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承志小说与草原文化

2017-06-24 18:07汪曼
牡丹 2017年11期
关键词:黑骏马白音米娅

汪曼

根据丁帆《中国乡土小说史》中的“三画”“四彩”说理论,张承志的成名之作《黑骏马》具有浓郁的西部文学品格,这主要体现在草原“三画”上,即草原风景画、草原风俗画、草原风情画。

张承志说:“草原是我全部文学生涯的诱因和温床。甚至该说,草原是养育了我一切特征的一种母亲。”张承志的成名之作《黑骏马》正是在内蒙古草原的滋养下诞生的。他曾在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道特诺尔公社插队,四年的草原生活为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小说《黑骏马》通过对草原风景、风俗、风情的描绘,建立了与草原文化的深厚关系,体现了浓郁的地域文化特征。丁帆在《中国乡土小说史》中曾用“三画”“四彩”说概括西部文学的文学品格。笔者试通过对《黑骏马》中草原“三画”的分析,来展现其中蕴含的草原文化。

一、草原风景画

所谓“风景画”是指带有地理地貌特征并融入了作家主观情愫的乡村风光。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是北朝民歌《敕勒歌》中传唱大草原的经典之作。然而“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不同的作家来说,他们对同一事物的描写,何其不是形态各异,各具风采呢?以张承志的《黑骏马》为例,他全程借白音宝力格的双眼,为读者呈现了草原一隅。

《黑骏马》以白音宝力格重返草原的行踪和对往事的回忆为双线交织穿插叙事。当阔别多年的白音宝力格重返草原时,时值盛夏,在辽阔的大草原上,在茫茫的草海中,他骑着马在踽踽独行,炎炎烈日烘烤着他,他嗅到的是大自然蒸腾着的呛人草味儿,这是他习以为常的味道。

当他追忆第一次被父亲送到草原额吉家时,也正值盛夏,“盛夏的草地湿乎乎的,露水珠儿在草尖上沾挂着,闪着一层迷蒙晶莹的微光”。不管是茫茫的草海,还是聚焦的草地,在主人公眼中草原生命在律动,同时也暗含了草原人民生活的充实与艰辛。

当他去寻找索米娅,途径伯勒根河时,他看到“河湾里和湿润的草地上密密地丛生着绒花雪白的芦荻,大雁在高空鸣叫着,排着变幻不定的队列。穿行在苇墙里的骑手有时简直无法前进;刚刚降落的雁群吵嚷着、欢叫着,用翅膀扑棱棱地拍溅着浪花,芦苇被挤得哗哗乱响。大雁们正在忙着安一个温暖的巢……”这幅雁阵安家图看似营造了一种温暖、祥和的氛围,但对于此时仍在奔波寻找途中的主人公来说,苍凉之感油然而生,不禁让读者生发联想,他的家又在哪儿,他心爱的姑娘又在哪儿?他何时才能如雁阵般安一个安乐窝?

当白音宝力格回忆父亲来探訪时的情节,他曾叛逆的对抗。如他神气活现地骑在牛背上,威风凛凛地挺直身子,顺手给了犍牛一鞭。蓝翅膀的燕子在牛头前面纷纷闪开,粗直的芨芨草在车轮下叭叭地折断。这一幅牛奔惊燕图,可谓画面感和音效感十足,将草原刻画得富有生气与活力。

除此之外,作者还为读者描绘了一幅草原红霞图:“啊,日出……极远极远的、大概在几万里以外的、草原以东的大海那儿吧,耀眼的地平线上,有半轮鲜红欲滴的、不安地颤动的太阳露了出来……熊熊燃烧的,那红艳醉人的一道霞光,正在坦荡无垠的大地尽头蔓延和跳跃,势不可挡地在那遥远的东方截断了草原漫长的夜。”在这里,张承志借用红色意象来象征爱情。当火红色的太阳从大地尽头一跃而出,方能尽显霞光中的美好爱情。这看似在写日出的变化,实则借日出写出了二人的爱情发展态势。

俗话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对草原景物的描写,正是为了更好展现草原生命的律动、草原上那一段温暖的爱情。

二、草原风俗画

风俗画面通常是指由方言土语、衣食器具、人情礼仪、风俗习惯等生活特征构成的民俗景观。而民俗是群体的人们生活中约定俗成的一些不成文的规矩。它既从生活中形成,又制约生活,以俗规的形式规范生活,使人们在生活中自觉不自觉地遵循它、迁就它。它在一定现实环境中呈现出来的生活状貌,称为民俗生活相。《黑骏马》中正是通过对大量草原民俗生活相的描写,使草原呈现出特有的地方特色与魅力。

