帮助实现这一目标。小学生生活范围狭小,平常多是两点一线,生活体验匮乏,平时阅读、写作时因为胸中无货,自然倒不出内容。“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不是空想,信息技术可以帮助我们实现,互联网上有丰富的知识,我们要练就一双火眼金睛,从中找到图文声像并茂的辅助材料,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与学等活动,则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不管多么生僻繁杂的知识都可以通过现代教育技术形象化、生动化地呈现在学生眼前,让学生感同身受,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如《将相和》、《詹天佑》、《十六年前的回忆》等历史题材的课文由于发生时间距今天比较久,学生对其缺乏感性直观的认识。这时教师可以收集相关文字、图片、影视等资料,教学时一边讲解历史事件,一边播放给学生看,弥补因时空和生活阅历等造成的理解课文内容时容易出现的“断层”的不足,增强学生想象能力和感知能力。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有助于创设课文教学具体情境,引领学生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激发学习课文的兴趣,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在多媒体教学技术大有作为的时代,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首当其冲、力为人先,用多媒体的武器不断优化自己,用多媒体教学技术优化教学,开发学生的潜力,让他们充分利用各种感官认识和理解世界万物,带着浓厚兴趣,增长知识,培养技能,从而用多媒体教学技术给学生铺设一条学习捷径,使他们真真实实地成为会用多媒体学习的学生。
参考文献:
[1]赵如涛.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巧妙运用[J].好家长,2016(30).
[2]戴凤雏.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中的运用[J].课外语文:教研版,2013(18):54.
[3]李新建,严建荣.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整合的作用与原则[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08(8):57.
[4]王天明.浅议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2(2):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