《黑骏马》选择的民俗生活相中,既有“有形的物质民俗生活相”,也有“无形的心意民俗生活相”,还有“行为的社会学民俗生活相”。

(一)有形的物质民俗生活相

它是指凝化的物质形态的存在,即表现在日常生活或生产中的民俗的物化存在,如蒙古包里的奶茶、黄油,冬天盖的皮被,黄石头垒成的牛圈,骑的骏马等。这些有形的物质民俗,显现了草原的地方物质特色。

(二)无形的心意民俗生活相

它是指内在的心灵层面的民俗习惯,以民俗为内核来考察浸染在其中的人们的习惯性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思想感情。生活在草原上的牧民,他们以游牧为生,由于在迁徙过程中有不确定因素,他们往往有崇拜神佛的宗教观念,小说中在白发额吉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

在一个暴风雪之夜,骡马在风雪中产驹冻死了,然而这匹刚出生的黑马驹却神奇地出现在了白发额吉家的包门外。额吉认为这是神赐之物,并说着一套一套的迷信话,还用红帘布给马儿做护身符。从中可以看出,草原人神性色彩的一面。

由于生活在草原上的蒙古民族世世代代以牧业为主,牧民常以人道视畜道,对生命极其热爱。哪怕草原上的女性被祸害一方的恶霸欺辱而怀孕时,草原上的人们仍能善待这无辜的生命。索米娅就是这样一个不幸的草原女性,当他被希拉奸污身怀有孕后,她甚至可以为了肚中的孩子,不惜与情郎拼命。正是由于草原上的这种不良风俗的存在,最终葬送了一对青梅竹马的爱情。

(三)行为的社会学民俗生活相

它是指外显的行为层面的民俗规范。这是民俗生活相中,习俗特征最显著、散射面最广的社会习惯生活形态,一般都伴有固定的仪式、动作、程序组成的生活场景,如草原蒙古儿童的十三岁众人礼、伯勒根河的传说及蒙古牧民的天葬等。

在草原上,十三岁是蒙古儿童受到众人礼遇的年头。过年的时候,小孩穿上新皮袍,套上牛车四处串门,牧民会按照规矩送给孩子们各式各样的礼物。经过了众人礼流程,就意味着草原儿童进入了人生中的一个新阶段,是要准备承担起责任与义务的。

在内蒙古草原上,有一条伯勒根河,它是蒙古女子远嫁命运的象征。白发额吉曾在这条河边告诉过白音宝力格和索米娅有关伯勒根河的历史,说它是出嫁姑娘“给了”那异性的婆家,和送行的父母分手的一道小河,并在此感慨过自己和其他蒙古女子远嫁他乡的命运。所以,她希望自己的孙女索米娅与寄养的孙子白音宝力格结成夫妻,这样孙女就可以躲过一劫。当索米娅被黄毛希拉奸污时,索米娅远嫁的厄运随之而来,伯勒根河再次见证了一段悲剧爱情,最终索米娅远嫁白音乌拉,承受着生活的艰辛与繁重,最后成长为草原上成熟的女性。

白发额吉死后,采取的是古老草原民族的天葬仪式。即她死后,人们把她丢在人迹罕至的天葬沟。由于天葬沟自古以来,远离畜群和人家。牧民降生在这草中,辛劳在这草中,从这草中寻求到了幸福和快乐,最后又把自己失去灵魂的躯体还给这片青草草原,直到只剩下一簇簇白得晃眼的白骨。白发额吉的天葬,标志着一代古老文化的结束。

总之,这些丰富多彩的草原民俗生活相使得作品充实细腻,精神内涵也更加丰富、驳杂,内在情绪随之跌宕起伏。

三、草原风情画

风情画是指不同地方的人所具有的不同品格、品性、人性和情感,主要体现在人与人的交往以及人与动物、人与大自然的关系上。这在小說中主要通过对人物的刻画来体现的。

(一)白音宝力格——城市与草原的混血儿

白音宝力格是一个从小生活在蒙古草原的汉人,他爱草原爱得一往情深,他赞颂草原人的勤劳善良,追忆草原上的浪漫爱情,但是对于草原上的某些习性和自然法律,他无法理解和容忍。

他是一个追求科学文明的进步青年,在学习兽医时,他一直想用科学专业的方法对牲畜进行治疗,对于老兽医把拖拉机排气管插进乳牛肛门吹气,医治那些不要犊的乳牛等的旁门左道,无法理解。对于奶奶可以容忍十恶不赦的希拉的行为,他嗤之以鼻。这是由城市文化和草原文化对他潜移默化的影响不同造成的。当心爱的姑娘索米娅被黄毛希拉奸污之后,他毅然决然地离开了草原,去追求“更纯洁、更文明、更尊重人的美好,也更富有事业魅力的人生”。

他离开了奶奶,离开了心爱的姑娘。但当他重返草原时,他决意全力帮助索米娅,尤其要担负起教养其其格的责任。经过一段痛苦的追求之后,他才开始了真正富有魅力的事业——改变草原落后与愚昧的面貌,改变人,尤其是草原妇女的命运。

(二)白发额吉——草原母亲的化身

白发额吉是一个热爱生命、勤劳善良、有着原始色彩的老母亲。她不仅收养了非亲非故的白音宝力格,还无私地爱任何生命。在轮回式的游牧轨道中,牧民与牲畜相依为命,形成了特有的生命意识:他们对生命的理解,对生命的尊重都是极为独特的,极为宽厚和充满着爱的……他们放牧则以人道视畜道,爱惜牲畜如同爱惜孩子。一夜风雪袭击后,存活下来的小马驹皮毛都冻硬了,奶奶用自己的袖子揩干它的身体,然后把袍子解开,紧紧地把小马驹搂在怀里,小马驹在奶奶的精细照顾下得以存活。奶奶活了七十多岁,从来没有把一条活着的命扔到野草滩上,当索米娅生下的女儿其其格小得出奇时,奶奶坚持留着孩子,赶走恶言相伤的人。正是这种善良大度和对生命永恒尊重的传统,养育了草原民族,繁衍了草原生命。白发额吉身上闪烁着母性的光辉,她以博大的胸襟爱着一切生命,她是草原母亲的化身。

在她身上,还体现着超乎寻常的宽容和爱。“女人——世世代代不都是这样吗?”正是这种质朴容忍了原始愚昧的束缚,古老的草原习性在相当程度上支配着草原人民的生活,尤其是妇女的命运。白音宝力格的出走,毁灭了老人最后的希望,象征着古老文化开始受到冲击。她的天葬,标志着一代古老文化的结束。但她的血液仍在索米娅血管中流淌,只是由于现实社会力量的强大,奶奶性格中的传统美德被继承,落后愚昧的因素被抑制,并滋生出新的幼芽——索米娅开始了的新生命。

(三)索米娅——草原顽强生命力的象征

索米娅是个如红霞般美丽的姑娘。她曾有着欢乐的童年、美好的青春、甜蜜的爱情,但她的爱情到头来化为一场悲剧。造成悲剧的原因不是个人命运的偶然不幸,而是民族的落后习性、愚昧的心理状态与现代文明必然冲突的结果。尖锐的冲突决定了索米娅挣脱传统文化的艰难历程。

索米娅的形象具有十分典型的意义,标志着草原上又成熟了一个新的女性。索米娅不仅没有在悲剧厄运中沉沦,反以坚韧乐观的心态憧憬着未来。和情郎重逢时,她不仅保持着对昔日美好爱情的追忆,还要为他抚养孩子。她是白发额吉的延续。远嫁他乡后,她虽身负家庭重压,但仍以辛勤劳动赢得社会认可。她从学校里负责运送煤炭的临时工转为专门管理学生内务的正式工,可见她已从古老蛮荒的生活中走向现代文明,并在为社会做贡献的诚实劳动中改变着自己的命运。一个昔日为野蛮残害的灵魂,已汇聚在建设文明的洪流之中——草原腾飞了。

四、结语

总之,小说通过对草原风景、风俗、风情的描绘,展现了一代人在成长过程中的追求、不满、向往和希冀,反映了他们的困惑、感慨、反思和成熟,歌颂了美丽可爱的草原和善良勤劳的内蒙古人民,针砭了古老、野蛮、落后的生活方式和民族习俗,表现了具有历史和民族意义的深广内容。

(重庆三峡学院文学院)

猜你喜欢
黑骏马白音米娅
黑骏马(十一)
我的第一个家
济慈长诗《拉米娅》中的民间文学“母题”
白音和新中国剧社的往事
唤醒芬芳
黑骏马
听,那匹黑骏马
踮起脚尖,可以更接近梦想
解救米娅
RGMAP在白音图嘎遥感解译与查证中的应用研究